管仲相齊的歷史典故
管仲是我國春秋時期齊國人,他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關(guān)于管仲相齊的歷史典故你了解嗎?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管仲相齊的歷史典故,希望能幫到你。
管仲相齊的歷史典故
齊襄公政治殘暴,鮑叔牙護送公子小白逃到莒地(今山東莒南縣)。公孫無知謀殺了齊襄公,管夷吾、召忽護送公子糾逃到魯?shù)?今山東西南部)。魯國人派兵接納了公子糾。(魯國人護送公子糾回齊國即位)還沒有到達,公子小白先回到了齊國即位,就是齊桓公。讓魯國在生竇(地名)殺掉公子糾。召忽為公子糾而死(公子糾也死了),桓公即位以后,任命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推辭說:“如果一定要治理好國家,一定要任用管夷吾做宰相。我有五個地方比不上管夷吾。”齊桓公于是派使者請求魯莊公說:“我們國君有叛逆的大臣,現(xiàn)在在您的國家,我們國君打算處死他來告誡大臣們,特此請求(把管夷吾交還給齊國)。”魯莊公派人把管夷吾捆起來,交給了齊國的使者。齊國使者接收了管夷吾回到齊國??斓烬R國的時候,齊桓公齋戒三天沐浴三天。齊桓公親自到郊外迎接管夷吾,和他坐在一個車上并詢問他(治理國家的方法)。于是任命他為宰相。注釋說:三釁,用香料涂抹全身叫做“釁”。孔子說:“管仲做齊桓公的宰相,在諸侯國中稱霸,一度匡定天下,百姓至今仍然享受他帶來的好處。”
這是孔子回答子貢問管仲為什么沒被處死的問題時說的。大蓋召忽的死,是為了操守貞節(jié);管仲不死,是為了建立功勛。齊桓公是兄長,應(yīng)當(dāng)立他為王。公子糾,是弟弟,應(yīng)該輔佐哥哥不應(yīng)該爭奪王位。
圣人孔子對于管夷吾沒有被處死的評價是,召忽之死的忠君,管夷吾不死視為建立功勛。公子小白作為兄長,本就是王,公子糾不應(yīng)該皇位。所以,孔子為什么不譴責(zé)管夷吾沒有殉死而稱贊管夷吾的功勞。
關(guān)于管仲的人物介紹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 ,潁上人(今安徽潁上) ,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jīng)濟學(xué)家、哲學(xué)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qū)”、“圣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開始輔助公子糾。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齊相。管仲在任內(nèi)大興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國強兵。齊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
管仲相桓公的結(jié)果
管仲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名十分有才能的人,他一開始是齊桓公的弟弟公子糾的謀士,在公子糾與齊桓公爭奪王位失敗之后,管仲為了展示自己的雄心壯志以及建立功勛,成為了齊桓公的宰相。
在春秋戰(zhàn)國的史料當(dāng)中,管仲相齊桓公是一件十分著名的事情。管仲為了說服齊桓公實行一些政策,不惜當(dāng)面與齊桓公爭執(zhí),那么,結(jié)果如何呢?結(jié)果是管仲順利的說服了齊桓公,齊桓公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guī),而管仲就利用這些政策法規(guī),將齊國上下治理得井井有條,國富民強。
管仲在說服齊桓公時,將自己的治國方法分為了兩個方面,分別是對內(nèi)以及對外。
對內(nèi),管仲注重經(jīng)濟的發(fā)展,并且還主張實行改革,通過改革,讓國家的經(jīng)濟的以快速的發(fā)展。此外,還要對國內(nèi)的土地資源進行開發(fā)。只有土地資源多了,國民才有更多的生產(chǎn)資料,可以為國家上繳更多的稅收,才可以達到國泰民安的目的。
對外,齊國則要“尊王攘夷”。也就是要聯(lián)合齊國周邊的諸侯國,一同來對抗山戎族。山戎族是侵犯齊國以及齊國周邊最多的民族。只有聯(lián)合起來,才可以真正的與山戎族進行抗衡。此外,還可以在周邊諸侯國當(dāng)中樹立威信,為日后統(tǒng)一這些諸侯國做好鋪墊。
齊桓公聽完了管仲這番建議后,為管仲的遠見卓識所折服。并且也從管仲的說辭當(dāng)中了解到了,管仲是一心一意為齊國百姓謀福利,為他謀求霸業(yè)而努力。后面管仲相桓公的結(jié)果就是齊桓同意了管仲的諫言并且實施。
看了“管仲相齊的歷史典故”的人還看了:
管仲相齊的歷史典故
上一篇:匈奴不滅何以為家的典故
下一篇:魏文王問扁鵲的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