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古代樂器的成語
樂器,作為一種文化之一,也有著關(guān)于它的成語詩句,下面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guān)于古代樂器的成語相關(guān)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關(guān)于古代樂器的成語
哀絲豪竹——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樂器。形容管弦樂聲的悲壯動人。
八音迭奏——八音:古代對樂器的統(tǒng)稱;迭:交互,輪流。八類樂器輪番演奏。表示器樂齊全,演奏場面盛大。
伯塤仲篪——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塤:陶土燒制的樂器;篪:竹制的樂器。塤篪合奏,樂音和諧。舊時贊美兄弟和睦。
楚管蠻弦——泛指南方的管弦樂器。
吹竹調(diào)絲——竹:管樂器;調(diào):調(diào)弄;絲:弦樂器。指管弦樂合奏。泛指音樂活動。
吹吹打打——指各種樂器的合奏。也用以形容故意渲染某種言行或事物,吸引別人注意。
吹鼓手——舊時婚喪禮儀中吹打樂器的人,比喻專為別人捧場的人。
吹角連營——角:古代軍中所吹的樂器。指整個軍營響著進攻的號角。
吹塤吹箎——塤、箎:古時的兩種樂器。塤和箎兩種樂器合奏起來,聲音和諧。用于贊美兄弟之間感情和睦融洽。
吹竹彈絲——吹奏管樂器,彈撥弦樂器。
垂磬之室——磐:用石、玉制成的曲尺狀打擊樂器。像垂磬一樣一無所有的房屋。形容十分貧困。
大吹大擂——許多樂器同時吹打。比喻大肆宣揚。
彈絲品竹——吹彈樂器,諳熟音樂。
盜鐘掩耳——盜:盜竊;鐘:古代一種樂器。偷鐘時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鼎食鳴鐘——鼎:古代炊器;鐘:古代樂器。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生活排場。
繁絲急管——繁:雜;絲:弦樂器;管:管樂器。指管弦之音繁密而急促。
鼓角齊鳴——鼓:戰(zhàn)鼓;角:古代軍隊中的樂器,即號角。戰(zhàn)鼓響,號角鳴。形容軍隊出擊時的雄壯陣勢。
鼓樂喧天——鼓:彈奏。喧天:聲音大而嘈雜。彈奏著各種樂器,聲響大得直沖云天。形容十分歡樂熱鬧。
鼓舌掀簧——掉動舌頭,掀動樂器中的簧片。指用動人的言辭蠱惑人。
黃鐘瓦釜——瓦釜:泥土燒成的大鍋,用作樂器,音調(diào)最為低。比喻高雅優(yōu)秀的或庸俗低劣的;賢才和庸才。
擊筑悲歌——擊:敲擊;筑:古樂器名。敲擊著筑,唱著悲壯的歌。形容慷慨悲歌。
急管繁弦——急:快;繁:雜。形容各種樂器同時演奏的熱鬧情景。
急拍繁弦——猶言急管繁弦。形容各種樂器同時演奏的熱鬧情景。
急竹繁絲——形容各種樂器同時演奏的熱鬧情景。同“急管繁弦”。
膠柱調(diào)瑟——瑟:古代一種彈撥樂器。用膠粘住瑟上用以調(diào)音的短木,不能再調(diào)整音的高低緩急。比喻拘泥死板,缺少變通。
解弦更張——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改換、調(diào)整樂器上的弦,使聲音和諧。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計劃、方法。
金石絲竹——金:指金屬制的樂器;石:指石制的磬;絲:指弦類樂器;竹:指管類樂器。泛指各種樂器。也形容各種聲音。
鏗鏗鏘鏘——形容樂器聲音響亮節(jié)奏分明或詩詞文曲聲調(diào)響亮,節(jié)奏明快。
鳴鐘食鼎——鐘,打擊樂器,泛指一般樂器;鼎,盛物食器。謂用食時身邊響著樂器,眼前列著鼎器。形容古代貴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古代樂器分類
吹奏樂器
我國吹奏樂器的發(fā)音體大多為竹制或木制。根據(jù)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以氣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動的有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類,氣流通過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動的有嗩吶、海笛、管子、雙管和喉管等。
第三類,氣流通過簧片引起管柱振動的有笙、抱笙、排笙、巴烏等。
由于發(fā)音原理不同,所以樂器的種類和音色極為豐富多彩,個性極強。并且由于各種樂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區(qū)、民族、時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樂中的吹奏樂器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形成極其豐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獨特的演奏風(fēng)格與流派。
典型樂器:笙、蘆笙、排笙、葫蘆絲、笛、管子、巴烏、塤、嗩吶、簫。
全部樂器: 木葉、紙片、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壯族) 、招軍(漢族) 、吐良(景頗族)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口笛(漢族) 、樹皮拉管(苗族) 、竹號(怒族) 、簫(漢族) 、尺八 、鼻簫(高山族) 、笛(漢族) 、排笛(漢族)
、侗笛(侗族) 、竹筒哨(漢族) 、排簫(漢族) 、多(克木人) 、篪(漢族) 、塤(漢族) 、貝(藏族) 、展尖(苗族)
、姊妹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蓽達(黎族) 、(口利)咧(黎族) 、嗩吶(漢族) 、管(漢族) 、雙管(漢族)
、喉管(漢族) 、芒筒(苗族) 、笙(漢族) 、蘆笙(苗、瑤、侗族) 、確索(哈尼族) 、巴烏(哈尼族) 、口哨(鄂倫春族)
彈撥樂器
我國的彈撥樂器分橫式與豎式兩類。橫式,如:箏(古箏和轉(zhuǎn)調(diào)箏)、古琴、揚琴和獨弦琴等;豎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聶等。
彈奏樂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與撥子兩種彈奏方法。右手技巧得到較充分發(fā)揮,如彈、挑、滾、輪、勾、抹、扣、劃、拂、分、摭、拍、提、摘等。右手技巧的豐富,又促進了左手的按、吟、擻、煞、絞、推、挽、伏、縱、起等技巧的發(fā)展。
彈奏樂器除獨弦琴外,大都節(jié)奏性強,但余音短促,須以滾奏或輪奏長音。彈撥樂器一般力度變化不大。在樂隊中除古琴音量較弱,其它樂器聲音穿透力均較強。
彈撥樂器除獨弦琴外,多以碼(或稱柱)劃分音高,豎式用相、品劃分音高,分為無相、無品兩種。除按五聲音階排列的普通箏等外,一般都便于轉(zhuǎn)調(diào)。
各類彈奏樂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獨弦琴外,皆可演奏雙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躍。
我國彈奏樂器的演奏流派風(fēng)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稱和符號也不盡一致。
典型樂器:琵琶、箏、揚琴、七弦琴(古琴)、熱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彈布爾。
全部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竹制口弦(彝族) 、樂弓(高山族) 、琵琶(漢族) 、阮(漢族) 、月琴(漢族)
、秦琴(漢族) 、柳琴(漢族) 、三弦(漢族) 、熱瓦甫(維吾爾族) 、冬不拉(哈薩克族) 、扎木聶(藏族) 、箏(漢族)
、古琴(漢族) 、伽耶琴(朝鮮族) 、豎箜篌、雁柱箜篌。
打擊樂器
我國民族打擊樂器品種多,技巧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風(fēng)格。
根據(jù)其發(fā)音不同可分為:1、響銅,如:大鑼、小鑼、云鑼、大、小鈸,碰鈴等;2、響木,如:板、梆子、木魚等;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腳鼓等。
我國打擊樂器不僅是節(jié)奏性樂器,而且每組打擊樂群都能獨立演奏,對襯托音樂內(nèi)容、戲劇情節(jié)和加重音樂的表現(xiàn)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擊樂器在我國西洋管弦樂隊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擊樂可分為有固定音高和無固定音高的兩種。無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鑼,大、小鈸,板、梆、鈴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鑼等。
典型樂器:堂鼓(大鼓)、碰鈴、缸鼓、定音缸鼓、銅鼓、朝鮮族長鼓、大鑼小鑼、小鼓、排鼓、達卜(手鼓)、大鈸。
全部樂器: 梆子(漢族) 、杵(高山族) 、叮咚(黎族) 、梨花片(漢族) 、臘敢(傣族) 、編磬(漢族) 、木鼓(佤族)
、切克(基諾族) 、鈸(漢族) 、鑼(漢族) 、云鑼(漢族) 、十面鑼(漢族) 、星(漢族)——碰鐘 、鐘(漢族)
、編鐘(漢族) 、連廂棍(漢族) 、喚頭(漢族) 、驚閨(漢族) 、板(漢族) 、木魚(漢族) 、吾攵(漢族)
、法鈴(藏族) 、腰鈴(滿族) 、花盆鼓(漢族) 、銅鼓(壯、仡佬、布依、侗、水、苗、瑤族) 、象腳鼓(傣族)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漁鼓(漢族) 、塞吐(基諾族) 、京堂鼓(漢族) 、腰鼓(漢族)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太平鼓(滿族) 、額(藏族) 、撥浪鼓(漢族) 、揚琴(漢族) 、竹筒琴(瑤族) 、蹈到(克木人)
、薩巴依(維吾爾族) 。
中國古代拉弦樂器
拉弦樂器主要指胡琴類樂器。其歷史雖然比其它民族樂器較短,但由于發(fā)音優(yōu)美,有極豐富的表現(xiàn)力,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藝術(shù)水平,拉弦樂器被廣泛使用于獨奏、重奏、合奏與伴奏。
拉弦樂器大多為兩弦少數(shù)用四弦如:四胡、革胡、艾捷克等。大多數(shù)琴筒蒙的蛇皮、蟒皮、羊皮等;少數(shù)用木板如:椰胡、板胡等。少數(shù)是扁形或扁圓形如:馬頭琴、墜胡、板胡等,其音色有的優(yōu)雅、柔和有的清晰、明亮;有的剛勁、歡快、富于歌唱性。
典型樂器:二胡、板胡、革胡、馬頭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全部樂器: 樂鋸(俄羅斯族) 、拉線口弦(藏族) 、二胡(漢族)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三胡(漢族)
、四胡(漢族) 、板胡(漢族) 、墜琴(漢族) 、墜胡(漢族)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擂琴(漢族)
、二弦(漢族) 、大筒(漢族) 、馬頭琴(蒙古族) 、馬骨胡(壯族) 、艾捷克(維吾爾族) 、薩它爾(維吾爾族)
、牛腿琴(侗族) 、獨弦琴(佤族) 、雅箏(朝鮮族) 、軋箏(漢族)。
關(guān)于古代樂器的成語
上一篇:古代樂器最大的
下一篇:關(guān)于箜篌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