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地黃湯藥方的介紹
犀角地黃湯主要是由犀牛角、生地黃、芍藥、牡丹皮制成的湯劑,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開竅的功效,適用于重癥肝炎、肝昏迷、尿毒癥、過敏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敗血癥等癥。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犀角地黃湯藥方的介紹,希望你喜歡。
犀角地黃湯的基本信息
處方
犀角 一錢半;生地黃 一錢半;牡丹皮 一錢半;芍藥 一錢半
功能主治
治血證,大便黑,衂后脈微,發(fā)狂發(fā)黃當汗下,汗內有淤血。
用法
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食遠服。
犀角地黃湯之小品方錄自外臺秘要
【方名】 犀角地黃湯(芍藥地黃湯)
【出處】 《小品方》錄自《外臺秘要》
【分類】 清熱劑-清臟腑熱
【組成】 犀角[水牛角代](30克) 生地黃(24克) 芍藥(12克) 牡丹皮(9克)
【記憶】丹溪掃地(想象朱丹溪掃地,即為犀角地黃湯。丹溪掃地——牡丹皮,犀角,芍藥,生地。)
【功用】 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主治】 熱入血分證。
1.熱擾心神,身熱譫語,舌絳起刺,脈細數。
2.熱傷血絡,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紅絳,脈數。
3.蓄血瘀熱,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使色黑易解等。
(本方常用于重癥肝炎、肝昏迷、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尿毒癥、過敏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敗血癥等屬血分熱盛者。)
【用法】 作湯劑,水煎服,水牛角鎊片先煎,余藥后下。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禁忌】 本方寒涼清滋,對于陽虛失血,脾胃虛弱者忌用。
【方解】 本方治證由熱毒熾盛于血分所致。心主血,又主神明,熱入血分,一則熱擾心神,致躁擾昏狂;二則熱邪迫血妄行,致使血不循經,溢出脈外而發(fā)生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各部位之出血,離經之血留阻體內又可出現發(fā)斑、蓄血;三則血分熱毒耗傷血中津液,血因津少而濃稠,運行澀滯,漸聚成瘀,故舌紫絳而干。此際不清其熱則血不寧,不散其血則瘀不去,不滋其陰則火不熄,正如葉天士所謂“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治當以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為法。方用苦咸寒之犀角為君,涼血清心而解熱毒,使火平熱降,毒解血寧。臣以甘苦寒之生地,涼血滋陰生津,一以助犀角清熱涼血,又能止血;一以復已失之陰血。用苦微寒之赤芍與辛苦微寒之丹皮共為佐藥,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可收化斑之功。四藥相配,共成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之劑。本方配伍特點是涼血與活血散瘀并用,使熱清血寧而無耗血動血之慮,涼血止血又無冰伏留瘀之弊。
本方與清營湯均以水牛角、生地為主,以治熱入營血證。但清營湯是在清熱涼血中伍以銀花、連翹等輕清宣透之品,寓有“透熱轉氣”之意,適用于邪初入營尚未動血之證;本方配伍赤芍、丹皮泄熱散瘀,寓有“涼血散血”之意,用治熱入血分而見耗血、動血之證。
【化裁】 若見蓄血、喜忘如狂者,系熱潘血分,邪熱與瘀血互結,可加大黃、黃芩,以清熱逐瘀與涼血散瘀同用;郁怒而夾肝火者,加柴胡、黃芩梔子以清瀉肝火;用治熱迫血溢之出血證,可酌加白茅根、側柏炭、小薊等,以增強涼血止血之功。
【附方】 神犀丹(《溫熱經緯》引葉天士方)、化斑湯(《溫病條辨》)
【附注】 本方是治療溫熱病熱入血分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各種失血,斑色紫黑,神昏譫語,身熱舌絳為辨證要點。
方劑比較:犀角地黃湯、神犀丹、化斑湯同具有清熱涼血之功。不同點在于:犀角地黃湯用治溫熱病熱毒深陷于血分的血分熱盛證,故用大劑咸寒以涼血為主,并用清熱、散瘀之品,以使熱清血寧;神犀丹用治邪入營血,熱深毒重證,故以清熱解毒為主,并用涼血、開竅,以使毒解神清;化斑湯用治氣分熱熾,而血熱又起,氣血兩燔之證,故以清氣生津藥與涼血解毒藥相配,兩清氣血,使邪熱退則血自止,而斑可化,故名“化斑湯”。
【文獻】 方論 吳謙等《醫(yī)宗金鑒·刪補名醫(yī)方論》卷1:“吐血之因有三:曰勞傷,曰努傷,曰熱傷。勞傷以理損為主;努損以去瘀為主;熱傷以清熱為主。熱傷陽絡則吐衄;熱傷陰絡則下血,是湯治熱傷也。故用犀角清心去火之本,生地涼血以生新血,白芍斂血止血妄行,丹皮破血以逐其瘀。此方雖曰清火,而實滋陰;雖曰止血,而實去瘀。瘀去新生,陰滋火熄,可為探本窮源之法也。”
《外臺秘要》卷2錄《小品方》:“傷寒及溫病應發(fā)汗而不汗之,內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面黃,大便黑,消瘀血方。”
犀角地黃湯之攝生眾妙方卷九
【藥物組成】犀角1兩,生地黃5錢,熟地黃5錢,牡丹皮5錢,白芍藥5錢,蒲黃5錢,梔子5錢,郁金5錢,生末水(即童便)5錢,黃柏5錢,黃芩5錢。
【處方來源】《攝生眾妙方》卷九。
【方劑主治】鼻血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分作5服。水2鐘,煎至1盞,溫服。
犀角地黃湯藥方的介紹相關文章:
2.丹皮的鑒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