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上黨戰(zhàn)役
近代爆發(fā)的戰(zhàn)爭有很多,你知道在1945年爆發(fā)的上黨戰(zhàn)役嗎?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1945年上黨戰(zhàn)役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上黨戰(zhàn)役戰(zhàn)爭背景
戰(zhàn)前態(tài)勢
1945年8月下旬,日軍投降,閻錫山部隊第19軍史澤波率4個師在上黨地區(qū)接受日軍投降。但該地區(qū)恰好位于晉冀魯豫根據地的太行分區(qū)與太岳分區(qū)兩區(qū)之間,態(tài)勢孤立;中共抗戰(zhàn)勝利開始即列入應予占領的地區(qū)之一。下旬占領了八路軍從日偽軍手中解放的襄垣、潞城及被太行軍區(qū)部隊包圍的長治、長子、壺關、屯留等地[2] 。企圖以此為依托擴占整個晉東南。與此同時,蔣介石在耍兩面派手法,又三次電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為了保衛(wèi)勝利果實,支持毛澤東在重慶的談判,8月26日,中共中央軍委在關于各地軍事部署的指示中,要求太行軍區(qū)應即集結主力,“收復上黨全區(qū),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徹底消滅偽頑,逼國民黨軍投降”,31日再度指示劉伯承和鄧小平,“閻部一萬六千占共產黨部隊長治周圍六城,乃心腹之患,必須堅決徹底全部殲滅之?!?/p>
據此,劉鄧部署對上黨地區(qū)(即長治地區(qū))作戰(zhàn)行動。晉冀魯豫根據地的部隊在抗戰(zhàn)之后編成4個野戰(zhàn)縱隊,為了進行上黨戰(zhàn)役,動用了3個縱隊。
為了打好上黨戰(zhàn)役,晉冀魯豫軍區(qū)認真進行了戰(zhàn)前準備,首先,將各軍區(qū)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組建的游擊兵團編組成太行縱隊、冀南縱隊和太岳縱隊,使之成為正規(guī)兵團,從而實行由游擊戰(zhàn)向運動戰(zhàn)的轉變。其次,在軍民中廣泛的進行政治動員。號召大家為保衛(wèi)抗戰(zhàn)勝利果實而戰(zhàn),并提出“打好上黨戰(zhàn)役,支援重慶談判”的口號。部隊知道毛澤東赴渝和蔣介石談判,都為毛澤東的安全擔心。鄧小平說:“上黨戰(zhàn)役打得越好,殲滅國民黨軍越徹底,毛澤東就越安全,在談判桌上就越有力量?!痹俅?,開展了戰(zhàn)前練兵,各級地方政府還動員了5萬民兵支前或參戰(zhàn)。充分的戰(zhàn)前準備,使部隊士氣高漲,求戰(zhàn)心切,保證了前線的供給和后方的安全。
戰(zhàn)役部署
劉伯承、鄧小平抵達根據地后,立即著手組織指揮對進占上黨地區(qū)的國民黨軍的反擊作戰(zhàn)。8月25日,劉伯承一到司令部就對部下講“當前最急迫的任務是集中分散作戰(zhàn)的部隊,要看誰集中得快,集中起來了,形成拳頭了就是勝利?!睘榱俗畲笙薅鹊丶辛α浚扇×诉叴?、邊建、邊練的辦法,快速編組成太行、太岳、冀南三個野戰(zhàn)縱隊(由冀魯豫軍區(qū)編組的晉冀魯豫軍區(qū)第一縱隊于9月22日—10月9日組成,未參加上黨戰(zhàn)役)。三個縱隊加上地方武裝共三萬一千余人。上述三個縱隊由太行、太岳、冀南三個軍區(qū)所屬的主力部隊組建,均采用村、區(qū)、縣各級武裝逐級上升的辦法組建,很多地方武裝直接改個番號就成了正規(guī)部隊。當時共產黨部隊野戰(zhàn)縱隊的編制是縱隊一旅(這一級在太行和冀南縱隊稱為支隊)一團三級,團這一級就有很多是由地方武裝升級來的。在這一點上,晉魯豫軍區(qū)或者說129師在抗日戰(zhàn)爭中發(fā)展的強大地方武裝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如陳賡指揮的太岳縱隊由386旅和決1旅編成,386旅(即抗戰(zhàn)時期八路軍129師386旅,只是編成有較大變化)下轄772團、20團、士敏獨立團。決1旅(即山西新軍,在1939年“12月事變”后轉入八路軍,但仍保留決死隊名義)下轄25團、38團、57團。全縱隊共六個團兵力,除772團有三個營外,其余各團都只有二個營或者七個連,全縱隊共計7000余人。其中五個團都是較老的部隊(其中772團是個紅軍團,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戰(zhàn)功赫赫,戰(zhàn)斗力很強),而士敏獨立團就是地方武裝升級來的,其前身為士敏縣大隊整編而成的士敏獨立營,后由772團、20團抽調五個建制排并補充大量民兵擴編為士敏獨立團。太行、冀南縱隊大體上也是這種情況。部隊兵員的補充采取了個人直接動員和民兵集體動員的方式[3] 。
經過短短一個多月,太行區(qū)就擴充兵員2.5萬人,太岳區(qū)擴充1萬人,其中大部分是民兵。據武鄉(xiāng)、榆社、左權、遼西等九縣統(tǒng)計,民兵占參軍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三點五,遼西縣則達到百分之七十八點七。民兵們成班成隊的帶槍加入軍隊,馬上開赴前線作戰(zhàn)。劉伯承后來充滿感情的回憶道:“幾萬游擊武裝還穿著五顏六色的便服就集合起來開上前線去了,成千上萬的民兵排成整齊的隊列參加了戰(zhàn)勤工作……”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部隊人員不充實,很多團不過千人。
解放襄垣
襄垣縣城位于長治北90華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共產黨部隊的地方部隊和民兵武裝于8月22日夜就進駐了襄垣縣城。8月25日也就是“劉鄧”返回晉冀魯豫根據地的同一天,閻錫山長官部參事翟品三率部分國民黨軍和收編的日偽警備隊等一千余人,由屯留出發(fā),攻占了襄垣。8月27日夜,李達指揮太行軍區(qū)部隊及友軍第17師包圍了襄垣縣城。
經過幾天準備,共產黨部隊于9月1日黃昏發(fā)起總攻。在總攻之前,太行軍區(qū)13團挖了100多米的地道通到城墻下,用滿滿一棺材炸藥炸開了城墻,共產黨部隊攻城部隊乘勢涌人城內。經過四小時激戰(zhàn),全殲國民黨軍勝利結束戰(zhàn)斗。共斃國民黨軍350余人,俘國民黨軍450余人,閻錫山長官部參事“襄垣解救軍”總指揮翟品三等大小頭目全部被共產黨部隊活捉。有意思的是,其中國民黨任命的襄垣縣聞家喜和日本鬼子任命的偽襄垣縣張公度同時被共產黨部隊俘虜[1] 。攻克襄垣后,太行軍區(qū)立即發(fā)出戰(zhàn)術指示,在襄垣組織實彈演習,研究攻城和巷戰(zhàn)經驗,為上黨戰(zhàn)役的勝利進行了充分準備[2] 。
戰(zhàn)役準備
攻占襄垣后,劉伯承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主持起草了《晉冀魯豫軍區(qū)關于上黨戰(zhàn)役中某些戰(zhàn)術問題的指示》,開于9月5日下發(fā)各部隊。這個指示客觀分析了閻錫山手下晉綏軍的優(yōu)點與缺點,打消了一些干部認為蔣閻軍總比日軍好打的輕國民黨軍思想,對戰(zhàn)役的順利進行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指示》中準確指出了晉綏軍“長于防御,構筑品字形據點碉堡,控制強大的預備隊,實行反突擊”,“配置有外圍據點,形成犄角之勢”;野戰(zhàn)中,“采取三只老虎爪子的戰(zhàn)術(正面鉗制左包右抄)”,但一般不善于白刃格斗,其特點即“重于守城”,“極不善于野戰(zhàn)”。根據這一特點,劉伯承在《指示》中提出了上黨戰(zhàn)役的基本思路,即“根據其牽一發(fā)動全身的特點,多方誘國民黨軍外出,于野外聚殲之”。這就抓住了晉綏軍不善野戰(zhàn)的弱點,避開了其作戰(zhàn)的強點,通過攻擊長治周圍國民黨軍防御較弱的縣城,引誘國民黨軍從防御堅固的長治城中出來,于野戰(zhàn)中殲滅之。在戰(zhàn)術手段上表現(xiàn)為“圍城打援”的形式。即首先逐個奪取長治外圍各縣城,吸引長治國民黨軍主力出援,然后在運動中殲滅來援之國民黨軍,而后奪取長治。在兵力運用上,共產黨部隊確定在奪取外圍各縣時,以主力部隊之一部攻城,地方武裝和民兵圍困其余各城,不使國民黨軍向長治逃跑,主力部隊大部集結于機動位置,準備殲滅由長治出援的國民黨軍。在攻城順序上,為防止國民黨軍利用自晉路與沁縣以北的日軍相策應,決定按先北后南、由西到東的方向來打。最后確定的攻城順序是先打屯留,再長子,然后打潞城,最后打壺關。占領上述四城后,各路大軍會攻長治。
9月7日,劉伯承與鄧小平下達了《晉冀魯豫軍區(qū)作戰(zhàn)字第一號命令》,決定于9月10日2時30分開始對屯留、上村實施攻擊。9月9日23時,即戰(zhàn)斗發(fā)起前三個半小時,劉鄧指揮所推進到潞城以西的中村。9月10日6時即戰(zhàn)斗發(fā)起后三個半小時,劉鄧指揮所又進到故縣村,對戰(zhàn)役實施指揮。
上黨戰(zhàn)役戰(zhàn)爭過程
戰(zhàn)役打響
1945年9月10日2時30分,共產黨部隊太行縱隊在秦基偉司令員指揮下,向屯留、上村發(fā)起攻擊。上黨戰(zhàn)役正式打響。同時,以太岳、冀南兩個縱隊隱蔽于長治至屯留公路兩側,準備殲滅長治出援之國民黨軍。駐守屯留的國民黨軍是挺進第6縱隊的1個教導團及收編的偽軍一部,共計1000余人。國民黨軍中的這個教導團一千多人都是班長以上的骨干分子,受過長期訓練,戰(zhàn)斗力較強。因此戰(zhàn)斗打得十分激烈,共產黨部隊太行縱隊以31團為主攻,先奪取東關爾后從東面攻城,共產黨部隊13團攻占城西南高地和南關后從南面攻城,30團從西面佯攻城垣。9月10日2時30分發(fā)起攻擊后,13團在城西南高地與國民黨軍反復爭奪,直至10時才將國民黨軍主碉堡炸毀,攻占該高地。各團在攻占城關后乘勝攻城,遭國民黨軍頑強抵抗和炮火殺傷,均未奏效。
9月11日晨,31團2次攻城,仍然沒有成功。12時,縱隊投入預備隊769團(即第18集團軍第129師385旅769團,紅軍改編的老團隊),于14時發(fā)起攻擊,在各團配合下,登城成功。769團立即向兩側卷擊并炸開了東門,策應友鄰進城,同時契入城內搶占了制高點。隨即,共產黨部隊其余部隊陸續(xù)攻入城內,與國民黨軍展開激烈巷戰(zhàn)。午夜,國民黨軍城防司令率部分國民黨軍墜城北逃,被共產黨部隊設伏部隊和民兵殲滅。
9月12日晨,屯留被共產黨部隊攻克,國民黨軍全部被殲。當共產黨部隊發(fā)起對屯留、上村的攻擊后,長治國民黨軍6000余人先后兩次向屯留出援。出援之國民黨軍對共產黨部隊“圍城打援”的戰(zhàn)術十分恐懼,行動十分謹慎,共產黨部隊某些待伏部隊又過早暴露,援國民黨軍與共產黨部隊略經接觸即縮回長治。以后在長子等三城被圍攻時,再也未敢出援。共產黨部隊雖然失去了殲滅援國民黨軍的機會,但是徹底打掉了長治國民黨軍增援其它三城的膽量,為共產黨部隊順利地攻克長子等三城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鑒于援國民黨軍撤回長治,共產黨部隊太岳縱隊即在陳賡司令員指揮下按預定部署攻取長子縣城。當時的作戰(zhàn)意圖仍然包括繼續(xù)吸引長治之國民黨軍來援并加以殲滅。為此,陳賡派出決1旅之25團、57團及沁源、屯留、襄漳各縣大隊,協(xié)同太行、冀南縱隊主力擔負殲滅長治出援之國民黨軍的任務。長子城是國民黨軍在上黨地區(qū)除了長治城外守軍最多,防御最強的一個縣城。其守軍為閻錫山挺進第2縱隊和2個保安大隊,共計2100余人。該城抗日戰(zhàn)爭時期曾為日偽軍長期設防,工事比較堅固。國民黨軍挺進第2縱隊進占該城后,又加修和改造了工事和副防御設施。長子城的城墻高約17米,外壕寬約7米,城門外和城墻四角均有石砌炮樓,輔以低碉和暗碉相結合(閻錫山的部隊修工事和各種碉堡很拿手),各碉堡的火力可以相互支援。各主要防御地段,敷設有地雷、鹿砦、鐵絲網等障礙物。城外和城關北高廟、南高廟、能仁寺、文昌閣等重要據點,都各自形成獨立支撐點。國民黨軍挺進第2縱隊司令白映蟾以挺進縱隊守縣城,以2個保安大隊守外圍各據點。
運動殲滅
負責攻長子縣城的是太岳縱隊所屬的386旅之772團、20團、士敏獨立團和決1旅之38團,另外還有長子獨立團予以配合。攻擊部署為:以20團附山炮2門,首先奪取西關,爾后由西門登城;以772團附山炮、機關炮各1門,攻占北高廟和北關,爾后由北門登城;以38團從西南角登城,以士敏獨立團為預備隊,奪取東關后相機登城;以長子獨立團包圍南高廟之國民黨軍。由于炮火不足和城墻較高,共產黨部隊決定采取坑道爆破的方式攻城。
9月13日1時,20團和772團分別向西關和北高廟之國民黨軍發(fā)起攻擊。20團1營、3營一舉突破國民黨軍前沿陣地,經過5小時激戰(zhàn),奪下了西關。國民黨軍從西門出來焚燒西關房屋并組織反撲,被共產黨部隊擊退。與此同時,772團3營10連攻擊北高廟被10米高的峭壁所阻,國民黨軍憑險頑抗并施放毒氣,共產黨部隊攻擊受挫。772團調整部署,于16時再次發(fā)起猛攻,工兵炸開北高廟墻,10連和12連相繼突入廟內,與國民黨軍展開白刃格斗。不善拼刺的國民黨軍很快大部被殲,少數逃回城內,此時,38團也從西南角逼近城下;士敏獨立團突入東關,攻占文昌閣,殲國民黨軍一個中隊。長子獨立團則將南高廟之國民黨軍包圍,對其展開政治攻勢。
9月14日起,20團和772團開始挖掘爆破用坑道。772團以1營和旅工兵排向北門掘進,20團也以2連、9連配合工兵挖掘通向西門的坑道。經過四晝夜連續(xù)施工,至18日完成了坑道作業(yè)及各項攻城準備。20團和772團將大量炸藥送人坑道,做好了起爆準備。當日18時50分總攻開始,隨著大量炸藥的起爆,西門和北門外的大炮樓被炸塌,城墻的西門和北門處被炸開二個缺口,城墻上的國民黨軍也多被震昏過去。配屬的山炮進行抵近射擊,分別把北面和西面城墻上的碉堡摧毀。20團、772團突擊部隊乘勢發(fā)起沖擊,突入城內。同時,38團和士敏獨立團分別從縣城西南角、東北兩處登城并攻入城內。經過激烈巷戰(zhàn),城內國民黨軍全部被殲。南高廟國民黨軍見大勢已去,棄陣而逃,被長子獨立團追殲一部。長子攻堅戰(zhàn)太岳縱隊共斃傷國民黨軍500余人,生俘國民黨軍挺進縱隊司令白映蟾及陳士芳以下1500余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
劉伯承見長治國民黨軍不敢出援,在攻擊長子城的同時就命令太行縱隊和冀南縱隊發(fā)起對壺關、潞城的攻擊。
9月17日,冀南縱隊攻克潞城。
9月19日,也就是太岳縱隊攻克長子的同一天,太行縱隊攻克壺關。兩城國民黨軍均被全殲。至此,長治周圍各縣全部被共產黨部隊攻克,長治已經變成一座孤城。在長治周圍各縣戰(zhàn)斗中,共產黨部隊共殲國民黨軍7000余人(含襄垣戰(zhàn)斗殲國民黨軍數),繳獲大量武器彈藥,有效地補充了自己,尤其是緩解了彈藥緊缺的情況,為下一步作戰(zhàn)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盡管情況未完全按照共產黨部隊預想的發(fā)展,但共產黨部隊已獲得攻取長治的有利條件,劉伯承發(fā)現(xiàn)史澤波企圖固守待援,于是在9月20日發(fā)布第五號作戰(zhàn)命令(前四號命令是關于攻占屯留、長子、潞城、壺關四城的)。命令三個縱隊集中兵力攻取長治城,最后消滅入侵上黨地區(qū)的國民黨軍。
圍攻長治
9月20日,晉冀魯豫軍區(qū)主力一太行、太岳、冀南三個縱隊,開始從長治城東、南、西三面同時發(fā)起攻城作戰(zhàn)。在作戰(zhàn)部署上,采取“圍三闕一”的戰(zhàn)法,即同時攻擊長治城的三面,同時放開北關至城東北角,引誘國民黨軍向城北突圍,而于野戰(zhàn)中予以殲滅。這個部署也是考慮共產黨部隊當時攻堅能力很弱,而閻錫山的晉綏軍又不善于野戰(zhàn)的特點而提出的。在攻城戰(zhàn)斗即將打響的時候,劉伯承、鄧小平把指揮所前推至長治南郊北天河,直接指揮攻城戰(zhàn)斗。[1]
長治是上黨地區(qū)的首府,是抗戰(zhàn)時期日軍設防的重點,城高壕深,工事堅固。國民黨軍1萬1千余人是入侵上黨地區(qū)的國軍主力,因戰(zhàn)役開始后國民黨軍一直沒有進行大規(guī)模戰(zhàn)斗,基本沒有損耗,建制完整,裝備也比較齊全。恰逢此時,天降大雨,造成道路泥濘,城墻濕滑,也給攻城戰(zhàn)斗帶來了很大困難。盡管如此,共產黨部隊各部隊還是在攻堅經驗、裝備都很缺乏的情況下開始了對長治城的攻擊。
太岳縱隊的任務是攻占長治城的北關,然后與太行、冀南縱隊一起奪取長治城。陳賡司令員命令決1旅57團主攻長治北關,以386旅掃清外圍據點。戰(zhàn)斗發(fā)起后,386旅之士敏獨立團在1門山炮支援下攻擊北關外圍的角沿村。士敏獨立團在摧毀國民黨軍四座碉堡后,攻占了牛個村子,將國民黨軍保安團一部殲滅。此對,北關國民黨軍在城墻上火力掩護下進行逆襲,將士敏獨立團包圍在角沿村內。772團立刻增援,與士敏獨立團一起將國民黨軍擊潰,殘國民黨軍逃回北關。角沿村被共產黨部隊攻占。隨后,57團發(fā)起對北關的攻擊。57團在團長陳興建指揮下,1營從關東北,3營從關西北,趁夜暗以出其不意的奔襲手段一舉突人關內,然后開始穿插、分割、包圍國民黨軍。1營負責圍殲北星閣、石灰窯之國民黨軍。北星閣是北關連接關外的重要通道,是國民黨軍的防守重點,有主碉、地碉、暗堡、外壕、地雷、鐵絲網等較完善的防御設施,國民黨軍為1個加強連。共產黨軍1營1連奉命攻占北星閣,激戰(zhàn)一夜未能攻克。1連三任連長先后犧牲,部隊傷亡過半,但仍然前仆后繼,奮勇攻擊。戰(zhàn)至22日晨,終于全殲國民黨軍,攻占北關。3營亦在圍殲銀匠樓之國民黨軍后,進抵城墻下。長治國民黨軍為奪回北關,連續(xù)組織反擊。57團與國民黨軍反擊部隊肉搏達4、5次,堅守北關4天之久,后由25團接替,徹底打垮了國民黨軍的反擊,鞏固占領了北關。與此同時,太行、冀南縱隊也攻下了城關據點多處。
就在攻城部隊掃清外圍積極準備總攻長治的時候,劉伯承接到了一份內線傳來的情報。情報說閻錫山為了解救長治被圍的史澤波部,擬派重兵增援長治,增援之國民黨軍為第83軍的3個師共7000余人,已從太原南下。經過進一步偵察得知,27日南援之國民黨軍到達沁縣,其先頭部隊4個團28日進至沁縣以南,亭以北之新店地區(qū),并有繼續(xù)南下救援長治的跡象。劉伯承根據這一新的情況,當即改變決心,將作戰(zhàn)重心由攻占長治城改為殲滅國民黨軍援軍。準備在援國民黨軍沿白晉路進至常隆、上村地區(qū)(位于長治城的西北)時,于野戰(zhàn)中殲滅之。具體部署如下:以陳再道指揮冀南縱隊、決1旅全部及地方武裝繼續(xù)佯攻長治城,吸引國民黨軍83軍向長治急援;以李達、陳錫聯(lián)指揮太行第2支隊(欠30團)、第4支隊及原在白晉鐵路監(jiān)視國民黨軍的第17師為打援之右翼隊;以陳賡指揮太岳縱隊386旅及太行縱隊第3支隊為打援右翼隊,鉗擊來援之國民黨軍;以30團為獨立支隊,由北尾擊南援之國民黨軍,切斷它的退路。
各部隊受命后立即行動。為了不讓長治國民黨軍發(fā)現(xiàn)共產黨部隊攻城主力前去打援,共產黨部隊在撤離長治城的當天晝間還抬云梯演習攻城,晚上點火吹號擾亂國民黨軍。然后在28日夜趁夜暗雨急悄悄撤離了長治城。
9月29日,共產黨部隊打援部隊陸續(xù)抵達預定殲國民黨軍地區(qū),埋伏于白晉鐵路線兩側。從29日起,晉冀魯豫軍區(qū)司令部一直前移,總是靠近擔負最重要任務的部隊,以就近掌握部隊行動。援國民黨軍指揮官第7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本來打算沿白晉鐵路線前進。但是閻錫山唯恐長治失守,丟掉楔進共產黨部隊根據地的一顆釘子,連電催促彭毓斌急進。彭毓斌無奈只能另選道路。由于白晉鐵路經 亭、夏店向東拐了一個大彎后才通向長治,所以路途相對要遠得多。而亭、屯留之間的大路則距離很短,彭毓斌決定就走這條路。9月30日,彭毓斌部從 亭鎮(zhèn)渡過漳河,沿亭、屯留間的大路南下。劉伯承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變更部署。將殲國民黨軍地域改在屯大路兩側,同時增派第17師尾擊援國民黨軍。陳賡率打援左翼隊立即由常隆附近進至余吾鎮(zhèn)以西,太行縱隊也進至余吾鎮(zhèn)東北地區(qū)。
打援激戰(zhàn)
10月2日,共產黨部隊打援部隊主力預期遭遇國民黨軍援軍于屯留西北之王家渠、白龍坡至井道上一線。共產黨部隊當即從正面誘國民黨軍繼續(xù)前進,主力展開兩翼向國民黨軍側后迂回。同時,尾國民黨軍前進的第17師和30團向南展開攻擊,將援國民黨軍合圍在老爺山、西凹、磨盤垴至榆林鎮(zhèn)地區(qū)。彭毓斌根本沒有發(fā)覺自己已成為對方獵殺的目標,等到發(fā)現(xiàn)危險時想跑也來不及了。彭毓斌只得將救援長治的任務扔到一邊,轉入防御。他命令先頭暫編第47師退守老爺山,暫編第46師占領磨盤垴,暫編第40師控制大路,指揮部和第83軍位于關上(五山),猬集一團,構筑工事。
老爺山位于上黨盆地的西北邊沿,由4個山頭組成,主峰海拔1246米。磨盤垴位于老爺山東南面,海拔也在1000米以上。關上則位于北面,與上述兩山互為犄角,形成雄關要塞,是長治以北唯一的險要地形。為了趁國民黨軍立足未穩(wěn)打亂國民黨軍部署,共產黨部隊立即對國民黨軍展開猛攻。陳賡指揮的左翼隊向老爺山攻擊;李達、陳錫聯(lián)指揮的右翼隊向磨盤垴攻擊;第17師和30團在榆林鎮(zhèn)以北側擊國民黨軍。
10月2日夜,太岳縱隊386旅772團經走馬嶺從西南側向老爺山攻擊,20團由紅土崖從東側攻擊,各攻占了國民黨軍2個高地,殲國民黨軍一部。同時,太行縱隊第4支隊769團和51團也攻占了國民黨軍幾個山頭,其中769團逼近了距磨盤垴主峰僅200余米的無名高地。經一夜激戰(zhàn),各部隊進展均不大,與國民黨軍形成對峙。
此時,共產黨部隊發(fā)現(xiàn)國民黨軍番號是越打越多。僅在太行縱隊的俘虜中就發(fā)現(xiàn)國民黨軍4個師的番號。經過審俘和詳細偵察,發(fā)覺援國民黨軍不止3個師,而是彭毓斌率領的8個師。其中包括第23軍之暫編第40、46、47師,第83軍之第66師和暫編第49、50師,以及偽軍第1 3集團軍楊誠部改編的省防軍的2個師,并且還有2個炮兵團隨行。以上援國民黨軍兵力共2萬余人,而共產黨部隊打援兵力一共也只有2萬多人,雙方兵力相當。因此共產黨部隊的攻擊不可能很快取得進展。得知這一情況后,劉伯承認為援國民黨軍已成為上黨戰(zhàn)役中新的攻擊重點,如不及時消滅援國民黨軍,長治城里的史澤波部就會死守待援,增加共產黨部隊攻城的困難;只有盡快消滅援國民黨軍,才會使史澤波絕望而冒險突圍,這樣國民黨軍離開堅固設訪的城市,才更便于共產黨部隊在野戰(zhàn)中殲滅之。據此,劉伯承和鄧小平下令將圍攻長治的冀南縱隊和太岳縱隊決1旅調來加入打援,長治則由地方部隊圍困。劉伯承還命令冀南縱隊和決1旅撤圍長治后,白天向國民黨軍被圍地域行軍,將共產黨部隊援兵到達的信息傳遞給被圍之國民黨軍,以加速其動搖。
在共產黨部隊援軍尚未到達之時,陳賡、李達、陳錫聯(lián)繼續(xù)指揮所部向當面之國民黨軍猛攻。但國民黨軍依仗其機槍多、彈藥充足(除了自身使用的彈藥外,援國民黨軍每人還給長治守軍多帶了100發(fā)子彈,2顆手榴彈或地雷)、炮兵火力強和險峻的地形,屢次擊退共產黨部隊沖擊。為了避開國民黨軍猛烈的火力,共產黨部隊主要采取夜間以短兵火力對國民黨軍占要點進行突擊的方式,在白天則阻止國民黨軍下山突圍。10月3日,太岳縱隊20團團長楚大明經過周密偵察,發(fā)現(xiàn)一條被洪水沖刷的雨裂,可直通國民黨軍老爺山主陣地的側后。陳賡當即命令調整部署,以20團從雨裂插入國民黨軍陣地側后,以分割國民黨軍防御部署。3日夜,共產黨部隊炮兵向老爺山之國民黨軍猛轟,772團、士敏獨立團和太行縱隊14團從正面猛攻,以吸引國民黨軍注意力。同時,楚大明率20團3營在民兵引導下,利用夜暗從雨裂中隱蔽地迂回到了國民黨軍主陣地的側后。然后以短促火力和勇猛動作攻占了2個山頭,切斷了暫編第47師與國民黨軍主力的聯(lián)系。接著,20團控制了老爺山的水源,使國民黨軍陷入孤立缺水的境地。同日,太行縱隊769團2營攻擊離磨盤垴主峰200米的無名高地未獲成功。769團又以1營和2營協(xié)同34團猛攻一夜,仍未能攻克,部隊傷亡較大。
10月3日拂曉,長治國民黨軍為了奪回北關,動用其主力暫編第37師,采用正面攻擊側面迂回的戰(zhàn)術手段向北關進行反擊。暫編第37師師長楊文采在北城墻上親自指揮,并組織了全城火力進行支援。暫37師2個團從城西北角出城,利用“青紗帳”作掩護,向共產黨部隊前沿陣地發(fā)起攻擊。其中1個營向共產黨部隊決1旅25團1營右翼實施迂回,占領了北關至提馬村之間的一塊墳地,切斷了共產黨部隊前沿與后方的聯(lián)系。正面國民黨軍以4個營兵力向共產黨部隊25團1營、2營陣地輪番攻擊,主攻方向指向1營2連陣地。共產黨部隊防守部隊在傷亡很大的情況下,頑強堅守,用刺刀、手榴彈與國民黨軍進行一院一屋的爭奪。4連2班連續(xù)擊退國民黨軍6次沖擊,全班大部傷亡,只剩下2名戰(zhàn)士,仍牢牢守住了陣地。經過8個小時激戰(zhàn),共產黨部隊防守部隊大量殺傷了國民黨軍。傍晚時候,57團進入北關發(fā)起反擊,在25團配合下恢復了全部陣地,將國民黨軍壓回城內。這一仗極大地消耗了長治國民黨軍的兵力和突圍的銳氣,使得國民黨軍在共產黨部隊冀南縱隊和決1旅離開后的幾天里的17次突圍,都被共產黨部隊圍困長治的部隊粉碎。
10月4日,冀南縱隊和決1旅撤離長治城,日夜兼程,冒雨北上,向共產黨部隊打援部隊靠攏。同時,陳賡指揮所部繼續(xù)攻擊老爺山國民黨軍陣地,當日將老爺山除主峰外的陣地大部攻占。大行縱隊則重新組織對無名高地的進攻,確定當夜利用國民黨軍陣地左側山凹部夜摸國民黨軍陣地側后,出其不意地從側后攻山。
10月5日3時許,太行縱隊769團3營沿預定路線進至國民黨軍側翼。在此時,共產黨部隊3營10連先頭小組踩到了正在睡覺的國民黨軍士兵身上,戰(zhàn)斗立刻打響。3營9連、10連立即展開從兩翼向山頂猛攻,國民黨軍倉促應戰(zhàn),大部被殲,少數逃到山下被共產黨部隊山下部隊俘獲。占領無名高地后,3營將9連、10連左右配置開,積極改造國民黨軍工事,準備抗擊國民黨軍反撲。與此同時,太行縱隊3支隊之決9團從東側向國民黨軍磨盤垴主陣地連續(xù)攻擊,逐坎逐層爭奪,5日拂曉曾一度突入國民黨軍主陣地。國民黨軍以密集隊形進行反沖擊,后面有督戰(zhàn)隊壓陣。決9團在位于磨盤垴南側的31團的炮火支援下頑強抗擊,終因地形不利和眾寡懸殊,不得不退下來暫停攻擊以待黃昏再戰(zhàn)。
10月5日拂曉,防守磨盤垴的國民黨軍暫編第46師集中兵力向占領無名高地的共產黨部隊769團進行反擊。國民黨軍在濃密炮火掩護下,以羊群式隊形從正面和左翼山埡口向共產黨部隊沖擊。共產黨部隊769團3營在團屬迫擊炮4門的支援下,充分發(fā)揮輕、重機槍和手榴彈的威力,擊退國民黨軍多次反擊,大量殺傷了國民黨軍。國民黨軍在督戰(zhàn)隊的威脅下,不顧傷亡,反復向共產黨部隊陣地沖擊。陣地上的共產黨部隊防守分隊在彈藥消耗貽盡的情況下,與國民黨軍展開了白刃格斗。就在這危急時刻,擔任運輸彈藥任務的新11連趕到陣地,不待命令就投入了戰(zhàn)斗,將沖上陣地的國民黨軍壓了下去。這時,共產黨部隊769團2營也增援上山,與3營一起徹底擊潰了反撲之國民黨軍。無名高地終于得到了鞏固,這就和決9團一起造成了對國民黨軍磨盤垴主陣地的直接威脅。太行縱隊第31團、第13團從磨盤垴東南對王家渠國民黨軍發(fā)動攻擊,攻占了王家渠及其西北一帶山梁,殲滅國民黨軍暫編第46師一部。
此時的被圍國民黨軍已經陷入了缺糧斷水的絕境,僅靠殺騾馬充饑,人心浮動。10月5日下午,共產黨部隊增援部隊一冀南縱隊和決1旅陸續(xù)到達戰(zhàn)場。國民黨軍發(fā)現(xiàn)后,軍心更加動搖。彭毓斌此時終于認識到,增援長治的計劃徹底破產了,不得不開始打算如何突圍了。
在共產黨部隊援兵陸續(xù)到達后,劉伯承命令部隊采取“圍三闕一”的戰(zhàn)法,即以左右兩翼部隊猛烈鉗擊國民黨軍,而在北面則留一個缺口,誘國民黨軍向北突圍,將國民黨軍殲滅于突圍途中。5日黃昏,共產黨部隊發(fā)起全線總攻。陳賡親自下到主攻老爺山主峰的14團指揮所,14團團長則立即下到尖刀連——第11連,11連連長親自指揮尖刀班。尖刀班9人組成3個戰(zhàn)斗小組,3個小組相互掩護交替前進,從側面接近國民黨軍指揮所,然后連續(xù)投出10多顆手榴彈。趁國民黨軍指揮所被炸和國民黨軍慌亂,共產黨部隊14團、772團和30團的突擊部隊都迅速攻上了老爺山主峰,國民黨軍大部被殲。此時,磨盤垴國民黨軍發(fā)現(xiàn)老爺山丟失,頓時更加慌亂。共產黨部隊太行縱隊乘機向磨盤垴連續(xù)猛攻,終于在19時攻下了國民黨軍磨盤垴主陣地。這時,國民黨軍的犄角陣地中的兩個制高點都已丟失,主力被壓縮在狹窄的山谷中陷入了攻不動、守不住的困境。彭毓斌早在5日17時即下令向共產黨部隊兵力薄弱的北面突圍,企圖逃回太原。彭毓斌為迷惑共產黨部隊,下令大隊向南佯動,而輜重和指揮機關卻先向沁縣(駐有未投降的日軍)方向北逃。
劉伯承早就料到國民黨軍這一步,立即命令太行、太岳縱隊從國民黨軍之兩翼平行追擊,冀南縱隊于國民黨軍后尾追。太岳縱隊20團則于5日17時即已出發(fā),搶先趕到土落村阻擊逃國民黨軍。太行縱隊14團亦隨之跟進。
共產黨部隊20團和14團克服秋雨乍住,道路泥濘的困難,一路向北疾進,強行軍10余公里,終于在國民黨軍大部隊到達前,趕到漳河西岸的土落村地區(qū)。此時共產黨部隊從當地群眾口中得知,1個小時前有100多名國民黨軍騎兵已向沁縣逃去。2個團立即展開,占領防御陣地。20團1營北渡漳河控制河岸陣地和渡口,2營、3營和團直占領土落村制高點,截斷公路;14團亦沿河岸布防。剛部署完畢,國民黨軍突圍部隊就象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向漳河邊擁來。14團3連連長化妝成國民黨軍官,命令一股國民黨軍原地休息整頓,然后3連趁其不備突然沖擊,一次就俘國民黨軍500余人。此時,國民黨軍主力開始向20團陣地進攻,企圖打開缺口逃跑。國民黨軍省防軍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向20團1營陣地發(fā)起整營、整團的集團沖鋒。1營與國民黨軍激戰(zhàn)數小時,斃傷國民黨軍600余人,守住了陣地。戰(zhàn)斗中,該營營長犧牲。國民黨軍在1營陣地前碰了釘子,轉而以1個團兵力分三路進攻2營陣地,以2個團攻擊3營陣地。2營、3營集中火力在四、五十米的近距離內大量殺傷國民黨軍,并乘國民黨軍混亂之際組織反沖擊,連續(xù)擊退了國民黨軍8次沖鋒,斃傷國民黨軍近千人,國民黨軍沒能前進一步。
與此同時,太岳縱隊772團和士敏獨立團占領榆林鎮(zhèn)北側高地,將國民黨軍原據守地域全部占領,國民黨軍全部被壓縮包圍于沿白晉鐵路的 亭地區(qū)。處在包圍圈中的國民黨軍失去了陣地依托,最后一點戰(zhàn)斗的勇氣也被共產黨部隊阻擊部隊打掉,這時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共產黨部隊的總攻就在此時開始了,太行縱隊從東面,冀南縱隊和決1旅從南面,太岳縱隊從西面,第17師和阻擊部隊從北面向國民黨軍猛烈沖擊。國民黨軍在共產黨部隊穿插分割下,潰不成軍,紛紛繳械投降。10月6日9時,除2000多國民黨軍潰散逃到沁縣外,其余全部被殲。國民黨軍總指揮彭毓斌在亂軍中被共產黨部隊擊斃,副總指揮兼炮兵司令胡三余、暫46師師長郭溶、暫49師師長張宏和第66師師長李佩膺均被共產黨部隊俘虜,其部隊攜帶大量彈藥全部成了共產黨部隊的戰(zhàn)利品。上黨戰(zhàn)役打到這個時候,整個上黨地區(qū)只剩下了困守長治城的史澤波這一股國民黨軍了。
就在彭毓斌的援軍即將全軍覆沒的時候,閻錫山給困守長治孤城的史澤波發(fā)去一封電報。電報中稱“上黨必爭,長治必守,援軍必到,叛軍必滅”,為史澤波打氣鼓勁。史澤波也一度組織“敢死隊”進行反撲,但均被共產黨部隊圍城部隊擊退。等到彭毓斌援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傳來,徹底打亂了史澤波堅守待援的計劃。史澤波意識到再死守長治城就等于“守死”,只有突圍才有一線生機。
戰(zhàn)役尾聲
1945年10月7日夜,長治城又是一個大雨天,困守長治的閻軍總指揮史澤波率部趁雨夜棄城突圍逃竄。早已料到閻軍會突圍逃竄的劉伯承、鄧小平得知史部已逃出長治城后,當機立斷,命令圍城部隊一部進入長治,大部跟蹤追擊,務求在運動中消滅逃國民黨軍。廣大指戰(zhàn)員不顧連續(xù)作戰(zhàn)的疲勞,忍受饑渴困苦,日夜兼程,向沁水預定堵國民黨軍地區(qū)疾馳而來。終于將從長治逃出的史澤波及其所部萬余人,堵截于沁河東岸的嶺、桃川河一帶。12日晨,各路大軍對逃國民黨軍發(fā)起攻擊,激戰(zhàn)兩個多小時后,閻軍大部被消滅。就在沁河岸邊人民軍隊與閻軍激戰(zhàn)時,狡猾的史澤波及其第六十八師師長郭天辛等人在沁河的下游徒步涉水渡過沁河,疲于奔命的史澤波以為這下到了安全地帶,不承想又遇到了早已嚴陣以待的堵截部隊。就這樣,史澤波、郭天辛被俘。
鄧小平讓王定南轉告高樹勛時機重要。10月29日,劉鄧便從王定南處接到高樹勛心意已決的消息。10月30日,高樹勛率領國民黨新八軍、河北民軍1萬余人在邯鄲以南的馬頭鎮(zhèn)起義,宣布退出內戰(zhàn),主張和平與民主。11月10日,高樹勛的部隊改稱“民主建國軍”,高樹勛任民主建國軍總司令。
上黨戰(zhàn)役戰(zhàn)爭結果
太行,太岳,冀南3個縱隊攻擊閻錫山控制的各個城鎮(zhèn),不出10天,攻克大部分據點。共產黨部隊以傷亡4000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11個師及1個挺進縱隊共3.5萬余人,其中生俘3.1萬人,繳獲山炮24門,機槍2000余挺,各種槍1.6萬余支[6-7] 。
據中共記載,在上黨的整個戰(zhàn)役中,中共共殲國民黨軍第19軍、23軍、83軍等11個師約3.5萬人。俘國民黨軍將官27名,上黨戰(zhàn)役殲滅的閻錫山部隊占其總兵力的三分之一。
上黨戰(zhàn)役使得閻錫山損失11個師,對于閻部是沉重打擊;對于中共,這次戰(zhàn)斗不僅解除了晉冀魯豫解放區(qū)的直接威脅,而且有力地配合了重慶談判,實現(xiàn)了中共邊打邊談,以打促談的預期目的。從此,中共的晉冀魯豫地區(qū)日益鞏固,成為后來中共奪取全國政權的重要基地,并為后來設立華北局和定都北京奠定了初步條件。
閻錫山失去第19軍后,其已經不可能單獨據守山西,故不得不請求黃埔系中央軍進駐山西,從而結束了閻錫山自民國初年獨占山西的割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