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計劃是什么呢
霸王行動計劃是在英國早期入侵法國作戰(zhàn)計劃的基礎上制訂的,前后歷經2年多 [2] 。
1941年9月,英國聯(lián)合作戰(zhàn)司令部參謀長蒙巴頓海軍上將,開始研究在歐洲戰(zhàn)場實施兩棲登陸并開辟第二戰(zhàn)場的可行性,同年12月,美國參戰(zhàn)后美方正式與英方計劃人員一起工作,不久,英方提出了一個穿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的計劃草案,代號圍捕(“Roundup”)。
1943年1月卡薩布蘭卡會議后,英國總參謀部任命摩根(Frederick E. Morgan)中將出任盟軍最高司令(還沒有被任命)的參謀長,并授權他制訂入侵法國的計劃,代號鐵砧("ANVIL")。
同年12月,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Dwight D. Eisenhower)被任命為盟軍最高司令,他選擇在地中海的參謀長史密斯中將(Walter Bedell Smith)任盟軍參謀長,摩根變成了副參謀長,作為平衡,英國空軍上將泰德(Arthur Tedder)擔任副總司令,主管戰(zhàn)區(qū)空軍。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艾森豪威爾最終搞定了一個由英美雙方組成的聯(lián)合委員會,繼續(xù)籌劃穿過海峽攻擊法國的作戰(zhàn)。
按照鐵砧計劃,盟軍投入3-5個師,沿加來海峽(Pas de Calais)進攻,攻擊路線是從英國的多佛到法國的加來。后來,艾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都認為3-5個師不夠,因此,攻擊地域被擴展到更廣大地區(qū),蒙哥馬利傾向于將卡昂納入攻擊范圍,摩根的計劃人員則認為,將橋頭堡擴展到60英里會超出盟軍現(xiàn)有資源,蒙哥馬利卻認為,要么找到解決辦法,要么更換司令,這場爭執(zhí)挑起了有關鐵砧計劃價值的爭論,艾森豪威爾開始考慮從法國北部進攻的計劃,代號霸王行動(“Operations Overlord“)。
1944年1月23日,盟軍在爭吵中決定從諾曼底發(fā)動攻擊。美軍在西側,目標瑟堡(Cherbourg),英軍在東側,目標卡昂(Caen)。按照計劃,進攻時間為1944年6月5日。
西線。在登陸當天夜里,美國82和101空降師在圣母教堂(Ste. Mere-Eglise)鎮(zhèn)附近空降,占領通往海岸的道路,阻止敵人加強海岸防御。第二天,布雷德利的第1集團軍會到達那里,第7軍第4師在法里維爾沙丘附近的猶他海灘登陸,東面,第5軍第1師和29師一部,在維耶維爾附近的奧馬哈海灘登陸,登陸成功后,第5軍擴大灘頭陣地,第7軍穿過科坦因半島,向南占領瑟堡,然后揮師南下,占領圣路易斯,一旦占領圣路易斯和圣路易斯-佩里爾公路,第1集團軍就準備使用機械化部隊實施進攻作戰(zhàn)。其后,巴頓的第3集團軍進入戰(zhàn)場,向布列塔尼半島進軍,占領布雷斯特和其他港口,并在第1集團軍進攻巴黎時,負責其右翼安全,
東線。英國第2集團軍在巴約與卡昂間展開,英國第6空降師在H時前在卡昂和奧恩河口附近空降,占領作戰(zhàn)區(qū)的東北翼。英國30軍第50師在靠近巴約的黃金(GOLD)海灘登陸。第1軍分兩路向東進攻。加拿大第3師在朱諾(JUNO)海灘登陸,英國第3師在箭(SWORD)灘登陸。在登陸成功后,各部迅速占領交通要道,以便裝甲部隊展開。
為欺騙敵軍,使他們相信登陸地點是加來而不是科坦因,盟軍虛構了以多佛為基地的第1集團軍群,其編制比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還大,并任命巴頓任該集團軍群總司令 [2] [14]。為避免進攻時間泄露,盟軍將這一天定為D日,從1943年9月以后,霸王行動的計劃文件全部使用海王星(NEPTUNE)替代Overlord [2] [15]。
1944年2月,英美聯(lián)合參謀長委員會批準了“霸王計劃大綱和修改后的作戰(zhàn)計劃,但是隨之對登陸艦艇的需求也增加了,為了確保擁有足夠的登陸艦艇,英美聯(lián)合參謀長委員會決定將登陸日期推遲到6月初,并且將原定同時在法國南部的登陸推遲到8月。
由于登陸日(代號D日)推遲到6月初,盟軍統(tǒng)帥部開始確定具體的日期和時刻,這是一個復雜的協(xié)同問題,各軍兵種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陸軍要求在高潮上陸,以減少部隊暴露在海灘上的時間;海軍要求在低潮時上陸,以便盡量減少登陸艇遭到障礙物的破壞;空軍要求有月光,便于空降部隊識別地面目標,最后經認真考慮,科學擬定符合各軍種的方案,在高潮與低潮間登陸,由于五個灘頭的潮汐不盡相同,所以規(guī)定五個不同的登陸時刻(代號H時),D日則安排在滿月的日子,空降時間為凌晨一時,符合上述條件的登陸日期,在1944年6月中只有兩組連續(xù)三天的日子,6月5日至7日,6月18日至20日,最后選用第一組的第一天,即6月5日。
霸王計劃是什么呢
下一篇:諾曼底登陸的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