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奇怪傳說故事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燦爛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那你知道泰山奇怪傳說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泰山奇怪傳說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泰山奇怪傳說故事:何首烏
泰安城南有個何家莊,住著姓何的父子倆,以采藥為生。村里還有個大財主,開了個藥鋪, 要他們給他采藥。這一年,父親身體不好,兒子因為照顧父親,就很少上山采藥。那財主說:"你們再不上山采藥,我就把你們攆出去。"
何家的兒子沒辦法,只好帶著生病的父親上山采藥。到了山上后,父親說:"我從東路上,你從西路上,咱們分兩路采。""好吧!"他們就分手了。
那老頭爬到半山腰上,突然雷電交加,雨就嘩嘩地下起來了。老頭腿也軟了,肚子也餓了,頭也昏了,正想找個地方避雨,忽聽對面一座小山上有個小孩哭。老頭子心想:這么大的雨,怎么還有小孩子哭呢?再怎么難受也得救孩子!就冒著雨跑到對面山頭上去了。一看有個小黑孩,胖乎乎的,很愛人,在那里哭呢!老頭很疼得慌,就把他抱到一個山洞里去了。小孩也不哭了,老頭也昏過去了。醒來一看,小孩不見了,手里剩下個黑黑的、跟個地瓜樣的東西,很香。老頭也餓了,就把這個東西吃下去了。
一會,他兒子就來了,拉開嗓子喊:"上哪去了,下這么大雨!"
老頭在洞里答道:"在這兒呢!在這兒呢!"
他兒子進(jìn)來一瞧,里頭是個頭發(fā)烏黑的年輕人,就上去"啪啪"揍了那人兩個耳光:"你冒充俺爹,你才多大年紀(jì)?"
"我就是你爹,你怎么不認(rèn)得我了?"
兒子他仔細(xì)一看,果然是父親,就說:"你怎么這么年輕了呢?"
他父親就把事情的經(jīng)過一五一十地講了一遍。又說:"你看這還剩了一半呢?"
他兒子把這東西拿下山去,找藥鋪里的先生一看,原來那 黑東西是藥。由于這藥能使人白發(fā)變黑,又是姓何的采的,從那以后,這個藥就叫" 何首烏"了。
泰山奇怪傳說故事:李斯碑
在碑刻如林的 岱廟里,最珍貴、最有價值的,自然是秦代的 李斯碑。它刻于公元前209年, 雖歷經(jīng)百世,而風(fēng)韻猶存。
對 李斯碑歷來評價很高,魯迅譽(yù)之為“漢晉碑銘所從出”,堪稱是一件藝術(shù)瑰寶。其遒勁若虬龍飛動,其清秀如出水芙蓉,足見其藝術(shù)魅力。正因為它舉世注目,被視為珍品,才引來它一段非凡的經(jīng)歷。
據(jù)說,此碑是秦丞相 李斯奉 秦二世胡亥之命所刻,立于貸頂玉女池上,為其歌功頌德。明代嘉靖年間,為防止風(fēng)蝕雨淋,移于碧霞祠東廡。到了清代乾隆五年, 碧霞祠突然遭火,火借風(fēng)勢,越燒越旺,結(jié)果把碧霞祠燒了個一塌糊涂,李斯碑也因之不翼而飛下落不明,許多人都嘆為可惜。
到了嘉慶二十年,泰安知縣汪汝弼是個喜文弄墨的人,他早知 李其碑的珍貴,一直為不能親睹而慨嘆。他來到泰安以后,便下決心要把它找到。于是他四處散貼告示,有告知其下落者,懸賞重金。
不久,一位九十余歲的趙氏老翁,由家人攙扶來到縣衙,對汪知縣說:“知縣大人,在下是個瓦匠,以前在山頂修 玉女池時,見過一截殘碑,不知是否大人所尋之物。”趙氏老翁把碑的形狀、字跡等,一一告知,說:“當(dāng)時被人扔進(jìn)玉女池,望大人差人前往查視。”
汪知縣聽了趙翁的介紹,已知十有八九是 李斯碑,自然喜不勝喜,也不怕 山高路險,便邀前任知縣蔣因陪同赴上山。果然從玉女池中找到一截殘碑,沖洗后,“臣斯臣去昧死請”等字,歷歷在目,確是李斯真跡。于是汪知縣大加慶賀,在山頂造房興宮,于 東岳廟西筑起精美的小亭,取名曰“寶斯亭”,以后又改為“讀碑亭”。安入之時,還舉行了隆重的儀式,重賞了趙氏老翁,算來,從失而復(fù)得,已有七十五年。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又過了一十七個年頭。到了道光十二年, 東岳廟因年久失修,西墻在一場暴雨中倒塌,此禍殃及“讀碑亭”,碑亭被砸塌。新任知縣 徐宗干得知,忙差人從瓦礫中找出,將碑移到山下,放置于 岱廟道院壁間。
光緒十六年,有一小偷,看到人們將此碑視若珍寶,想畢此物定值千金,便在一個風(fēng)雨之夜將此碑偷走,事發(fā)以后,即任知縣毛蜀云下令全城戒嚴(yán),大索十日,終于在北關(guān)的 石橋底下發(fā)現(xiàn),重新置于貸廟。真可謂千載碑文能歷世,失而復(fù)得不尋常。
現(xiàn)在 李斯碑存于貸廟 東御座內(nèi)。我們今天能一飽眼福,目睹此碑,確是 三生有幸, 游泰山定要睹此碑,不睹乃一大憾事。
泰山奇怪傳說故事:司馬遷
西漢著名的歷史學(xué)家、思想家和文學(xué)家 司馬遷,對泰山的欽敬之情是眾所周知的。
西漢元封元年,漢武帝第一次封禪泰山,司馬遷的父親作為史官,本應(yīng)來泰山參加封禪,但是他卻因故留在洛陽。他對參加封禪視為他政治生命中的一件大事:不能東行參加 封禪大典,令他異常遺憾和失望,終于憂鎖成疾,臥床不起。這時,恰好司馬遷外游歸來與父親相見,于是他握著司馬遷的手流著淚說:"我們的祖先是周朝的官吏,遠(yuǎn)祖還有大功于夏,是百官之長,后世逐漸衰弱,難道天將滅絕于我嗎?你如果能繼任太史官職,那就能繼承祖業(yè)了。現(xiàn)在漢朝的天子繼承了數(shù)千年來封禪泰山的大統(tǒng),封禪于泰山,而我卻不能隨行,這是命中注定的呀!我死之后,你一定會繼任太史官職的,做了太史不要忘了我所渴望的著書立說的意愿。"
司馬遷從父親的言談話語之中看出參加封禪泰山的大典對 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司馬遷沒有辜負(fù)父親的愿望,即使在受了宮刑之后,仍矢志不移,決心忍辱完成父親未競之業(yè)。他在給好友 任安的《 報任安書》中,表達(dá)了他受刑之后的痛苦心情,并提到寫作《史記》的意圖和完成的決心。就在這篇著名的書信之中,司馬遷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可見,在司馬遷的心目中,泰山是一個莊重、威嚴(yán)、雄偉可親的象征。
后來,人們使用"泰山"、"鴻毛"這兩種輕重反差極大的物體來比喻輕重懸殊的兩種事情。
猜你感興趣:
1.泰山的傳說故事
2.泰山神話傳說故事
泰山奇怪傳說故事
上一篇:有關(guān)泰山的傳說故事
下一篇:泰山神話傳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