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歷史故事
縱觀歷史傳承,每一歷史事跡無一不是通過歷史故事源遠流長。那你知道有關歷史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有關歷史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歷史故事:辛棄疾活捉叛徒
在完顏亮大舉南下的時候,北方和中原人民趁金朝后方空虛,紛紛起義。濟南府有一個農(nóng)民叫耿京,也聚集了幾十個人舉行起義,先后攻占了萊蕪、泰安(都在今山東省)兩座縣城。耿京的隊伍很快就發(fā)展到二十幾萬人,成為各地起義軍中最大的一支隊伍。
投奔耿京起義軍的人,大多是在金朝統(tǒng)治者殘酷壓迫下的貧苦農(nóng)民,也有一個愛國的知識分子,他就是辛棄疾。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杰出的文學家,濟南人。他出生的時候,家鄉(xiāng)已經(jīng)淪陷在金朝統(tǒng)治者的手里。祖父辛贊雖然在金朝占領區(qū)里做過幾年地方官,但是心里卻一直向著宋朝。辛贊常常給小孫子講北宋滅亡的慘痛歷史,帶著辛棄疾登上高山,眺望祖國的大好河山,給辛棄疾留下很深的印象。
辛棄疾長大后,因為文才出眾,被金朝的濟南官府推薦到燕京去參加進士考試。臨走的時候,辛贊叮囑他在到燕京去的路上,注意沿路的地理形勢和金朝內(nèi)部 的政治情況。辛棄疾到了燕京,沒有考取進士,但是對祖父叮囑的事情倒很留心觀察。過了三年,他又到燕京去參加考試,對金朝內(nèi)部的情況了解得更清楚了。
辛贊沒有能盼到南宋恢復中原就死了。辛棄疾決心繼承祖父的遺志。到了第二年,完顏亮發(fā)動南侵,二十二歲的辛棄疾眼看機會到來,就組織了一支兩千多人的起義隊伍,投奔耿京。
在耿京的起義隊伍里,像辛棄疾那樣有文才的人是少有的。耿京見他前來投奔,十分歡迎,派他負責起義軍的文書工作,掌管起義軍的大印。
辛棄疾告訴耿京,在濟南附近有一支起義軍,首領是他熟悉的一個和尚,名叫義端,懂得兵法。耿京聽了很高興,就派辛棄疾去跟義端聯(lián)絡。不多幾天,義端就帶著隊伍參加了耿京的起義軍。
義端到了起義軍后,憑著老相識的關系,跟辛棄疾很接近,辛棄疾對義端也沒有懷疑。哪知義端不懷好意,一天晚上,趁辛棄疾不防備,偷走了他保管的起義軍大印,逃奔金軍。
耿京認為辛棄疾引進了奸細,大為發(fā)火,馬上要把辛棄疾處死。
辛棄疾懇切地說:“義端偷印逃跑,我當然應當負責。請您給我三天時間,讓我把義端抓回來。如果到了限期我不能把他抓到,愿意接受重刑。”
辛棄疾得到耿京同意,就快馬加鞭向金營追去,趕了一段路,果然追上了義端。辛棄疾抓住義端,那叛徒嚇得哆哆嗦嗦,跪在地上求饒。辛棄疾按捺不住心頭怒火,當場砍了義端的頭,把它拴在馬背上,回到耿京營里。
耿京不但不辦辛棄疾的罪,反而對他更加器重。
采石大戰(zhàn)之后,金兵被迫北撤。金世宗一面跟南宋講和,一面在北方使用招撫和鎮(zhèn)壓兩種手段,企圖瓦解北方抗金的義軍。耿京的義軍受到了嚴重威脅。
辛棄疾跟耿京說:“為了抗金,咱們一定要和朝廷取得聯(lián)系,南北呼應;萬一咱們在這里呆不住,也可以把人馬拉到南邊去。”
耿京接受了辛棄疾的意見,就派義軍總提領賈瑞做代表,到建康去見宋高宗。賈瑞是個不識字的武將,不懂得朝見禮節(jié),要求耿京派辛棄疾跟他一起去。耿京同意了。
公元!”!”62年,賈瑞、辛棄疾帶著十幾個隨從人員到了建康。宋高宗聽說山東義軍派人來歸附,十分高興,當天就在行官里召見他們。辛棄疾陪同賈瑞上朝,從容不迫地宣讀了他代義軍起草的奏章,報告北方義軍的抗金情況。
宋高宗立刻任命耿京為天平軍節(jié)度使,對賈瑞、辛棄疾也各封了一個官銜,要他們回去向耿京傳達。
賈瑞和辛棄疾完成了任務,高高興興地離開建康回去。不料,在經(jīng)過海州(今江蘇連云港)的時候,聽到一個不幸的消息。原來,在他們離開義軍的那段時間,耿京被人殺害了。
殺害耿京的是個義軍的將領張安國。在金朝官府加緊他們的誘降活動以后,張安國為了貪圖金人的賞賜,勾結耿京手下另一個部將,趁耿京沒防備,闖進營帳 把耿京殺了。張安國投奔金軍后,金朝把這個叛徒封為濟州(今山東巨野)的州官。義軍失去了首領,又不甘心跟張安國投降金軍,大多散伙走了。
辛棄疾聽到這個消息,又是痛心,又是氣憤,一定要除掉叛賊,為耿京報仇。他跟海州的守將一商量,就有不士自動要求跟辛棄疾去除奸。辛棄疾帶了五十名勇士,一起騎馬奔向濟州。
辛棄疾的隊伍到了濟州官府,叛徒張安國正在里面設宴請客,一聽是辛棄疾來了,有點心虛,但是一時還弄不清他們的來意,就吩咐兵士讓他們進來。
辛棄疾和同去的勇士闖進大廳,看見張安國跟一些叛將正在宴席上喝酒作樂,氣得眼都紅了。他們也不跟張安國說話,擁了上去,七手八腳把張安國捆綁起來,拉出衙門。等濟州兵士趕來的時候,他們已經(jīng)把張安國縛在馬上。
濟州的兵士見了辛棄疾威嚴的神色,沒人敢動手。辛棄疾當場向兵士們宣布說:“朝廷大軍馬上就要來了。大家誰愿意抗金的,參加到我們隊伍里來吧!”
濟州的兵士多數(shù)原來跟過耿京,聽到辛棄疾一號召,有上萬人愿意跟他們走。辛棄疾立刻帶著義軍,押著叛徒,直奔南方。
辛棄疾把叛徒押到建康行營,南宋朝廷審清楚張安國的罪行,立刻把他砍頭示眾。
辛棄疾回到南方后,被派到江陰做官。他不顧自己職位低微,好幾次向朝廷提出抗金的主張,可惜都沒有被采納。后來,雖然做了幾任地方官,還創(chuàng)建過一支 “飛虎軍”,但是始終沒有能夠?qū)崿F(xiàn)他北伐中原的愿望。在他四十二歲那年,竟受朝廷官僚打擊,被迫退休。他一生寫下了許多反映他的豪放性格和愛國熱情的詞。 他的詞在我國文學史上占很重要的地位。
就在辛棄疾南下那一年,宋高宗退位,由他的侄兒趙昚(音shèn)接替皇位,這就是宋孝宗。
有關歷史故事:女詞人李清照
金兵橫行中原,但是南宋王朝卻沒有絲毫抵抗的準備,宋高宗在行都揚州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公元!”!”29年正月,金將宗翰帶兵南下,接連攻下許多城池,沿路南宋官員降的降,逃的逃,金兵前鋒很快渡過淮河,逼近揚州。
宋高宗正在揚州行宮尋歡作樂,聽到金兵打來,才手忙腳亂帶了五六名親信太監(jiān),騎上馬,一口氣狂奔到江邊,找到一只小船,連夜渡江。金兵在揚州大肆燒殺搶掠,最后放火把揚州燒成一片焦土,才滿載掠奪到的財寶退回北方。
宋高宗逃到臨安,把黃潛善、汪伯彥撤了職,南宋朝廷發(fā)生了一場內(nèi)訌。金太宗見南宋王朝腐敗可欺,這年十月,又派大將兀術大規(guī)模南侵,占領了建康(今 江蘇南京)。宋高宗聽說金兵追來,又從臨安逃到越州(今浙江紹興),從越州逃到明州(今浙江寧波)。兀術帶兵緊緊追趕,宋高宗走投無路,就乘著海船,漂洋 過海逃到溫州。直到金兵北撤,才回到臨安。
金兵南下的殘暴掠奪,宋王朝的腐朽昏庸,給人民帶來了說不盡的苦難,許多人家遭受了家破人亡的痛苦。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也有同樣的悲苦遭遇。
李清照是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是我國著名女詞人。她父親李格非也是個文學家,在宋徽宗時期做過官,因為為人正直,又是蘇軾的學生,受到蔡京的打 擊。李清照從小受父親的熏陶,十分愛好文學,喜歡吟詩作畫,特別是作詞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十八歲那年,她結了婚。她的丈夫趙明誠也是個官家子弟,夫妻倆 志同道合,除都能詩善文外,還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收藏金石(古代銅器和石碑上鐫刻的文字書畫)。這些文物既是我國古代的精湛藝術,又保存著豐富的歷史 材料。
那時候,趙明誠還在京城太學里讀書。趙、李兩家雖然都擔任不小的官職,但不是豪富人家,沒有多余的錢讓他們購買文物。這并不影響他們對金石的追求。每逢初一月半,趙明誠請假回家,就拿了些衣服到當鋪里去押半吊錢,到大相國寺去。
大相國寺是東京最大的佛寺,那里經(jīng)常舉行廟會,在廟會上,擺滿著各種商品,也有出賣書籍、古玩和碑帖字畫的。趙明誠在那里,看到中意的碑文字畫,就買下來。回到家里,和李清照一起細細整理、欣賞。夫妻倆把這件事當作他們生活上的最大樂趣。
過了兩年,趙明誠當了官,他把所得的官俸幾乎全花在購買金石圖書上,他的父親有一些親戚朋友在國家的藏書閣里工作,那里有許多外面沒有流傳的古書刻 本,趙明誠通過這些親友,千方百計把它們借來摹寫。這樣日積月累,他們家收藏的金石書畫越來越多。李清照建立了書庫大櫥,編好目錄,發(fā)現(xiàn)有一點污損,一定 隨時整理好。經(jīng)過將近二十年的努力,趙明誠完成了一部記載古代歷史文物的著作,叫《金石錄》。
在國家動蕩的年代,要埋頭整理文物已經(jīng)不可能了。東京被金兵攻陷的時候,李清照和趙明誠還在淄州(在今山東省)。不久,風聲越來越緊,李清照跟著趙 明誠到了建康。他們把最名貴的金石圖書,隨身帶走了十五車。后來金兵攻下青州,李清照留在老家的十幾間文物,竟被戰(zhàn)火燒成一堆灰燼。
到了建康以后,趙明誠接到詔令,被派到湖州當知府。那時候,兵荒馬亂,李清照不可能跟他上任。臨走時候,李清照問丈夫說:“萬一金人再打過來,我該怎么辦?”
趙明誠堅定地說:“瞧著辦吧。實在不行,你把家具衣被先放棄了;再不行,把書畫古器丟了;但是有幾件珍貴的古代禮器,你可一定得親自保護好,要看作自己生命一樣。”
想不到趙明誠這一去,就得了一場瘧疾死去了。
李清照死了丈夫,她的傷心可別提了。但是最要緊的還是繼承丈夫的遺志,把文物保護好。趙明誠有個妹婿在洪州(今江西南昌),那時候李清照身邊還有圖書二萬卷,金石刻本二千卷,就托人帶到洪州。沒有多久,金兵打到洪州,這些文物又不知去向。
趙明誠病重的時候,有個名叫張飛卿的學士來看望他,隨身帶著一個玉壺。李清照是善于鑒別文物的人,一眼就看出那玉壺并不真是玉制的,而是一種玉石制 品。后來,張飛卿把那個壺帶走了。趙明誠死后,有人捕風捉影說趙明誠把名貴文物送給了金朝人。這種謠言使李清照大為冤屈,她想找朝廷申訴,但是宋高宗的小 朝廷已經(jīng)逃之夭夭了。
李清照為了逃難,到處奔走。到她在紹興定居的時候,她身邊的文物散失的散失,被偷的被愉,只留了一些殘簡零篇了。
國家山河的破碎,珍貴文物的散失,對李清照的打擊實在太大了。她把國破家亡的痛苦寫成了許多詩詞,她的詞在藝術上有很高成就,有的還富有愛國精神。她在一首詩里表達了她對南宋統(tǒng)治者渡江南逃的不滿。詩中說: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有關歷史故事:五人墓
魏忠賢殺害了楊漣、左光斗后,掌握了朝政大權。他把迎合他的官員和徒子徒孫統(tǒng)統(tǒng)提拔起來,擔任朝廷要職。有的幫他出謀劃策,有的專門干特務殺人的勾當。民間給他們起了一些綽號,叫做“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
魏忠賢權力大得不得了,無論是朝廷和地方的官員,要想保住位子,就得向他奉承。魏忠賢出門的時候,排場跟皇帝一模一樣,大家也把他當皇帝看待。封建時代把皇帝稱做“萬歲”。魏忠賢不是皇帝,不能叫他“萬歲”。有個官員把魏忠賢稱作“九千歲”,魏忠賢聽了很高興,重賞了那官員。打那以后,魏忠賢就成了“九千歲”了。還有個浙江的巡撫,為了討好魏忠賢,給魏忠賢造了個祠堂。一般祠堂都是為紀念死去的人造的,魏忠賢還活著,就造起祠堂來,所以叫做“生祠”。這樣的怪事一出來,就有人反對,魏忠賢把反對的人革了職。各個地方官怕得罪他,紛紛造起魏忠賢的“生祠”來。
那個時候,朝廷上下都是Yan黨和迎合Yan黨的官員,稍微有點正義感的人不愿意跟他們同流合污,都辭了職。有個官員周順昌,看不慣Yan黨橫行,請了長假回蘇州閑居。公元!”626年,魏忠賢又一次大捕東林黨,兵士押解了一個東林黨官員路過蘇州,周順昌替他擺酒席送行,在宴席上指名道姓大罵魏忠賢。押送的兵士回去,報告了魏忠賢。魏忠賢大怒,命令東廠派出兵士,由南京巡撫毛一鷺帶領,到蘇州捉拿周順昌。
東廠到蘇州抓人的消息一傳開,轟動了蘇州市民。二十多年前,蘇州市民在葛賢的領導下,曾經(jīng)跟稅監(jiān)斗爭過?,F(xiàn)在魏忠賢的特務又到蘇州來抓人,怎么不激起大家的氣憤。再說,周順昌為反對Yan黨遭到迫害,大家也都同情他。所以到了東廠兵士到蘇州的那天,蘇州成千上萬市民擁上街頭,聲援周順昌。
大家攔住毛一鷺的轎子,推了幾名秀才向毛一鷺請愿,要求取消逮捕周順昌的命令。毛一鷺見群眾聲勢浩大,嚇得滿頭大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旁邊的兵士著急了,他們把手里的鐵鐐往地下一扔,厲聲嚇唬說:“我們是東廠來的,誰敢阻擋!”
鐵鐐發(fā)出“當啷”的聲音,市民們被激怒了。有人站出來責問兵士說:“你們不是說奉皇上的圣旨抓人嗎?原來是東廠搞的鬼!”
兵士還來不及回答,群眾都高叫起來:“原來是東廠來的奸賊!”大伙一面叫,一面向毛毛一鷺和兵士沖過去,聲音像山崩地裂一樣。這些平日仗勢欺人的兵士嚇得東奔西竄,想逃出群眾的包圍。憤怒的群眾趕上去,把他們揪住,劈頭蓋腦地痛打。一個兵士被擊中了心窩,倒在地上滾了滾,就斷了氣。其余的兵士也被打得頭破血流,連滾帶爬地逃走了。
市民們痛打了兵士,一不做,二不休,要找毛一鷺算賬。毛一鷺還算乖巧,早鉆出轎子,趁人群亂轟轟的時候,脫了官服,從一條小巷里溜出去,正見到前面有一個糞坑,也顧不得體面,鉆到臭氣熏天的糞坑角落里。直到市民群眾散去,隨從們才從糞坑邊把嚇昏了的巡撫拖了出來。
東廠特務逃回去后,立刻向魏忠賢哭訴。魏忠賢哪肯罷休,命令毛一鷺派兵到蘇州鎮(zhèn)壓。他們把那天帶領市民暴動的顏佩韋、楊念如、馬杰、沈揚、周文元五人抓進監(jiān)牢,加上一個煽動叛亂的罪名,把他們定了死罪。
當五個人被押到刑場就義的時候,他們神色自若,還指著魏忠賢、毛一鷺的名字大罵哩!
他們犧牲之后,當?shù)厝嗣癯隽隋X,從劊子手那里領回尸體,把他們安葬在虎丘東邊的山塘上。后來,還立了墓碑,碑上寫著“五人之墓”。
這次暴動雖然被鎮(zhèn)壓下去,但是打那以后,東廠的特務看到了群眾的力量,再不敢竄到各地亂抓人了。
猜你感興趣:
1.勵志歷史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