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里有哪些歷史故事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巨著,也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以人物描寫為核心的文學(xué)作品。那你知道史記里有哪些歷史故事嗎?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史記里的歷史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史記里的歷史故事:祭仲專權(quán)
公元前706年,北戎攻打齊國,齊國無力抵抗,就向鄭國求援。鄭國派太子忽領(lǐng)軍救援齊國,解了齊國的危難。齊國的君主釐公看出太子忽是個有出息的人,而且也是為了報答鄭國的援助之恩,便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太子忽。沒想到忽卻辭謝說:“我國是個小國,怎么能和你們這些大國相匹配呢?恕我不能答應(yīng)大王您的好意。”后來,一次大臣祭仲與太子在一起聊天談到此事,祭仲覺得太子不應(yīng)該拒絕,便規(guī)勸太子答應(yīng)娶親,還語重心長地說:“我們鄭國國君有很多寵愛的姬妾,而且也生了許多兒子,其中你們?nèi)还佣加锌赡艹蔀閲?,如果太子您得不到大國的援助就很難即位啊。”祭仲所說的三位公子,是太子忽和他的二弟突、小弟子亹。
鄭莊公去世后,在祭仲的幫助下,太子忽被立為國君,他就是昭公。昭公的二弟公子突是宋國雍氏女子的兒子。鄭莊公當(dāng)年對雍氏女子十分寵愛,宋莊公聽說祭仲擁立忽當(dāng)了國君,大發(fā)雷霆,就派人把祭仲騙來,威脅他說:“如果你不立突為國君,我就處死你。”后來,宋國的國君還假裝逮捕了突,以此來要挾晉國。祭仲見形勢對自己十分不利,就只得答應(yīng)了宋君的要求。接著,他就開始準(zhǔn)備帶著突回國,擁立突為國君。昭公忽聽說祭仲要擁立自己的弟弟突為國君,感到以自己的實力無法和他們對抗,就急急忙忙地逃到了衛(wèi)國。突來到鄭都后就順利地繼承了王位,這就是厲公。
厲公即位后,祭仲開始專權(quán),對朝政指手畫腳,這讓厲公感到非常不悅。慢慢地厲公開始認(rèn)為祭仲已經(jīng)是自己的禍患,所以便打算除掉他。厲公暗中收買了祭仲的女婿雍糾,想讓他伺機殺死祭仲。雍糾的妻子,也就是祭仲的女兒知道此事后,不知道該幫助誰合適,于是就向他的母親詢問說:“母親,您說父親與丈夫哪一個更親啊?”母親回答說:“這還用問嗎?父親只有一個,丈夫卻可以有很多人選,當(dāng)然是父親更親啊!”祭仲的女兒聽信了母親的話,于是就把自己的丈夫想要按厲公的計劃殺死祭仲的事告訴了父親,祭仲沒想到自己的女婿會害自己,既驚訝又氣憤。他覺得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找到機會就把雍糾給殺死了,并且把尸體扔在大街上,來發(fā)泄心頭的怨恨。厲公計劃失敗后,也沒想到祭仲下手這么狠,對他無可奈何,只得對雍糾的尸體發(fā)泄。他指著雍糾的尸體說:“你這個笨蛋啊,辦這樣的事情還要和婦人商量,真是死有余辜啊。”后來厲公很快就被祭仲趕到了邊界的櫟邑居住。然后,祭仲又迎來了昭公忽,讓他重新即位。
史記里的歷史故事:德才兼?zhèn)?/h2>
秦軍撤退以后,平原君打算封賞魯仲連。魯仲連再三推辭,始終沒有接受。無奈之下,平原君只得擺設(shè)酒宴來款待他。酒酣興起的時候,平原君親自走到魯仲連的面前,用千金作為謝禮,酬謝魯仲連。魯仲連笑著說:“一個被天下人看重的士人,最重要的是他能夠為別人排憂解難,而沒有任何的索取。索取回報,那是商人才做的事情,我魯仲連是決不會做這種事的。”魯仲連始終沒有接受黃金,不久就離開了趙國,終生沒有再與平原君見面。
二十多年以后,燕將樂毅率五國聯(lián)軍橫掃齊國,半年內(nèi)就攻下齊國七十余城,除莒和即墨兩城外,齊國廣大地區(qū)慘遭淪陷。但是,在田單的率領(lǐng)下,齊國軍民奮起反擊,開始收復(fù)失地。一位燕國攻取了齊國的聊城,聊城有個人跑到燕國去散播這位的壞話。這位害怕被燕王問罪、處死,便堅守聊城,不敢回國。田單率軍反擊到達(dá)聊城,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圍攻它,士卒死傷過半,但是卻始終沒有攻下來。齊軍的形勢再次變得危急,國家命運讓人十分擔(dān)憂。
于是,魯仲連出山,打算再次為國效力,幫助齊軍拿下聊城。他告訴田單停止進攻,然后將自己的一封親筆信系在箭上,射進城內(nèi),傳給了燕將。魯仲連抓住了這位的心理,他被圍困一年多了,已經(jīng)是身心疲憊、筋疲力盡了,拼死的抵抗只會招致齊國百姓的憎恨,玩命的堅守也等不到燕國的援軍和燕王的褒獎,他不清楚這場戰(zhàn)爭有什么意義,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什么地方,他越發(fā)地迷惑、彷徨了。信的內(nèi)容抓準(zhǔn)了這一點,加重了這位的憂思與痛苦??催^信以后,放聲大哭了三天,依舊是猶豫不決,顧慮重重。最后,他長聲嘆息著說:“與其被別人殺死,還不如自盡。”說完,他便拔劍自殺了。他死后,聊城大亂,田單趁機攻破城防,血洗聊城。
田單回朝的時候,向齊王報告了魯仲連的事跡,于是,齊王準(zhǔn)備給他封地和官爵。魯仲連聞訊,連忙逃到海濱地區(qū)隱居起來。他說:“與其為了榮華富貴而聽從于別人的擺布,那我寧愿選擇貧寒的生活。看淡世俗的榮辱,按照自己的想法過隨心所欲的日子,那是多么的快樂和自由。”魯仲連不僅僅是聰慧過人、才智非凡的語言大師,不僅僅是善于排患解難、解人締結(jié)的及時雨和熱心腸,而且更是一個急公好義、有著強烈愛國思想和社會責(zé)任感、救民于水火的平民愛國者。我們現(xiàn)在是否就缺乏這樣的人呢?
史記里的歷史故事:萬石君的后代
漢武帝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因為推行儒學(xué)而被判罪。太皇太后竇氏認(rèn)為,儒生夸夸其談而缺少實質(zhì)的內(nèi)容,如今,萬石君一家不多說話而身體力行,于是,便下詔任命石奮的長子石建為郎中令,小兒子石慶為內(nèi)史。
石建因為上了歲數(shù)而頭發(fā)花白,而萬石君卻還十分得健康。石建擔(dān)任郎中令,每五天休假一次。他回家拜見父親的時候,總是悄悄地進入小房里,暗地里吩咐仆人把父親的內(nèi)褲、溺器拿來,親自為父親洗好,然后再交給仆人,并且不敢讓萬石君知道。石建當(dāng)官,有可以述說的事情,就背著人盡情地說;而在上朝的時候,他卻變得好像是不會說話一樣。因此,天子便總是親切地以禮相待。一次,石建上書奏事,文件批下來,他在閱讀后,十分擔(dān)心地說:“寫錯了!‘馬’字下面腳連尾應(yīng)該是五筆,如今卻少了一筆?;噬先绻l(fā)現(xiàn),責(zé)怪下來,我等就該死了!”他做事謹(jǐn)慎,即使是其他的小事情也都如此。萬石君去世的時候,石建痛苦、哀悼,扶著拐杖才能行走。一年多以后,他也去世了。石家的眾位子孫都有孝行,可是石建最為突出,甚至超過了萬石君。
小兒子石慶曾經(jīng)擔(dān)任太仆。一次,他為天子駕車外出。天子問他總共有幾匹馬駕車。石慶用馬鞭逐個數(shù)完以后,舉起手說:“六匹。”在萬石君的子孫之中,石慶是最隨便的一個,但還是這樣地認(rèn)真。后來,他調(diào)任齊國的丞相,全齊國的人都仰慕他們家的品行,因此,他不用下什么命令齊國就太平了。此后,齊國人還特意為他建立了祠廟以示敬仰,這就是石相祠。
猜你感興趣:
史記里有哪些歷史故事
上一篇:史記中有什么好故事
下一篇:史記中項羽的小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