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俞樾的故事
俞樾,字蔭甫,自號曲園居士,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經學家。俞樾在經學方面很有建樹,和著名經學家孫詒讓、黃以周合稱為“清末三先生”。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關于俞樾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于俞樾廢除中醫(yī)的故事
俞樾被認為近代中國主張廢除 中醫(yī)的第一人,他提出“醫(yī)可廢,藥不可盡廢”的觀點。他在治經之余,對中醫(yī)藥學也有所研究,且能處方治病。在《春在堂全書·讀書余錄》中,有“內經素問”篇四十八條,乃俞氏校讀《素問》所做的札記,也是他用 考據(jù)學方法對中醫(yī)經典著作《 黃帝內經》進行“探賾索隱”、“辨訛正誤”的結晶?;趯χ嗅t(yī)的理解,為他的“廢醫(yī)存藥”思想的產生埋下理論的根苗。這一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兩篇論著《廢醫(yī)論》和《醫(yī)藥說》中?!稄U醫(yī)論》和《醫(yī)藥說》基本涵蓋了俞樾的醫(yī)學觀點,即“醫(yī)可廢,藥不可盡廢”的結論,實際上構成了近代“廢醫(yī)存藥”思想的濫觴。家庭的不幸成為俞樾憤而議廢醫(yī)的直接原因,而晚年的病弱和無助又是促成他撰寫《醫(yī)藥說》的重要動機。
關于俞樾家庭變故的故事
俞樾19歲與姚夫人成親,二人一生恩愛,伉儷情深,育有二男二女。然而,這個本該幸福美滿的 家庭因為一連串的病患而蒙上悲涼的陰影。大約從1860年開始, 疾病和災難就接踵而至。先是大女婚后不久,丈夫便突然病故,1864年遺嫁王氏。1866年次子祖仁又染重病,幾近成廢。1872年,時任福寧 太守的俞樾的長兄 俞林又愕然病逝。不幸并未就此停息,而是愈加瘋狂的襲擾這個家庭。
最讓俞樾遭受重創(chuàng)的莫過于姚夫人的去世、長子早亡和次女繡孫的突然病逝。1879年四月,夫人姚氏病故,先生“奉其柩仍至俞樓,悼亡歌哭,有‘月到舊時明出,與誰同依欄干’之感”。他將夫人歸葬 杭州右臺山。自己在墓側筑室三間,和夫人日夜相守。惓惓之情,不以生死有殊。從此以后,他“精神意興日就闌衰,著述之事殆將輟筆矣”,唯“雜記平時所見所聞,以銷暇日”。清光緒八年(1882年)俞樾作《雙齒冢志銘》。又作《雙齒冢詩》,表達了對亡 妻的無盡思念。長子 紹萊在任 直隸省 北運河同應、英年早卒。兩子一死一廢,未能繼承父業(yè)不說,給俞樾帶來的創(chuàng)痛不可謂不深。
1882年俞樾最疼愛的小女繡孫又突然病逝。繡孫聰穎超群,十歲能詩,深得老父鐘愛。子女相繼命喪,尤其是小女病逝以后,俞樾悲傷交加,幾近崩潰。俞樾一連寫下15首催人淚下的悼亡詩。這些 詩句無不清晰地表達了俞樾的悲愴之情。妻離子散,哀歌陣陣,很難想像一個花甲老人能夠承受一連串的打擊。他在《哭孫婦彭氏》一詩中寫到:“老夫何罪又何辜,總坐虛名誤此軀,泡夢電云十年內,鰥寡孤獨一家俱,自知佳世應非久,竟不忘情亦大愚,轉為癡兒長太息,從今誰與奉盤盂。”流露出人生的哀嘆和無奈。
造物弄人,命途多舛。百般不幸頻頻照臨,家境的災難, 中醫(yī)藥的無助,使俞樾不得不哀嘆人生噩運,懷疑甚至遷怒中醫(yī)。在經受接二連三的重創(chuàng)之后,俞樾步入情感生活的低谷,在撰寫《俞樓雜纂》時已感“意氣頹唐,衰病交作”。在這種對生活幾乎失去信心的無奈心態(tài)下,作者有感而發(fā),專列“廢醫(yī)”一章,“憤然”提出廢除中醫(yī)中藥,是情緒化的自然流露。
關于俞樾夫妻情深的故事
在世人的印象中,俞樾是 紅學家俞平伯的曾祖,是革命家章太炎的老師,更是寫下五百卷煌煌巨著《春在堂全書》的大儒??墒沁@樣一位大學者,他其實也是個有情有義的好男人,而他背后的那個女人,可敬可愛更是不遜蕓娘。
俞樾的結發(fā)妻子叫文玉,是他青梅竹馬的表姐,1839年,俞樾十九歲,他與這位打下就定下娃娃親的 童年伙伴成了婚。兩人雖然情深意重,但無奈輾轉流徙多年,家境窘澀,俞樾不得已和妻子住到了 岳父家。沒能力給妻兒一個真正的家,俞樾滿心愧疚:文玉卻善解人意安慰他,“吾終當與君創(chuàng)造一好家居耳。”
考取功名前多年,俞樾一直四處教書,文玉在家侍奉老人,撫養(yǎng) 孩子,她每次給俞樾寫信都說家里一切 都安好,讓他照顧好自己,從不寫一點難處和壓力。1850年,在得知 丈夫部考第一的喜訊后,文玉在信中回了一首詩,“耐得人間雪與霜,百花頭上爾先香。清風自有神仙骨,冷艷偏宜到 玉堂。”既是恭喜,又是提醒他要像 梅花一樣傲骨錚錚。
然而, 仕途剛剛開始,俞樾就因“試題割裂”被彈劾而罷官回鄉(xiāng),永不再用。沒有一句責怪的話,文玉默默的陪著他,溫言軟語,但求他淡忘胸中的苦楚。
1858年,文玉四十八歲的時候,一家人定居蘇州,俞樾從此再不問時事,一心治學。多年的風餐露宿漂泊艱辛,讓文玉很早就開始掉牙。把妻子的落牙細心包好,俞樾心痛不已。
1874年, 曲園建成,這是俞樾和文玉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家,憶起當年,兩人相對唏噓。可是,幸福的晚年并沒有持續(xù)多久,1879年,文玉病倒了,她與俞樾道別:“吾不起矣,君亦暮年,善自保重。”1881年的時候,六十一歲的俞樾也開始掉牙了,他把落齒與那顆珍藏了多年的文玉的牙齒收到一起,一同埋在 杭州俞樓后面,取名為“雙齒冢”。“他日好留蓬顆在,當年同咬菜根來。”憶起亡妻,俞樾眼神迷離,迷離如幼時的 青梅往事。
關于俞樾的故事相關文章:
1.碧螺春的故事介紹
4.帶有強字的成語
關于俞樾的故事
上一篇:國學大師俞樾的簡介
下一篇:國學大師孫詒讓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