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察舉制的特點是什么
察舉制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那么你了解漢朝察舉制嗎?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漢朝察舉制的特點,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漢朝察舉制的特點
在西漢長達四百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中,出現(xiàn)過多種不同的管理選拔方法,大多曇花一現(xiàn),被歷史所淘汰,而察舉制卻是其中最為重要且影響最為深遠的選官方式,代秦而起的兩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強盛統(tǒng)一,且較長時間保持穩(wěn)定的封建朝代,可見建立以察舉制為代表的玄關制度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察舉制度是根據(jù)最高統(tǒng)治者的詔令所規(guī)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級官吏負責考察和推薦人才給朝廷,以滿足政府對補充官員的需要。這項制度的實行對兩漢實行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察舉制度相較于先秦時期的世官制與隋唐時期之后的科舉制,最大的特點在于由地方長官在轄區(qū)內(nèi)隨時考核、選取人才并推薦給上級或中級,經(jīng)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漢代的察舉科目可分為??婆c特科兩大類,??萍皻q科,包括孝廉、茂才、察廉、光祿四行;特科則分為常見特科與一般特科。上述科目中以歲科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最為重要;特科則以賢良方正最為重要??梢姴炫e制的推薦標準以仁德為先,但此標準并非具體化的表現(xiàn),故而在察舉制的推行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徇私舞弊的現(xiàn)象,隨著時間的推遲,這種弊病愈演愈烈。因而察舉制退出歷史舞臺是發(fā)展中的必然。
漢朝察舉制的簡介
漢代實行以孝治天下,極力提倡孝道觀念,這一點從其推行的政令中得到了明顯的體現(xiàn),其中最為重要的官員選拔就是秉承了這一特點。
察舉制中以察舉孝廉為主,在眾多科目中占據(jù)主流,這也是士人踏入仕途的必經(jīng)之路。當時的漢代統(tǒng)治者認為,孝與廉是相互并行的兩種傳統(tǒng)道德品行,孝是廉的根本,只有在家中孝敬父母,與父子兄弟互相關愛,入朝為官后才能體恤百姓,盡忠君主,因此孝是廉吏的基本前提。
兩漢時期,朝廷對舉薦孝悌力田是十分重視的,《漢書》中記載,“舉民孝悌力田者復其身。”意思就是政府讓地方獎賞子孫孝敬父母、弟弟又順從兄長同時躬耕于農(nóng)田的農(nóng)民,免除其勞役。少帝元年,特設置孝悌力田二千石者一人,這種官爵位份頗高,其職責就是勸歷天下,敦行務本。
西漢政府極力宣揚孝的精神,并通過察舉的形式使社會中行孝之人得到實惠,通過行孝可以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這就使得民間孝的觀念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使民間父子兄弟互相關愛,保障了社會的穩(wěn)定。
察舉制是在漢代集權制的國家中產(chǎn)生,是服務于君主專制的政治產(chǎn)物,但同時為漢王朝選拔了一大批德才兼?zhèn)涞娜瞬牛行С鋵嵑图訌娏酥醒牒偷胤降姆饨ńy(tǒng)治機構(gòu),對當時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漢朝察舉制的內(nèi)容
漢代察舉制度,嚴格地說是從文帝開始,他下詔要求“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并且定下了以“對策”為形式的考試和等第。武帝時察舉制達到完備,各種規(guī)定相繼推出。其后,各種科目不斷充實,特別是有了統(tǒng)一的選才標準和考試辦法。
考試是漢代察舉制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被舉者經(jīng)考試后,由政府量才錄用,這樣既保證了選才標準能貫徹實行,選出真正的人才,還能保證競爭的相對公平,令下層人士有進入國家管理層的可能。隨著考試制度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發(fā)展成科舉制度,這一制度實行了1300年之久,成為中國重要的選官制度。
漢代察舉的科目,是由少到多不斷增加的,增加科目尤其以特科為多,是根據(jù)對專門人才的需要而設立。這些科目,劃一由皇帝確定。按照舉期分類,察舉的科目可分為???,即歲科,與特科兩大類。歲科有孝廉、茂才、察廉、光祿四行;特科又分為常見特科和一般特科。
在上述科目中,以歲科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為最重要。特科中則以賢良方正為最重要。漢文帝在位期間,要求舉賢良方正,漢武帝時期要求舉孝廉,這都是察舉史上的標志性事件。
如果按照四科標準分類,以“德”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以“文法”為主的有明法科;以“才能”為主的有尤異、治劇、勇猛知兵法、明陰陽災異、有道等科。但所有的科目,都以“德行”為先,在學問上則以“儒學”為主。
猜你喜歡:
漢朝察舉制的特點是什么
上一篇:漢朝察舉制的歷史事件介紹
下一篇:漢朝察舉制的內(nèi)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