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制五刑的內(nèi)容
在奴隸制時期,各種刑法慘無人道,刑后之人或痛不欲生,或死而無生。你對古代的刑法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分享的奴隸制五刑的內(nèi)容,一起來看看吧。
奴隸制五刑的內(nèi)容
中國古代五刑制度是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刑罰體系的核心內(nèi)容。中國古代法制歷史上下幾千年,雖然朝代更替頻繁,但五刑制度始終脈絡(luò)清晰、特色鮮明。中國古代五刑主要分為奴隸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奴隸制五刑是損傷受刑人肌體的刑罰。進入封建社會以后,經(jīng)過西漢文帝時期廢除肉刑的改革,封建五刑制初步形成,以后歷經(jīng)魏晉南北朝的長期演變,最終在隋律和唐律中確立。較奴隸制五刑而言,封建制五刑是一種較文明、較人道的刑罰。由奴隸制五刑向封建制五刑的過渡是中國古代刑制史上的偉大進步。唐以后,雖然摧殘人肢體的酷刑逐漸復(fù)活,但封建五刑制度一直沒有太大變化,直至清末的刑制改革被最終廢除。
奴隸制五刑是指墨、劓(音易)、刖(音月)、宮、大辟。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奴隸制五刑在漢文帝之前通行,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后通行。兩種五刑制只是對古代刑罰的一種概括,不能完全包括古代的刑罰制度。
墨刑又叫做黥(音晴)刑,先割破人的面部,然后涂墨,傷好后留下深色的傷疤。漢文帝廢除肉刑后,經(jīng)過魏晉隋唐,都沒有此刑,但五代和宋又恢復(fù),遼金元明清都有刺面刑,但有的輕罪則刺胳膊。到清末光緒末期,徹底廢除。
劓,即割鼻子,漢文帝廢除肉刑后,用笞三百代替,后來,又減少了笞數(shù)。此后,該刑不再出現(xiàn)。
刖,夏朝稱臏,周時稱刖。是指斬掉左腳、右腳或者斬雙腳。有的說稱臏是去掉膝蓋骨。秦朝稱為斬趾。戰(zhàn)國軍事家孫臏就是受的這種刑罰,他的名字也是這么來的。齊景公時濫用刖刑,無數(shù)人被割去了腳,使臨淄城市場上出現(xiàn)了一種十分奇怪的現(xiàn)象,鞋子很便宜,都賣不出去,假腳很貴,卻買不到,叫做“踴貴履賤”。可見古代刑罰的殘暴。
宮,又叫淫刑、腐刑、蠶室刑。開始是懲罰那些有淫亂行為人,后來處此刑的人與淫亂無關(guān)。宮刑是五刑中僅次于死刑的一種重刑。東漢時曾經(jīng)用這種刑罰來作為死罪減等刑。隋朝法律正式廢除。司馬遷受的就是這種刑罰。
大辟,即死刑。秦漢以前的死刑種類很多,如戮、烹、車裂(五馬分尸)、梟首(砍頭后懸掛示眾)、棄市(鬧市斬首后暴尸于眾)、絞、陵遲(也寫作凌遲)等。
笞是笞打,原來的刑具用小荊條擰成,到了清朝則用竹板做成。這種刑一般打臀部。受刑的輕重和行刑人有關(guān),可以徇私舞弊。笞分為五種等級: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杖,用粗荊條擰成,到隋朝時定為法定刑,也分五等: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和一百。擊打部位是背、臀和腿。宋、明、清和隋唐相同,到清朝末年法律改革時廢除。
徒,強制犯人勞役的刑罰?!短坡墒枳h》的《名例》篇解釋說:“徒者,奴也。”即勞役。分五等:一年,一年半,兩年,兩年半,三年。唐朝不附加杖刑,而宋朝則加脊杖。
流,就是將犯人流放到邊遠地區(qū),不準回鄉(xiāng)。隋的流刑分三等: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分別勞役二年、二年半和三年。唐朝則各加一千里,但勞役時間減少,都是一年。
死,隋唐之后,死刑一般是兩種:絞和斬。宋元明清還加上了凌遲。明清加梟首。
古代執(zhí)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節(jié),這與古人的自然神權(quán)觀念有關(guān),即順應(yīng)天意。春夏是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而秋冬是樹木凋零的季節(jié),象征肅殺。人的行為包括政治活動都要順應(yīng)天時,否則要受到天神的懲罰?;实奂词翘斓膬鹤?,更要遵守天意,按照天時行事。處決犯人也是如此。
從西周開始就有了秋冬行刑的做法,到了漢朝成了制度。除了謀反等大罪可以立即處決外,一般死刑犯都要等到秋天霜降后冬至以前才能執(zhí)行。
古代還有行刑的禁忌,唐宋規(guī)定正月、五月、九月為斷屠月,每月的十齋日為禁殺日(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即使謀反重罪也不能在這些日子處死。明朝也規(guī)定十齋日禁止行刑,否則笞四十。國家進行的大的祭祀活動時也禁止行刑。行刑的具體時間有的規(guī)定在下午1點到5點之間。過時則要等到第二天。
猜你感興趣:
3.奴隸制社會的解釋
4.漢文帝詔廢肉刑
奴隸制五刑的內(nèi)容
下一篇:最早建立奴隸制國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