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技巧:如何吧人物寫活?4種方法教會你
有時候,寫作者會想用直接“告訴”讀者的方式讓讀者了解角色、對角色產(chǎn)生反應。這樣一來,寫作者就相當于代替讀者進行判斷和解讀。要想把人物生動地“展示”出來,可以借助“人物對話、外貌描寫、行為描寫、心理活動”這四種方式。從多個方面去了解你的人物,才能把人物寫活。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寫作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把人物寫活的四種方式
1)人物對話(概述性對話、間接對話和直接對話)
在塑造人物特征方面,對話和外貌描寫不同,因為對話(主要是通過人物自身)將人物的內(nèi)在表面化,它不僅可以表現(xiàn)人物的品位和喜好,還可以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的真實所想。和小說本身一樣,人物對話能使情感具有合理性。
1.將對話內(nèi)容進行概括,使其成為敘述性文字,可以壓縮大量的對話,例如:
在家的頭幾個月,他和邁齊興致勃勃地談論各種能使公司更易盈利、更能吸引新買主的改進方式:新式樣、新包裝、新廣告以及吸引超市銷售公司品牌產(chǎn)品的新措施。
——瓊·威克沙姆(Joan Wickersham)《通勤婚姻》(Commuter Marriage)
2.對話可以經(jīng)第三個人轉述,變成間接引語,從而不需要引號,且可以傳遞一種交流之感,例如:
他買了咖啡沒有呢?她等咖啡都等一整天了。前一天在店里的時候,他倆忘記點咖啡了。天吶,沒有!他沒有買咖啡!現(xiàn)在他不得不跑回去買。是的,如果他還想活命的話,他必須這樣做。而他卻心想:除了咖啡,其他的東西他都買了。她對他說,他之所以忘記買咖啡,全是因為他自己不喝咖啡,如果他喝咖啡的話,他肯定很快就想起來了。——凱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繩子》(Rope)
3.當人物交流包含“發(fā)現(xiàn)”或“決定”的可能性,進而包含了戲劇性行為時,就應該以直接引語的方式呈現(xiàn)對話,例如:
“但我一直以為你不大了解她,莫寧先生?!?/p>
他拿起一支鉛筆,開始在筆記本上胡亂畫著:“這個我之前告訴過你嗎?”
“是的,您告訴過我?!?/p>
“沒錯,我那會兒的確不怎么了解她?!?/p>
“那么,您到底想要什么呢?您正在調(diào)查的這個人是誰?”
“這個我也想知道啊?!?/p>
——西麗·哈斯特維特里(Siri Hustvedt)《莫寧先生》(Mr Morning)
這三種呈現(xiàn)對話的方式也可以綜合使用,以便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例如:
在度假的問題上,他們意見分歧,而且似乎找不到任何共同點。(概括性對話)她想:為什么圣誕節(jié)期間不去加勒比的海島呢?但他母親希望他們一起過節(jié)吃火雞。(間接引語)“哦,天,對啊,圣誕季不吃個夠,我是不會想著出去玩的。”(直接引語)
2)外貌描寫
在直接表現(xiàn)人物特征的方法中,外貌描寫特別重要,因為我們的眼睛是最發(fā)達的感知器官,因此我們通過視覺獲得的感知信息比通過其他任何感知途徑所獲得的感知信息都多。美貌是膚淺的,但人是具體的,所以不管人有多美或多丑,都必須表現(xiàn)出來,讓讀者感覺得到。這種表現(xiàn)的途徑包括人物的言語、行為以及外貌,但外貌往往是他人帶給我們的第一印象,他們穿戴的任何東西都能表現(xiàn)他們內(nèi)在的某些方面。
容貌、身材、衣服和裝飾等可以表明一個人內(nèi)在的政治觀、宗教觀、社會觀、知識文化水平以及某些本質(zhì)特征。一個穿著“超麂皮”牌夾克的人和一個穿著破爛T恤的人,他們所表現(xiàn)的東西是不同的。一個用煙斗抽煙的女人和一個吸食大麻的女人,她們給我們暗示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不管我們對自己的長相多不在意,這種不在意也是我們的身體有過諸多體驗后的結果。
下面分別是對兩個女人的簡單描寫。兩人的特征主要是通過衣服面料、穿著裝飾和化妝用品等細節(jié)來表現(xiàn)的,但我們絕不會將兩人的本質(zhì)特征混淆起來。
1.海倫太美了!太優(yōu)雅了!看起來風姿綽約!她讓伊斯特·宋福德陶醉。她與埃德溫眉來眼去,將她的紅色指甲放在他臟了的西服衣領上,把他的魂都勾走了。
她坐上了一輛有專職司機的車,一臉濃妝艷抹,一身的玫瑰香味。她的長襪是純絲質(zhì)的;透過裙子,可以看到她的襯裙是帶花邊的。——費伊·韋爾登(Fay Weldon)《女性朋友》(Female Friends)
2.我一進那個房間,一股刺鼻的磷的氣味告訴我——她喝了老鼠藥。她躺在被子里呻吟著。床邊的疊席上濺了很多血。她的頭發(fā)糾結在一起,就像一卷廢繩子;她脖子上綁的繃帶異常地白……她沾滿血的嘴加之蒼白的臉,造成一種很恐怖的效果,她的嘴仿佛是一個張得很大的血口。——井伏鱒二(Masuji Ibuse)《多甚古村》(Tajinko Village)
在這兩個選段中,人物個性鮮明,生動而豐富,但作者僅描寫了她們的外貌,再無其他。
要注意到的是,除視覺外的感觀印象也是小說人物“外在”的一部分。一次無力的握手、一次溫柔的蹭臉;香奈兒香水的香味、牛至的氣味或腐臭味……這些感官印象和長相一樣能表現(xiàn)人物——只要小說的文字能讓讀者觸摸到、聞到或品嘗到。
小說人物的身體動作是人物“外貌”的另一種形式。但是,區(qū)分“動作”和“行為”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兩個并不是同義詞。身體動作(如他雙腿交叉,她在走廊上往前沖等)并不一定能推動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行為是小說情節(jié)設計的一部分,也是構成人物處境的一種方式,這種處境能促使人物用行為去做出改變。
3)行為描寫
小說中的重要角色必須要能引發(fā)行為,也能被他人的行為改變。
如果我們贊同這一點,即一個故事記錄一個變化的過程,那么這個變化是如何發(fā)生的呢?總的來說,人類總會面臨機遇和選擇,發(fā)現(xiàn)和決定——在這兩對情形中,前者都是非主觀意愿,后者都是主觀意愿。
人物外部的某種力量會以信息、事故、他人行為,或惡劣天氣等形式出現(xiàn),使未知變成已知,當人物發(fā)現(xiàn)這些變化后,他要么采取行動,要么有意地不采取行動,從而使讀者強烈地質(zhì)問: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
下面這段話摘自托尼·莫里森的《宣敘調(diào)》(Recitatif),其中展現(xiàn)了從行動到發(fā)現(xiàn),直至決定的過程:
那是8月的一天,擁擠的乘客從公交車上蜂擁而下。他們將在附近閑逛很長一段時間:上廁所、挑選禮品、看看二手廢舊機器,不愿很快地坐下,甚至也不想馬上去吃飯。我把咖啡壺灌滿,將它們放在電爐上,然后我看見了她。她坐在一個小包間里和兩個男的抽著煙,那兩個男的一臉的絡腮胡。她的頭發(fā)很濃密和凌亂,我?guī)缀蹩床灰娝哪?mdash;—除了眼睛。不管走到哪里,我總能認出她的眼睛。她穿著一件藍色的三角背心和短褲,戴的耳環(huán)差不多有手鐲那么大。有她在,那些長得很高大的女孩看起來就像是修女。7點鐘以前,我不能離開柜臺,但我一直盯著那個包間,生怕那些人在7點鐘之前起身離開。接替我值班的人準時到了,于是我用最快速度清點并疊好收據(jù),然后簽字離開柜臺,向包間走去……
在這一段文字中,“蜂擁而下”“在附近閑逛”和“灌滿咖啡壺”都是動作,描述了故事場景。重要的行為從敘述者的發(fā)現(xiàn)(“然后我看見了她”)開始。請注意,“她”的特征是通過外貌描寫直接表現(xiàn)的,而敘述者的特征主要是通過動作描寫(用動詞“盯著”“清點”“疊好”“簽字離開”)來表現(xiàn)的,直到敘述者做出自己的決定。在敘述者發(fā)現(xiàn)和后來做決定這兩個地方,我們都在推測變化的可能性——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
下面這個例子摘自雷蒙德·卡佛的《鄰居》(Neighbors),這段話以一個故事轉折點——人物的一個發(fā)現(xiàn)結尾。
他回到廚房時,小貓正在盒子里亂抓。它盯著他看了一分鐘,然后跑回垃圾堆里去了。他打開了所有的櫥柜,檢查了罐頭、糧食、包裝食品、雞尾酒、葡萄酒杯、瓷器和各種炊具。他打開冰箱,用鼻子去嗅芹菜,嘗了兩口切達干酪,邊向臥室走邊啃著蘋果。床看起來很大,白色的毛茸茸的床單垂到了地板上。他拉開床頭柜的一個抽屜,發(fā)現(xiàn)一包抽了一半的香煙。他把香煙塞進自己的包里,然后向壁櫥走去,正要打開壁櫥時,聽見有人在敲前門。
故事人物的行為算不上什么重大盜竊,但作者通過兩個獨特的手法描寫人物的行動,一步步地加劇了情節(jié)的緊張。
作者的第一個手法是讓人物的行為不斷累積:起先比爾只是“檢查”,接著開始“嗅芹菜”,進而嘗了兩口奶酪,然后啃蘋果,然后把半包香煙塞進自己的包里;他從廚房轉移到臥室——從櫥柜到冰箱,再到床頭柜,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進一步地侵犯了房主的隱私。
作者的第二個手法是通過敘述文字微妙地暗示出比爾的行竊感。一個肆無忌憚的偷盜者可能會面不改色地完成這一連串動作,但比爾卻覺得那只貓“盯著他看”——這實際上無關緊要,只是他心里有鬼而已。他意識到床很大,這暗示了性罪惡感。當前門的敲門聲響起時,我們開始覺得(比爾必然也覺得)他肯定會被抓。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當內(nèi)在的變化或心理變化發(fā)生時,動作就變成了行為。當一位妻子端起一杯茶,那僅僅是一個簡單事件;當她發(fā)現(xiàn)茶杯上有一個口紅印,但卻和她的口型不吻合時,那就是一個戲劇性的事件、一個發(fā)現(xiàn),因為它有了重要意義。這位妻子決定將那個帶有口紅印的杯子摔在用過那個杯子的女人身上。摔杯子是一個行為,但要等到第二個女人意識到她被砸時,戲劇性變化才隨之產(chǎn)生。
4)心理活動描寫
小說有著電影和戲劇所不具有的靈活性。在戲劇中,觀眾所能了解的東西都是通過屏幕或舞臺呈現(xiàn)出來的,但在小說中,讀者可以進入小說人物的內(nèi)心,從源頭上感受人物內(nèi)心的矛盾、反思,并了解人物的決定和發(fā)現(xiàn)這兩個至關重要的過程。
和人物對話一樣,人物的心理活動可以通過三種方式表現(xiàn):
第一種:總結概括(如:他討厭她吃飯的樣子);
第二種:間接心理活動描寫(如:她為什么要把餐叉豎起來握呢?);
第三種:直接心理活動描寫,這種方式就好像我們在偷聽角色內(nèi)心的聲音一樣(如:天吶,她竟然打算把蛋黃扔掉!)。
和人物對話一樣,這三種表現(xiàn)方法可以在同一段中交替使用,以便既能達到即時性效果,又能控制角色行為的節(jié)奏。
心理活動對于塑造人物性格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和對話一樣,不僅能揭示信息,還能奠定感情基調(diào)、表露人物的愿望、彰顯小說主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