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禁忌什么_過年登門拜訪的習(xí)俗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也是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jié)和永遠的精神支柱。為了方便大家,一起來看看吧!下面給大家分享關(guān)于大年初一禁忌什么_過年登門拜訪的習(xí)俗,歡迎閱讀!
大年初一禁忌大全
中國的農(nóng)歷春節(jié)已經(jīng)延續(xù)了幾千年,過春節(jié)有拜年、放鞭炮、走親戚的傳統(tǒng)。除了這些約定俗成的傳統(tǒng)之外,還有很多大年初一的禁忌,為的是在新的一年里能夠風(fēng)調(diào)雨順。
1、已經(jīng)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娘家,而是要留在婆家?guī)兔φ疹櫩腿?,在傳統(tǒng)的說法中,如果嫁出去的女兒過年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的。
2、早飯不能吃稀飯和葷的食物,吃稀飯會讓財運不旺,所以很多地方會吃“干飯”,這樣來年才會富余。吃素則是為了表達對神地尊敬。
3、過年最好不要吃藥,否則會“初一吃藥病一年”。
4、不能催促別人起床,否則會讓對方一年都要催促別人做事情。
5、去拜年的時候,如果對方還在睡覺,則要等對方睡醒之后再拜年,否則會讓對方整年的“纏綿病榻”。
6、不能動刀和剪刀,民間有“初一動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難免”的說法。
7、不能動針線,民間有“初一動了針錢,挑了龍筋長(生下的小孩,眼睛如同針眼一樣小)針眼”的說法。
8、不能用斧子劈柴,民間有“初一斧子劈開柴(財),劈開再也回不來”的說法。
9、大年初一不能借錢,民間有“初一借了別人的錢,一年四季靠外援;初一借給別人錢,財產(chǎn)外流整一年”的說法。
10、大年初一忌諱打碎盤子、碗等玻璃、陶瓷制品,如果不小心打碎了,要趕緊說一句“碎碎平安”,這樣才能化險為夷。
11、大年初一的白天不能睡午覺,這樣會使接下來的一年都特別懶惰,而且睡午覺對來拜訪的客人來說,也是很不禮貌的。
12、過年期間不能掃地、倒污水,容易將自己的財氣趕走。
13、過年期間不能讓別人從自己口袋里面掏東西,會影響自己的財運。
14、過年期間不能向別人討債,這會讓接下來的一年都特別倒霉。
15、初一初二不能洗衣服,有一種說法是這兩天是水神的生日。
大年初一有哪些習(xí)俗及禁忌詳細版
正月初一
春節(jié)俗稱“過年”,原名“元旦”,隋代杜臺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薄霸钡谋疽鉃椤邦^”,后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 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中國是個古老的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經(jīng)根據(jù)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和風(fēng)俗習(xí)慣確定過自己的元旦,即改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時間。顓頊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歷,以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元旦;商代使用殷歷,殷歷建丑,以農(nóng)歷十二月初一為元旦;周代使用周歷,周歷建成子,以農(nóng)歷十一月初一為元旦;秦代使用秦歷,秦歷建亥,以農(nóng)歷初一為元旦;西漢前期仍然使用秦歷,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馬遷、洛下閎創(chuàng)制的太初歷,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歷,以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元旦。以后除王 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歷,唐武后和肅宗時改用建子的周歷外,各朝代均使用夏歷至清朝末年。
春節(jié)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jié)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fēng),漢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后,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xí)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nèi)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仆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眱勺?,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臺月令》形容北京年節(jié):“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背蔀闀r尚。大戶人家特設(shè)“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大人,住大學(xué)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jié)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fēng)。
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xí)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jié),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當(dāng)時士大夫交游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guān)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畫家、詩人文征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xiàn)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于聯(lián)絡(luò)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cè)帽余譚》中說:“京師于歲首,例行團拜,以聯(lián)年誼,以敦鄉(xiāng)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拜年的習(xí)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nèi)容和形式?,F(xiàn)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但從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數(shù)家庭均不接待婦女,謂之“忌門”。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婦女則須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訪。拜年活動要延長很長時間,到正月十五燈節(jié)左右。傍晚時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節(jié)”,初十以后叫“拜燈節(jié)”,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遲”的笑話。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禮,日后補行的,謂之“拜晚年”
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占本年年成。其說始于漢東方朔的《歲占》,謂歲后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偉人,八日為谷。如果當(dāng)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dāng)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習(xí),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fēng)無雪為吉。后代由占歲發(fā)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顒?。有初一不殺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殺豬……初七不行刑的風(fēng)俗。
古時春節(jié)在門窗上畫雞來驅(qū)鬼怪邪氣。晉朝人著的《玄中記》里講到了前面說到的度朔山上的這只天雞,說是當(dāng)太陽剛剛升起,第一道陽光照到這株大樹上時,天雞就啼鳴了。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所以春節(jié)所剪的雞,其實就是象征著天雞。然而古代神話中還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據(jù)說堯帝時,過方的友邦上貢一種能辟邪的重明鳥,大家都歡迎重明鳥的到來,可是貢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就刻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因重明鳥樣類似雞,以后就逐步改為畫雞或者剪窗花貼在門窗上,也即成為后世剪紙藝術(shù)的源頭。我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俄n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所以人們不但在過年時剪雞,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
聚財,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xí)俗,大年夜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dāng)日不外潑。
大年初一禁忌什么_過年登門拜訪的習(xí)俗相關(guān)文章:
★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