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的人際關系
心理學中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誰都有,誰都需要,所以它非常重要。心理學中的人際關系是怎樣?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心理學中的人際關系:隱形攻擊
憤怒一旦產生,就一定會尋找宣泄的出口的
弱勢一方根本不能直接表達憤怒,那么,他們絕對不敢違背強勢一方的要求,絕對不敢挑戰(zhàn)強勢一方的意志,在強勢方的強大攻擊下,他們唯唯諾諾,乖得不得了。然而,他們會出現(xiàn)一些莫名其妙的情況。很簡單的事情,他們做砸了;很容易兌現(xiàn)的承諾,他們卻不守信……總之,他們常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錯誤,令強勢一方暴跳如雷。
當暴跳如雷時,強勢一方看上去仿佛是遭到了嚴重侵犯似的。這也正是弱勢一方的還擊,也是弱勢一方潛意識深處的渴望。他們沒有表達出強有力的憤怒,甚至沒有表現(xiàn)出一點憤怒,但他們通過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錯誤的方式最終達到效果,卻和直接用憤怒攻擊強勢方沒什么兩樣。這種心理機制,叫做被動攻擊,常被比喻為“隱形攻擊”。
隱形攻擊常出沒的地方,是家庭。因為,父母和孩子的關系,以及丈夫與妻子的關系,最容易失去平衡,而父母也最容易一方面以愛的名義攻擊孩子,同時又絕對限制孩子的還擊。然而,不管攻擊時借用的名義多么偉大,被攻擊的孩子都有憤怒產生,他們都得找到宣泄憤怒和還擊的方式。
心理學中的人際關系:被動攻擊是弱者的武器
其實,不管關系多么親近多么特殊,當你對另一個人表現(xiàn)出相當強烈的攻擊性時,對方會在第一時間產生一樣的憤怒。許多人長大后認同了父母粗暴的教育方式,為父母辯護說:“他們這樣做是為了我好。”然而,假若你請他們做一個簡單的工作---描述一次一個被暴打的經歷,他們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心中仍存著強烈的憤怒。
從這一點而言,民主的家庭營造的氛圍,就遠好于專制的家庭。
并非說,民主的家庭沒有攻擊與被攻擊。其實,任何家庭都和社會一樣,家庭成員很容易會侵犯彼此的空間,而憤怒也由此產生,這一點是不可避免的。區(qū)別不在于有沒有攻擊與被攻擊,而在于攻擊產生以后。
在民主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是比較均衡的,沒有明顯的強勢方,也沒有明顯的弱勢方。這樣一來,憤怒一旦產生,他們就可以進行表達,并且,因為他們可以進行很好的溝通,這種表達輕易不會發(fā)展到摧毀性的地步。由此,因為心中沒有郁積憤怒,這樣的家庭也就不會有多少“隱形攻擊”。
家庭中如此,社會中也如此。所以,一個民主氛圍重的公司,人們相對比較積極主動。相反,一個專制的公司,人們勢必會發(fā)展出許多被動攻擊的方式,于是大家經常會犯一些莫名其妙的低級錯誤,譬如懶散、遺忘、拖沓與失約……這些所謂的馬虎大意其實常常就是被動攻擊。
盡管專制的父母、配偶或老板常壓制對方表達情緒。然而,他們自己常會被激怒,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無能”的孩子、配偶或下屬常犯一些不該犯的錯誤,這些錯誤讓他們暴跳如雷。其實,這正是對方潛意識深處的渴望,“我不能直接攻擊你,但我有辦法令你惱怒,這和直接攻擊你也沒什么兩樣。”甚至,被動攻擊造成的傷害反而更大。
被動攻擊非常普遍,并不是只有嚴重失衡的關系才會產生被動攻擊,實際上一般失衡的關系一樣也會如此。在一般的親密關系中,被動攻擊也是常見的調節(jié)機制。瑞士女心理學家維雷娜卡斯特在她的著作《怒氣與攻擊》中描繪:(關系的)一方占有優(yōu)勢而另一方處于劣勢,優(yōu)勢的一方對劣勢的一方心存顧忌,從而不得不作出某種程度的妥協(xié),而劣勢的一方對優(yōu)勢的一方則感到某種畏懼,必須表現(xiàn)出反抗才能使對方作出讓步……(雙方)進而形成一種脆弱的平衡。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雙方便會發(fā)生沖突。此時,若強勢的一方采取攻擊行動,弱勢一方大多會以被動攻擊,如沉默不語、躲避、哭泣、離家出走等等,來進行自衛(wèi)。這時,強勢的一方將感到自己被忽視、被冷落、被蔑視而生氣。與此同時,他也會為自己的攻擊行動所帶來的后果感到懊悔,從而采取某種彌補措施,并做出讓步,使雙方達成一定程度的妥協(xié)。因此,在配偶關系中,被動攻擊有時會起到調節(jié)機制的作用。
心理學中的人際關系:憤怒是調節(jié)關系遠近的重要武器
被攻擊,會憤怒。作為一種基本情緒,憤怒是調節(jié)關系遠近的重要武器。并且,有了憤怒,一定會想辦法表達。意識不想,潛意識也會做這個工作。不攻擊別人,就會攻擊自己。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摩爾在他的著作《靈魂的黑夜》中寫道:最好只和會表達憤怒的人做朋友。因為,看似不會表達憤怒的人,其實也在用他的獨特方式來回擊你,而最常見的就是被動攻擊。一些人看似從不憤怒,永遠和善,但你和他在一起卻非常不舒服,脾氣變得很糟糕,這是因為,這些貌似永遠不生氣的人實際上頻頻以被動攻擊的方式攻擊你。并且,因為被動攻擊如此隱蔽,你好像沒有資格實施回擊。如果回擊的話,也像是一拳打在棉花套上,不能發(fā)力。
此外,你還很容易內疚。畢竟,被動攻擊者看上去是很無辜的。
不過,我們不能輕易責怪被動攻擊者,因為之所以成為這個樣子,幾乎必然是他的憤怒被一些重要人物給嚴重壓制了。譬如,孩子憤怒的資格被父母剝奪了,妻子憤怒的權力被丈夫給劫掠了。他們在這些重要的關系中形成了被動攻擊這種消極的自我保護方式,然后將它帶到了生活中各個地方。在專制情緒遍布工作場所和家庭場所的中國,被動攻擊性格的人很多,以溫和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但你能隱隱感覺到他們被壓抑的和不健全的人格。歸根結底,人的內心需要一種平衡機制,如果正常的途徑被壓制,那么就會發(fā)展出另一種途徑。
但同時,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反省一下,我是不是喜歡使用被動攻擊。正如維雷娜卡斯特在《怒氣與攻擊》中所建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問一問自己:你是否通過語言、態(tài)度、姿勢等等傷害過別人,在這樣做時裝作若無其事甚至和顏悅色?如果你經常這樣做而自己并未意識到,那么,你就應該反省一下自己,看看你的自我定位是否出現(xiàn)了偏差,你同別人的關系有哪些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