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短篇勵志散文3篇
2016短篇勵志散文3篇
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沒有走不通的路。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日志伴隨我們一路前行,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2016短篇勵志散文3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2016短篇勵志散文:每個人都是宇宙間一粒小小的草芥
人們對成功的定義是根據(jù)外在擁有的財富或地位決定的,這種價值觀認為,成功的人是受人崇敬的,失敗的人是被人看不起的,基于恐懼,于是“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什么結果不言自明。人們追求成功的背后是想要獲得快樂,人們以為擁有更多就會快樂,也許這是真確的,但有沒有其他更輕松的方法同樣獲得快樂呢?
一、不打擾平凡
臺里曾經想上一檔訪談節(jié)目,考慮邀請成功人士坐而論道,曬曬自己的成功經驗。在開神仙會時,提出疑問:怎么定義成功?怎樣才算成功?
居多的第一反應是指這個人有地位、有財富、有名望,或者再加上有知識、學問,功名利祿這些外化指標。隨著年齡日長,閱歷增加,越來越覺得這些指標不說錯吧,最起碼不全面。
說個故事。在美國華盛頓的法拉格特廣場,一位做卷餅的老人,做了一輩子卷餅。他的卷餅特別受歡迎,是當?shù)匦〕缘臉酥荆芏嗤獾厝藭匾馊ベI。這位老人,像中國處處可見的小販一樣,勤勞而快樂。
他看到老顧客,會做出相應口味的卷餅。和顧客之間不是簡單的一手交錢、一手交餅,還有情感交流。大家都很愉快,顧客夸他:“你的餅真好吃。”心情好靚,顧客喜歡我,喜歡我做的卷餅。享受、專注、投入。就這樣,一天天,有滋有味。
天有不測風云,老人不幸罹患心肌梗塞猝死。按說一個無名無地位的人去世,只會給家人和朋友帶來悲痛,社會上不會產生多大反響,但卡爾洛斯的去世,引發(fā)了許多人的哀思?!度A盛頓郵報》這樣的大報在頭版刊登了他的訃聞和故事,人們自發(fā)前去寄托哀思。
一個沒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人,只愿意踏踏實實做自己的小事,目的甚至可能僅僅是為了生存,但社會給了他無尚榮譽,真實不造作。他不需要成為英雄或勞模,公眾也不需要他變成神而不再是普通的人,他只需要體現(xiàn)他的價值觀。這一點正是我們今天社會所欠缺的。
心理學說,樂感通常來源于兩方面:節(jié)制和專注。這位老人是成功又幸福的。每天專注于自己愛做的事情,得到人們的喜愛和肯定,沒有過多的欲望和掙扎,內心滿足而祥和。
我們需要的并不多,不一定要顯赫,不一定要富貴,不一定名聲大噪。要的太多,一顆心得不到寧靜和滿足。得到了,還會有更多的渴求,更高的攀比和唯恐失去的恐懼。得不到,會有更迫切的渴求和更深刻的失落。
社會應該營造的氛圍是:不去打擾平凡,對小事也充分尊重,讓每個人都有本身的樣子和自己的位置,不要都往一條路上去。
二、不必都成為參天大樹
聽到一個很有名的培訓機構負責人在廣播里說,參加他們的培訓就可以成長為參天大樹,立足于社會。所謂的教育越來越提前,“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叫得震天響。都是參天大樹,會是一番什么景象?人生輸贏依靠外界評價嗎?外界能夠評價嗎?
做小草有小草的幸福,做灌木有灌木的幸福,做大樹有大樹的幸福。是什么,想什么,就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呈現(xiàn),去體驗,個人有這樣的心意,社會有這樣的環(huán)境,才是理想的世界。
認識一對夫妻,企業(yè)上市,事業(yè)成功,唯一心病就是兒子,高中畢業(yè)沒考上大學,托人送去英國,希望留學歸來,子承父業(yè)。半年下來,兒子幾乎自殺,他看到課本就頭疼,心心念念的只有跳舞、跳舞,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和他的小伙伴一起跳舞,開個舞蹈培訓班。他哭著對父母喊,“留學、做生意,是你們的夢想,不是我的!”
其實,該為那男孩慶幸,他如此明確自己想什么,要什么。每個人生而為人,都帶著自己的使命,可是很多人從出生時的清明,漸漸渾濁,面目不清,直到離去,完全丟失、忘卻了自己的使命。
出版人郝明義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別人都說他適合做安靜的工作,寫作、出版之類的。年輕氣盛,為了證明給別人看,他故意拒絕這樣的引導和安排,游走四方。人到中年,歷盡滄桑,偶然的機緣接觸出版,才終于發(fā)現(xiàn),那才是讓自己沉迷其中,樂意悠悠的工作。他不再與世界和自己作戰(zhàn),順應內心,完成注定的使命。
有人看陳丹青天天畫架前站著,同情地說,你太辛苦了。畫家答曰,“畫畫多快樂,不畫才辛苦。”是的,陳丹青注定該畫畫,姚明注定該打籃球,劉翔注定該跳欄,那對夫妻的孩子注定該跳舞。當人在完成使命時,心甘情愿,雖苦尤甜。你之砒霜,他之蜜糖。這是沒有辦法解釋的事情。
三、節(jié)制和專注中舒展
《返老還童》結尾,本杰明悠悠地說:“有的人,出生成長于河邊,有的人,被閃電擊中過七次,有的人,是媽媽,有的人,彈鋼琴,有的人,跳舞……”霎那,就被擊中,淚水盈滿了眼眶。
閱讀,打球,還有彈鋼琴,跳舞,做媽媽,或者被閃電擊中過七次,在河邊出生……都既是我們不同的人生,也是我們可能領悟人生智慧的一條條渠道,這些渠道是平等的,沒有哪一種比哪一種更高貴。
別人眼里的成功,未必是自己內心的呼喚。電影《美食、祈禱、愛》表現(xiàn)朱麗葉-羅伯茨主演的女人尋找自我的過程。巴厘島巫師對她說,“不要用頭腦去感受你的生活,要用心。”是的,不能用頭腦,也不能用眼睛,外界給了它們太多干擾,必須安靜下來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鍛煉專注力,專注在自己真正要專注的事情上,減少不必要的、虛妄的能量浪費。越節(jié)制往往越專注,越專注則樂感越強。無私的心態(tài),禪思的生活方式,能讓覺知力內斂,在五光十色的誘人環(huán)境中,平衡身心。
每個人,都只是宇宙里一粒小小的草芥,通過我們的機緣和方式,積聚能量。等待著,有那么一個時刻,讓我們舒緩地、漸次地、綻放我們柔軟的花瓣。
2016短篇勵志散文:千萬別讓這6種生活方式終結你的夢想
我們中的每個人都伴著許許多多的理想長大。然而,很多“夢想計劃”,甚至連“立項”這一關都沒有通過。沒錯,太多夢想都被各種原因“扼殺”了。
領英用戶Bel Pesce,是一位企業(yè)家,TED演講嘉賓,巴西“最有影響100人”稱號獲得者。在她看來,以下6種生活態(tài)度,是最常見的終結夢想的方式。改變自己,實現(xiàn)夢想,就從改變這些生活方式開始吧!
1、相信會有“一夜成名”這回事
你可能也聽過很多類似的故事:某某人20歲出頭,因為在短短幾天內賣出一個手機App,身價飆升數(shù)百萬美元。
類似的故事或許是真實的。但如果留心,你一定能發(fā)現(xiàn)那家伙在創(chuàng)造這些App以前,在自己的領域可能已經拿到了碩士甚至博士學位。而他醞釀這個點子的時間可能更長。
所謂一夜成名是不存在的。
就像我創(chuàng)立FazINOVA公司一樣,這是一所巴西企業(yè)家學校。我清楚地意識到,如果我想成功推出一項產品,可能需要耗費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所有的“一夜成名”背后都有無比艱辛的努力和汗水,這是他們所有努力成就的結果。
2、讓他人決定你的生活方式
如果幸運的話,我們經常會在我們從事的領域遇到比我們更有經驗的人。他會在你創(chuàng)建一個項目時給你提供經驗。這時候,你會虛心向他們學習,并感謝他們對你的指點。
但是,最終決定事情要怎么做的人是你。
舉個例子,我堅信數(shù)字和移動時代將主導未來,并且知道我應該專注于一件事情。雖然很多人不看好,去年我還是下定決心,在提供數(shù)字課程以外,另外開發(fā)一系列線下課程。雖然過程艱難,但事實證明,這樣的改變非常成功。
不妨將你的生活想象成一個亂七八糟的管道系統(tǒng)。
在你的人生通道上,有多種選擇管道的辦法。但是為了能達到一個理想的地方,每一次選擇你都必須自己決定,而不要讓別人給你做選擇。
雖然這樣的決定有時會讓你受傷,但是,你正走在你理想的道路上。
3、“我只做自己喜歡的事!”其他事情與我無關
這一點非常重要。
每個人都希望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當然,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非常重要。但問題是,當你在做喜歡的工作時,或多或少總會做一些你不喜歡的事。
我妹妹和我在一起工作。在和我一起開始工作前,她覺得我做的一些項目非常有趣——所以她認為我所做的正是我理想中的事情。
而直到她真正開始和我一起工作后,她才慢慢明白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有多大。她沒想到我一天在辦公室處理的很多事并沒有她想象中的那么有趣。
比如說,我們需要按照公司的規(guī)則來處理一些人和事。所以,要想真正成功,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你肯定需要去處理一些你不喜歡的東西。
4、認為“增長”會自然延續(xù)
好吧,你的工作確實很辛苦。
在過去的五年中,你沒日沒夜地專注你的項目,你有一個值得信賴的團隊,你的工作也無可挑剔了?,F(xiàn)在,一切步入正軌,你是否會設想:即使你現(xiàn)在什么都不做,公司業(yè)務也會持續(xù)增長。
錯了。如果你現(xiàn)在覺得自己達到了一個峰值,你需要做的是繼續(xù)努力去達到另一個峰值。完成一個項目時,多去想想還能怎樣去讓它變得更好。
2012年,我在巴西發(fā)布了一本非常流行的免費電子書,這本書有超過200萬人下載。2014年,當我發(fā)表第二本時,我知道自己并不用費大力氣就能獲得不少下載。但是我并未就此止步,恰恰相反,為了推出這本書,我在巴西的26個州巡回宣傳,每一個州停留一天。在這個過程中,我突破了自己,見證了自己的另一個峰值。
5、將生命里的錯誤歸咎于他人
我常聽人說:“我有最好的產品,但是市場不景氣,沒有人買我的東西”。或者他可能會說:“我的idea非常好,但是缺乏有眼光的投資人。”
推卸責任總是很簡單的。
市場不好、投資人沒眼光……但是如果你的產品一件也沒賣出去,沒有一個投資人欣賞你的idea,那你可能真的有點問題。
改變你的產品、團隊、做法以及計劃。不要妄想著天上會掉下餡餅來,能讓你的夢想瞬間變成現(xiàn)實。
如果你有夢想,就要對它負責,也只有你才能對它負責。
6、只關注結果忽略了過程
有次聽到朋友的徒步經歷,他們描繪說:那是一段很艱難的徒步旅行,途中困難重重,但他們依舊克服困難,攀登巔峰。
在到達頂峰的時候,他們一起歡呼慶祝。但是,過了兩分鐘,他們說:“OK,我們下山吧”。
人們總是幻想“我某天要是如何如何就好了!”認為只要達到了目標,就能感受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事實上,成功只是一種短暫的感覺,畢竟生活的腳步還在前行——生活并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一個漫長的旅程。
最好的方法是享受實現(xiàn)目標的每一步,因為你每一次的摔倒,都將成為你強大的墊腳石。將自己的每一步都當做一場慶典和學習的機會,那么,你會為自己贏得更多進步的機遇。
2016短篇勵志散文:你給生活機會,它才會贈予你風景
你為什么來北京?
決定來北京的最初,很多人問過我類似的問題。那時我想了很多種答案來面對不同人的提問,也選擇了對某些人以沉默來回應。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逐漸熟悉在這個城市生活的節(jié)奏與步伐之后,偶爾也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問自己:你為什么來北京?
昨天,當夕陽的余暉籠罩著整個城市時,我拖著疲憊的身子在廚房里忙碌,為自己準備晚餐,一個人的晚餐,標準的三菜一湯。合租的室友在旁邊洗衣服。各自忙著手里活兒的同時,我們間或的交談幾句。不痛不癢的聊談,有一搭沒一搭的你來我往。
她問了一句:“你為什么會來北京?”
我把很久以前準備的那套說詞翻出來:“北京機會多。選擇也多。”
回答之后沒有得到回應,我轉身一看,室友早已離開。我微微一笑,專注手下的活兒。腦子里想著今天的紅辣椒炒肉拍成圖片發(fā)到朋友圈,應該不會再被認為是番茄炒雞蛋吧!
很多時候,人們提出一個問題,期待你的回應來答疑解惑指點迷津,但更多時候,他們提出一個問題,僅僅只是為了完成一個自我追問自我思慮的過程。比如那位室友。
在這個城市里,每天都有人帶著希望和憧憬興奮而來,也有人滿懷無奈和傷感黯然離去,更多的人依然在這個城市里奮斗與堅守,或是麻木不仁,或是按部就班,亦或是打了雞血一般的激情滿懷。無論在行為選擇的背后掩藏的是什么樣的心理狀態(tài),總歸他們在這個城市的角落里演繹著自己悲歡離合的人生故事。
我相信,只要還在這個城市生活,不管是你,是我,還是她,不時,總會被人突然問一句:“哎,你為什么來北京?”屆時,你會怎么回答?是如同那位合租的室友,在某一個波瀾不驚的傍晚,企圖對一個萍水相逢的人尋求答案,抑或是突然意興闌珊的自我詢問思量。也許,會如同曾經的我一般在午夜夢回之時迷茫前方路途。
不管處于哪一種狀態(tài),我堅定的相信,總有一天總會找到答案。就如同今天的我,獨自一個人在這個城市生活九個月之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答案:為了不失去對生活的熱情。
在過去的九個月里,也幻想過倘若不曾來到北京,我的生活將如何繼續(xù)?也許做著那份外表光鮮而實則無趣的國企工作,幾年后無疑就是嫁為人婦,相夫教子在那個我長大的小城里并了此殘生。最初,也覺得這樣的結局沒什么不好,至少很安全。安全的誘人,誘人的難以抗拒。就像是嚴冬寒雪里周末早上的熱被窩,真想一直在里面舒舒服服的沉淪下去。但是,被窩睡久了,就會覺得太無趣,時而想找本書來閱讀,時而又想聽首歌來欣賞,時而又覺得看部電影也不錯,總之最后,你一定會離開那被窩,最終你當然會回歸被窩的,但也許那是又一個夜晚的來臨。
做不喜歡的工作,嫁不喜歡的人,偏安一居甘做井底之蛙,我的一生難道就這樣下去?那時的境況,寥寥數(shù)語足以可以概括一生: “ 十年寒窗,學滿畢業(yè),偶有因緣,得入政企。工作勤懇,然天資平庸,不善長衣舞袖,終泯然于眾人。韶華之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為人婦,期年又迫于流言蜚語及雙親期盼身為人母,五十年鍋碗瓢盆家長里短紛爭不斷,六十載心系子女百般算計千番教導肝腸寸斷。年四十,喪考妣,再見無期;年五十,淪孤巢,多病纏身;年六十,兒女成家皆離左右;年七十,失侶無伴獨來獨往;后期年,此身亦歿,一生無功亦無過。 ”
生活固然是不完美甚至是平庸的。我也并非想要活得如何光鮮亮麗。當然,它也未必一世安穩(wěn)甚至風波不斷,但我想至少不能因為畏縮而抱憾終身。
追求安全及確定性是出自一種自身本能的反應。它對我們的吸引力如同地心吸引力一樣無處不在。而我們的精彩恰好也在于地心引力的充斥其間。建成摩天大樓對峙蒼穹,創(chuàng)造飛機與云比肩,發(fā)射脫離太陽系去更遠的世界探索的旅行者號空間探測器 …… 我們所有的發(fā)展,都是在抗拒,抗拒那些難以抗拒的東西??咕馨踩恼T惑,抗拒舒適的墮落,抗拒自我的本能。如果說追求安全是我們的天性,那么抗拒本能也同樣是我們的天性。它們這對矛盾體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內心里對抗,此消彼長。
我們已然習慣于生活在安全地帶,被老師、父母、師長以及書本的湯勺喂大,習慣了去詢問他們:“請告訴我,那高原、深山及大地的背后是什么?”總是滿足于他人的描繪,活在別人的言論中,而不再享有抗拒本能的權利。長久以往,我們不再新鮮,心中沒有什么東西是原創(chuàng)的、清新的和明澈的。漸漸的,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
遵循自己的想法,抗拒本能的安全,在尷尬的年齡放棄一切來到北京從頭開始,給自己一個機會,給生活一個機會,是目前為止我做過的最勇敢的事情。
“如果最后我終將迫于生活的各種原因嫁于不愛的男子,那么可否讓我在可以選擇的時候一直安靜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最初的勇氣只是來源于這樣的一種想法。覺得不做掙扎的人生太過于可怕,然由于對另一種人生的無法預見,讓我膽怯,不敢選擇。而當這條路終于被我走出來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根本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艱難。
蔡康永有段話可以很好的詮釋:“ 15 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 18 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 18 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 28 歲出現(xiàn)了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人生的前期,如果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風景。”
不給自己設限,試一試又何妨呢?高山,若總不去攀登,那就永遠只能是高山,終生仰望,若征服過,便成為你腳下的一方塵土。很多時候,生活就是這樣,你給它機會,它才會給你風景。
諸多的朋友之中,有一位 A 姑娘,雖說不上特別的漂亮,但五官非常和諧,丟在人群堆里也是搶眼的很。家里經濟條件也十分優(yōu)渥,稱為富二代也不嫌過分。周圍的很多人認為這樣的她,只要一直負責扮演公主的角色就足夠,可是,很多時候卻覺得她過的比任何人都更加的努力。憑借自己的能力考上國內一流的高校,在校期間參加了不少項目,都是些讓人覺得又苦又累也不討好的項目,她不僅做的很認真,還保持所有科目成績無人能敵的高度。
我曾問過她:“何必這么辛苦,你所擁有的,已經足以讓其他人奮斗一生也未必能趕超。”當時她回答我:“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即使不是某某的女兒,難道我就沒有可以立足這個社會生活的能力了嗎?
她經常只身一人出國旅游,有次回來后告訴我,她決定要考取英國一所全球著名的學府進修博士課程。我知道那份工作,她曾經非??粗?,為了獲得領導和同事的認可,她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艱辛。問她是否考慮清楚,她說:“世界太大了,我需要給自己機會,不斷的去攀越,去發(fā)現(xiàn),去嘗試。我愿意死在前行的路上,而不是死守著一成不變的現(xiàn)在。”當她拿著高到變態(tài)的 GRE 和托福成績,附上錄取通知書放在我前面的時候,我的人生軌跡也因為她而悄然的發(fā)生了轉變。我們是同一天離開故鄉(xiāng)的城市,她出國,而我來北京。
時常,我們會遇到一種生活狀態(tài):對生活失去熱情,對什么都得過且過,沒有追求,覺得空虛無聊且膚淺。這一切可能只是由于我們習慣于安逸的生活,沉溺于周末早上的熱被窩,被我們本能力的地心引力所束縛。我們要做的就是去嘗試一些新的選擇,去走一條看不見結局的路,去不斷的學著給生活機會。
如果不曾在早晨毅然爬出溫暖的被窩出去散步,你就沒法體驗到清晨第一縷陽光投射到人間的美麗。如果不曾在閑暇時出去旅行,你就不會欣賞到小河里流淌的溪水,樹林間習習的薰風。
人生苦短,請去探索!一朵可愛的云彩、襯著藍天的高山、春日里的一片綠葉、壯麗婉轉的山谷、絢燦奪目的夕陽、或是一張動人的臉龐,一個溫馨的片斷。宮崎駿在他的電影里說:“我始終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另一個自己,在做著我不敢做的事,在過著我想過的生活。” 其實,我們每個人就是另一個自己,只要我們愿意,就沒有我們不敢做的事,就能過我們想過的生活。
請給生活機會,這樣它才能贈予你風景!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2016短篇勵志散文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了“2016短篇勵志散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