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古詩詞張?jiān)伞顿R新郎》賞析
《賀新郎》此詞為張?jiān)伤?。張?jiān)勺鞔嗽~為胡銓壯行,后因此詞而被捕下獄,并被削職為民?!顿R新郎》的詞極慷慨憤激,忠義之氣,溢于字里行間。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這首《賀新郎》的賞析,供大家閱讀。
《賀新郎》原文
作者:張?jiān)?/p>
夢繞神州路。
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
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
聚萬落千村狐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
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
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
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聽《金縷》。
《賀新郎》的詞牌簡介
《賀新郎》,詞牌名,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等。傳作以《東坡樂府》所收為最早,惟句豆平仄,與諸家頗多不合。因以《稼軒長短句》為準(zhǔn)。雙片仄韻格。大抵用入聲部韻者較激壯,用上、去聲部韻者較凄郁,貴能各適物宜耳。[1]
該詞牌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韻。首句五字起韻,句法與《水調(diào)歌頭》首句,僅差第三字用平耳。第二、三句均四字句,上加三字豆,中惟“庭”字可仄;余有定格,不能移易。第四句為七字句,第一、三、六字可仄。第五句六字,協(xié)韻,為平仄平平仄仄,一字不可移易。第六句七字,上三下四,協(xié)韻,第二字“玉”可作平,第七句與第四句同。第八句八字,上三下五,第四字平仄不拘,結(jié)句六字,士三下三,協(xié)饋;依定格,必作平仄仄,仄平仄,不可易也。后闋換頭。首句七字,為平起仄協(xié)七言句;但平仄不可稍稍通融。余與前闋相同。
《賀新郎》賞析
解題:此詞作于紹興十二年(1142)。紹興八年為胡銓因諫議和而被貶至福州,由遭秦檜迫害,移新州(今廣東新興)編管。張?jiān)勺鞔嗽~為胡銓壯行,后因此詞而被捕下獄,并被削職為民。詞極慷慨憤激,忠義之氣,溢于字里行間。
賞析:上片:述時(shí)事。
第一層,“夢繞神州路”四句:寫中原淪陷的慘狀。
1、起調(diào)將中原淪陷之慘狀托之于夢,含意有二:一是中原淪陷不可去,淪陷之慘唯可于夢中見之;二是中原之淪陷如惡夢一般。實(shí)景虛寫,寫出人心之慘痛,故有第二層的質(zhì)問。
2、中原淪陷慘狀:“悵”為領(lǐng)字。
所悵者: 一是“連營畫角” 金兵軍營相望,軍號凄厲。
二是“故宮離黍”?!对娊?jīng)·王風(fēng)·黍離》“彼黍離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故國之思。
四句形象地概括了北宋滅亡的歷史事實(shí),有尺幅千里之勢。
第二層 “底事昆侖傾砥柱”三句:嚴(yán)詞質(zhì)問悲劇產(chǎn)生的根源。
1、“昆侖傾砥柱”:古人相信黃河源出昆侖山,《淮南子·地形訓(xùn)》:“河水出昆侖東北陬”。傳說昆化山有銅柱,其高入天,稱為天柱。此以昆侖天柱,黃河砥柱,連類并書。
喻北宋王朝的淪亡。
2、“九地黃河亂注”:喻金兵的猖狂進(jìn)攻。
3、“悲萬落千村狐兔”:形象描寫中原經(jīng)金兵鐵蹄踐踏后的荒涼景象。
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dāng)嗳四c。
第三層“天意從來高難問”至“送君去”,感慨時(shí)事,點(diǎn)明送別。
1、“天意從來高難問……”:前面詞人提出疑問,問而不答。乃因答案分明,不言即知,況涉及朝廷統(tǒng)治者而不能言。
于是頓挫之筆曲折至“天意從來高難問,人情老易悲。”言外之意,天高固然難測,而衣冠華族淪于異族之手,實(shí)乃人事使然。
“人情老易悲”,言天意既難測,而人情老易悲,今有深仇而不思報(bào),故長嘆“悲難訴”。
“悲難訴”的內(nèi)涵:北宋議和滅亡之悲難訴;南宋王朝茍且偷生、偏安江左、迫害忠良之悲難訴。
2、送別。 筆鋒自然轉(zhuǎn)至送別胡銓—— “更南浦,送君去”。
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此節(jié)層層遞轉(zhuǎn),字字沉實(shí),詞人悲憤之情,愈轉(zhuǎn)愈深沉。
下片:敘別情。
第一層,“涼生岸柳銷殘暑”至“斷云微度”:別時(shí)景物。
時(shí)令:初秋殘暑,涼生岸柳——景之凄涼,人心為別而涼。
岸柳:依依惜別之情。
2、時(shí)間:夜,“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 夜色已深,以纏綿,清秀之句,抒悲憤激昂之情,可見感情之深摯。
第二層,“萬里江山知何處”至“書成誰與”:設(shè)想別后之心情。
“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
李商隱《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shí)。
曲曲折折抒寫留戀之情:既反映了他們深厚的友情,也表達(dá)了他們對國事的感慨:君此去道路茫茫,國家前途亦茫茫。
第三層,“目盡青天懷今古”至“聽《金縷》”:遣愁致送別意。
1、“目盡青天懷今古”照應(yīng)“天意從來高難問”,有四顧蒼茫之感。
2、“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言大丈夫不能“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恩怨相爾汝”,本自韓愈《聽穎師彈琴》:“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3、滿腹悲憤感情,通過層次井然的多次轉(zhuǎn)折,達(dá)到最高峰,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舉大白,聽《金縷》”
以豪情排遣極痛,慷慨悲壯,余音繚繞。
提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慷慨悲涼,數(shù)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
張?jiān)梢虼嗽~受到削籍除名的處分,但這首詞卻廣為傳唱。據(jù)《客亭類稿》記載:南宋詞人楊冠卿秋日乘船過吳江垂虹橋,“旁有溪童,具能歌張仲宗‘目盡青天’等句,音韻洪暢,聽之慨然。”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