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勵志文章推薦
人生勵志文章推薦
勤奮是你生命的密碼,能譯出你一部壯麗的史詩,像這名言一樣勵志的人生勵志文章推薦都有哪些呢,趕緊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人生勵志文章推薦:從零開始的勇氣
臺灣著名作家劉墉,不僅善于寫作,還擅長繪畫。他的書,居臺灣暢銷書作家之冠,而他的畫,也頻繁獲獎。
有一年,他的畫參加臺灣當代名家畫展,被邀展的作品有張大千、黃君壁等著名畫家的作品,而能參加此次畫展,也證明作品是很有實力的。
劉墉對此有些沾沾自喜,在展出過程中,有位關(guān)系極好的畫家朋友,對他贊賞道:“你的畫畫得真不錯,還是過去的樣子。”只此一句,讓劉墉很震撼?;丶液螅粩嗟鼗匚吨笥训脑?,“還是過去畫的樣子”,也就是說,自己的畫沒有新的突破,還是最初取得的成績。
劉墉重新審視了自己畫畫的歷程,雖然獲過獎,但多少還是靠聰明得來的虛名,畢竟有不足的地方,而自己又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令作品沒有提高,仍然在原地踏步。
是重新開始,還是繼續(xù)撐下去?經(jīng)過痛苦的抉擇,劉墉果斷辭去了中視的工作,離開臺灣轉(zhuǎn)去美國留學,決定從零開始。而之所以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就是為了離開掌聲,從而能更好地學習。
無獨有偶,臺灣著名書法家曹秋圃,幼時即研習書法,小小年紀便已成名,18歲時,就開始教人寫字,成名之早令人羨慕。因為他的盛名,前來學習書法的人絡(luò)繹不絕,許多人也從中學到了許多。
有一次,他的學生吳慈,在學習過程中,又將他的書法稍加潤飾,寫出來的字更加飄逸俊秀,引來眾人贊賞。名師竟然不敵弟子,許多人并不敢承認這個事實,曹秋圃卻坦誠相對。學生吳慈的精益求精,讓曹秋圃從中悟出自己的不足,于是,果斷放棄眼前的一切,重新研習書法,而那一年,他已經(jīng)32歲了。
經(jīng)過幾年的不斷研習和苦練,終成一代名師,并開辦了著名的“澹廬書房”,門下學生眾多,在臺灣名噪一時。
當你擁有了名和利,并被光環(huán)籠罩的時候,突然間發(fā)現(xiàn)還有不足的地方,那么,你是否擁有從零開始的勇氣呢?在作家劉墉及書法家曹秋圃身上,我們感悟到,雖然已負盛名,他們卻勇于正視自己的不足。果斷放棄已擁有的一切,甘于淡泊,從零開始,那份精神與勇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每個人都應(yīng)有“自覺不足”的謙虛品德,而后才能積聚起“從零開始”的勇氣,退回到起點,重新來過,這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啟迪。
人生勵志文章推薦:簡單是生活最好的答案
朋友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
他的吉普車停在小區(qū)的院中,每次去開車,都發(fā)現(xiàn)不知哪個孩子在車前身的“2×4”的字樣后面用粉筆寫上“=8”。頭一天將它擦去,第二天還會寫上。
后來,朋友干脆自己在“2×4”的后面用漆噴上了“=8”的字樣。
可是第二天再去開車時,發(fā)現(xiàn)在“2×4=8”的后面竟然用粉筆打了個“√”。
朋友說,這孩子,還真夠執(zhí)著。
我卻被這孩子的執(zhí)著感動著,也許,在孩子的眼里,生活原本就該是一道完整的算式:有兩個因數(shù),有連接兩個因數(shù)的符號。就應(yīng)該有直觀而又明確的結(jié)果,而所有的結(jié)果,也都可以用對與錯作出毫不含糊的評判。
這讓我想起一位網(wǎng)友用數(shù)字寫的一段話,他說,“1+1=3是文學,1+1=2是數(shù)學,1+1=0是哲學”——純粹的成人思維。難以理解的三大學問竟然用如此簡單的算式表現(xiàn)出來,渾然天成,蘊涵深刻,余味無窮,真是精辟呀。
但仔細想來,“1+1”等于“3”也好,等于“0”也好,這終究是一種錯誤啊!我猜想,如果把這三個算式寫在小孩子們面前,他們一定會以為這是大人們出的一道最簡單的判斷題,他們一定會爭先恐后地舉起小手,踴躍向前,去寫出正確的答案。因為,在他們的世界里,每一個算式都只有唯一的答案,他們恪守自己簡單的原則,決不容許在對某種現(xiàn)象的評價上有不明確和含混的地方。
然而,孩子們眼中的錯誤到了成年人的世界里卻往往會成為至尊寶典。只有成年人,才會搞出“1+1=3”或者“1+1=0”這種名堂,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那些最簡單最實用的原則,那些最初的定義和公理總是被顛覆,人們先把正確引向錯誤,然后便深入挖掘、證明……長大的過程,好像就是把簡單變成復雜的過程,為了從正確的點踏著錯誤繞到另一處而疲于奔命,生活變得枝枝蔓蔓,牽扯糾纏,讓我們越陷越深。我們的日子,模棱兩可和不確定性越來越多了,致使我們的腳步總在徘徊,我們的內(nèi)心總在掙扎,游移不定,迷失在滾滾紅塵縱橫交錯的網(wǎng)里,以至于失去了人之初正確判斷事物的純真本性。
住在河邊的時候,我常常憑窗而立,看著河岸邊那群玩泥沙的孩子,他們常?;ㄙM半天的時間在河灘上堆筑他們想象中的城堡,有時還會建筑一道水渠,再到河里捉了小魚來,忙得不亦樂乎。而一夜過后,河水卻總能摧毀城堡,消蝕了那些煞費苦心的建筑,讓孩子們前一天的工作變得殘缺不全,或者了無痕跡。
但我從沒有看見孩子們因此而沮喪,或者一蹶不振。第二天,第三天……他們?nèi)匀恍判陌俦?,快樂無比地去創(chuàng)造心中的奇跡。
創(chuàng)造即是快樂。不論根基,也不計結(jié)果,只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過程之中,享受生命帶來的最原始的喜悅。
大人們能不能像孩子那樣單純地生活,在筑就自己的城堡時,把“2×4=8”、“1+1=2”當做人生和社會最本質(zhì)也最正確的答案,讓生命變得簡單、明確?
人生勵志文章推薦:唯奮斗者得功名
作者:劉墉
在多年前的一個頒獎典禮上,一位影星在得獎致辭時說,他父親生前一直反對他放棄大學的學業(yè)。而今,拿到了這個獎,總算可以告慰父親在天之靈,也證明自己的選擇沒有錯,又說他很高興,終于達到一生追求的目標。
不知為什么,我常想起這一幕,想他說的話是對還是錯。
無可否認,那確實是個很大的獎。他一輩子都可以用那個獎?wù)故驹?jīng)擁有的光榮。
只是,當他走下臺,那光榮也就真成了“曾經(jīng)擁有的”。他如果不努力,追求更高的成就,那既有的光榮,又算得了什么?
記得我以前教過的一個學生,在辛辛苦苦出國,終于得到他夢想的博士學位時,打電話對我說,他回到寢室、脫下博士服、放下博士文憑,去洗碗、洗衣服。
“我突然發(fā)覺這一天,跟以往的日子沒什么不同。”他說,“反而覺得明天面對的挑戰(zhàn)更大了。”
也記得美國影星喬治•斯科特(GeorgeC.Scott),在拿到奧斯卡獎卻沒去領(lǐng)獎時,對記者說:“我得獎之前和之后,都是原來的我。”
接著,他去尋求另一個演藝生涯的突破。
但是,當我今天回頭找那位證明自己沒有錯的男演員時,卻已經(jīng)在影壇見不到他的蹤跡,據(jù)說他還因為酗酒和吸毒進了戒毒所。
提到酗酒、吸毒,我們可以數(shù)數(shù),有多少成名的演員、作家、歌星,甚至政界的人物,在創(chuàng)造人生的巔峰之后,都用毒品和酒精麻醉自己。原因可能是他們無法再突破,又無法承受那么沉重的名譽負擔。
怪不得,有人說諾貝爾獎對許多作家是“死亡之吻”。既然得到諾貝爾獎的肯定,許多人就被壓得難以再創(chuàng)作。連川端康成在得獎之后都說:“聲譽也很容易成為才能枯竭凝滯的根源……我希望從所有名譽中擺脫出來,讓我自由。”
對于像川端康成那樣在很大年歲才獲獎的作家而言,一個大獎,使他有終于達到人生目標的放松感,也決定在“最美的一刻”隱退,還能令人諒解。
但是,如果年紀輕輕,只因為一個獎的肯定,就認為整個人生的腳步可以停止,則值得我們深思了。
我見過許多學生,在參加高考之前拼命地念書,然后在考取之后拼命地玩。
我也見到許多父母,在孩子未上大學之前嚴禁夜歸,金榜題名之后又突然解禁。
碰到這樣的情況,我都會勸那些年輕人:“你人生到此,就滿足了嗎?這點兒成功,算什么?”
當然一些父母也有他們的想法。記得我參加哈佛大學一個畢業(yè)生的家長為孩子舉行的畢業(yè)酒會時,那著名的富豪舉著一杯一百美金的酒,對賓客說:“我今天真高興,因為從現(xiàn)在起,他應(yīng)該落到了地面,自己走他的路了。”
然后,那孩子只身到紐約,租了一小間公寓,自己打天下。
他的父母不再像過去二十三年那樣呵護他,他也沒要求父母“供應(yīng)”。
他果然自己走自己的路。
對!哈佛的文憑算什么?英國貴族的身份算什么?從今天起,你不努力,就什么也不是!
在紐約圣若望大學教了十多年的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沒親自教過的—位中國臺灣籃球名將——馬莉娜。
過去總在電視上看到她矯健的身影,聽說她的“大名”,似乎球一到她手上,就會進。
但是,突然,她到了美國,從不太通英文,而必須補習,到跟上大學部的進度,名列前茅地畢業(yè),且繼續(xù)深造,拿到企管碩士。我覺得她沒讓過去的“光榮”成為后來的壓力,反而把打球的毅力化為讀書的毅力。
她的前二十年,成功了。她的后二十年,也一定會成功。
什么叫作“成功”?得一塊奧運金牌?得一項奧斯卡獎?還是得到一張名校的文憑?
這些都是成功,也都是“一時”的成功。
有什么成功是永遠的呢?只有前二十年成功,后二十年成功,甚至再過二十年還成功,才稱得上真正成功。
人生就像登山,有些人登到頂峰,自認為再也無法突破,于是從山巔躍下;有些人回頭,循著原來的路,一步步走下去。也有些人,抬頭遠眺,看看有沒有其他可以征服的山頭,然后,走下這座山,攀向那座山。
別愁這世上已經(jīng)沒有更高的山讓你去攀登。
山在你的心里,每個明天,都是另一座山!
看了“人生勵志文章推薦”的人還看了:
4.人生各有各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