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章:離開是為了擁抱明天
勵志文章:離開是為了擁抱明天
前一陣子與幾位老友相逢,閑聊之余就又談到了當初為什么要離開SH公司。畢竟對于一個人而言,離開自己熟悉的公司和工作前往一個陌生的新公司,不僅需要勇氣更要承擔不小的風險。面對他們疑惑的目光,我問道他們:一個員工都會因為什么不愿意離開一個企業(yè)?
大體而言,一個人是否愿意在一個企業(yè)好好工作而不會輕易離開,首先不外乎三個條件:
NO1:公司是否給員工了相對公平且具有足夠吸引力的工資;
NO2:公司是否給員工提供了足夠的成長與發(fā)展晉升空間;
NO3:公司的企業(yè)文化和組織氛圍是否和諧融洽適合人的生存。
人為什么要工作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怕是可以寫出鴻篇巨制了。不過在如今的經(jīng)濟社會中,答案就簡單明了的多--為了生活。也正因為此,大家才會為了一份工作而加班加點,不遺余力。所以只有當公司開出相對公平且具有能夠吸引多數(shù)人的薪水時,才能將員工的心給穩(wěn)定下來。
而且,如果給出的薪酬待遇相較于同行業(yè)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時,即使其他條件相對嚴苛,很多員工也會選擇容忍。而求職者也會趨之若鶩,畢竟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在最初加入SH公司銷售隊伍的幾年里,盡管也會有諸多不如人意的事情。但是相對還算豐厚的工資回報還是能夠凝聚人心,讓人獲得安撫的。而很多剛畢業(yè)走出校門的年輕人也正是靠著這份銷售工作的收入買房娶妻成家。從這個意義上來看,SH公司對大家還是不薄的。
可是面對逐年攀升的物價和日趨縮水的貨幣,連續(xù)多年始終不見上漲的工資開始讓人們愈發(fā)不安。宏觀經(jīng)濟下行的大潮中,指標與業(yè)績的完成都極其不易,不升反降的工資令人內(nèi)心深處的天平最終坍塌。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盡管元帥只有一個,將軍只有若干,可是清楚明白的成長晉升機制卻是必須要有的。SH公司是一個嚴格的金字塔集權(quán)管理體系,由于脫胎于舊有的國企模式,又深居河南一個五線城市,復雜的人情網(wǎng)和利益格局牽絆著這家公司的一切。而一個人想要在這樣的體制與牽絆中突圍勝出談何容易。
長期強調(diào)服從的作業(yè)模式,單一的量化考核指標,使得SH公司內(nèi)部充滿了功利化色彩。簡單粗暴的胡蘿卜加大棒管理策略,使得公司顯得冷漠,組織氛圍自然也是冰冷和缺乏人情的。
其次企業(yè)要發(fā)展,員工個人也要發(fā)展。你能想象企業(yè)內(nèi)及時有效的培訓對于員工有什么作用嗎?那種鼓動作用實在太大了。培訓表明了一個企業(yè)對于員工的重視與珍惜;培訓表明了一個企業(yè)愿意承擔成本支持員工成長與進步;培訓更是給了員工極大的榮譽感。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培訓滿足了員工的被看重,被尊重的需求。
然而,SH公司的培訓實在太貧乏了。從上至下對培訓都缺乏足夠的重視。在銷售系統(tǒng),領導干部常常強調(diào)的是吃苦耐勞,無私奉獻,強調(diào)的是執(zhí)行力,強調(diào)的是個人悟性。而面對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最不該被忽視的學習和培訓卻被省略了。盡管一年一度還總會在春節(jié)后有次聲勢浩大的千人培訓,可是在眾人同聽一堂課的培訓中,既無針對性,又無計劃與前瞻性,大家伙亂糟糟一通起哄,講師拿錢拍屁股走人。
再次,工作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然而在當下,太多人為了工作而割舍了過多。盡管很多年輕人都會選擇在工作之初拼上一把,爭取能夠上得了臺階??墒怯行└钌岬拇鷥r實在太大,你以為你的身體可以無限透支,你以為你的青春永不謝幕,然而回頭再看,多數(shù)人卻是滿地狼藉,一聲長嘆。
在SH公司銷售體系由于休假較少,很多人常年奔波在外,與家人聚少離多的日子帶來的是不少家庭的爭吵與關(guān)系的冷淡。有些人的娃娃與他們十分生疏,而對于父母的盡孝更是每每提起兩行淚。有些80、90后的婚姻成了老大難題,他們在無奈中煎熬和支撐,時時無法面對父母的期盼與渴望。有些人疏于對自己身體的管理與照料,年紀輕輕卻憔悴非常。有些人不幸患上了疾病,忍受著病痛的折磨。
當一份工作成為雞肋,當面對著如上所述種種壓力與痛苦時,難道還要自欺欺人,在溫水煮青蛙中選擇得過且過嗎?難道說,你對自己就那么沒有信心?
時代一直在變,永遠不變的是每個人都要不停地學習和強大,以便勇敢迎接未知和挑戰(zhàn)。盡管沒有幾個人不想穩(wěn)定的生活,沒有幾個人喜歡無時無刻面對挑戰(zhàn)與變動??墒窃讲辉敢饷鎸μ魬?zhàn)和變動,它們卻總會在最不經(jīng)意的時候主動找上你。
如今是一個日日新、月月變的時代,在這樣的社會不進必然則退,而且慢進也要退的。所以任何人都要時時保持一個開放學習的心態(tài),要未雨綢繆,要不斷學習,要敢于求變,只有敢于挑戰(zhàn),勇敢前行,才能掌握主動,擁抱明天。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