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論文獲獎范文
音樂學論文獲獎范文
音樂是人內心情感的反映。音樂擁有喚醒、聯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是一種自我表達與情感宣泄的特殊手段。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音樂學論文獲獎范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音樂學論文獲獎范文篇1
淺析民族器樂的歷史進程及音樂特點
一、民族器樂的歷史進程
我國早期的樂器是由人們生產勞動時所使用的生產工具慢慢發(fā)展演變的。最初他們是利用手中的生產工具石塊、土塊、獸皮等作為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敲打樂器。在打到食物和狩獵之后,會用這些敲打樂器集體歌舞伴唱表示祝賀。據發(fā)掘的的甲骨文記載,當時已有鼓、鈴、管、磬、鐘等樂器。樂器從不定性到定型,從無固定音高到有固定音高,從單一樂器到旋律樂器,從打擊樂到吹管樂器,單一發(fā)展到多樣。
奴隸時代隨著生產工具不斷的出現,樂器有了很大的發(fā)展,樂器的制作更加精良,規(guī)模較大,生產技術走向專業(yè)化。打擊樂的構成已經變復雜了,有三個一組的編鐘和編磬,以及復雜的吹管樂器笙芋等。周代打擊樂已經出現七十多種,這種樂器按材料的不同分“八音”,“八音”樂器沿用了近三千年之久。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音樂文化發(fā)展到相當高的水平。竹笛和箏就是這個時代的代表性新樂器。宋玉的《笛賦》描寫到了南方的笛子和現在的已經非常相像了。春秋戰(zhàn)國時,各個諸侯國音樂廣為交流,民間活動也很普遍。
秦漢隋唐時期,民族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人民的思想日益開放,促進了器樂的發(fā)展。漢朝時期器樂伴奏者的舞蹈規(guī)模也擴大復雜起來,漢以后,我國與中亞、西亞各國建立聯系,國內外各民族與地區(qū)間的音樂文化交流十分頻繁,吸收了不少外來的樂器入主中原,對民族器樂的發(fā)展和獨立起到了推動作用。唐代,有許多技藝高超的演奏家來到當時的首都長安,各個民族的音樂文化在長安綻放。
宋代時期宮廷音樂沒有唐代突出,但民間器樂發(fā)展卻特別旺盛,拉弦樂器在當時城市中很流行。在明清時期,各種演奏形式的器樂遍布全國。隨著說唱音樂和戲曲音樂的進一步發(fā)展,又產生了又一批新的弦樂器,如板胡、京胡等,弦樂器得到更大的發(fā)展。
近代民間音樂有較大發(fā)展的有廣東音樂、北方吹歌、江南絲竹。其中廣東音樂出現了許多名家名作。由于戰(zhàn)亂的影響,有些古樂器逐漸失傳,但在民間卻得到繼承發(fā)展。
二、民族器樂的音樂特點
(一)演奏形式
民族器樂的的演奏形式并不是單一不變的,常見的演奏形式有:獨奏、齊奏、重奏、合奏這四種。獨奏是一個人一件樂器,有時是一個人演奏,有時還會有一個伴奏,或者一個樂團的伴奏;齊奏有兩個、兩個以上的演奏者,按同種樂器演奏或不同種樂器演奏的同度或八度樂曲;重奏是由多個聲部演奏的樂器,但每個聲部只有一個人的演奏形式;合奏是演奏同一樂曲時按照樂器的種類不同分為不同組,每個組有每個的聲部來進行演奏,例如合奏遼南鼓吹、山東鼓樂等。
(二)創(chuàng)作題材
民族器樂的題材廣泛、內容多樣,展現了勞動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其中標題性器樂曲,概括性比較強,標題與題材有著直接的關系,從標題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作者想表現的內容,產生聯想與想象;非標題性器樂,部分樂曲是按樂曲的結構特征命名的,例如《梅花三弄》中的“三弄”就是指同一段主題反復出現三次;還有的器樂標題以配器、奏法的特點命名,如《工尺上》。在傳統(tǒng)樂曲中,還有一種叫“集曲”,就是將曲名相結合如《柳青娘》與《三醉》集合為廣東曲《柳娘三醉》。
(三)曲式結構
民族器樂曲?A曲式是多樣的有特點分二段體、三段體與多段體為一組,他們都是有相同或不同的音樂材料展開來的,表現音樂不同的主題,為了表現曲子的完整性每個主題也是相互聯系的;變奏曲式是在原有基礎曲調的基礎上進行“加花”“裝飾”著名的曲式《陽關三疊》就是主題多次反復的運用,循環(huán)體曲。
一首樂曲中兩首曲牌(或曲調)不斷反復的循環(huán)出現,或一首曲牌(或曲調)反復出現兩次以上,其間插入新的部分,都是循環(huán)體。聯曲體(套曲)體曲式兩首以上完整獨立的曲子聯綴而成的樂曲結構形式是聯曲體。聯曲體樂曲在速度上常采用“慢-中快”或“散-慢-中-快-散”的原則來布局,如《塞上曲》。
三、結語
我國的民族器樂在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 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色彩。不僅創(chuàng)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的樂器還吸收外來的樂器,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器樂文化。在演奏形式、創(chuàng)作題材和其曲式結構等方面也獨具民族色彩。
音樂學論文獲獎范文篇2
淺談高雅音樂走向大眾之路
一、何為高雅音樂
高雅音樂作為音樂中的精華,一直沒有很明確的定義。筆者認為,高雅音樂是相對爵士樂、搖滾樂、迪斯科、網絡歌曲這類通俗和流行音樂而言,特指結構完整嚴謹、體系統(tǒng)一、主題明確、思想內涵深刻豐富、旋律優(yōu)雅曼妙,要用心靈去感受的音樂。它承載著人類圣潔的情感和崇高的理想,經久不衰并受群眾喜愛,一般由專業(yè)的音樂演奏團體和演唱者進行演繹。中西方古典音樂和一些借鑒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現代著名電影音樂和戲劇音樂,外國作品如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舒伯特的聲樂套曲《冬之旅》、比才的歌劇《卡門》、德彪西的鋼琴曲《月光》等,我國的古琴曲《廣陵散》《流水》、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電視劇《紅樓夢》插曲等作品都應屬于高雅音樂的范疇。
二、高雅音樂為何要走向大眾
筆者曾在《試論高雅音樂走向大眾之形式》一文中指出高雅音樂走向大眾的意義:
1.高雅音樂應該面向人民大眾
我國的文化藝術是大眾藝術,是以服務人民大眾為宗旨的。但過去由于高雅音樂與大眾的審美接受能力之間存在差異及人們對高雅音樂的誤解,其傳播范圍較窄,大眾參與和欣賞的興趣不高。這與我國文化藝術傳播的目的是相互違背的。我們知道,只有人民大眾參與和欣賞的藝術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音樂是反映人類情感的藝術,其本質決定了它源于亦歸于廣大人民群眾。
2.人民大眾對高雅音樂有潛在需求
欣賞高雅音樂在過去屬于高端消費。傳統(tǒng)歌劇和音樂會的演出形式導致演出場地有所局限,音樂推廣成本偏高,阻礙了高雅音樂與廣大民眾的交流。如今,隨著國家對文化發(fā)展的大力推動,群眾的文化水平明顯提高,欣賞藝術的水平也相應提高,人們踴躍購票觀看音樂會的場面時有發(fā)生。隨著人民大眾鑒賞高雅音樂能力的提高,大眾對高雅音樂的潛在精神需求也日漸增多,高雅音樂走向大眾的“春天”到來了。
3.高雅音樂走向大眾有利于優(yōu)良社會道德風尚的形成
高雅音樂的傳播有助于凈化社會風氣、提高群眾修養(yǎng)、陶冶大眾情操并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博大精深,思想內涵高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應以鮮活多樣的形式去傳承。要提高大眾的欣賞水平,最直接有效的藝術教育模式是讓高雅音樂走近大眾,讓人們能近距離欣賞精美的高雅藝術并有機會與藝術家直接對話,這種形式無論在增加教育的輻射面,傳播正能量,提高人民大眾的音樂欣賞水平、藝術修養(yǎng)和創(chuàng)造和諧文明社會等方面都能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
4.高雅音樂走向大眾是藝術回饋社會的體現
高雅音樂作為提高大眾道德風尚的重要要素,若未能為人民大眾所欣賞,那文藝服務于大眾又從何談起?音樂作為一門人類情感的藝術,創(chuàng)作素材取之于社會,應該對現今社會生活進行綜合性的藝術表現和升華并最終回饋社會,讓廣大人民群眾得到美的享受,讓大眾的道德修養(yǎng)得到不斷的提高。只有如此,高雅音樂才能得以傳承,才能充滿生命力。
三、廣東江門的一個女聲歌唱團隊――白鷺組合
白鷺組合是廣東江門舞臺藝術表演團隊之一,始建于2012年5月,創(chuàng)建人為現任江門市文化館館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江門音樂家協會主席、市著名音樂家蔡朝陽先生。白鷺組合的成立宗旨是:選取經過專業(yè)院校聲樂系統(tǒng)訓練的高素質年輕女歌手,通過演唱各種不同風格的原創(chuàng)歌曲,演繹世界名曲和我國經典民歌,將傳統(tǒng)經典音樂通俗化,大力向廣大民眾推廣和普及高雅音樂,為群眾文化藝術開辟新的廣闊空間,更好地提升本地人民群眾文化素質和欣賞品味,讓其接受更多高雅藝術的熏陶。
白鷺組合由畢業(yè)于專業(yè)院校聲樂專業(yè)的尚納、許玲紅、林珊、蔡冰純、陳雅琪與李元春幾位女生組成,她們有著扎實的聲樂基礎與豐富的舞臺經驗,身高相當,演出著裝統(tǒng)一,清新有活力,聲音色彩豐富,演唱風格聲情并茂,和聲效果美妙,憑著民族與時尚相融合的演唱風格和優(yōu)雅靚麗的舞臺形象贏得了廣大觀眾喜愛。組合成員分別在國際、國家、省、市聲樂比賽中獲得殊榮:尚納曾獲山東省第二屆高校音樂專業(yè)師生基本功比賽全能組優(yōu)秀獎;許玲紅獲“藝術與文明”全國青少年優(yōu)秀作品電視展示活動廣東賽區(qū)聲樂金獎;林珊榮獲2008年廣東省“德藝雙馨”聲樂大賽一等獎;蔡冰純獲2012年烏克蘭國際聲樂比賽三等獎;陳雅琪在獲2013年意大利羅馬國際音樂節(jié)聲樂組三等獎。優(yōu)秀的作品和編導、堅實的聲樂基礎、優(yōu)雅靚麗的舞臺形象、豐富的舞臺經驗都是她們成功受到大眾歡迎和喜愛的法寶。
四、白鷺組合重點打造高雅音樂通俗化
白鷺組合曾參加馬來西亞、兩屆香港的世界(江門)青年大會、印度尼西亞泗水華人春節(jié)慶祝晚會、廣東省環(huán)保系統(tǒng)文藝演出、江門市紀念反法西斯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音樂會、江門新年音樂會、南粵幸福周文藝晚會、高雅音樂進校園、“文化惠民?送戲下鄉(xiāng)”等公益演出,曾為江門環(huán)保宣傳片、微電影《愛距離》錄制主題曲。2014年榮獲廣東省第六屆群眾音樂舞蹈花會銀獎、江門市第十一屆“百歌頌中華”歌唱大賽(群眾歌會)金獎,2016年獲珠三角民歌(中山)邀請賽金獎。白鷺組合演唱歌曲有《鳥的天堂》《等你來》《春》《永久的愛》《親愛的好朋友》等本土原創(chuàng)歌曲,其中歌曲《鳥的天堂》曾榮獲“感動中國――全國第三屆新創(chuàng)歌曲選拔活動”一等獎、廣東省第四屆音樂舞蹈花會銀獎、代表江門參加廣東省環(huán)保主題晚會、廣東省僑聯主題晚會、馬來西亞的世界青年大會演出,是江門環(huán)保宣傳片、微電影《愛距離》的主題曲。她們還演唱了歌曲世界(江門)青年大會主題歌《親愛的好朋友》,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經典老歌,如反映抗戰(zhàn)題材的中國電影《地道戰(zhàn)》插曲《主席的話兒記心上》、電影《甜蜜的事業(yè)》插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膾炙人口的校園民謠《秋蟬》等。此外還有《春》《永久的愛》等優(yōu)美動聽、輕松愉悅的原創(chuàng)歌曲,給大眾帶來聽覺與視覺上美的享受。
五、白鷺組合把高雅音樂帶進人民大眾
白鷺組合作為江門市演唱高雅音樂的重要組合之一,為推進江門市民的文化素養(yǎng)和文明素質,常年以來與其他團隊聯手參加文化惠民公益性的音樂沙龍、送戲下鄉(xiāng)、進社區(qū)演出、走進校園音樂會等文藝活動。她們高質量的表演與優(yōu)美的旋律、震撼的和聲融合在一起,使演出現場氣氛熱烈,掌聲不斷,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以高雅音樂演出惠民活動為契機,通過開展體現時代精神、具有本土特色的音樂演出活動,為人民群眾搭建展示自我,共享歡樂的舞臺,特別是演出后與觀眾互動的環(huán)節(jié),既活躍了全場的氣氛,又普及了高雅音樂的知識,拉近了高雅音樂與人民大眾的距離,為更好的開展群眾文化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六、以白鷺組合演唱走向大眾的成果探索高雅音樂推廣普及的渠道
1.進大、中、小學校園
學生群體是社會思潮、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白鷺組合演唱的高雅音樂進入校園后產生的正面效果非常顯著。江門市文廣新局、教育局舉行“高雅音樂進校園”的活動,白鷺組合成員積極響應。豐富多彩的校園高雅音樂演出活動,營造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目前該活動多以大中院校為主,筆者認為可進一步拓展至小學校園內。小學生模仿能力最強,業(yè)余時間相對充裕,提早對他們進行高品質藝術教育尤其是民族音樂文化的培養(yǎng),這對小學生豐富精神文化底蘊非常有益,同時也能對加強小學音樂教育和推動高雅音樂的傳播普及起到重要作用。高雅音樂的普及推廣需要政府在政策上進一步支持。教育部門可通過校園廣播、音樂培訓講座、成立管弦樂團和合唱隊、音樂會演出、音樂類競賽和音樂夏令營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共同參與一些音樂節(jié)目的演出,近距離感知高雅音樂,真正將“高雅音樂進校園”落到實處。
2.進企業(yè)和農村
從白鷺組合為企業(yè)和鄉(xiāng)村居民演出的效果來看,高雅音樂并非陽春白雪,基層員工和鄉(xiāng)民聽了也感到非常喜悅。高雅音樂在過去屬于高消費的范疇,基層員工和鄉(xiāng)民幾乎沒有走進音樂廳的機會。白鷺組合為辛勤工作在第一線的員工和鄉(xiāng)民演出,民眾普遍認為演出主題鮮明,其效果如同夏日驅散酷暑、送去清涼,冬日寒夜帶來融融暖意的作用。經典歌曲有助于企業(yè)和鄉(xiāng)村打造高雅文化,提升企業(yè)和鄉(xiāng)村人員的藝術品位和文明素養(yǎng),引導員工和鄉(xiāng)民做一個文明、時尚的人,也讓更多的外地人員了解江門僑鄉(xiāng)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風貌。如白鷺組合演唱的《等你來》,該歌曲曲調創(chuàng)作過程中借鑒江門開平傳統(tǒng)的賣雞調,歌詞活潑有趣,生動地描述了五邑地區(qū)的風土人情?!队谰玫膼邸返膭?chuàng)作結合僑鄉(xiāng)特有的歷史背景,抒發(fā)海外赤子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懷念之情。原創(chuàng)歌曲《鳥的天堂》,更是以著名作者巴金《鳥的天堂》為題材,描述了江門市新會小鳥天堂的美景。一代大家的名詞風范與本土作家優(yōu)美旋律的融合,把小鳥天堂自然秀麗的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充分展示了高雅音樂的魅力,為文化藝術走進千家萬戶起到橋梁和紐帶作用,同時也豐富了員工和鄉(xiāng)民的文化生活,充分體現黨和政府對廣大勞動者的關懷和愛護。
3.進居民社區(qū)
隨著物質條件的逐步改善,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生活中越來越突出,其中也包括社區(qū)賦閑人員和老人孩子的精神需求。白鷺組合為社區(qū)的演出,打破傳統(tǒng)音樂會的形式,成功地讓音樂普及到每一個角落,使高雅藝術走進平民百姓家。同時,音樂講座、音樂表演導賞會都是很好的互動形式,比如演出《鳥的天堂》前,先為市民進行巴金的生平、作品背景介紹,結合對該名勝優(yōu)美風景和百鳥齊飛景象的描述和預設,然后再進行演出,令在場觀眾如臨其境,這種方式有助于提高市民欣賞高雅音樂的興趣和水平,應大力推廣。
4.進網絡、廣播和電視傳媒平臺
現今的網絡、廣播和電視等媒體高度發(fā)達,已成為音樂藝術傳播范圍最廣泛、傳播速度最快的平臺和載體。在上述媒體平臺上對居民日益多元化的需求進行引導,增加高雅音樂的播放量,既有凝聚各方力量共建和諧社會的公益性質,亦可讓市民感受到高雅音樂與大眾生活的緊密相聯,把高雅音樂逐步延伸到大眾生活中去。如白鷺組合演唱《鳥的天堂》,就是江門環(huán)保宣傳片,通過作為微電影《愛距離》主題曲的形式對廣大市民進行演播,既讓市民聆聽到美妙動人的音樂,也起到凈化喧鬧,帶給人們純凈享受的效果。通過傳媒這一平臺,還可用市場化的手段倡導大眾對高雅音樂文化的消費,逐步培養(yǎng)大眾對高雅音樂藝術的消費意識。
七、結語
高雅音樂走向大眾,不僅讓人們感受到音樂藝術的魅力,同時也是對人民大眾進行音樂普及,還可活躍和豐富校園、企業(yè)、鄉(xiāng)村、社區(qū)人員的文化生活。良好的音樂文化教育體系與氛圍是高雅音樂賴以生存的土壤。時代呼喚高雅音樂,大眾需要高雅音樂,白鷺組合的演出實踐證實了高雅音樂是可以為大眾所喜愛的。高雅音樂進校園、進企業(yè)、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進網絡廣播電視媒體平臺,這種融入方式是可行并應廣泛推廣的。讓文藝為大眾服務,將汲取民族、地方音樂特色元素的高雅音樂與大眾的審美訴求統(tǒng)一起來,通過歌唱和配樂的融集,傳遞出核心價值觀的時代精神,將對提高群眾欣賞高雅音樂的水平,構建和諧社會起到積極推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