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歷史教學的建議
淺談初中歷史教學的建議
摘 要:在當今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就初中歷史教學而言,就是充分利用教材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其中也包括顯性和隱性的歷史現象的內涵、外延、內在因果關系、主要矛盾的變化進行分析比較,提高學生再認史實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歸納、綜合問題的能力,不是單純的重復教材中的史實,而是對教材中所涉及史實的升華、提高。在教學活動中,要恰當的設計活動,想方設法的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fā)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真正的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
關鍵詞:歷史 初中生 學習 教學誤區(qū)
初中歷史教學就是充分利用教材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其中也包括顯性和隱性的歷史現象的內涵、外延、內在因果關系、主要矛盾的變化進行分析比較,提高學生再認史實的能力?!稓v史課程標準》自頒布實施以來,課堂教學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我們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不能不重視歷史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不得不沉思歷史課堂教學的新誤區(qū)。時下歷史教學的誤區(qū)主要有以下幾點:誤區(qū)一:片面的歷史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是指教學活動要達到的目的。歷史課堂教學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是什么”;二是“為什么”。誤區(qū)二:曲解化教學內容教學內容主要是解決“教什么”的問題,它對教學目標的實現直接相關,因此,合理處理教學內容,但有些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處理是“失真”的軌道,和歷史意義的隨機畸變。誤區(qū)三:教學方法的“活”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解決“如何教”的問題,它是教學過程中的歷史教師,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行為和采取相對系統(tǒng)。誤區(qū)四:無效的教學手段?,F代多媒體技術具有圖文并茂,形象的同時,動態(tài)感好,信息量大等獨特的優(yōu)點,尤其是歷史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使用,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激發(fā)學生歷史的興趣,擴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只有引導學生分析教材,才能使學生系統(tǒng)掌握知識,這不是任何高科技所能替代的。通過對以上幾點的分析,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來教學以彌補教學中的誤區(qū)。
1 通過引導培養(yǎng)學生發(fā)問意識
在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中,我們都是老師先設定疑問,然后由學生回答,但是這樣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為課文中的已知和未知的東西和學生的不一樣,如果老師設定的問題超越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就很難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并且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懶得去思考了,沒有探究心里,從何談起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而我們應該做的是把質疑的權利還給學生。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我們要在課堂中將最終目標設定為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只有自己產生問題說明自己真正的思考了,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思維的浪花。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中所必須掌握的歷史基礎知識,過好識記能力關。初中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在小學學了一些歷史知識,在某些方面有所了解,卻往往忽略了教材中各知識點的關系及基本歷史概念的準確記憶,但如果單純的進行知識講解,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或對知識點記不牢,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2 改變教學方式,以課堂教學為主
我覺得歷史課堂應該是屬于學生生命的一部分,并且是學生幸福童年的一部分,所以我覺得應該成為學生一中愉悅的情感體驗。在歷史教學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興高采烈的狀態(tài),課堂其樂融融的。歷史教師的職責不僅僅要傳授學生知識,還要把知識注入孩子的生命,成為孩子生命旅程的一部分。學生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在歷史殿堂中快樂的遨游。并且要讓孩子在快樂的體驗中獲取新知,不能把學生當做簡單的知識儲存器。所以,我們要把歷史課堂還給學生,把講臺還給學生,把書本還給學生。首先,要營造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是一味的強制,不讓學生這樣,不讓學生那樣。讓學生在一節(jié)又一節(jié)的不自由的課堂中學習,課堂氣氛極為緊張、沉悶和壓抑,何談創(chuàng)新思維。我們在歷史教學中,要開拓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空間,點燃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在歷史課上,一種新制度的建立,一種新技術的出現,一種新理論的誕生都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生成。因此,在歷史教學中,要以材料為輔,利用大量的材料去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其次,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不能把課堂作為灌輸和填鴨場所。在教學活動中,要恰當的設計活動,想方設法的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fā)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真正的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
3 實現由“學會”向“會學”的轉變
什么是能力,真正的能力是建立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的。學生掌握了一定知識后,才能形成技能,才能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和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是將知識生硬的教授給學生,只是將學生當成一種容器去生硬的填充知識。這種重知識、輕能力的傳統(tǒng)教育使學生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而在新課改的前提下,要形成新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把課上的時間還給學生。但是需要教師注意的是不要進入一個誤區(qū),課上不能在傳授基礎知識的時候蜻蜓點水,落實不到位,這樣也是不行的。歷史學習一定要建立在豐富的材料基礎之上,所以對材料的全面了解是學習歷史最起碼的要求。所以,要在豐富的教學材料的基礎上,實現創(chuàng)新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的能力。
4 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意識是一種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途徑去解決問題。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創(chuàng)新意識強的人才才是真正能在社會上立足的。所以,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才是新課改的目標,也是老師的首要任務。例如,代表我國古代文明的四大發(fā)明,就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充分的體現了我國人民的創(chuàng)新意識。我們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天馬行空的回答和想象,不能束縛學生的思維,更不能嘲諷學生,而要用鼓勵的語言激勵學生,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予以肯定,使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在學習大量歷史知識的情況下始終保持創(chuàng)造性。關于課堂的組織和評價的思考考慮我校的實際,結合本學科的特點,我將分組按照三級分配,即每組中保證都有各級的學生平均化,而且還要保證人員的分配符合學生本身的特點。這種設計,就是為了保障學生能夠很好的合作和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從而達到共同的提高,在這一課堂中,老師真正做到了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而不再是以前的權威的地位,這樣更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從而改變以往的課堂組織形式,也可以根據學生本體的表現來進行評價,而不是單純的考分和成績來單一的評價學生的好壞,更加的體現了教育的公平。在發(fā)揮學生個性的同時,也要注意問題的引領,只有多提問才能保證學生的思考更加全面,才能全面的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也能夠使課堂更加的有趣,更加的吸引學生。
5 關于課型和學生個性符合的思考在上述過程中,為了避免傳統(tǒng)課型的缺點,采用多種方式,如情境體驗、活動探究等課型
這樣做,可以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1)自主學習課:每學期的幾節(jié)課沒有太大難度的,集中起來讓學生自主預習、學習,之所以這樣還是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其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單純的聽從老師或父母的教導,而失去了自己創(chuàng)造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并不是要把老師架空,而單純的由著學生,而是要在體現學生主體的同時,老師起到指導的作用,在學生遭遇瓶頸停滯不前,抑或是急于展現自己而迷失方向時,老師可以及時的予以糾正,讓學生在提高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不失去合作的意識。(2)習題鞏固課:習題鞏固課開設在每個新課之后,由學生根據老師的知道,自己完成習題。達到這個目的的途徑有兩個:一是平日的認真學習,要讓學生上好每個新課,才會在做習題時能夠靈活的應用;二是活學活用,加強理解,上課只是單純的講解知識點,但習題是要將知識應用于實際,歷史的習題還不是特別靈活,所以需要學生對試題加以甄別,這樣就可以間接的提高學生分析和歸納能力。(3)課外讀書課:找同學們比較感興趣的課題,進行開放式學習,讓學生找資料、查電腦或是聽別人講解等方式,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在擴展知識面的同時也可以增強其對本科目的積極性和學習欲望,這種形式,還可以有助于培養(yǎng)和發(fā)現有某方面專長的學生,發(fā)揮其個性,增強其自信,也有利于使學生德、智、體等各方面全面的發(fā)展。(4)情景創(chuàng)設課:初中學生自身年齡小,喜歡任何有趣的事物,好奇心比較重,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扮演歷史故事中的人物模仿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加強對歷史故事的理解和對其歷史意義的理解,從而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讓枯燥的歷史課堂變得有生趣,讓被迫的學習變?yōu)樽杂X自主自愿的學習,從而有利于其對習題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5)活動探究式學習:此方法是今年出現的一種新的課型,具有多種好處,如它較之以前傳統(tǒng)課型比較靈活,而且具有實踐性,與此同時還能夠起到教育的作用,也有利于讓學生發(fā)揮個性的同時學會同他人的合作,從而為適應社會的需求做好準備,通過學生對某時間自主合作的探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也可以達到取長補短的作用,有利于學生的日后發(fā)展。
總之,在此次嘗試中,有許多的有點,但也有些許不足的地方,但有了開始,加上不懈的努力和堅持,相信我們的課型體系會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提高,也使
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夠適應新課程下新教材的要求,避免“換湯不換藥”的誤區(qū),使學生能夠真正學到有益于身心的知識,為今后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趙秀昌.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歷史教學創(chuàng)新探討[J].新課程學習:中,2014(6):26.
[2] 周瑩.初中歷史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19):130-131.
[3] 金向東.順應課改,激活課堂―― 初中歷史教學之心得[J].新課程學習:上,2013(5):66-67.
[4] 李忠海.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動起來[J].中外企業(yè)家,2013(26):225,227.
[5] 胡學.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發(fā)展,2008(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