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日韩欧美色,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软件,亚洲综合色网站,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色99在线,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學習啦>論文大全>畢業(yè)論文>文化>文化研究>

關于數學文化的價值獲獎論文優(yōu)秀范文

時間: 秋梅1032 分享

  數學文化可以表述為以數學科學為核心,以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技術、理論等所輻射的相關文化領域為有機組成部分的一個具有強大功能的動態(tài)系統(tǒng)。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數學文化的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數學文化的論文篇1

  淺析數學的獨特文化美感

  【摘要】數學在普通人的心目中似乎永遠是枯燥學科的代名詞,正是這種先入為主的誤解阻礙著更多人欣賞其獨特宏大的自然學術之美。本文結合美學的相關知識和作者本人數學專業(yè)學習的心得感受,從理性、簡約、確定、基礎四個方面,力圖展示數學的獨特文化美感,揭示其美中之最上者的學術文化地位。

  【關鍵詞】數學之美;文化美學

  相信在大多數人的眼中,世界上最枯燥的學科非數學莫屬??菰锏臄底?,枯燥的定理,枯燥的推演方式,關于數學的一切都枯燥得令人敬畏。學校里,同學們談數學色變,偶然遇到一位學生,且不論其專業(yè)課成績如何,有勇氣選擇這個充滿挑戰(zhàn)性的專業(yè)學習本身已經很值得佩服了。這樣一門世人眼中乏味枯燥的學科,為什么能讓那么多擁有天賜之才的科學家為之著迷?為什么人類追求美的天性并沒有讓他們對似乎沒有任何美感的數學退避三舍?直到最近一次偶然機會,才讓我有時間仔細尋找學習數學的十幾年在我的思想深處留下的痕跡,我終于能夠明白“天堂里也有數學之美”是出自對于怎樣一種宏大之美的敬畏與向往。

  1 美之理性篇

  如果說培根的科學研究思想開啟了人類認識世界的系統(tǒng)理性大門,那么最能夠體現這種理性美的學科當之無愧非數學莫屬。無論是推理演繹的方法,還是嚴格的假設與證偽,都是數學研究中隨處可見的思想,更不用說著名的龐加來猜想、歌德巴赫猜想等等人類對客觀世界的理性扣問。在古希臘時代,《幾何原本》影響巨大,直到今天,它都是印刷數量、版本僅次于《圣經》的讀物;文藝復興延續(xù)到17、18世紀的近代文明,牛頓發(fā)明了微積分,連同他的力學理論把整個科學帶到了新的境界;以愛因斯坦相對論為基礎的現代文明中,高斯、 黎曼準備了很多數學工作,黎曼幾何就是相對論的數學基礎;20世紀下半葉的信息時代,就是馮·諾伊曼創(chuàng)造了計算機的數學基礎,開啟了通往今日世界繁榮的大門。數學參與了幾乎所有人類理性科學的發(fā)展階段,是人類理性思維起源的重要相關者。作為起源最早的科學體系之一,數學的理性光輝并不因為時光的流失而變得黯淡??陀^存在的數字和隱藏在它們后面的神秘規(guī)律甚至比人類更早存于地球上,研究它們的科學讓我們系統(tǒng)地建立起認識世界的理性框架.

  2 美之確定篇

  一位著名的數學家說過:“我之所以喜歡數學是因為我知道每一道題都有答案,哪怕是那些現在還沒有解決的難題與猜想。”對于現代人所生活的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來說,數學的這種確定性存在就像一束溫暖而強大的光芒。不確定努力是否就會有收獲,不確定付出是否就有回報,不確定以前的朋友會不會變成仇人,也不確定未來是否充滿艱辛。然而,無論現實中有多少不確定的茫然與無助,數學的領域里,答案始終是可以期許的。小到高等數學和代數概率的練習題,大到困擾數學家?guī)浊甑牟孪肱c迷題,我們始終知道盡頭有答案等待著我們,不同的只是接近答案花費的時間長短。盡管有人會爭辯正是世界的不確定性才吸引著人們不斷去探索,但是和不確定的變化無常的色彩相比,數學中體現出來的確定性更有一種安定平和簡樸自然的智慧光輝。

  3 美之簡約篇

  從來最困難的事就是把一項復雜的事物變得簡單,而不是用一個復雜的過程解釋簡單。數學就像一個神奇的黑盒子,讓一切穿過它的復雜事物變得簡單易懂。數學公式是數學簡約之美的集中體現,是自然規(guī)律的概括和提煉,它既是自然界的原則,也符合美的原則,它集數學的深邃、真實、合理、有序、統(tǒng)一、和諧、優(yōu)美、簡潔、實用于一身,是數學真、優(yōu)、美的高境界,它處處充滿著美的情緒、美的感受、美的欣賞、美的創(chuàng)造和美的表現,用簡約的符號刻劃出一個深邃奇妙變化無窮的數學世界。它不僅揭示了客觀世界的“真”,而且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經濟學中研究的消費者行為,綜合了心理學等學科的知識,似乎是復雜到沒有規(guī)律可尋的事物,但是引入效用函數和預算線方程,這個看似復雜的概念也可以在簡潔明了的表達方式上深入研究,并給予現實一定的指導意義。能夠經得起時光考驗的始終是簡約的美,所以在褪去維多利亞時代繁復蕾絲群擺今天,數學的簡約之美在學術的圣壇上尤為引人注目。

  4 美之基礎篇

  有一道GRE(北美研究生入學考試)的作文題這樣說:任何學科如果沒有學科外的專家引入其他學科的知識與經驗就得不到巨大的發(fā)展。在學生們的習作中,數學作為駁斥論點的反例幾乎出現在各國學生的筆下。因為幾乎沒有一門現代學科不涉及到數學的知識,它是整個科學系統(tǒng)的基礎。尤其是純粹的理論數學,極端地講,只需要筆和紙就可以構建直聳入云的理論大廈。所以不用奇怪數學大師陳景潤甚至不知道可樂和雪碧是飲料的牌子,因為他只需要基礎的數學知識就能進入數學的海洋。

  不必說在人類知識的起源階段,多數自然學科都直接源于數學或者間接地借助數學的推理方法取得進步,即使在現代信息爆炸的世紀,沒有數學的基礎,一切研究賴以生存的重要工具——電子計算機及其相關技術,就只能是幻想的存在而已。理工科對數學的無限依戀自不必講,因為沒有數學的指導與幫助,再客觀的實驗結果也只是現象,永遠不能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文史類的學科也并不與數學格格不入,經濟學在其出生地西方學術界早已被歸入理工科的范疇,歷史學的大量統(tǒng)計研究仰仗與數理統(tǒng)計的知識,甚至還有紅學家運用數學的知識來推斷《紅樓夢》的正確形成年代。

  5 品味數學之美

  培根說:“美中之最上者是言語所不能表現,初睹所不能見及者。”數學之美正是這樣一種美中之最上者。如果不能細心地體念和回味,其中宏大而深邃的理性、確定、簡約、基礎之美不會給任何人的思想深處留下美的痕跡。但是無論是古希臘為數學捐軀的偉大女數學家希帕蒂婭,還是陳老先生期許的數學天堂,都昭示著數學的美確實存在并且深深地打動每一顆睿智的心靈。作為人類科學的皇后,數學的美需要更多毫無雜念的品味,也需要更多置身于遠山云霧中的淡然。

  參考文獻

  [1]吳軍,數學之美系列,google研究所

  [2]錢定評,數學之美,科學時報

  [3]普穎華,中國文化美學,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

  [4]李虎軍,陶哲軒:一個華裔數學天才的傳奇,南方周末

  數學文化的論文篇2

  芻議數學文化課程

  摘 要: 未來數學教師的培養(yǎng)要注重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通過開設數學文化課,用文化的紐帶拉近數學與應用的距離,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 數學文化 高師生 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總體目標中要求“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總目標中要求“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镀胀ǜ咧袛祵W課程標準(實驗)》將“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作為基本理念提出??梢妼χ袑W生培養(yǎng)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重視。但是中學數學教師對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缺乏重視,甚至自身在這方面也比較薄弱。這樣,就應該對高等師范院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yè)學生(簡稱高師生)——未來數學教師,要重視對他們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從開設數學文化課的角度來談。

  伴隨著近代科學的誕生,數學的發(fā)展及其應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數學首先在天文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19世紀以來,數學在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中也開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應該看到的是,在當代,隨著數學在更大范圍和更廣泛領域內被應用于各門學科,數學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價值。來看一例。

  聞名于世的美國西點軍校建校將近兩個世紀,培養(yǎng)了大批高級軍事指揮官,許多美國名將也畢業(yè)于西點軍校。在軍校的教學計劃中,學員們除了要選修一些在實踐中能發(fā)揮重要作用的數學課程之外,規(guī)定學員還必修多門與實戰(zhàn)不能直接掛鉤的高深的數學課。據朱梧槚在《數學的本性》一書的總序中講,徐利治先生多年前訪美時,西點軍校研究生院曾兩次邀請他去作“數學方法論”方面的演講。西點軍校之所以要學員們必修這些數學課程,是立足于數學文化品格。也就是說,他們充分認識到,只有經過嚴格的數學訓練,才能使學員們具有把握軍事行動的能力和適應性,從而為他們馳騁疆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此,應該加強在我們忽視的領域進行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專業(yè)知識教育忽視人文素質教育,這既不利于師范生整體數學觀點的建立,又制約了數學綜合應用意識和能力的提高,培養(yǎng)的學生知識面狹窄,綜合能力差,人文素養(yǎng)不高。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將“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作為十個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并闡釋強調“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在高中數學課程中體現出來。

  如何在數學和文化之間建立起來聯系呢?這是一個新的課題,不過也已經有了一些嘗試。比如,徐利治教授講極限課時用孟浩然的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來表達變量趨于0的動態(tài)過程,非常形象;貴州六盤水師專的楊光強老師用葉紹翁的詩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來表達無界變量,效果很好;張奠宙教授用大家熟悉的文學中“對仗、對聯”的特性來比對數學中的變量與不變量的辯證關系及與對稱的關系,等等。這些文化材料使得有關數學內容變得如此的含蓄、簡潔且富于魅力。這一方面體現了數學的廣泛應用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數學的文化意境。再一方面,在數學文化中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

  如果說以上是數學文化的一些小片段的話,那么展示數學和文化結合的另一個更具專業(yè)性的渠道,筆者認為是開設數學文化課。以南開大學顧沛教授為首的團隊開創(chuàng)國內之先河,于2001年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選修《數學文化》課程,通過幾年的調整完善基本成型。課程目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使學生終身受益”。共34課時,內容選材介紹了諸如:古代規(guī)尺作圖難題,黃金分割,哥德巴赫猜想,芝諾悖論,歷史上的三次數學危機,韓信點兵與中國剩余定理,阿波羅尼奧斯與《圓錐曲線論》,等等。由于課時限制并不都講,而會在不同的輪次分別講。用到的數學知識不過深,以能講清數學思想為準,使各專業(yè)的學生都能聽懂,有所收獲,取得很好的效果。這一課程在大學能夠開設成功,是一個重要的很好的開端,給我們莫大的啟發(fā)。

  在此成功的基礎上,筆者設想可從以下幾方面使數學文化課升格為數學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第一,增加《數學文化》的課時和內容。上例中的《數學文化》課程在發(fā)展過程中,由于課時和專業(yè)難度等原因,刪去了許多很好的數學文化的素材,但對數學專業(yè)來說再加進來就完全成為可能。第二,提升《數學文化》課程系統(tǒng)化。上例中的《數學文化》課程主要是以專題的形式來進行,升格一下努力建立起數學文化課的骨架,再結合內容的豐富,使其豐滿完整起來,形成一套自己的系統(tǒng)獨立成型。第三,更多地融入數學史知識,使其與數學文化融為一體。

  數學史本身就天然地蘊含于數學文化之中,但應避免只為介紹專業(yè)數學知識的發(fā)展變化,要更多地去豐富數學史的文化底蘊,使其深度融合到數學文化中去。比如,談到數學家笛卡爾,要談一下他的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介紹木工出身的數學家于振善,通過巧測面積的故事,體現其善于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在精神文化層次上感染人,努力探尋數學與文化的交叉融合。

  當學生成為哲學大師、著名律師或運籌帷幄的將帥時,早已把學生時代所學的那些非實用的數學知識忘得一干二凈了。但數學文化會以理念的形式銘刻于頭腦中,并能夠長期地在其事業(yè)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他們當年所受到的數學訓練,一直會在他們的生存方式和思維方式中潛在地起著根本性的作用,并且受用終身,這不正是數學應用的體現嗎?

  高師院校培養(yǎng)的是未來中學數學教師,應擔負起培養(yǎng)高師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使命,而開設《數學文化》課是一個新的途徑,中學數學課程的改革也迫切需要能夠培養(yǎng)中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現代高師畢業(yè)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4]張奠宙.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數學意境[J].科學文化評論,2008.1.

  數學文化的論文篇3

  淺談數學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

  新課標指出:“數學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中,數學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一個重要的標志是數學文化走進中小學課堂,滲入實際數學教學,努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產生文化共鳴,體會數學的文化品位,體察社會文化和數學文化之間的互動。如何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彰顯數學的文化本性,讓文化成為數學課堂的新亮點呢?

  一、滲透數學背景知識,使學生感受數學文化的價值

  在小學數學的教材中,數學文化一般都是利用圖文結合的方式直觀地呈現出來。這些數學文化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的了解數學,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家的偉大,更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發(fā)展歷史和數學的博大精深。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最后可以讓學生了解分數的產生過程;在教學圓的面積時,可以滲透魏晉時期數學家劉徽的創(chuàng)割圓術,讓學生了解古人是如何得出圓的面積公式的。這些數學文化的滲透,不僅讓學生了解數學史,更讓學生知道我們古代數學家的智慧;既可以領會到數學文化的價值,又可以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數學探究的過程就是一種文化,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生數學思維的方法。數學思想方法就是數學文化的重要的一面。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很多內容蘊含著數學思想方法,比如方程的思想,函數的思想,統(tǒng)計的思想,轉化的思想等,這也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例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中,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1/4后:

  師問:剛才的1/4是通過對折幾次得到的?(2次)如果再對折一次,打開來后,每份是這張紙的幾份之一?(1/8)

  師問:再對折一次呢?(1/16)

  師問:剛才同學們通過對折一次得到1/4,對折兩次得到1/8,對折三次得到1/16,再對折下去會得到幾份之一呢?生:分母都是大2倍。

  師問:根據這個規(guī)律說說1/4的前面是什么?(1/2)剛才通過對折發(fā)現對折的奧秘了嗎?生:分母都是大2倍。

  這樣的教學就不知不覺的滲透了極限的思想方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魅力,數學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將數學史適時引入課堂

  數學的發(fā)展歷史是曲折的,數學文化的內涵也不僅僅是它本身的知識,更重要的它的歷史進程。適時將數學的歷史引入課堂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以及學生的數學視野。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數學史,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歷史。比如“圓出于方,方出于矩”,將一些聯想題、開放題自然穿插其中,既滲透了數學歷史、文化,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像能力。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很好地運用圓的特征解釋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比如“水紋為什么是圓形的”,“盛開的向日葵為什么是圓形的”等,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對圓的特征的認識。并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和理解生活。

  通過這些補充,學生了解了數學原來是如此的豐富和神奇,等待著他們去研究和探索里面的奧秘。從而引起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四、指導學生撰寫數學日記

  “數學日記”就是以日記的形式,記述在數學學習和應用過程中的感受與體會。我們可以在教學新知之后,讓學生寫一些有關數學的日記,讓數學體會數學的內涵。例如一篇日記中這樣寫到:

  今天老師教了我一種素酸方法,是用來計算15×15、25×25等尾數是5的兩位數的乘積的,我一下子就學會了,并且能特別快地說出結果。速算的方法是:比如15×15就用1×(1+1)=2,把2寫在積的百位上,后面寫上25,所以15×15=225;25×25就用2×(2+1)=625,把6寫在積的百位上,后面也寫上25,也就是25×25=625,以次類推,35×35=1225,45×45=2025,55×55=3025……我學會了后和鄰居同伴比賽,連續(xù)幾次都贏了,我覺得數學真是很有意思!

  通過數學日記的撰寫,我們發(fā)現學生會對數學知識進行更進一步的思考,它們會主動的去發(fā)現數學的美,去審視數學的美。在撰寫數學日記的過程中,它們記錄了心靈閃動的火花,也記錄了心目中對數學的印象,從而增長了自己的數學知識,提高了學習數學的信心,使得自己更加喜歡數學。

  數學知識是博大精深的,數學文化的意義就是它有教育功能,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了解,并進一步喜歡數學,更重要的是通過數學文化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人類與數學的發(fā)展,使學生了解數學的發(fā)展歷程,了解數學的本質。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數學文化的論文”

294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