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日韩欧美色,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软件,亚洲综合色网站,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色99在线,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文學論文 > 現當代文學 > 談古代文獻學與現代文學史料的整理

談古代文獻學與現代文學史料的整理

時間: 翟文鋮 1 分享

談古代文獻學與現代文學史料的整理

說到現代文學與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關系,我們往往想到現代文學與儒、釋、道之間的關系,或者現代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之間的關系。實際上,除此之外,傳統(tǒng)的學術方法也對現代文學的研究構成深刻的影響,其中古代文獻學的思想和方法,對現代文學研究就極具借鑒意義。
  現代文學研究,離不開作家作品的研究,而許多現代作家,古代文獻學素養(yǎng)深厚。杜澤遜先生曾說:“在現代、當代,不少有成就的作家、學者,他們不僅學貫中西,而且博古通今,蔡元培、魯迅、胡適、朱自清、劉半農、錢玄同、周作人、聞一多、鄭振鐸、馮沅君、郭沫若、葉圣陶等都有深厚的古典文獻修養(yǎng),而且這些人的文獻修養(yǎng)為他們的著作和創(chuàng)作注入了新的營養(yǎng),其間的內在關系是頗有研究之必要的。”[1]面對這樣的研究對象,如果我們缺乏足夠的古典文獻知識,對于他們的文學作品特別是學術著作,如何能夠真正理解呢?就說魯迅吧,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還是一位了不起的學者。有人已經梳理了魯迅與章太炎、劉師培等之間在學術上的師承關系,認識到魯迅與清代樸學之間有著根深蒂固的聯(lián)系。魯迅反對“整理國故”,但他“整理國故”的成績卻非一般人可及。有人統(tǒng)計,光他整理的比較完善的各類古代文獻,就多達22種。新近出版的《魯迅輯錄古籍叢編》,收錄了魯迅輯錄整理的如下著作:第1卷:《古小說鉤沉》、《小說備?!?第2卷:《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第3卷:謝承《后漢書》、謝沈《后漢書》、虞預《晉書》、《會稽郡故書雜集》、《范子計然》、《魏子》、《任子》、虞喜《志林》、張隱《文士傳》、《眾家文章記錄》、《嶺表錄異》;第4卷:《嵇康集》、《沈下賢文集》、《云谷雜記》、《說郛錄要》,附《百喻經》校本。如果沒有深厚的古文獻功力,魯迅不可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成就。魯迅輯佚、???極為用功。單就《嵇康集》而論,光工作本就有四個,而用以勘校的本子,幾乎囊括了國內所有的版本。佚文的輯錄,詞句的校勘,版本的鑒別,史料的編排,目錄的編制,魯迅完全繼承了清代樸學的傳統(tǒng)。要研究魯迅,這一部分就不能出現空白,但有多少研究者真正具備深入研究的素質呢?如果沒有像林辰、王永昌這樣古典文學、古代文獻學功力雄厚的學者聯(lián)手,耗費二十年的時間,這些文獻的整理出版還不知要等到何時!作為普通的研究者,如果我們沒有相當的古代文獻學素養(yǎng),這些著作恐怕即使讀過了也難解其中三味。不光對于魯迅,對于其他的研究對象往往也是如此,葉圣陶注過《十三經》,郁達夫寫過很多舊體詩,郭沫若在古代文化研究方面廣有建樹,不懂古代文獻學,就不能對他們有全面的了解。實際上,現代作家的這一文化側面,迄今為止還有很多研究空白。在此意義上,有人認為,“無論是研究古代學問還是近代學問,都離不開文獻知識。沒有文獻知識,就無法深入研究。”[2]這并非妄言。
  現代文獻史料的整理研究,也離不開古代文獻學。王瑤先生在《關于現代文學研究工作的隨想》中說:“在古典文學研究中,我們有一大套大家所熟知的整理和鑒別文獻材料的學問,版本、目錄、辨?zhèn)巍⑤嬝?都是研究者必須掌握或進行的工作;其實這些工作在現代文學研究中同樣存在,不過還沒有引起人們的應有的重視罷了。”現在,許多現代文學的研究者已經認識到了史料的短板對整個研究造成的阻滯作用。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關于史料文獻問題,開始成了現代文學研究的熱點,陳平原、楊義、錢理群、嚴家炎、孫玉石、劉增杰、劉躍進等許多知名學者,紛紛撰文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人還把2005年命名為“史料年”?,F代文學文獻史料建設和研究離不開對古代文獻學的借鑒,這已經是一個不需再討論的共識了,解志熙先生數年前提出的現代文學研究“古典化”的觀點,也逐漸為大家接受。
  理論倡導固然能提高人們的認識水平,但關鍵在于文獻資料的切實整理。關于現代文學文獻資料的整理,在以往的研究工作中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F代文學研究的部分先驅,對資料整理非常重視。早在三十年代,阿英就著手編撰了《中國新文壇秘錄》(1933)、《中國新文學運動史料》(1934)、《中國新文學大系·史料索引》(1936)等資料性書籍,后來還致力于晚清文學史料的搜集整理。趙家璧先生對《中國新文學大系》編輯的組織,唐弢先生對新文學期刊的搜集,鄭振鐸先生對各類書籍的收藏,都是現代文學史上的佳話。建國之初,社科院的文學研究所、上海“現代文學期刊聯(lián)合調查小組”以及山東師范大學現代文學教研室等單位,都著手進行期刊資料的清理,可惜這項工作剛剛開始就被運動打亂了。新時期以來,有識之士又展開了資料的搜集和調查,《中國現代文學史資料匯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叢書》等書系的出版啟動,說明資料建設開始納入到系統(tǒng)化的軌道上,令人遺憾的是此項工程后來陷入停滯。如果我們加以考察的話,就會發(fā)現,現代文學文獻整理的每一點成績,都與“古典化”的指導思想和操作方式分不開。但是,在總體上,文獻史料的薄弱至今仍然是現代文學研究的軟肋。對此,劉增杰先生有一個切中要害的評價:“20世紀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之一是文獻問題。常見的突出問題有:使用史料時粗枝大葉,張冠李戴,史實訛誤;不重視觸摸、鑒別原始資源,輕率地使用第二手資料,從而陷入別人的話語場中不能自拔,被人牽著鼻子走;混淆學術論爭和政治斗爭的界限,破壞以尊重事實為前提的學術研究運行機制;在作家選集、文集、全集編輯過程中,不加說明就任意刪改原作,造成了如魯迅所說妄行校改的災難性后果。”[3]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復雜,比如現代文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歷史尚短,長期戰(zhàn)亂,政治干預,市場干擾,等等,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部分現代文學研究者自身古典文獻學知識嚴重不足。
  文獻學方面的運作,自漢代就已經開始了。這樣的傳統(tǒng)被清代學者顧炎武等繼承,他們在古籍整理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此后余響不絕,終于成就了清代樸學的繁榮。以惠棟、江聲等為代表的吳派,以江永、戴震等為代表的皖派和以王念孫、焦循等為代表的浙派,彼此呼應傳承,一時蔚為大觀。古代文獻學經歷這么長時間的發(fā)展,已經積累了一套成熟的知識和操作規(guī)范。從文獻學傳統(tǒng)來看,它主要包括輯佚、典藏、考證、版本、???、目錄、編輯、注釋等基本范疇?,F代文學文獻整理,一開始就借鑒了古代文獻的研究和整理方法。在理論研究上,作為現代史料學的第一部、幾乎也是唯一的專著,朱金順先生編撰的《新文學資料引論》一書,就是在充分吸收借鑒古代文獻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寫成的。該書分為資料的搜集和整理、考證篇、版本、??迸c目錄等五章,無論在內容的設置上,還是在方法的論述上,都借鑒了古典文獻學。最近有關現代文學文獻學的一些討論性文章,無論在術語上,還是在規(guī)范上,也都表現出對古典文獻學的學習和崇尚。不僅如此,一些現代文學研究者還運用古典文獻學方法,對現代文學史料進行整理。比如,《中國現代文學總書目》(賈志芳、俞元桂等)和《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目錄匯編》(唐沅、韓之友等)的編制,很明顯效法了傳統(tǒng)的目錄學。在輯佚方面,許多當代學者往往向樸學大師學習,很舍得下功夫。為編《師陀全集》,劉增杰“以數年之力,多方擴大查找線索,加上師友相助,終于基本上完成了搜集作品的任務。計全集新收入短篇小說20篇,散文(包括散文詩)49篇,詩歌10首,長篇小說(未完)2部,論文等25篇,共約50萬字,占已出版師陀作品的五分之一。”[4]為編《于賡虞詩文輯存》,解志熙、王文金耗時數年,“共輯錄于賡虞詩文367篇,其中從于氏詩集中集錄者146篇(包括2篇序引),新輯獲的佚文221篇”[5]等等,不一而足。在版本與??狈矫?學者們也非常重視效法前賢。為編《廢名集》,王風廣收版本,大都選用初版為底本,然后用多個版本進行匯校,“廢名在世時出現的所有版本,包括手稿、報刊版、編集后各版次,轉如小說,一直到1957年《廢名小說選》,一律逐字通校;身后亦即八九十年代以來出現的版本因作者所未見,僅供參校。”[6]這樣一來,整理所耗費的精力,自然是非常巨大的,“以廢名區(qū)區(qū)二百萬字平生所作,有限的版次,工作量之大依然讓人不堪回首,如《桃園》一集,報刊版加四個成集版,就需校閱五次,逐條撰寫校注。”[6]而且,王風綜合運用了對校、他校、本校、理校四種方法,完全是“樸學”做派。金宏宇的博士論文《中國現代長篇小說名著版本校評》(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版),選取了《倪煥之》、《家》、《子夜》、《駱駝祥子》、《圍城》、《桑干河上》(后更名為《太陽照在桑干河上》)、《青春之歌》、《創(chuàng)業(yè)史》等八部現代長篇小說名著,將它們的版本搜羅殆盡,全面匯校,并加以研究。以上這些研究成果,正是由于借鑒了古代文獻學的方法,才使得無論在史料的鉤沉上,還是在版本的??鄙?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目前,這種“古典化”學風在現當代文學研究界已經漸成氣候,孫玉石先生把現代文學研究能否古典化,看成研究是否實現規(guī)范化的重要指標,并倡導學界形成一種重視史料、重視考據的學風,“不是一般的重視史料,就是真得要花工夫,來做一些屬于古典文學應該做的工作。因為我覺得我們這個學科,你說已經達到了成熟,我還不大承認。好多東西還不規(guī)范,隨意性還很大??梢圆豢词妨?即使看史料,也可以翻烙餅一樣,今天可以這樣說,明天又可以那樣說。要真正達到成熟的一個條件,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就是按照古典文學那種科學化的研究方法納入到一個正的軌道上來”。[7]
 當然,盡管現代文學文獻學與古代文獻學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但由于文化環(huán)境的變遷,二者還是表現出了諸多的不同。古代文學一般沒有手稿,現代文學出現了手稿問題,最可信的也許不是初版,而是手稿了?,F代文學作品一般首先發(fā)表于期刊雜志或報紙副刊,這種情況在古代沒有出現,因此,現代版本、??庇侄嗔艘粋€重要環(huán)節(jié)。古代文學不存在標點和分段,標點和分段就不屬于??睂W內容,而屬于后人對于古典文獻的整理范疇,而在現代文學文獻學中,此項工作完全屬于??睂W的問題。因為自《狂人日記》開始,標點、分段都成了文學作品的重要修辭手段,不注意這些就可能引起作品意義的變化。古代文學的??毙枰栐b、音韻、文字及其他古代文史知識修養(yǎng),現代文學在此方面要求變低,但又出現了簡化字、俗體字、方言等新問題,許多文本還與外國文化關系密切,這又遠不是過去的章句之學所能應對的。隨著語言形式和書寫工具的發(fā)展,現代以來作家的產量明顯提高,個人專著動輒就以數百萬字計,古人的作品在數量上一般比較少,??逼饋砉ぷ髁恳〉枚?。由于各種原因,現代文學版本比古代更為復雜,版本差異不再僅僅是訛、脫、衍、倒、亂的問題,大面積刪改乃至部分重寫的現象屢見不鮮。除此之外,劉增杰先生還針對現代文學文獻史料的輯佚、考證和編排,歸納出了五種新的情況:“一種情況是同名異文,即文章題目相同實際上卻是兩篇文章。第二種情況是異名同文。第三種情況是作者署名相同實際上卻是不同作者。第四種情況是作者有意地以假亂真,作者自己設圈套,掩蓋事實真相,以躲避日偽的迫害。這些,我們給他做年譜傳記的時候若不加鑒別就鬧笑話了。第五種情況是作品體裁的互換。這些情況和古代文學不一樣,至少在古代是不多見的。”[8]面對這些嶄新現象,我們也不能倚靠著古典文獻學的寶藏坐吃山空,而要不斷根據新情形,在充分吸收借鑒古代文獻學養(yǎng)分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更加適應現代文學史料整理研究需要的現代文學文獻學。
  注釋:
  [1][2]杜澤遜:《文獻學概要》,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8、9頁。
  [3]劉增杰:《論文獻薄弱的四個因素》,河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1期,第14頁。
  [4]劉增杰:《〈師陀全集〉編校余墨——兼及現代作家文集編輯中的若干問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4年,第1期,第220頁。
  [5]解志熙:《刊海尋書記——〈于賡虞詩文輯存〉編校紀歷兼談現代文學文獻的輯佚與整理》,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4年,第3期,第26頁。
  [6]王風:《現代文本的文獻學問題——有關〈廢名集〉整理的文與言》,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4年,第3期,第51頁。
  [7]孫玉石:《積極倡導 努力落實》,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4年,第3期,第113頁。
  [8]劉增杰:《建立現代文學的史料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4年,第3期,第95頁。

熱門文章

3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