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日韩欧美色,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软件,亚洲综合色网站,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色99在线,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醫(yī)藥學論文 > 臨床醫(yī)學 >

心臟臨床護理專業(yè)論文范文

時間: 魏興華 宋雪1 分享

  心臟病是一個高風險的疾病,做好心臟病的臨床護理工作有著極大的意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帶來的關于心臟臨床護理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心臟臨床護理論文篇1:《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介入護理》

  【摘要】目的:研究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進行臨床介入護理并分析效果。方法:選取2012.09-2013.09間我科住院治療的先天性心臟病150例患者進行介入護理并分析其效果。結果:通過對先天性心臟病150例患者的臨床介入護理,全部患者均無并發(fā)癥,其效果尤為顯著。結論: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實施臨床介入護理,極大程度減小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患者的康復起促進作用。

  【關鍵詞】先天性 心臟病 介入護理 效果分析

  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是由于胎兒的心臟在母體內發(fā)育有缺陷或部分發(fā)育停頓所造成的畸形,是較為常見的兒童疾病,其中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較常見。先天性心臟病表現(xiàn)為發(fā)育不良、紫紺等,可手術治療得到治愈,實施良好的先心病介入護理,可促進患者恢復、降低并發(fā)癥的機率。為進一步了解介入護理的效果,現(xiàn)對150例住院治療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實施介入護理,并分析其效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2.09-2013.09間住院治療的先天性心臟病150例患者,其中包括女性患者82例,男性患者68例,年齡在3-50歲之間。其中,室間隔損傷者50例,房間隔損傷者61例,動脈導管未關閉者39例,均經臨床檢查,心電圖,胸部X線攝片及超聲心動圖確診為天性心臟病,全部符合先心病介入治療適應癥。

  1.2 方法

  對于不配合耐受差及較小的患兒多用全麻,其他患者一般用局部麻醉。對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未閉的患者需先行超聲心動圖明確缺損的大小和形態(tài),以便選擇適合的封堵器。封堵器大小合適,無殘余分流,釋放封堵器,撤出輸送系統(tǒng),加壓包扎,返回病房,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及抗凝治療[1]。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耐心講解介入治療的方法,過程,以及這種治療方法的優(yōu)點,說明手術的安全性及成功率,并向患者介紹手術成功案例,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取得信任,消除顧慮,使其在最好的心理狀態(tài)下接受手術治療。對于較小的患兒,多關心愛護患兒,增加對護理人員的親切感,穩(wěn)定情緒波動,以保證術前準備的順利開展。

  術前準備:協(xié)助完善術前各項檢查,如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常規(guī),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胸部X線片等,患者在手術前1天進行碘和其他抗菌藥物的過敏試驗,小兒不合作需全麻患者,手術當天患兒從早晨開始要持續(xù)4個小時的禁食禁水,并對其注射5%濃度的葡萄糖注射液,以免脫水發(fā)生低血糖反應。在術前2小時準備好手術所需的備皮,備皮范圍雙側腹股溝,會陰部,觀察足背動脈搏動及皮膚溫度顏色等,術前晚保證充足睡眠,術前緊張的患者可使用鎮(zhèn)靜劑,患者入導管室前建立靜脈通路,左側肢體留置靜脈留置針。

  2.2 術中護理

  手術時,護理人員應積極協(xié)助配合醫(yī)師,了解手術步驟,及時提供手術器械,做到準確無誤。并且注意觀察患者心電監(jiān)護情況,如血壓、呼吸、心率等指標的變化,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通知醫(yī)師給予處理。特別是采用局部麻醉的患者,及時問詢、觀察患者身體變化[2]。采用靜脈復合麻醉的患者,需注意監(jiān)視血氧飽和度、呼吸機等各項數(shù)據(jù),每分鐘給予患者2-4升氧氣吸入。

  2.3 術后護理

  2.3.1 一般護理:1觀察生命體征:在手術結束24小時內,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密切觀察心率、心律及血壓等情況,注意有無室性早搏、室速及竇性心動過緩等心律失常,若有則查出原因并處理。加強體溫監(jiān)測,每4個小時測量一次。 2患者體位,全麻患兒及神志不清的患兒,應采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注意患兒的呼吸情況必要時給予吸氧。 3穿刺部位護理,密切觀察傷口有無出血,滲血,紅腫及感染等情況,保持傷口干燥,右下肢制動6-12h,靜脈穿刺沙袋壓迫2h,動脈穿刺沙袋壓迫4h,嬰幼兒全麻到清醒過程中,有躁動者,易造成穿刺部位再次出血,按醫(yī)囑給予鎮(zhèn)靜劑。先天性心臟病介入診療術經靜脈進入導引鋼絲,球囊,傘狀閉合器等操作,易造成血管內膜損傷而致血栓形成。另外術后包扎過緊,沙袋壓迫時間過長也易導致血栓,所以要求密切觀察足背動脈搏動情況,皮膚的溫度,顏色,直覺等,防止栓塞,供血障礙而導致壞死。觀察患者下肢情況,若有膚白、冰冷及動脈消失等現(xiàn)象,立即報告醫(yī)師給予處理。如患者疼痛無法忍受時,可采用鎮(zhèn)靜劑,以便術側肢體有良好制動性。 4飲食護理:全麻者醒后2h少量飲水,無嘔吐后可進食牛奶等流質,以后逐漸改為普食,能進食后可多飲水,促進造影劑的排泄,如出現(xiàn)嘔吐須暫禁食,同時增加葡萄糖的輸入量,防止發(fā)生低血糖或脫水。非全麻者術后即可進水及流質或軟食,逐漸為普食,鼓勵多飲水。 5注意觀察排尿時間及數(shù)量 6 出院指導:(1)術后患者堅持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如阿司匹林半年,服藥期間應定時復查活化凝血酶時間,并根據(jù)檢驗結果調整藥物劑量,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2)術后3個月內,適當鍛煉,不可劇烈活動,以免封堵器脫落;(3)注意保暖,減少上呼吸道感染,(4)出院后定期隨訪。

  2.3.2 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

  2.3.2.1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VSD封堵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除了可因封堵器脫落而引起房性期前收縮、室性期前收縮等心律失常外,還可能出現(xiàn)房室傳導阻滯、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等。心律失常主要由于軌道導絲壓迫拉扯VSD的缺損邊緣及導管損傷心內膜影響傳導系統(tǒng)所致,也可因介入治療突然改變血流動力學而誘發(fā)[1]。術后應予心電監(jiān)護,觀察心率及心律的變化,加強巡視及溝通,如有異常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并處理。   2.3.2.2 封堵器脫落

  封堵器脫落是封堵術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多發(fā)生于封堵術中,也有發(fā)生于術后36h以內,常因病變部位或封堵器大小選擇不當或操作不當而導致封堵器脫落,可造成嚴重并發(fā)癥甚至猝死。術后應立即予心電監(jiān)護,醫(yī)護人員密切觀察心電圖變化,聽診心臟有無雜音,注意患者主訴。術后如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難、暈厥、嚴重的心律失常等,應引起高度重視,及時通知醫(yī)師,復查心臟彩超,確定是否存在封堵器脫落。如確診封堵器脫落,可行心導管術取出封堵器或行緊急開胸外科手術取出。

  2.3.2.3 出血與血腫

  局部出血也是較常見的并發(fā)癥,多數(shù)與拔管后局部壓迫力度不夠或時間過短有關,少數(shù)可因穿刺不慎致血管貫通而出血。術中及術后應用抗凝藥物也會增加出血危險,因此護士應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血腫、瘀斑等,敷料潮濕及時給予更換,如遇穿刺部位滲血,應立即給予穿刺點上方2cm處壓迫止血20min,重新給予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并使術肢制動12~24h,大小便時,盡量在未穿刺側取放便盆,患者如出現(xiàn)血腫,面積較小時可不做處理,3~7天將自行吸收,面積較大時應給予壓迫后冷敷、理療等處理,嚴重者需止血治療。

  2.3.2.4 血栓栓塞

  介入治療是經皮穿刺血管內導管操作,易造成血管內皮損傷,穿刺部位包扎壓迫不當也會引起血栓形成及栓塞。術后血栓形成是導致腦梗死及其他臟器栓塞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術后應給予24h肝素鈉(生理鹽水+125mg肝素鈉液)微量泵注射,小兒以2~3ml/h速度推注,成人給予5ml/h推注,并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以5mg/(kg・d)的劑量口服[3]。在術后24h停用肝素鹽水后,繼續(xù)給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次/12h,治療3天。但應密切觀察患者出凝血時間的變化,及時詢問患者情況,防止抗凝過度引起牙齦、皮膚、骨黏膜出血,尤其要注意觀察患者尿液的變化,以防溶血的發(fā)生。

  2.3.2.5 溶血

  介入治療術后24h內極易發(fā)生溶血,主要發(fā)生在有明顯殘余分流的患者。原因是當有殘余分流時,血液流經未能完全阻斷處與補片發(fā)生摩擦造成紅細胞機械損傷而溶血。患者首先會出現(xiàn)排出茶色、醬油色或血色尿液。術后指導患者要多休息、多飲水,加強病情觀察,常規(guī)檢查尿常規(guī)3天,每天1次,觀察尿色、酸堿度及尿量變化等,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腰痛及皮膚、鞏膜和出血點等。

  2.3.2.6 感染

  介入治療雖切口小,但也屬于創(chuàng)傷性治療,術后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3~5天,每天監(jiān)測體溫4次,3天內體溫正常方可停藥。如體溫升高超過39℃或血常規(guī)有異常時,應及時查血象、血培養(yǎng)、注意心臟聽診,并按高熱護理常規(guī)護理。

  3 結果

  通過對先天性心臟病150例患者的臨床介入治療,術后聽診雜音消失,術后48小時及出院前心臟彩色超聲心動圖檢查,無殘余分流,全部患者均無并發(fā)癥,其效果尤為顯著。

  4 討論

  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種小兒常見的先天性畸形病,亦是小兒心臟疾病中最為常見的類型,其發(fā)病率緩慢增長。先天性心臟病的致病因素至今還未明確,有的專家認為與母體宮腔感染、遺傳基因及母體接觸過大量放射性物質等因素有關。

  臨床介入護理在護理領域是新的護理學科,是介入醫(yī)學推廣及發(fā)展而逐漸形成的新型護理技術。因為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產生的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痛苦少、住院時長較短及療效顯著等特點,被廣泛應用。在臨床中應對患者術前護理、心理護理、術后護理以及預防并發(fā)癥應引起極大重視。在先天性心臟病臨床中介入護理,主要以現(xiàn)代化護理模式為中心,在護理患者疾病的同時,對患者所在的環(huán)境影響、心理狀態(tài)和對疾病康復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也實施護理干預,制訂合理的護理措施程序并正確按步驟進行實施。使其落實到每位護理人員的身上,達到最好的護理效果。

  本組調查研究,對先天性心臟病介入護理效果分析,能夠極大減小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可能,提高恢復的速度,效果較為突出,對患者的康復起到了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倪端芳,趙萍,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圍手術期護理.

  [2]杜杰,高俊孌,宋玉平,等.68例先天性心臟并介入治療的圍術期護理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下半月版,2010,7(8):47-49.

  [3]李華娟.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圍手術期護理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2,6(3):26-27.

  心臟臨床護理論文篇2:《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臨床護理》

  【摘 要】探討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圍術期護理措施。通過手術前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手術后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檢測,呼吸道管理,胸腔引流管的管理,對患兒進行精心的護理,及時發(fā)現(xiàn)并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結果:本組患者580例,10例死亡,死亡率為1.72%,有效地降低了患兒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死亡率。結論:加強圍術期護理是降低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后并發(fā)癥和死亡率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圍術期護理

  每年全國新生嬰兒先天性心臟病有10萬~15萬例[1]。因小兒生理上的特點和先天性心臟病的復雜性,手術難度和創(chuàng)傷較大,并發(fā)癥和死亡率較高。我院2009年9月~2012年10月對580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進行心臟矯治術,經過精心的護理,有效地預防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了死亡率,現(xiàn)將圍術期護理要點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580例患者中,男348例,女232例;年齡10個月~14歲。其中,室間隔缺損(VSD)210例,房間隔缺損(ASD)148例,動脈導管未閉(PDA)77例,室間隔缺損加動脈導管未閉(VSD+PDA)25例,房間隔缺損伴動脈導管未閉(ASD+PDA)26例,法洛四聯(lián)征(TOF)58例(其中,伴肺動脈狹窄10例,伴肺動脈高壓13例),單純肺動脈狹窄(PS)17例,單純肺動脈高壓(PH)12例,心內膜墊缺損4例,大動脈轉位(TGA)3例。全組患兒均經心電、彩超、胸片等明確診斷。

  1.2 護理

  1.2.1 術前護理

  1.2.1.1 心理護理

  因心臟手術創(chuàng)傷大,手術風險也大,家長存在較大的恐懼心理,患兒也隨著年齡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緒緊張,護理工作人員充分了解患兒的生活習慣,做好患兒和家屬的思想工作,解釋手術治療的過程,消除患兒和家長的緊張心理。

  1.2.1.2 增強機體耐受力

  因患兒發(fā)育和抵抗力差,為了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應改善患兒的身體狀況,增強機體抵抗力,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給予低流量吸氧每日3次,每次2 h,改善缺氧癥狀,嚴防感冒,合并肺部感染者應積極給予霧化吸入、排痰、抗生素治療。合并肺動脈高壓者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教會一些年長患兒的配合動作(包括呼吸、咳嗽等),以便術后更好地配合工作。

  1.2.1.3 術前基礎準備

  注意保持手術部位皮膚清潔,可給予全身淋浴,但注意不要受涼,預防切口感染;術前1 d晚肥皂水灌腸1次;做好各種藥物過敏試驗。在患兒下手術前應準備好合適的麻醉床,安置好呼吸機、吸痰器、心電監(jiān)護儀等儀器,使其處于待工作狀態(tài),創(chuàng)造適宜的病房環(huán)境。

  1.2.2 術后護理

  1.2.2.1 病情觀察

  手術后應嚴密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中心靜脈壓和尿量,以及患兒的皮膚顏色、溫度、濕度、動脈波動情況。各種導管應妥善固定,保證通暢無阻,連接處不能滑脫、拔出。做好各種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的記錄。各種特殊藥物輸入管均需在連接處做好標記;術后8 h每15~30分鐘擠壓胸腔引流管1次,在前5 h每小時<100 ml,24 h引流量在400~500 ml,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報告醫(yī)生。

  1.2.2.2 維持體液電解質酸堿平衡

  術后4~6 h檢測電解質1次,補鉀時應嚴格遵守補鉀原則,每小時最大補鉀量不超過0.3 mmol/kg。補液最好用輸液泵或微量泵。記錄24 h出入水量和生命體征。

  1.2.2.3 循環(huán)系統(tǒng)檢測

 ?、傩碾姳O(jiān)護和心內測壓管檢測。嚴密觀察患兒心率和心律變化,注意心電圖變化并詳細記錄,注意是否有異位心律并備好抗心律失常藥物。持續(xù)檢測動脈血壓及左心房、右心房和肺動脈的壓力及波形。用5%葡萄糖液500 ml加肝素500 U,以2 ml/h的速度持續(xù)沖洗,保證測壓管通暢,嚴禁空氣和血凝塊進入。②低心排出量的護理。密切觀察心排出量、中心靜脈壓和左房壓變化。觀察心排出量的有效指征:腿部皮膚溫度涼的“溫差”平面變化。心排出量好轉時,腿部皮膚溫差平面向下移至足趾,終止消失,此時足部變暖、膚色淺紅、足背靜脈擴張充盈、動脈重新易于捫及[3-4]。③急性心包填塞的護理。臨床表現(xiàn)為胸管出血持續(xù)增多,出血突然終止又出現(xiàn)心衰,低心排相似癥狀,如心動過速、頸靜脈怒張、中心靜脈壓升高、動脈壓和脈壓下降、面色蒼白、周圍發(fā)紺、尿量下降甚至無尿。明確診斷,應盡早協(xié)助醫(yī)生進行心包穿刺或心包切開探查術,清除血塊,進行止血,解除壓迫。本組發(fā)生1例,經及時處理后痊愈。

  2 結果

  本組患兒手術后ICU滯留時間為0.5~23.0 d。死亡10例,死亡率為1.72%。其中,4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綜合征,2例死于肺部嚴重感染,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心包填塞;其他均康復出院。1例術后胸腔大出血致心包填塞,經及時二次開胸止血后痊愈。

  3 討論

  隨著先天性心臟病的手術適應證不斷擴大和手術難度提高,患者年齡越來越小,病情越來越重,對圍術期護理的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做好圍術期護理,可有效降低術后患兒的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吳洋.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圍術期護理[J].吉林醫(yī)學,2006,27(6):639.

  [2] 諸紀華,楊淑娟,傅藏藏.30例低體重危重先心病的術后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3):237-238.

  [3] 王惠玲.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95.

  [4] 管詠梅,周艷萍,何萍萍,等.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圍術期的護理[J].現(xiàn)代護理,2008,14(4):508-509.

  心臟臨床護理論文篇3:《風濕性心臟病臨床護理》

  【摘要】 目的 探討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于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整體護理,對比分析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實驗組睡眠、食欲、運動狀況及自理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對照組患者滿意度分別為97.30%、77.78%,實驗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給予整體護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及滿意度,促進疾病治療,值得在護理實踐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 風濕性心臟病;整體護理;生存質量;滿意度

  風濕性心臟病是臨床醫(yī)學中的常見病,其病情比較復雜、病程長、癥狀嚴重程度不一。目前,我國風濕性心臟病約占心臟外科疾病的25%,其發(fā)病率出現(xiàn)逐漸上升的趨勢,對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影響較大,因此應給予高度重視。我院于2009年11月——2012年10月對部分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給予整體護理,其護理效果較為明顯,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3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X線、二維UCG、ECG檢查并證實為風濕性心臟病,將73例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37例,男17例,女20例;年齡33-81歲,平均(41.52±12.37)歲;病程10個月-17年,平均(10.24±2.16)年。對照組: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齡35-82歲,平均(42.36±12.61)歲;病程11個月-18年,平均(10.33±2.25)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即叮囑患者臥床休息,引導其定期翻身,定期進行肢體活動,減少或避免墜積性肺炎等多種并發(fā)癥的產生。同時需加強防寒保暖工作,避免由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引導患者科學飲食,盡可能選擇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食品。實驗組于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整體護理,其護理方法包括病情觀察、心理護理、吸氧護理及輸液護理等。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2.0軟件實施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選擇(χ±s)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存質量評分對比 實驗組睡眠、食欲、運動狀況及自理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明顯,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3 討論

  風濕性心臟病通常由風濕熱活動引起,即患者存在嚴重的風濕熱活動,進而產生心臟病變,導致急性風濕性心臟炎。風濕性心臟病常見于冬春季節(jié),與潮濕或寒冷的環(huán)境有關。對于風濕性心臟病患者,除了給予對癥治療外,還應加強護理,積極、有效的護理是患者疾病治療的重要保障,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給予整體護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及滿意度。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的整體護理主要有以下幾點:

  3.1 病情觀察 疲乏、氣促、心悸是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常見的臨床癥狀,對此,護理人員需加強病情觀察,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心率過快、脈搏異常、呼吸困難等癥狀,若出現(xiàn)上述癥狀,則需及時告知主治醫(yī)生,及時給予對癥治療[1]。對于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其夜間心房收縮力明顯降低、心率減慢嚴重、房室傳導存在阻滯現(xiàn)象、心房不應期逐漸縮短,對此,護理人員需加強夜間觀察。

  3.2 心理護理 風濕性心臟病具有病程長、易反復、對生活影響大等多種特點,患者極易出現(xiàn)不良心理,缺乏治療信心,出現(xiàn)消極配合治療的現(xiàn)象,不利于疾病治療。對此,護理人員需加強心理護理,依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鼓勵與安慰患者,向患者介紹相關的疾病治療,使患者加深對疾病的認識,能夠自覺地配合各項操作,同時還應向患者介紹疾病治療的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療的信心[2]。對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護理人員應盡可能滿足,使患者感覺自己是被尊重的,滿足其精神上的需求,緩解其精神上的壓力。

  3.3 吸氧護理 缺氧是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常見的癥狀,當患者存在嚴重的心衰時,可出現(xiàn)明顯的缺氧癥狀,對此護理人員應及時實施鼻導管給氧;若患者同時存在肺水腫,則可于濕化瓶中添加適量的酒精,使其在給氧過程中有效吸入;若患者長期出現(xiàn)慢性缺氧癥狀,則需連續(xù)進行低流量吸氧,每分鐘約1L;若患者缺氧癥狀較嚴重,但未出現(xiàn)二氧化碳潴留癥狀,則可間斷給予高流量吸氧,每分鐘約5L[3]。

  3.4 輸液護理 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常需給予輸液治療,對此護理人員應注意控制其滴速。若患者未存在心力衰竭癥狀,則滴速可控制在70滴/min左右;若患者存在心率衰竭癥狀,則滴速可控制在20滴/min左右[4]。輸液過程中需注意觀察患者各種生命體征所出現(xiàn)的變化。

  參考文獻

  [1] 鄭月星,陳曉燕.風濕性心臟病圍手術期焦慮狀態(tài)的護理干預[J].現(xiàn)代醫(yī)院,2010,10(4):111-113.

  [2] 華錦嫦,鄭小華,李偉玲.家庭護理干預對提高風濕性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09,9(2):18-19.

  [3] 殷秀玲.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術46例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6):6461-6462.

  [4] 王艷紅.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合并肺感染的護理[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23(23):22-24.


猜你喜歡:

1.冠心病的護理論文

2.護理專業(yè)論文完整范文

3.呼吸護理論文

4.護理畢業(yè)論文3000字范文

5.護理畢業(yè)論文參考文獻

3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