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智慧論文(2)
中國哲學智慧論文
中國哲學智慧論文篇2
淺析哲學教育與哲學智慧
摘 要:對智慧的追求使哲學具有恒久彌新的價值和獨特的魅力,今天的哲學教育似乎正在背離它原來的目標,把哲學知識等同于哲學智慧,哲學教育成了對既定哲學遺產的繼承。為此,必須恢復哲學的智慧功能。首先,教育方法應注重啟發(fā)性和探討性。其次,考核方式上應注重能力的評價。相信憑著哲學的智慧,哲學教育終將擺脫困境,走向美好的明天。
關鍵詞:哲學教育 哲學智慧 自然辯證法 教學 改革
1. 何謂哲學
自古以來,有多少個哲學家就有多少關于哲學的定義,即使在今天,我們也很難給出一個清晰、完整而又為大家都接受的定義。然而,哲學的歷史和人類自身的歷史一樣悠久漫長,它已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向人們展示出時代的精神和智慧,它把人們心中所有、筆下所無的思緒進行提煉、加工,成為照亮眾人的智慧之光。由此可見,不管人們把哲學稱之為什么,毫無疑問,哲學是一門追求智慧的科學。
從詞源來看,哲學起源于古希臘文philo(愛) sophia(智)兩個詞,譯成漢語即“追求智慧”之意。在這里,智慧不等于知識,如果說知識屬于靜態(tài)的范疇,那么智慧則屬于動態(tài)的范疇。智慧最重要的涵義就是它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人們對宇宙、時代的認識只有掙脫了靜態(tài)的知識表面,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才能升華成動態(tài)的哲學智慧。智慧的第二個涵義是哲學的洞見。哲學洞見不是指哲學知識,因為知識的堆砌不等于智慧。
不僅如此,知識會老化,而哲學洞見不會老化,也不會被歲月的塵埃所覆蓋,相反,哲學智慧具有恒久彌新是價值。正因為如此,成書于2千年前的《道德經》和《柏拉圖全集》才沒有因年代的久遠失去其重要的科學文化價值,而是代代相傳,成為人類精神文化的寶貴財富,也正是這種對智慧的追求,使哲學具有充分的生存權和獨特的魅力,從而讓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之癡迷,,為之陶醉。然而今天的哲學教育卻并不盡如人意,哲學教育步履艱難。
2. 哲學教育的誤區(qū)
作為一門追求智慧的科學,哲學教育似乎正在背離它原來的目標。雖然人們仍然在不斷論證哲學的智慧,其實質卻已逐漸蛻變。人們忽視哲學的智慧功能,把哲學知識等同于哲學智慧,從而使今天的哲學教育出現諸多誤區(q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哲學教育當成了對既定哲學遺產的繼承。眾所周知,哲學具有啟迪人們智慧的功能,同時,正是這種啟迪智慧的功能使哲學具有恒久的魅力而在各門學科爭奇斗艷的百花園中占據一席之地,哲學教育也從柏拉圖學園發(fā)展到今天的大學教育。然而,遺憾的是,由于對哲學的誤解,人們往往把哲學知識等同于哲學智慧,結果是把哲學教育當成對既定哲學遺產的繼承,使哲學課堂成為向學生灌輸哲學知識的場所,這種對哲學智慧功能的放棄,必然導致哲學教育的對象失去對哲學的興趣。在校園之內,學生厭學,教師厭教;在校園之外,人們對哲學也是“另眼相看”,最終導致人們對哲學本身的放棄,進一步引發(fā)哲學教育的危機。
3. 恢復哲學的智慧功能
首先,教育方法應注重啟發(fā)性和探討性。正如大家所知,哲學的魅力就在于它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批判性思考和理解的智慧,而不是某種現成的具體的結論。因此在教學方法上,哲學教育更應著重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而不是單純在課堂上灌輸某些現成的哲學知識[1],我校是一所醫(yī)學院校,對于一個醫(yī)學生、一個未來的醫(yī)務工作者來說,如何正確理解和評價諸如醫(yī)學發(fā)展的目的,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轉變,醫(yī)學中人文精神的缺失等醫(yī)學發(fā)展和醫(yī)療實踐中的理論問題和哲學問題,并進行批判性的反思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和適應非常重要,也是一個必然要面臨的課題,如果只是就醫(yī)論醫(yī),缺乏批判和反思的意識和能力,在復雜的現實面前可能就會感到無所適從。正是基于此種考慮,在我校自然辯證法課程的教學中,引入醫(yī)學哲學中的若干焦點,熱點問題。
其次,考核方式上應注重能力的評價。一直以來,對學生的考評都是以其對哲學知識掌握的程度為唯一標準,這種考核方式往往使學生把注意力單純投向對哲學概念和哲學原理的掌握,從而形成一種哲學即等于哲學知識的錯誤觀念,完全忽視了哲學最重要的功能—啟迪智慧,學生可能因死背概念、原理而獲得高分,但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卻未得到鍛煉和提高,因此,我校自然辯證法教學改革中,改變了過去只注重哲學知識掌握的方式,在考核方式上將卷面考試與平時課堂的發(fā)言,討論以及出勤情況結合起來,將知識與能力結合起來。
為了激發(fā)同學分析、思考問題的積極性,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到課堂發(fā)言和討論中來,一是平時每一次發(fā)言都由同學自己簽名,同時學期最后對討論發(fā)言的情況進行評優(yōu),包括小組評優(yōu)和個人評優(yōu)。在最后對本門課程學習的評價上,除了期末的卷面考試成績以外,還包括平時成績分,主要包括專題發(fā)言,討論發(fā)言分,考勤分,對于討論發(fā)言評優(yōu)的同學實行加分機制。
總之,哲學教育要走出誤區(qū),擺脫困境,就必須進行改革,必須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各個方面采取措施,而這三方面又是相輔相成、密切聯系的[2]。考核方式的改革往往關系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能否有始有終,沒有考核方式的改革做支持,其他改革可能落個虎頭蛇尾,不了了之;相反,沒有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也難以收到滿意的效果,最終只能不歡而散。因此,哲學教育改革必須從各個方面齊心協(xié)力,可以預見,它的路是漫長的和艱辛的,但是應該相信,憑著哲學的智慧,哲學教育終將擺脫困境,走向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劉學禮.結合課堂教學,開展主題活動--我校醫(yī)學研究生自然辯證法教學改革探索[J]. 醫(yī)學與哲學2005.26(12):72-73
[2]楊莉. 加大教改力度 推進素質教育[J]. 《醫(yī)藥產業(yè)資訊》,2006.1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