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貨幣政策論文
分析中國貨幣政策論文
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即貨幣與產出之間的關系,歷來是宏觀經濟理論爭論的“熱點”之一。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有關中國貨幣政策的形勢與政策論文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分析中國貨幣政策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分析中國貨幣政策論文篇一
《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分析》
摘要: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即貨幣與產出之間的關系,歷來是宏觀經濟理論爭論的“熱點”之一。從貨幣政策的四大目標入手,通過衡量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來評價貨幣政策的有效性?;?997-2009的宏觀經濟數(shù)據建立貨幣政策有效性理論模型對貨幣政策在中國是否有效這一問題做經驗驗證。
關鍵詞:貨幣政策;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3)08-0006-02
1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理論模型
如果一項貨幣政策能夠對國民生產總值等經濟變量產生好的影響,那么就說該政策是有效的。封閉經濟條件下的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理論模型可以簡化為:Em=L1(p)+L2(y)+L3(u),其中p代表物價水平,y代表經濟增長,u代表充分就業(yè)。
2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檢驗的實證分析
2.1確定貨幣政策的有效值域
為了驗證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理論模型和中國經濟運行狀態(tài)的實際擬合程度,我們根據國際國內對我國貨幣政策目標即模型中的三個解釋變量的波動范圍以及結合我國經濟實際情況來確定貨幣政策有效性指標Em的值域。將GDP的增長率范圍界定為7%—8%。通貨膨脹率和失業(yè)率定的有效值均為5%。封閉條件下,模型中的因變量社會貨幣需求量便不是摸個具體數(shù)值,貨幣需求量反映一種變化趨勢,有效值的范圍是一個閉區(qū)間,值域范圍是17%-18%左右。我們將實證部分劃分為兩個聯(lián)系的部分進行分析:第一,將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理論模型和中國的貨幣需求量之間進行檢驗;第二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理論模型進行分層次檢驗,就是對解釋貨幣需求的三個變量即經濟增長水平、充分就業(yè)以及物價穩(wěn)定這三個層次進行單項檢驗。
2.2理論模型有效性和中國實際貨幣需求量的擬合度檢驗
根據通貨膨脹率、GDP增長率和失業(yè)率三個指標的加和算出合計指標。該指標可以衡量我國貨幣需求增長率,繼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代表我國的總需求,反映經濟整體情況。根據實證得出,1997年到2009年這十三年中,可以將中國的實際貨幣需求劃分為以下三類:
(1)中國的實際貨幣需求增長率高于有效值域上界。
這種情況主要發(fā)生在通貨膨脹最明顯的2007—2008年。2007—2008年經濟處于過熱狀態(tài),國家于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總共十二次上調了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合計上調6.5個百分點。從實證結果看出,這種緊縮性的貨幣政策隨后產生了很明顯的效果,總需求從2008年下半年直到2009年一直處于下滑狀態(tài)。
(2)中國的實際貨幣需求增長率落入有效值域之中。
這種情況出現(xiàn)于2004年和2006年,從嚴格意義上講2004年要稍微比有效值域上界大出0.2,可以將2004年視為處于有效值域。這兩年為經濟處于最為理想的狀態(tài)。2004—2006年我國經濟處于很平穩(wěn)的狀態(tài)。
(3)中國的實際貨幣需求增長率低于有效值域下界。
這種情況發(fā)生于1997年至2003年。1997年至1999年總需求嚴重不足,中國政府沉著應對,適時推出積極的貨幣政策,對刺激總需求、拉動經濟增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實證可見,1999年至2003年總需求不斷上升,這顯現(xiàn)出我國貨幣政策的效用得到了發(fā)揮,只是存在了時滯。
2.3理論模型分層次的單項檢驗
貨幣政策的四大目標之間存在著矛盾和沖突,要同時實現(xiàn)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在不同的時期對貨幣政策選擇的側重點不同,接下來對中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分三個層級進行實證分析,首先將上述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理論模型進行拆分,拆分結果為:
Em=L1(p)Em=L2(y)Em=L3(u)
根據中國實際數(shù)據可以得出,1997-2007年,中國的物價水平低于物價穩(wěn)定的有效值;2008年,中國的物價水平高于物價穩(wěn)定的有效值;2009年,中國的物價水平低于物價穩(wěn)定的有效值,上述三個趨勢完全符合1997-2007年間中國經濟的實際運行情況。2008年經濟過熱導致了過高的通貨膨脹,其余兩個時期,中國實際上面臨通貨緊縮的壓力。我國長時間處于通貨緊縮的局面,突顯出中國的貨幣政策在通貨緊縮治理的層面上,缺少有效的貨幣政策工具,沒有充分發(fā)揮金融市場的作用。由于商品市場的供需關系對于整體物價水平,甚至于對市場實際利率都有很大的影響,在上述實證結果得出中國的貨幣政策傳遞機制受阻的情況下,貨幣當局無法通過使用有效的貨幣政策工具來調節(jié)國內商品市場的總需求和供給,無法對物價水平和實際利率產生有效地調控。為了刺激經濟增長,中國的存貸款利率已處于較低水平,為了維護社會穩(wěn)定,存款利率繼續(xù)下調的可能性很小;同時為了維持國有商業(yè)銀行的日常經營,貸款利率的下調也存在困難。另外,正是由于信貸傳導機制受阻,貨幣當局無法將運用貨幣政策增強的流動轉轉化為社會大眾對實體經濟的投資,無法拉動商品市場需求的增長。
根據實證可以看出,只有1998年到2002年間,國內經濟增長速度在模型設定的經濟增長的有效區(qū)域之中,屬于經濟增長水平的有效狀態(tài)。這說明人民銀行這段時間積極推進的一系列貨幣政策機制及工具改革作用見到了效果,貨幣政策效應顯現(xiàn)。2003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則出現(xiàn)過熱苗頭。為此,人民銀行密切監(jiān)測這段時期內的經濟和金融運行狀況,積極將檢測結果與財政廳、發(fā)改委等相關宏觀經濟管理部門進行溝通和協(xié)調,執(zhí)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對市場的貨幣投放量適時進行“微調”和“預調”,從源頭上遏制通貨膨脹。但由于貨幣政策的時滯,效果直到2008才顯現(xiàn)出來。2008-2009年期間,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貨幣當局適時推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兩者搭配的一攬子刺激經濟計劃取得較好的效果,在外部不穩(wěn)定性因素逐步增多的不良境況下,中國國內經濟運行中穩(wěn)定性因素增多,國民經濟迅速企穩(wěn),銅鎖預期有所緩解,信心指數(shù)大幅上升,經濟企穩(wěn)趨勢日漸明顯,為中國經濟走出危機陰影奠定堅實的基礎。
根據實證可以得出,1997年以來,實證結果顯示的失業(yè)率一直低于模型所設定的5%這個有效值,我們認為這是因為我們使用中國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率替代模型中的失業(yè)率,中國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率是個不完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只對進行登記的城鎮(zhèn)人口進行統(tǒng)計,而占中國人口50.32%的農村人口以及未登記的城鎮(zhèn)人口不在統(tǒng)計口徑之內,實際上中國的失業(yè)率遠高于中國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率。
3結語
為了探討中國貨幣化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嘗試著從物價水平、經濟增長、充分就業(yè)方面來解釋中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建立了封閉經濟條件下的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理論模型Em=L1(p)+L2(y)+L3(u),并將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理論模型和中國的貨幣需求量之間進行檢驗,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理論模型進行分層次檢驗。最終得出實證結論是:1997年后,中國經濟持續(xù)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低位不斷攀升,但中國經濟也隨著世界經濟的波動而產生通脹和通縮的交替現(xiàn)象。從綜合實證和分層次實證結果都可以看出,中國的貨幣操作伴隨著經濟增長亦步亦趨處于被動地步。
參考文獻
[1]朱新蓉.貨幣金融學[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
[2]黃昌利,任若恩.我國(1996-2003年)貨幣政策低效性及原因分析[J].中國管理科學,2004,(12).
[3]何天翔.中國貨幣非中性實證分析[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07,(3).
[4]馬曉琛.貨幣政策應對流動性過剩有效性研究——基于2005.7-2007.12數(shù)據的實證分析[J].現(xiàn)代經濟,2008,(91).
[5]徐亞平.公眾學習、預期引導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J].金融研究,2009,(1).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分析中國貨幣政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