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回應社會對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吁請,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正確審視和深刻考量的重要命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心理健康論文,供大家參考。
心理健康論文范文一:高校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實施評價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社會競爭也日益激烈,大學生所面對的種種壓力越來越多,這些都對大學生的心理現狀產生了巨大影響。如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漸突出,有的甚至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據有關統(tǒng)計,近年來我國有多達30%的大學生存在心理障礙,在休學退學的總人數中有近一半的學生因心理疾病無法正常學習。一些大學生無法正確地認識社會,被諸如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所侵蝕,他們畸形的價值觀使得自身沾染上不良風氣,容易與他人產生沖突,受到他人的排斥;還有些大學生沒有人生規(guī)劃和生活目標,加之自控能力差,容易產生諸如沉迷網絡等依賴癥狀,導致無法完成學業(yè)。由此可見,我們必須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1.1、國家政策對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肯定
“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對高校教育提出了要求:在體育教學中做到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并重;在整個學校教育中提高體育衛(wèi)生教育的地位,切實發(fā)揮其作用。因此,政策的支持使得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大大增強。與此同時,高校的體育新課程標準也有了新變化,標準依據課程學習內容和目標劃分出了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這五個領域。其中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力著重強調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這也為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可行性。
1.2、體育教學對促進心理健康的多樣積極價值
實際上,經過中外學者的研究發(fā)現,體育活動確實對心理健康起到潛在的積極作用。而我們知道,體育教學具有眾多特點,其動態(tài)的教學活動、實踐性的身體活動、立體的人際交往、復雜的心理操作和復合式的心理體驗都使體育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它能夠改善學生心理狀態(tài),糾正心理缺陷,提高心理素質,預防心理疾病等。體育教學能夠強身健體,使身體的鍛煉帶動心理的防護。在高校的體育教學中,老師通過傳授體育知識、技能來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能力,而在傳授過程中,也能使學生體會到情感上的愉悅。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為學生提供了強健身心的方法和技巧,這就促使學生優(yōu)化個人的身體素質。而精神上的健康與否和身體狀況是高度相關的,學生健康的身體為其心理健康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而其身體素質的提高使得體育運動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強身健體、陶冶情操的作用,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體育教學能夠調整情緒,緩解心理壓力,起到預防作用。很多研究都已經明確表示,體育鍛煉在減輕、緩解甚至是治療某些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上有著重要作用,它能夠合理宣泄不良情緒。而體育教學活動中的趣味教學內容就能轉移參與教學的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宣泄出自己的不良情緒,體驗到體育運動的快樂。而且,情緒某種程度上能準確反映出心理健康狀況,而長期糟糕的情緒也許就是心理問題的可能傾向。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中所表現的外在行為、表情動作,都可能反映了學生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因此,關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不正常反映,可以及早發(fā)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及時治愈。體育教學能夠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不斷完善自我。雖然“自我”是一個心理學領域的概念,但是“自我”指的是個人對自己的整體評價,包括身體、觀念和情感等方面。并且,身體和心理密切相關,對“自我”身體的良好認識會促進精神“自我”的正確認識。研究證明,優(yōu)秀的身體有利于情緒的穩(wěn)定、個人的自尊自信和性格的發(fā)展,而且自我意識還可以通過力量訓練來增強。因此,體育教學中豐富的運動實踐能夠在增強學生身體層面的“自我”認識外,增強對“自我”的綜合認識。在體育教學中,學生通過自己的主觀評價和他人的評價,能夠獲得綜合全面的感受,從而更好地認識自我、完善自我。一些大學生由于各種原因,缺乏有效的人際互動,甚至出現人際交往障礙,并且嚴重缺乏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這些都導致了孤僻、自閉、抑郁等種種心理問題的產生,嚴重阻礙了大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這些問題在體育教學中能夠得到緩解。體育教學中組織的團體性活動,能使團隊中的學生面對面交流互動,增進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而且促使大學生敞開心扉,消除孤獨感,增強集體歸屬感。內心的堅強是不懼風雨的根本原因,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能夠提高學生克服困難與挫折的能力,從而增強社會適應力。
2、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徑
那么我們要如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呢?這需要整個體育教學體系的多方面配合。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長期堅持的恒心,還需要有深入人心的觀念,需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融入到體育教學中,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1、深入貫徹身心共育的教學理念
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即在體育教學中有機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樹立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共同教育發(fā)展的理念。理念指導實踐,高校只有樹立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才能實施更加有效的教學實踐。因此,高校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在設計體育教學時充分考慮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實施,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具體來說,高??梢栽谡n程設置、課時安排上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傾斜,同時,還可以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和過程時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學中的心理教育作用。高校的教學研究往往引領著整個教育領域的新風尚,既然體育教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毋庸置疑,那么高校的教學研究就可以側重這個新方向,在此新領域中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創(chuàng)新體育課程設置和體育教學方案,從而引領更多學校發(fā)展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培訓
要增強對教師的培訓。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因此對教師的培訓提升不可或缺。體育教學活動中,師生有著直接的互動,教師在與學生的面對面接觸中更能真實具體地發(fā)現學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師更需要在體育教學中掌握積極引導學生、敏銳發(fā)現問題、正確尋找癥結的方法和技巧。并且,教師作為體育教學中的指導者,需要為學生們的不良情緒提供科學的疏導方式,改善學生的消極心理傾向,通過指導學生的體育鍛煉、身體調養(yǎng)、心情調節(jié)等,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困境。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的儲備是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在體育教學中順利有效開展的基本條件,所以,加強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知識和技能,是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途徑。
2.3、加強體育教學個性化、多樣化
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主體角度豐富發(fā)展體育教學形式,通過各種教學工具和方法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心理狀況復雜且個體性極強,年齡、性別、成長環(huán)境和成長經歷等因素都影響著人的心理狀況。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個體的差異性很大,其心理特征也各不相同。因此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注重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科學組織體育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重點有全面,不僅要全面關注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還要著重關注心理狀況不佳的學生,對他們進行重點輔導,幫助學生戰(zhàn)勝心理問題。同時,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設計豐富的具有心理教育作用的體育活動十分重要。這不僅做到了體育教學的個性化,還增強了體育教學的多樣性。例如,通過慢跑、太極等持久運動調節(jié)容易產生焦慮心理的學生;通過激烈的競技比賽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通過接力、拔河等團體項目提高學生的集體歸屬感榮譽感和團體意識。
心理健康論文范文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
心理健康是良好思想品質和道德情操的重要基礎。研究發(fā)現,一些疾病的背后,往往隱藏著不健康的病態(tài)心理,像抑郁癥、疑心病、變態(tài)狂等常常是由于某種心理變態(tài)所致。欲培養(yǎng)大學生優(yōu)良的品德與修養(yǎng),必須優(yōu)先指導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因此,當前思政工作重視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同時,此項工作不能停留在講臺上的說教上,要采取具體的方法和措施,一方面要教育大學生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培養(yǎng)健康的情感,學會調控不良情緒;另一方面要教育他們學會面對挫折、正視現實,跟他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保持心理相容[1]。為此,筆者芻議如下。
一、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肇始與發(fā)端
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大學生入校前沒有接受過正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參差不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過對大學生進行“馬哲”、“法基”、“思修”等方面施加教育影響和滲透,幫助大學生在政治思想領域形成正確的“三觀”和樹立人生遠大理想。但是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關注較多的是大學生在政治思想領域的外顯行為表現,卻往往忽視了大學生的一些內隱性的心理問題,如個性行為、社會情感、負面情緒的調節(jié)等,而這些不僅僅是常見心理問題,若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一方面制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可能會導致培養(yǎng)的人才淪為次品或危險品。因此,必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地位,應將此項工作作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肇始與發(fā)端。
(二)高校實現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支撐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fā)展,強強合并、聯合辦學等創(chuàng)舉已初顯成效。但是,絕大部分高校在招生規(guī)模、學科格局、校區(qū)建設等方面已趨向基本穩(wěn)定的態(tài)勢,未來要想獲取長足的持續(xù)發(fā)展,就必須轉變發(fā)展理念,向實現內涵式發(fā)展的方向轉變。這就要求徹底擯棄“外延式”的發(fā)展模式,從“擴建新校區(qū)、擴大招生規(guī)模、增開熱門專業(yè)”的“粗放式”的傳統(tǒng)發(fā)展模式,開始向“注重制度創(chuàng)新與提高人才質量”的方向集結。人才質量的提高,不僅需要高校個部門的協(xié)調努力與管理上的到位,同時要求大學生必須擁有一個積極健康、奮發(fā)進取、求實創(chuàng)新的良好心態(tài)。
(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基石
當代大學生肩負著時代發(fā)展之重任,他們是否具備完善的人格品行和良好的身心健康素質,不僅決定著個人的前途、影響自己的一生,從某種意義上講,也直接關乎著未來的民族振興。“知是行之始”,為此,要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特點,首先從心理健康理論知識開始,系統(tǒng)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健康心態(tài),以便畢業(yè)后投身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滾滾洪流之中,建功立業(yè)。為此,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實現偉大中華民族的中國夢”的重要基石。
(四)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大學生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保持了高校在讀期間所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質,在為人處事、在利益分配等方面,能體現出一種良好的健康心態(tài)、一種較高的人文修養(yǎng),建立一種協(xié)調與融洽的社會關系,不僅有利于本單位的和諧發(fā)展,而且對整個社會的和諧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加強專業(yè)化師資隊伍建設
要重視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須注重專業(yè)化師資隊伍建設。在現有師資的基礎上,可建立起一支由教育管理者、思政工作者、輔導員為專職的師資隊伍,由各學科任課教師圍繞授課院系班級所組成兼職隊伍,發(fā)揮專兼結合、專業(yè)互補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專職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專題講座等形式,結合我國大學校園近幾年因大學生心理疾病而引發(fā)的案例,系統(tǒng)地講授心理疾病的危害,強調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對自己、他人與社會的重要性。并結合實際,警示大學生要通過反省、自查自身的心理狀況,有問題要及時矯正,在生活中讓心理充滿陽光。其次,兼職隊伍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自己學科的日常教學工作之中,結合本學科的特點,例如課堂辯論會、操作技能中的模擬訓練、畢業(yè)前的社會職場心理測試等,都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品質教育的良好時機。通過不同學科教師的教學與訓練,大學生在不同的場所、接受了不同風格的影響和指導,既克服了工作方式的枯燥性,又避免了心理健康教育過程的程式化。
(二)普及心理健康常識
思政工作領域,以往出現的思想誤區(qū)多是在事情發(fā)生后才開始反思,然后竭誠尋求對策。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有人認為大學生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點虛張聲勢,甚至還會矯枉過正。以上的片面的認識,必然會導致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偏移和缺位,如果將心理健康教育置放于思政工作中的從屬地位,讓隱性的心理健康問題繼續(xù)潛伏,待突然爆發(fā)和引發(fā)校園暴力慘案之時嘆悔已晚。因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個長期的教育與滲透過程,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抗挫能力的增強,首先離不開對心理學知識、心理健康教程內容的系統(tǒng)掌握,通過系統(tǒng)地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了解大學生自身處于青春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學會為人處世、學會在人生逆境或失意之時,調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處理好身邊的矛盾,設法讓自己的擁有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為此,高校重視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工作,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合理安排相關教材內容等舉措、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的普及工作。讓大學生通過心理健康常識的普及,從思想上提高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懂得在心理受挫時,如何調適自己,努力尋找心中的那片晴朗,避免心理失衡而引發(fā)懊悔。
(三)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
對于同一院校的大學生來說,由于出身家庭環(huán)境的不同、入學后接觸的學校環(huán)境也迥乎各異,另加對他們起深刻影響作用的身邊親人的文化素養(yǎng)也參差不齊,就導致了今天的大學生心理素質上的較大差異。走訪發(fā)現,個別有心理疾病的大學生,他們普遍具有不善于交際和不愛向朋輩傾訴的心理傾向。為此,可以發(fā)揮網絡教育優(yōu)勢,利用大學生對現代網絡的偏愛,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一方面在網上開設社會心理學常識、心理療救與實踐、社會網絡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知識,使大學生通過網上的自我學習,攝取心理健康方面的科學知識。另一方面通過創(chuàng)設網上心理咨詢平臺,利用網上互不知對方真實身份的優(yōu)勢,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在校園網站上建立心理咨詢欄目,積極參與網上心理咨詢業(yè)務。由專業(yè)教師、專職人員熱情、耐心、科學、有針對性地解答大學生心理上的疑慮,然后為有心理健康疾病的大學生進行疏導與開化,及時解決他們心中的困擾,規(guī)避了他們心理沖動所產生的風險,確保網絡心理咨詢活動的及時性。
(四)創(chuàng)立三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此項工作實效性的提高、常態(tài)化的開展,必須建立一種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因為我國正處于快速發(fā)展時期,大學生在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下,心理問題日趨復雜,單一的學校思政教育模式,很難在具有隱蔽性特征的心理教育方面取得長足的進展。一方面是因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存有潛伏期、心理健康失衡引起的事件又具有突發(fā)性。另一方面,高校思政工作者不僅要搞好本職工作、而且還肩負有教書、科研等任務,時間不僅有限,而且個人精力也難以負重。為此,家庭和社會也應分擔責任,協(xié)同努力、積極參與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之中。家庭方面,父母要開展細致入微的談心活動,增加與孩子間情感上的溝通與交流,解惑釋疑,幫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礙、營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民主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社會方面,要占領道德高地,通過社會輿論宣傳,在全社會倡導和諧理念、培育樂包容精神、培育健康向上的社會大眾心態(tài)??傊?,三方要協(xié)同努力,形成一種教育的合力,以便發(fā)揮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效性,更好地為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