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學術論文3000字
大學是學生學習與工作的過渡時期,是傳授知識的黃金階段。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大一學術論文3000字,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大一學術論文3000字篇一
論大氣的大學
摘要:“氣”與“道”是中國古代哲學中兩個基本的概念范疇。從詞義上和中國古代經(jīng)典文獻來分析,“大氣”與“大學”、“大學之道”之間有著某種內在的關聯(lián)性,大學從根本上來說就應該是“大氣”的?!按髿狻笔恰按髮W之道”最內在的基本要求,是成就大學的基石。一所好的大學,不僅應有大樓,還要有大師,更要有“大氣”。大學應當具有超凡脫俗的“大氣節(jié)”、志存高遠的“大氣魄”、兼容并蓄的“大氣量”、恢弘廣闊的“大氣度”,才能稱得上是“大氣的大學”。
關鍵詞:大氣;大學;大學之道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717(2013)05-0007-06
收稿日期:2013-06-18
作者簡介:李震聲(1967-),男,湖南湘鄉(xiāng)人,湖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大氣”一詞,《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為:“大的氣度,大的氣勢(名);氣度大,氣勢大(形);大方,不俗氣(形)”[1]?!按髿狻背嗣~意義上的“空氣”、“氣體”等意思之外,還包含有“氣質”、“氣節(jié)”、“氣魄”、“氣概”、“氣勢”、“氣量”、“氣度”、“氣氛”(在大學主要指學風、氛圍)等詞義。那么,“大氣”與“大學”、“大學之道”之間是否有什么關聯(lián)呢?
丁學良在《什么是一流大學》一文中談到:“大學,大家都知道,英文是university,這個字的字根是univers,意思是無所不包、普遍。這個字根引申出了好幾個字,大學是其中之一,另外一個是universe,‘宇宙’。這說明什么呢?說明大學的含義本身應該是,最盡可能的廣泛,最盡可能的普遍。”接著他又說:“講到世界一流大學的精神氣質,我認為另外一個字,和大學的字是一個字根、一個意思的,就是universallistic,它的意思是‘普遍主義的’。大學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是一種普遍主義的機構?!盵2]無論是“無所不包”、“廣泛”、“普遍”,還是“宇宙”、“普遍主義的”,這幾個詞都與“大氣”有著某種內在的聯(lián)系,甚至有著某種意義上的等同。也就是說,大學,從根本上說,它就應該是“大氣”的。
從我國古代《大學》來考查,“大氣”也與“大學之道”有著某種內在的關聯(lián)性?!洞髮W》作為“孔氏之遺書”,開篇即闡明了大學之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朱熹說:“大學者,大人之學也”。其所謂“大人”,就是孟子說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的“大人”。孟子嘗說樂正子是善人,是信人,又解釋道:“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3]。這里所謂的“赤子之心者”、“充實而有光輝”,均無不蘊含“大氣”之要義:“赤子之心者”,必是“大氣”之人;“充實而有光輝”,此乃“大氣”之形?!懊髅鞯隆?、“親民”(“親”,按朱子注,同“新”,下同)、“止于至善”之大學三綱領,強調的是“大人”通過個人自身“去除欲望”、“去舊為新”、最終超越自我而達到“至圣之人”的目標,體現(xiàn)的是“大學”通過幫助“大人”去欲而后彰顯其美好品德,推己及人,普及天下,成就內圣外王之理想,從而實現(xiàn)“大學”“止于至善”的無限追求之最高理想??梢哉f,“大人”若無“大氣”,難以“明明德”,難以“親民”,更難以達至“至善”;“大學”若無“大氣”,則難以培養(yǎng)出“大氣”之“大人”,難以造就真正的“圣人”,最終難以達到大學之最高境界。接下來,《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進一步強調了成就“大氣”之“大人”乃至“圣人”的具體要求和規(guī)范性約束,尤其注重漸進式的“內圣外王”之道。因此可以說,“大氣”是大學之道最內在的基本要求,是成就大學的基石。
《大學》雖然是古代儒家的思想,但作為中國人文世界的精神土壤,對國家、民族、個人而言,其價值非同一般。中國現(xiàn)代大學雖然并非發(fā)軔于中國本土,乃源于西方,但現(xiàn)代大學的理想和古代大學的理想?yún)s有著內在相通之處。王岳川指出:“現(xiàn)代大學強調人的全面發(fā)展(德智體),古代中國的大學則主要強調對內在道德心性的開發(fā)和完善,二者有所區(qū)別。這一側重內心完善的大學教育與現(xiàn)代大學并不是沖突對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4]大學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按髿狻弊鳛楣糯袊髮W之道的最內在的要求,同樣對于當代大學的建設和發(fā)展具有非同一般的價值意義。換言之,大學必需“大氣”。
那么,大學怎樣才能做到“大氣”呢?什么樣的大學才能稱得上“大氣的大學”呢?
一、價值取向上:超凡脫俗的“大氣節(jié)”
大學是產生真理、傳播真理的重要場所。從大學誕生之日起,大學就是作為真理、權威、正義的代名詞,大學是“掌舵者”、“動力站”、“引路者”、“社會領袖”等贊譽不絕于耳。大學的這種崇高的榮譽源于千百年來大學自身對于這種“精神”、“品格”、“氣節(jié)”的堅守,源于大學對于人類文明、科學、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源于大學對社會現(xiàn)實中負面的、丑惡的、庸俗的事物和現(xiàn)象的批判。“大學不是孤立的事物,不是老古董,不會將各種新事物拒之門外;相反,它是時代的表現(xiàn),是對現(xiàn)在和未來都會產生影響的一種力量”[5]。大學對時代產生的第一種力量是,它作為產生真理、傳播真理的重要場所,致力于傳承和發(fā)展知識理性進而成為影響時代的基本力量。如果大學失去了對真理和理性的堅守,大學也就失卻了其超凡脫俗的“氣節(jié)”。毋庸置疑,大學除了需堅守自身最基本的知識理性外,還應通過自身的批判力量去影響時代。批判性是大學精神最具生命力的因素,是大學精神中最該有的題中之義。真正大氣的大學應該有其自身的價值取向,有敢為人先的批判性,不能因為喪失社會批判的話語權而選擇集體沉默。
大學必須追求獨立的個性,堅持自己的發(fā)展之路,而不應盲從,不應隨波逐流。一所大氣的大學應當有“無論世事怎樣瞬息萬變,人們如何浮躁地追潮逐浪,它有一種任憑舉世中風狂走,我自卓然獨處的孤傲和鎮(zhèn)定”[6]的氣概。在20世紀戰(zhàn)爭期間,美國政府曾下令凡是反戰(zhàn)者一律不準領取獎學金的資助,惟獨耶魯大學不為所動,冒著失去聯(lián)邦政府的大筆資助基金的風險,繼續(xù)以申請者的學業(yè)成績作為獲取獎學金的惟一標準。當時的耶魯校長也因為堅持了大學的良心和獨立而受到了世人的尊重。又如柏來圖在《理想國》所言:一切偉大的事物都矗立在暴風雨之中。一所大氣的大學還必然具有堅韌的品質,必然經(jīng)得起磨難、受得了苦困、始終堅守信念。當年的西南聯(lián)大在戰(zhàn)火紛飛、條件極其簡陋、面臨民族危難之際,能夠造就一批大師、大家,成就其在中國教育史上偉大的歷史地位,就在于西南聯(lián)大具有大義凜然的民族氣概,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轉移社會一時之風氣,內樹學術自由之規(guī)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為辦校宗旨,“自覺承擔起民族精神象征的重任,以剛毅、堅韌、持久的努力,沉溺于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維系民族文化的血脈,保持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的火力,成為抗戰(zhàn)時期中華民族‘文化堅守與文化抵抗’的堡壘”[6]。西南聯(lián)大雖然生于戰(zhàn)火之中,卻成為中國大學辦學歷史中的璀璨明星,向世人彰顯了中國人可以辦好大學。正是大學的這份民族氣節(jié),才使大學有了更大作為和更廣闊前景的根基。 當前中國高等教育面臨著大學在發(fā)展過程中片面追求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大學總是去迎合政府、市場、社會的需求,導致“千校一面”、“萬人一書”,人云亦云的現(xiàn)象嚴重,高校趨于同質化,缺少個性和特色。應該說,過分追求功利,是大學辦學之大忌。老子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是為良訓!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中,部分高校盲目攀比,追求“大而全”,寄希望于“上規(guī)模、上層次”,追捧毫無實際意義的所謂“大學排名”,不能不說是與“大學之道”背道而馳的。如此辦學,不僅會嚴重影響高等教育功能的發(fā)揮,造成教育資源的無形浪費,而且也會使大學失去自我和個性,辦不出特色和水平。誠如劉鐵芳所說:“我們今日遭遇的存在問題就是存在的平庸化,我們把自己交付給潮流,也就意味著我們擁有自我的同時也失去了自我”[7]。大學應當堅守大學的獨立品質和個性氣質,它不因種種誘惑或利益,也不因種種挑釁和威脅而放棄對自身獨立性的捍衛(wèi)與追逐。如果大學完全成為社會的奴隸,而喪失了崇高的理想和追求,那么大學無異于失卻了其生命。
大學應當成為大學精神的守望者,堅守大學超凡脫俗的“氣節(jié)”,堅貞不屈地走大學自己的發(fā)展之路!
二、社會責任上:志存高遠的“大氣魄”
“志當存高遠”,這個道理毋容置疑,大學也不例外。大學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機構,在“超凡脫俗”、超脫于社會現(xiàn)實的同時,又要責無旁貸地擔當起服務于社會現(xiàn)實乃至引導、示范和提升社會的責任。為此,大學應當具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抱負,保持“追求卓越,敢為人先”的勇氣,擔當“創(chuàng)新思想,引領社會”的責任。這樣的大學,才是有“氣魄”的大學,才不愧為大氣的大學!
在現(xiàn)代社會里,大學應當成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動力站”??輰幖吩?967年提出大學在教學和科研的職能外還有“社會領袖”,即“造就公眾心靈”的職能。他認為“大學是美國生活中最崇高、最少腐敗的機構……沒有什么機構能擔當起大學的職能,沒有什么機構能夠占據(jù)這個大學已長久地注入了如此多的才智和道德影響的位置”[8]。因此,大學的大氣在于其知識創(chuàng)新與精神守候上成為“社會領袖”,她是人類社會新知識的發(fā)源地、新技術的創(chuàng)造者、新思想的倡導者、新文化的推動者,是社會主流價值觀傳播的地方,是人類先進生活方式的倡導者和傳播者。誠如溫家寶所言:“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9]。大學在一定程度上就擔當著這種“仰望星空”者的角色,理應站在時代前沿,敢為人先,不斷追求卓越,引領社會前行。
大學要承擔起引領社會的責任,必須具有敢于創(chuàng)新的勇氣。而創(chuàng)新,首要的就是必須孕育新的思想?!按髮W從嚴格意義上說就是產生思想的……大學對社會的改造作用,是通過思想觀念的引導、人才的輸送、科學技術的傳播、規(guī)則的示范、決策的參與等來實現(xiàn)的”[10]。而其中,大學孕育新思想對社會的影響遠比其他功能更重要。眾所周知,新文化運動作為五四運動的思想先導,就是在北京大學孕育發(fā)展起來的,它給中國社會發(fā)展帶來的影響早已被歷史所證明。當前中國的大學雖然為我國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撐和卓越貢獻,但是我們當今大學的發(fā)展卻始終有一個不能打破的“瓶頸”,這便是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板X學森之問”就是對當前中國大學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匱乏的追問。如何才能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人才?首先必須具有創(chuàng)新思想,這是當代大學面臨的義不容辭的責任?!皠?chuàng)新思想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創(chuàng)新人才孕育創(chuàng)新思想,大學只有進入這種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才能更好地肩負起改造社會的職能。”[10]勇于創(chuàng)新,體現(xiàn)的就是大學的一種“氣魄”;只有擁有這樣的“氣魄”,大學才稱得上“大氣”。
大學的遠大志向和抱負不能靠“喊口號”來實現(xiàn),必須依靠腳踏實地的籌劃,務實進取地追求卓越,不斷奮斗和積淀,才能“水到渠成”。當前中國的大學,使命是崇高的,辦學志向大都是高遠的。在國家“211”、“985”、“2011”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導引下,大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一大批實力雄厚的大學都在努力朝著“世界一流”、“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等目標奮進,形勢喜人。然而,這其中也不乏有不自量力、盲目追求、好高騖遠之大學。這種“一窩蜂”追求“大而全”、上水平的“快速成名”的不切實際的夢想?yún)s是不可取的。北大原校長許智宏就認為中國目前沒有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中國人始終心比天高,舉國上下信誓旦旦要爭取在2020年前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這種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tài)再次暴露無遺。殊不知,世界一流大學不是想什么時候建成就能什么時候建成的,更不是自封的。世界一流大學必須得到世界的公認,需要經(jīng)過大學自身長期的腳踏實地的奮斗。沒有志存高遠的“氣魄”,沒有“當仁不讓,全力競爭”的意識,沒有腳踏實地的進取心,沒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那么,中國大學的“一流夢”永遠只能置之高閣。
三、組份構成上:兼容并蓄的“大氣量”
“兼容并蓄”意即“把內容不同、性質相反的東西都吸收進來”。這意味著,大學無論在辦學理念、思想源泉、精神力量,還是在辦學政策機制、學術氛圍、文化機制等組份構成上,必須具有“兼容并蓄”的“大氣量”。“兼容并蓄”體現(xiàn)的就是包含“自由”、“開放”、“多元”、“包容”等理念的一種“大氣”;體現(xiàn)在大學理念和辦學實踐中,就是倡導學術上的自由、觀念上的開放、辦學定位與文化機制上的多元卓越,從而保持大學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人文生態(tài)環(huán)境。
所謂學術自由,指的是善于容納不同的學派、接受不同的學術觀點,恪守真理的標準,不受外界的干擾。崇尚學術、倡導學術自由,應當是大學之根本。許多學者提出應當把學術自由作為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吳松指出:“學校自主和學術自由是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精華和命脈。切斷了這一命脈,大學的運行就將失去生機與活力,大學的組織行為、制度行為、意志行為就會變形,現(xiàn)代大學的質量、水平、效益和品味也就無從談起?!盵11] 學術自由是維持大學活力的源泉,是大學生命力之所在。一所大學,如果沒有學術的獨立和自由,就不可能成為知識創(chuàng)新的搖籃。誠如當年復旦奠基人李登輝校長倡導“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政羅教網(wǎng)無羈絆”,成就了后來復旦大學之輝煌。作為現(xiàn)代意義上的大學,必須具有兼容并蓄的“大氣量”,包容不同的學術思想、觀點、流派,讓學術回歸學術,在理念上、制度上、行動上積極營造“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同時,大學對于學術研究者也應該展現(xiàn)大學的“大氣”,尊重學者的人格和權威,容忍失誤者,善待失敗者,褒獎成功者,堅持學術本位和學者本位,營造出一種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學術生態(tài)環(huán)境。 大學唯有開放,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成就其“大氣”。小平同志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隨著知識經(jīng)濟的到來,教育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學科的開放交流和跨學科研究成為一種趨勢,成為大學的共識。紀寶成指出:“當今時代,尤其要重視實踐的發(fā)展,重視學科的交叉滲透,重視國內外的學術前沿,不管是一個學校還是一個學科,都不能封閉自守,因循守成”[12]。因此,任何一所大學都必須秉持開放的精神和理念,加強對外溝通交流,重視大學內部學科之間、大學與大學之間、大學與社會機構之間、大學與國外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大學只有開放,才能清醒地認識自己的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砥礪自己的思想,開拓更廣闊的視野,錘煉發(fā)展的智慧,創(chuàng)建具有獨特風格和內涵的辦學模式,創(chuàng)立各具特色的學術流派。大學只有開放,在開放過程中體現(xiàn)出一種“和而不同”的胸懷,即費孝通所說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才能在交流與合作中保持永恒不竭的發(fā)展活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疾焓澜缫涣鞯拇髮W,無一不是面向世界開放和交流的大學。開放不僅僅是一種理念,一種思路,更是一種視野,一種姿態(tài),體現(xiàn)的就是一種兼容并蓄的“氣量”,一種“海納百川”的“大氣”。如此,大學才能站得高,看得遠。
在大學辦學定位與文化機制上實現(xiàn)多元、卓越,也是體現(xiàn)現(xiàn)代大學兼容并蓄的重要內涵。王冀生指出:“‘多元卓越’是新發(fā)展,要求我國大學既要堅持多元發(fā)展,又要努力追求卓越。這里主要有兩層意思:從大學辦學來看,多元卓越指的是既要用大學辦學的多樣化去應對社會發(fā)展的多樣化需求,每所大學都要通過競爭實現(xiàn)科學定位,努力辦出各自的特色,又要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實現(xiàn)人類的崇高理想而堅持不懈地奮斗;從文化發(fā)展來看,多元卓越指的是要牢牢把握中國特色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學術自由和文化機制作為維持大學活力的源泉,在多元文化相互沖突和交融的基礎上全面加強大學文化建設,在研究的基礎上傳承和創(chuàng)新高深學術,并把理性和學術價值作為大學應當追求的基本價值,以創(chuàng)建中國特色的先進大學文化為核心和重點全面推進我國大學創(chuàng)新?!盵13]可見,大學只有堅持“兼容并蓄”的辦學理念,才能適應大學辦學的多樣化需求,在競爭中實現(xiàn)科學定位,辦出特色;大學只有具有“兼容并蓄”的“氣量”,才能容許多元文化的相互沖突和交融,才能使大學文化保持活力源泉,也才有可能使大學走出“一潭死水,毫無生機”的泥潭,進而推進大學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四、領導決策上:恢弘廣闊的“大氣度”
時勢造英雄,英雄引領時代。在中國近現(xiàn)代大學建立與發(fā)展的初期,曾涌現(xiàn)出一大批頗具影響力的新型大學,其成就無不與當時執(zhí)掌這批大學的杰出校長有著直接的關系。1912年以后,以蔡元培、梅貽琦為杰出代表的新一代大師以其“學貫中西”之大家風范,倡導“教育救國”之崇高理想,在我國積極傳播以“學術自由,融入社會,通識教育,多元開放”為核心的歐美大學理念,成就了北大、清華等一大批知名近現(xiàn)代大學的建立和發(fā)展。眭依凡認為:“美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高等教育強國,除擁有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外,一個不能被我們忽視的經(jīng)驗是:辦一流大學,首先要有一流的大學校長”[14]。劍橋大學原副校長阿什比曾經(jīng)說過,大學的興旺與否,取決于其內部由誰控制。大學校長是一所大學戰(zhàn)略規(guī)劃、大學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大學發(fā)展的重要決策人。因此,一所大氣的大學離不開具有“大家之氣”的大學校長。大學校長必定是一個教育家,而不是一個官僚權力的行使者。作為引領大學發(fā)展的一校之長,必須具有恢弘廣闊的“大氣度”,在大學決策、治理過程中彰顯“大氣”,方可引領大學成為大氣的大學。
那么,大學校長應當具有哪些方面“大氣”的特質呢?其一,大學校長必須高瞻遠矚,膽略非凡。真正大氣的教育家必能從國際視野出發(fā)、從大局著手,準確把握大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未來趨勢,把握自身優(yōu)勢,善抓機遇,果斷決策。如果大學校長只為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小團體利益乃至個人私利而忘卻自身的使命,不具有高瞻遠矚的眼光和非凡的膽略,在機遇面前固步自封、徘徊不前,那么大學是無法健康快速發(fā)展的。其二,大學校長必須銳意創(chuàng)新,敢于擔當。大氣的校長,必定具有勇于嘗試與革新的使命意識,具有敢于擔當?shù)呢熑胃?。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期待的,大學的領導者應當“敢探未發(fā)明的真理,即創(chuàng)造精神;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即開辟精神。創(chuàng)造時,目光要深;開辟時,目光要遠??傮w來說,創(chuàng)造、開辟都要有膽量。在教育界,有膽量創(chuàng)造的人,即是創(chuàng)造教育家;有膽量開辟的人,即是開辟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15]劉道玉也指出,中國高校辦學理念的平庸根源在于辦學的領導人不是教育家,他們缺乏創(chuàng)造性,不敢冒改革的風險,行使真正獨立自主的辦學權[16]。哈佛大學校長艾略特于1869年大膽嘗試改革打破了強制性的古典課程,首創(chuàng)了學分制。這一創(chuàng)造性的改革,不僅更新了哈佛大學的教學理念,而且使美國大學走上了自由選課的道路。其三,大學校長必須民主大度,虛懷若谷。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若一個人氣度狹窄,毫無胸懷,容不下各種人和異議,就不配勝任大位。凡一個機關只能容納某一派人,或某一種學術思想的,就會陷入僵硬的單一發(fā)展模式。大學失卻了多元的爭鳴,缺失了豐富的激辯,雖不死,猶如死了一般。因此,大氣的校長必須注重個人人格魅力的塑造,追求“大我”,講求民主,避免高度集權甚至爭權奪利、任人唯親、排除異己,更不可利欲熏心,只圖一己之利而斯文掃地。當年蔡元培在領導北大時,就提出了許多開放包容的理念,如“自由聽課、來者不拒、去者不究”、“兼容并包,網(wǎng)羅萬家”等。他不分黨派,不計年齡,不論資歷,唯才是用,對各黨派的有才之士也“兼容并包”,充分表現(xiàn)了一位智者“大氣”的胸懷和情操,不但使北大成為中國近現(xiàn)代高等教育的領頭雁,而且也使他自己成為了大學校長的典范。
梅貽琦指出:“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他這里主要是強調“大師”的重要性,而并沒有否認“大樓”的必要性。其實,一所大學,不僅要有“大樓”,還要有“大師”,更要有“大氣”。大樓泛指大學的硬件要求,大師泛指大學的智識要求,而“大氣”則是大學最內在的基本要求,是成就大學的基石。只有做到“大氣”,大學方可卓然聳立于世界文明之巔。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850.
[2] 丁學良.什么是一流大學[J].中國大學教學,2002(4):36-41.
[3] 蔣伯潛.四書讀本[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5.
[4] 王岳川.《大學》的當代意義[J].中國文化研究,2009(2):192-200.
[5] [美]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現(xiàn)代大學論——美英德大學研究[M].徐輝,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
大一學術論文3000字篇二
教育學與大學
摘 要:教育的歷史和人類的歷史一樣長,大學的歷史不到1000年;教育學的歷史不到400年,高等教育學的歷史更短。教育學這個學科在中國大都設在師范院校,教育學應該設在綜合大學里,而且教育學對綜合大學發(fā)展作用十分重要。教育學不能孤立地發(fā)展,孤立地發(fā)展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育學;教育學有兩個重要基礎,心理學和哲學,此外,教育學還與美學、生理學等多個學科密切相關,并以這些學科為依靠。另一方面,最高水平的大學都是最自由的大學,要辦出最自由的大學,校長必須對大學有正確的理解與把握,艾略特和蔡元培對大學都有正確的理解與把握;這種理解與把握,是關于大學的學問,是高等教育學,是教育學,大學健康發(fā)展需要教育學。
關鍵詞:教育學;高等教育學;大學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610(2014)01-0060-03
首先說一下大學、教育和哲學的歷史。誰的歷史最長?哲學還是教育還是大學?
教育最早,跟人類歷史一樣早。人類文明史5000年,人類史382萬年。人類史是考古學證明的。有了文字以后肯定就是有了教育,事實上,在文字出現(xiàn)以前就有了教育,所以,教育的歷史最悠久。其次是大學還是哲學?當然是哲學。哲學有好久了呢?
古希臘是一個神話世界,達到了智慧的高峰,到現(xiàn)在還很難超過。它的神話之一就是它的哲學,非常了不得!到現(xiàn)在為止,不僅是智慧的最高峰,而且還是繼續(xù)產生智慧的源泉。在西方大學,古希臘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的著作,今天仍然是必讀書;教育家用它們培育“人作為人和人作為公民的卓越性”[1]。哲學的歷史是以古希臘為標志的。
大學有好久歷史了?大學以博洛尼亞大學和巴黎大學的誕生為標志。[2]最早是博洛尼亞大學,其次是巴黎大學,建立在大約900年前。書院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但是,書院不具有大學具備的特征,所以不被認為是大學。中國大學是什么時候產生的呢?很晚很晚。中國大學以北洋學堂、南洋學堂的產生為標志。這是1898年的事情了,到現(xiàn)在中國大學的歷史也就120年左右。
19世紀上半葉以前,中國曾經(jīng)是一個經(jīng)濟極其發(fā)達的國家,但是,大學不首先產生在中國,反而產生在當時相對落后的歐洲。當時的歐洲遠遠不及中國,但是,大學恰好不產生在中國。為什么經(jīng)濟這么發(fā)達,大學卻不產生在你這里?這當然是一個值得研究的事情。
再講講歷史。關于大學的學問叫高等教育學,關于教育的學問叫教育學。教育學、高等教育學、哲學,這三個學問的歷史,哪個最長?最早的學問是哪個?哲學,哲學有2500年吧。[3]教育學,世界上公認的,是1632年,即17世紀以后才有教育學。[4]不是先有教育學再有哲學的,是先有哲學后有教育學,教育學產生得非常之晚。高等教育學還要晚,到19世紀中葉才有。
教育、大學與哲學的歷史是不一樣的。教育的歷史最悠久,其次是哲學,再次是大學。關于它們的學問產生的歷史也是不一樣的。
教育學這個學科在中國大都在師范院校。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也有綜合大學設置教育學院的,比方說北大。高等教育學呢,最強的不在師范院校,最強的反而在綜合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國主要在綜合大學里面進行。
法國有一個很有名的學校叫做巴黎高等師范學校,它是水平非常高的法國的一流大學。法國的一流大學在世界上也就是一流,當然也到了綜合大學的地步。
歐洲的古典大學里面,沒有教育學。古典大學,在12世紀,在中世紀早期,就是四大學院,文學院、法學院、神學院和醫(yī)學院。教育學實際上產生在17世紀,四院里面當然就不包括教育學。
美國的高等教育很厲害,它的最強大的大學幾乎全是綜合大學。教育學也很強大,這有一個歷史的演變。美國綜合大學的前身,包括現(xiàn)在世界一流的美國大學,他們的前身很多就是師范院校,很多大學是從師范院校演變過來的。
教育學為什么擺在綜合大學里面?
芝加哥大學的教育學院就是很了不得的,很了不得是因為有杜威(John Dewey)。這是英雄造時勢吧。因為有了杜威,芝加哥大學的教育學院特別有名。芝加哥大學是世界一流大學,絕對屬于世界一流了;多年來,它一直躋身于世界前列。
美國最古老的大學算是哪一所?1636年建立的哈佛大學,是最古老的。芝加哥大學卻晚在1891年才誕生。1891年意味著什么呢?我們北京大學是什么時候誕生的?1898年,就是說,芝加哥大學只比北京大學早了7年??墒?,芝加哥大學,經(jīng)過30多年的建設以后就成為世界一流大學了,現(xiàn)在牢固地站在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我們北京大學曾經(jīng)是亞洲絕對一流的,也是水平非常高的大學。但是現(xiàn)在不行了,現(xiàn)在離世界一流很遠了,亞洲一流都有問題了。
民國時期,北大有一批優(yōu)秀校長。最著名的是蔡元培,然后有傅斯年,有胡適。很了不得的大師級人物做校長,那時北大是鼎盛時期。從此以后,北大人自己都講,我們再沒有出過那么好的校長了。
張楚廷:教育學與大學
不是錢多就會世界一流的。
曾經(jīng)有日本、美國和俄國的業(yè)內人物在一起議論說,美國人你們大學的水平怎么會很高,就因為美國人有錢。美國人立即回答說,那你們錯了。我們不是錢的問題,因為我們的大學是最自由的大學。最高水平的大學就是最自由的大學,最自由的大學是不是最高水平的呀?最自由的大學有可能是最高水平的大學。
19世紀末的時候,美國非常落后,它就學德國,正是哈佛大學的校長艾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特別努力學習了德國。德國是一個國家主義的國家,但是很巧,它的大學卻是非常非常自由的。它的大學跟政府之間有一個默契,就是政府給錢給大學,然后不管大學,就是我給錢你,但是我不管你。大學則可以說,你給錢我,但你不能管我。今天美國的學校特別有錢,又特別自由,因此它有特別高的水平。美國大學成功的秘訣,就在這個地方。 蔡元培先生留學德國,在任北大校長時,他也是學習德國的。
我做大學校長的時候,目標之一是讓湖南師范大學成為最自由的大學。這就要知道最自由是最重要的;同時,要有辦法讓你的大學享受到自由,這個更不容易。
下面要回答兩個問題。一,為什么教育學最好是設在綜合大學里面?二,為什么教育學對大學是十分重要的?這是有聯(lián)系卻并不相同的兩個問題。
首先,為什么教育學院最好辦在綜合大學里面?教育學院要辦在綜合大學里,把湖南師范大學辦成綜合大學,這樣我們的教育學院不就也辦在綜合大學里面了嗎?為什么說教育學要放在綜合大學里面呢?因為教育學跟其他的學科密切相關,所以必須把學校辦成綜合大學。文、史、哲、數(shù)、理、化、醫(yī)、農、管全搞,連醫(yī)學院都辦起來了。我把湖南醫(yī)專接過來就變成師大的醫(yī)學院了,在一個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基礎上發(fā)展成工學院了。為什么要這樣做呢?一個是基于我對教育學本身的理解,第二是我對大學的理解。當然,做老師在綜合大學里面做,才能體現(xiàn)出一個老師的真正水平。
對教育學怎么理解呢?就是因為教育學不能孤立地發(fā)展,孤立地發(fā)展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育學。這樣,就會想把自己的學校辦成高水平的大學,就會想將教育學跟其他學科關聯(lián)起來發(fā)展。
然后也取決于我對大學的理解。大學是什么呢?最好有100種不同的想法,它有很豐富的內涵。若要研究高等教育學,要對大學是什么至少做出60、70種回答來,才能把大學基本上搞明白。
我認為,必須把學校所有其他學科的水平都弄上去,否則教育學也不可能水平高。
蔡元培對大學有很多的說法,其中一個特別妙的說法就是:“大學者,囊括大典,網(wǎng)羅眾家之學府也”。[5]就是兩個意思,囊括大典和網(wǎng)羅眾家。什么叫囊括大典?就是學問包羅萬象。網(wǎng)羅眾家,就是把很多成了“家”的人聘到北大任教。蔡元培對大學有極好的理解。
講教育學跟其他學科的關系,首先要說到心理學和哲學。教育學實際上最重要的基礎是兩個,一個是心理學,一個是哲學。古希臘時候,心理學和哲學是沒分開的。那時,心理學叫靈魂學,是哲學的一部分,都是哲學。教育學一定是以心理學為前提,以它為基礎的,所以一定要有高水平的心理學。我為把師大的心理學的水平搞上去做過很大的努力。哲學與教育學的關系非常密切。杜威有兩句話講得非常好,第一句是哲學是在教育的壓迫下產生出來的,第二句話是教育是哲學的最重要的實驗室。[6]你的哲學好不好,就拿到教育這里試一試,是真的哲學嗎?
教育學與美學的關系也非常密切,美學教育與教育美學這兩個詞有區(qū)別嗎?美學教育是把美學作為一個課程來教給學生,這是美學教育。教育美學呢,是把教育活動本身的美構成一個學問。蔡元培是在中國第一位開設美學并在北大親自授美學的人。[7]美學以及美育在后來中國的命運,這是大學所熟知的了。
教育學跟生理學關系密不密切呀?非常密切。有些人專門研究人的思維的過程,看人的神經(jīng)、腦細胞的生物化學反應過程,從這個反應過程中去研究思維的變化過程。這種研究就屬于生理學范疇了。既然教育學與生理學關系密切,所以大學的生命科學也要很強。
教育學真正要發(fā)展起來,還與很多很多學科都有關系。教育學是不可能孤立發(fā)展的。它有那么多的依靠,有那么多的相關學科。
對于師大的哲學的發(fā)展,我做了三件事情。哪三件呢?師大曾經(jīng)是沒有哲學系的,我建立了哲學系。原來哲學就是一個課程而已。原來沒有哲學專業(yè)的,我建立了哲學專業(yè)。第二件是,我從一些著名的大學里面聘來一批哲學博士,從北大,從復旦,從武大,從中山大學弄來一批哲學博士。第三件是,我把哲學定為全校學生的必修課。
哲學曾經(jīng)是德國繁榮的一個根子。為什么德國全面繁榮呀?它的哲學不是做樣子,不是裝飾品,不是附帶的,不是輔助物,哲學是個根本的東西。整個德國的全面繁榮是哲學帶起來的。有一個德國詩人叫海涅(Heinrich Heine),他說得非常好,他就贊賞康德(Immanuel Kant)。他說,自從出了康德以后,一批大思想家突然出現(xiàn)在德意志領土上,他們帶來了德國全面的繁榮。這個話也可以對杜威講,杜威確實對美國的近代繁榮做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他的貢獻是什么?也是哲學。全世界稱得上“哲學家”的哲學家60%的在美國,全世界60%的哲學刊物在美國,這兩個數(shù)字足以說明美國是一個非常深思熟慮的國家,非常有遠見卓識的國家,它不是膚淺的。
有一個爭論曾經(jīng)特別嚴重,就是爭論“師范性”與“學術性”的關系。我做教師的時候就不參與這種爭論。關于“師范性”與“學術性”的矛盾問題,我認為是一個偽問題,它并不是一個問題。我甚至認為這是庸人之爭,就是沒有本事的人庸人自擾。湖南大學是工科型高校,沒有爭論學術性與工科性的矛盾;湖南醫(yī)科大學沒有爭論學術性與醫(yī)科性的矛盾。就湖南師范大學爭論學術性與師范性的矛盾。這不是自擾嗎?不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我歷來就不接受什么特色辦學這個說法,“特色”是什么意思?“特色”是個無奈的說法呢,搞不贏別人,就搞個“特色”。“特色”是什么意思呢?比方說,你臉上沒長疤吧,我臉上長了個疤,這是特色?!疤厣本褪腔乇埽乇苣愕摹奥浜蟆?。
后來可得出進一步結論,比如說,要把湖南師范大學辦好,別人的數(shù)學強,我們也要數(shù)學強,我們就比水平。哪有什么特色啊,哪有什么甲數(shù)學、乙數(shù)學呀?數(shù)學就是一個東西,就看誰的水平高。于是,我們就全面提高學校的學科水平,你搞我也搞,就看哪家水平高,所以我從不特色。
參考文獻
[1]Hutchins, R.M. The Great Conversation: The Substance of a Liberal Education [M]. Chicago: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c., 1952:3.
[2]黃福濤.外國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40-42.
[3]杜威,J.哲學的改造[M]. 胡適,唐擘黃,譯.2版.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4-15.
[4]顧明遠,葉瀾,楊小微.教育學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12.
[5]蔡元培.《北京大學月刊》發(fā)刊詞[J].北京大學月刊,1919(1):1.
[6]杜威,J.杜威五大講演[M].胡適,譯.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85-135.
[7]梁柱.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在北京大學的踐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6):5-10.
大一學術論文30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