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搜索學術(shù)論文
學術(shù)論文用以提供學術(shù)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搜索學術(shù)論文,希望你們喜歡。
搜索學術(shù)論文的方法
1.許多高校的圖書館提供免費的教育網(wǎng)接入,只要你是該校教育網(wǎng)用戶,通過圖書館的接口即可免費下載。
2.通過網(wǎng)上泄露或破解的賬號和用戶密碼,不過通常要試很多個才能找到一個可用的;也可能找不到,而且時效性短,容易被封。但可以試試,祝你好運。
3.通過自己或他人破解數(shù)據(jù)庫密碼。但這種方法可能構(gòu)成侵權(quán)及計算機違法行為。
關(guān)于人物的學術(shù)論文
小說人物命名初探
摘要:意象是帕爾默文化語言學理論整合構(gòu)建思路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和主要特征?;谡J知視角的引入,意象被認為是通過語言的中介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及在大腦中相應(yīng)的圖像。小說人物的命名既是作者創(chuàng)作過程中進行人物塑造及主題揭示的一種重要的方式和途徑,也是讀者和批評家文本解讀與闡釋的對象之一。以幾部美國小說的人物命名為切入口,尋找意象理論與文學作品解讀的界面,從而可驗證、拓展意象理論的解釋力和適用性。
關(guān)鍵詞:帕爾默文化語言學;意象理論;闡釋力;人物命名
中圖分類號:I0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573(2012)01-0028-04
一、引言
帕爾默(Gary B. Palmer)是當代美國著名的語言人類學家,其1996年推出的力作《文化語言學理論構(gòu)建》是西方學界跨學科研究轉(zhuǎn)向潮流中首部以“文化語言學”(cultural linguistics)冠名的專著,引起了一定的反響,國內(nèi)早有學者對其進行較為深入的評介(如紀玉華,2002等)。盡管帕爾默的初衷在于發(fā)展和豐富美國語言與文化研究中的三大傳統(tǒng),即博厄斯派語言學、民族語義學和會話民俗學,但是讀者發(fā)現(xiàn)其理論對其他方面亦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解釋力。例如,已有學者嘗試將其理論框架應(yīng)用到翻譯等領(lǐng)域(遲騰飛,2009)。不過,迄今為止的這類應(yīng)用研究多限于詩歌等文學體裁,鮮有學者將研究的課題拓展至其他更寬的視野。
小說的發(fā)展過程錯綜復(fù)雜,隨著小說文體的逐步成形和小說理論的成熟,小說的功能、要素和形式也基本定型。一般認為,小說是作家為了讓讀者通過閱讀的審美過程來體會其反映、批判社會現(xiàn)實意圖而虛構(gòu)出來的文學作品。根據(jù)小說長度的不同,通??煞譃殚L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說的要素通常包括情節(jié)、人物、背景、視角、主題、風格、語氣、象征和諷喻等(林六辰:《英美小說要素解析》)。這些要素既是讀者解讀文本的途徑,也是作家實現(xiàn)其創(chuàng)作意圖的途徑。本文擬以幾部美國小說為個案,探析帕爾默文化語言學意象理論對小說通過人物命名的手段實現(xiàn)其人物塑造和主題揭示的解釋力。
二、小說人物的名字
從語言學的角度看,人物名字屬于專有名詞(proper names)。傳統(tǒng)語言學理論認為,專有名詞指稱的客體是自然界或人類社會獨一無二的存在,不具備概念意義和感情色彩,只有稱名功能。這種觀點既在理論上是錯誤的,也與文學創(chuàng)作和審美實際不符。在傳統(tǒng)語義學的語義三角中,能指和所指是通過概念來對接的,但這種模式只適合自然形成的專有名詞,不適于小說人物名稱這種人工形成的專有名詞。小說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名字往往都帶有豐富的涵義,已經(jīng)是作家文本創(chuàng)作過程中意象塑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小說人物的名字不是作者信手拈來,多是作家精心揣摩之后的得意之作,蘊涵著豐富的社會文化信息,肩負著作家寄寓的種種使命,往往與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品質(zhì)、志趣、命運息息相關(guān),是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體現(xiàn)和思想感情的表達,是小說文本的有機組成部分。小說人物姓名為人物性格命運埋下了伏筆,也暗示了作家對人物的愛憎褒貶,有著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審美價值,是作家創(chuàng)作心路的外化和體現(xiàn)??v觀歷史,古今中外的文學大師無不用他們的生花妙筆留下一個個世代流傳的名字,這些名字或千古流芳,或遺臭萬年,有些已經(jīng)從表示人物名稱的專有名詞轉(zhuǎn)化成帶有概念意義、聯(lián)想意義的普通詞匯,超出了文本本身的意義,成為我們?nèi)粘I钫Z言的一部分,延伸了作品的影響觸角和生命力。限于視野和篇幅,本文只擬擷取幾部美國文學史上的代表小說,簡要分析人物命名對小說人物意象的塑造和小說主題的揭示作用,并藉此檢驗帕爾默文化語言學意象理論的解釋力。
三、帕爾默文化語言學的意象理論
帕爾默文化語言學最顯著的特征在于他借用了認知語言學的一個核心概念――意象作為其理論的基石。持語言工具觀的語言學家把語言能力視為類似數(shù)字電腦的機械設(shè)備,行為主義者把語言看做言語行為。但帕爾默的語言觀獨樹一幟:語言是一種基于意象(imagery)、有聲音的象征符號的游戲(…language is the play of verbal symbols that re based on imagery)(Palmer,1996:3)。帕爾默進一步指出,詩人、文學批評家和象征人類學家都應(yīng)該明白,語言的理解和解釋需要意象和想象,盡管現(xiàn)實不然,令人詫異。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chǔ)是體驗哲學,因而,帕爾默所謂的“意象”范圍比較寬泛,不僅指我們通常認為的腦海里的視覺“圖像”,還包括通過聽覺、味覺、嗅覺和動覺所獲得的經(jīng)驗和體驗。
帕爾默以新幾內(nèi)亞南部的一個部落信仰對語言和意象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作了隱喻式的論述,指出,人類的想象世界有時類似我們經(jīng)常接觸的客觀世界,但也反映了大不相同的現(xiàn)實或虛幻的世界,后者是建立在間接體驗的基礎(chǔ)之上的,其來源紛繁復(fù)雜。不管真實抑或虛幻,意象的產(chǎn)生和作用都得借助言語的激活,這種激活具有圖式化和隱喻化的特點。意象源自大腦對外界經(jīng)驗的感知,感知經(jīng)過大腦認知加工才上升為抽象、可變的、個性化的意象??偠灾?,意象和語言的關(guān)系可以歸結(jié)為:語言是以意象為基礎(chǔ)的符合組合,因而,語言創(chuàng)作特別是文學語言創(chuàng)作,也是意象塑造和解讀的過程,在作者―文本―讀者的主體間交流中不可或缺。
四、人物命名與人物塑造
(一)人物塑造
人物塑造是指作品中對人物的形象(包括其言行、性格、情感、思想等)的具體描繪和刻畫。對小說中人物塑造手法的理解直接關(guān)系到對小說內(nèi)容本身的理解,因為人物塑造帶動情節(jié)展開,人物塑造展示主題思想。從語言層面看,傳統(tǒng)的人物塑造方法主要有三種:(1)解說法(expository method),即作家通過直接的描述來作明確的介紹、說明和分析,使讀者對人物的個性、心態(tài)等有一個比較準確、迅速的了解;(2)戲劇法(dramatic method),即通過描寫人物的言行進行人物介紹,在讀者心中逐步完成人物塑造;(3)外化法(externalizing method), 即從人物主體的內(nèi)心活動(如內(nèi)心獨白、意識流等)來描寫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除了上述三種方法,命名法(naming method)也可以是影響人物塑造的方法。與上述方法有所不同的是,命名法比較隱蔽,往往是在讀者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實現(xiàn)的,或者說,它更需要讀者的積極反應(yīng)和主動參與。所以,如果是以譯本形式面對外國讀者,通過命名法來塑造人物對譯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為在許多情況下,人物名稱的概念意義和聯(lián)想意義是不可譯的,音譯會使原有的味道和涵義喪失殆盡,作者的用心只有在原著里才能充分體會。
(二)通過人物命名實現(xiàn)人物塑造舉隅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20世紀20年代小說家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描寫了美國“爵士樂時代”一個暴發(fā)戶“美國夢”的破滅。小說的主人公杰伊・蓋茨比住在紐約西卵區(qū)的一所哥特式的大公館里,是個神秘的暴發(fā)戶。他的名字Jay Gatsby,細細推敲,耐人尋味。Jay在英文里的意思是傻瓜,Gatsby諧音God’s Baby,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也暗示了作者對他的批判之意,讀者肯定會為作家通過命名塑造的這種人物意象會心一笑。Jay 在路易斯維爾受訓期間結(jié)識女主人公Daisy(英文意思“雛菊”)并無可救藥地愛上了她,為了攫取顯赫的社會地位以贏得Daisy的芳心,他不惜通過各種非法活動斂財,一夜暴富,成了許多人眼中的上帝寵兒(God’s Baby),但最終還是被勢利的Daisy拋棄,并成了Daisy 丈夫Tom Buchanan及其情敵的犧牲品。女主人公 Daisy是個年輕姑娘,原本清純?nèi)缇?,她答?yīng)了青年士兵Gatsby的求愛并允諾等他,但清純?nèi)缭S的雛菊還是抵擋不住狂風暴雨的侵襲,“出淤泥而被染”,當一個名叫Tom Buchanan的闊少向她求婚時,她毫不猶豫地移情別戀,嫁給了Tom Buchanan。Buchanan和英文buccaneer(海盜)諧音,人如其名,傲慢虛妄、恃強凌弱,渾身上下充斥著強烈的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的傾向。整部小說通過Nick Carraway之口娓娓道來,所以他所做的工作是讓讀者入迷(carry away the readers)。
無獨有偶,現(xiàn)代小說大師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代表作之一《戴西・米勒》的女主人公也是一個叫Daisy的美國少女。與菲茨杰拉德筆下的Daisy不同的是,這顆“雛菊”雖身處逆境,但始終傲立寒冬,至死未改清純本質(zhì),“出淤泥而不染”,以致小說中的主角、寒冬的代言人之一――溫特邦(Winterborne,與winterborn――寒冬之子諧音)都為之震撼,反省自己的冷酷和自私。
正是通過對幾個關(guān)鍵人物的精心命名及其言行,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和亨利・詹姆斯以人名激活的意象向讀者引介了一個個虛構(gòu)的現(xiàn)實,實現(xiàn)了對筆下人物性格、命運栩栩如生的刻畫。不可否認,對于上述意象的解讀是因人而異的,因為不同的讀者,其前經(jīng)驗里的各種直接、間接體驗各不相同,視域融合的角度和程度存有差異,對作家提供的同一個意象素材的認知加工結(jié)果也就不盡相同。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文本解讀過程中忽略作家人物命名技巧而沒有感受到相應(yīng)的主題意象,很難說這樣的解讀是完整的。
五、人物命名與主題揭示
(一)主題揭示
主題是小說中反映社會或個人生活的中心或主導(dǎo)思想,起著統(tǒng)轄整篇作品的作用,是作者和讀者共享、交流生存困惑和難題的橋梁。主題并不是獨立、抽象地存在于文本之外,也非作者下筆之前就先入為主的存在,主題的揭示是文本諸要素以及作者、文本、讀者三方互相參與和作用的結(jié)果,受文本內(nèi)微觀語境和文本外宏觀語境的影響。就文本內(nèi)的微觀語境而言,主題的揭示常常是通過情節(jié)、背景、風格、語氣、象征和諷喻等手段來實現(xiàn),而意象可以說是這些手段的集大成者。
人物名稱對意象的塑造及主題的揭示也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一方面,人物名稱往往也就暗示了小說的主題(thematically suggestive);另一方面,人物名稱或多或少影響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背景的氣氛、語言的風格、象征的涵義、諷喻的設(shè)置等,從而間接勾勒了意象的概梗,影響了主題的揭示。
(二)通過人物名稱揭示主題實例
《寵兒》是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榮膺諾貝爾文學獎的扛鼎之作。小說通過描寫黑人家庭的悲慘經(jīng)歷,著力表現(xiàn)了記憶和歷史的力量。作為一個深諳非洲古老文化和西方傳統(tǒng)文化的大家,莫里森的作品中充滿著非洲古老文化和西方經(jīng)典及世俗文化的原型意象,構(gòu)成了反諷等修辭格不可或缺的素材,反映了小說背景的社會現(xiàn)實。
小說的女主人公塞絲(Sethe)是一個自尊而獨立的女性,為了配合這樣的角色定位,莫里森煞費苦心地創(chuàng)造了這個名字。Sethe這個名字在古埃及文化里是一個很重要的男性神的名字,這個神一半是人身一半是鳥形。而在《圣經(jīng)》里,Sethe是亞當和夏娃的兒子。不管在什么文化里,男性都象征著陽剛和力量,鳥則象征著自由。莫里森如此安排,意在賦予女主人公剛強的性格和對自由的憧憬,乃至身懷六甲仍能夠克服重重困難,逃離奴隸主的種植園(甜蜜家園sweet home),逃避奴隸主“學校教師”(school teacher)的摧殘(慘絕人寰的奴隸莊園叫“甜蜜家園”,慘無人道的奴隸主叫“學校教師”,這豈是區(qū)區(qū)嘲諷二字所能概之)。小說的同名女主人公叫寵兒(beloved)。在整個情節(jié)中,寵兒一直是個模糊的形象,被認為是塞絲自己殺死的、不滿兩歲的女兒的轉(zhuǎn)世,雖名為寵兒,她最缺乏的卻是母親的寵愛。寵兒的轉(zhuǎn)世一方面提醒人們不要忘卻過去,另一方面幫助人們彌合歷史的傷痕,重新開始新的生活。和塞絲同在“甜蜜家園”的幾個黑人奴隸甚至連名字、姓氏都沒有,只有按順序排列的代碼Paul A、B、C、D等,另一個以犧牲老婆為代價獲得自由的黑人奴隸叫Stamp Paid(債已還清),似乎生來就負債累累。其實,套在廣大黑人奴隸身上莫須有的原罪是白人把他們從非洲大陸販來時對他們?nèi)松碜杂傻囊靶U、無理剝奪。由此可見,通過人物命名,托尼・莫里森一方面對自己多災(zāi)多難的同胞自力更生以求自我解放寄寓了殷切的希望和熱情的謳歌(如Sethe);另一方面對萬惡的黑人奴隸制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如Paul A, Sixo, school teacher, Stamp Paid等),讓讀者在掩卷之余看到這一個個名字的后面所隱含的血淋淋的歷史和現(xiàn)實,極大地豐富了小說的主題,增強了表現(xiàn)的張力。
《寵兒》給讀者的感受是震撼性的,這其中除了托尼・莫里森在主題選擇、敘事技巧、語言潤飾、典故運用等方面爐火純青的造詣,她對于人物命名的匠心獨具功不可沒,甚至可以說,小說的主題已經(jīng)和人物名字背后的意象融為一體。如果說《寵兒》是托尼・莫里森文學生涯的皇冠,那么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通過人物命名體現(xiàn)的人物及文化意象是這個皇冠上的一顆顆璀璨的明珠。
六、結(jié)語
小說人物的命名并非作者隨心所欲的結(jié)果,而是作者精心創(chuàng)造的杰作,是小說人物意象和小說整體意象塑造的載體之一,與小說的文本建構(gòu)息息相關(guān),與小說的文本解讀、意象理解也密不可分,因為作者意在營造一種“人如其名,名如其運”的氛圍,聯(lián)結(jié)著作者的共鳴企盼和讀者的閱讀期待。本文通過對幾部美國小說的剖析,闡述了小說人物命名與人物塑造及主題揭示的關(guān)系,認為,人物命名屬于小說創(chuàng)作和解讀要素的一個部分,可以并且應(yīng)該進入批評家和讀者的視野,以便更為全面、準確地把握小說的人物塑造和主題意義。帕爾默文化語言學的意象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解讀的視角,也展示了意象理論本身的解釋力。
參考文獻:
[1]Daisy Miller.An Anthology of Short Stories, 4th ed. By James H. Pickering[M].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85.
[2]Palmer, Gary B. 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M].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96.
[3]遲騰飛.帕爾默文化語言學唐詩英譯意象再造研究――以陶淵明田園詩為例[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7).
[4]菲茨杰拉德,F(xiàn).弗朗西斯.了不起的蓋茨比[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5]黃源深,周立人.外國文學欣賞與批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6]林六辰.英美小說要素解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7]紀玉華.帕爾默文化語言學理論的構(gòu)建思路[J].外國語,2002,(2).
[8]托尼・莫里森.寵兒[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9]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批評理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看了“如何搜索學術(shù)論文”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