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政治調研型作業(yè)的設置論文
政治學是專門以政治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社會科學,研究政治行為的理論和考察權力的獲得與行使。政府、政黨、集團或個人在國家事務方面的活動以及治理國家施行的措施。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高中政治調研型作業(yè)的設置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高中政治調研型作業(yè)的設置全文如下:
一、調研型作業(yè)的由來
尊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就是要尊重不同學生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的興趣愛好等。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指出:“政治課程要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課程模式。”這就對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老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學要回歸生活,要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也是思想政治課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要求的。
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設計作業(yè)時,要立足于生活,努力增強作業(yè)的開放性和實踐性。設計作業(yè)時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經驗為依托,以提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為目的,內容要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要突破書本知識的框架,適當向教材以外延伸和拓展,給學生提供多角度思考問題和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的足夠空間,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的正常發(fā)展。
在學校高一年段全體學生、高二文科班學生和高三文科班學生做問卷調查(《高中思想政治作業(yè)現狀問卷調查》)后發(fā)現:很多學生反映政治作業(yè)設置比較單一,而且主要是課本知識找一找抄一抄就可以了,明顯帶有應試教育的色彩。學校的作業(yè)缺少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人文精神及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調查也反映出了這種單一的作業(yè)導致學生厭學,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作業(yè)的形式有很多種,其中有一種就是調研型作業(yè)。所謂的調研型作業(yè)就是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用研究的眼光來分析調查所得的資料,再運用多種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高中政治學科知識的特點可以這樣來認識高中政治調研型作業(yè):調研型作業(yè)就是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用研究的眼光來分析調查,以便提出、理解甚至是解決社會經濟、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的某些實際問題??梢钥闯稣{研型作業(yè)要以學生的直接生活經驗為基礎,密切聯系學生的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它一改傳統(tǒng)作業(yè)單一的紙筆功夫,強調作業(yè)在生活中、實踐中完成。
二、布置調研型作業(yè)的步驟
1.知識背景的準備
由于學生長期處在傳統(tǒng)課程的教與學的方式之中,多數的作業(yè)也是傳統(tǒng)的單一的紙筆形式,對于調研型作業(yè)缺乏感性認識,為了提高作業(yè)的有效性,知識背景的準備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非常有必要的。準備的內容包括:向學生介紹什么是調研型作業(yè);為什么要寫調研型作業(yè);如何寫出調研型作業(yè);調研型作業(yè)與以往作業(yè)的不同在哪里;調研型作業(yè)的評價標準是什么;介紹一些之前學生寫的一些調研型作業(yè),讓學生有更深刻的認識。
2.指導學生確立調研的課題
調研的課題可以是由教師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因素自由提出。較多的是通過師生合作,對選題的社會價值和調研可能性進行判斷論證,共同確立課題。一般來說,與學生生活直接關聯的切入口較小的課題較受學生歡迎且易實施。
3.組建調研小組,制訂方案
每個課題小組一般以3~7人為宜,采取自愿結合、適當調整的建組原則和優(yōu)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活動原則。課題小組確定后,要根據自己的課題制訂研究方案,以保證活動的連續(xù)性和明確化。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研究的主要問題、研究的步驟和程序、研究的具體方法、小組分工到位、小組討論時間與地點等。
淺談高中政治調研型作業(yè)的設置論文
4.實施研究,處理信息
學校和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保證,同時也要創(chuàng)造必要的物質條件,并對學生的研究進行方法和利用資源的指導。學生要真正地進行查閱資料、實地考察、走訪相關人物、體驗學生等形式收集有關信息,課題組成員要及時地將收集到的原始材料進行分析、討論、整理、歸納、概括,并能從中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得出結論,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
學生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小論文、圖表、模型、多媒體演示、調查報告等不同的形式展示出來。通過交流研討分享成果,進行思維碰撞,使認識和情感得到提升。并對整個研究過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和正確性、研究成果的質量和研究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合作意識、體驗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進行全方位的總結反思,以獲得進一步的理性認識。
三、教師布置調研型作業(yè)應把握的原則
1.作業(yè)主題要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開放性和實踐性的原則
思想政治課本身的教學內容理論性強,概念抽象,趣味性少的特點,因此,不管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作業(yè)布置中,都要增加一些創(chuàng)新,符合學生的好奇心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潛質,這就要求我們不要拘泥于課本,而應理論與時代相結合。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不是不要求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業(yè),而是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設計一些富有生活氣息、有趣味性的題目。要使政治作業(yè)充滿趣味,就要求教師精心挑選和設計那些來源于社會生活和實踐的作業(yè),因為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往往蘊涵著無限的趣味。
我曾在高一年下學期期中考之后布置過一次調研型的作業(yè)。高一年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的常識,抽象思維能力也提高了,對現實生活中的現象有自己的看法與理解了。當時的題目:觀察身邊的生活,結合所學過的知識,用小論文的形式,寫一篇調研型的作業(yè)。字數控制在1500字左右。過后,欣喜地發(fā)現學生都能就自己身邊的生活現象展開調研,陳××同學這一組寫的是《美麗溪林?共同締造》就是寫農村建設帶給自己鄉(xiāng)村的變化;陳×同學這一組寫的是《蕓溪小區(qū)的少數民族調查》;張××同學這一組寫的是《瑞祥小區(qū)停車難的調查》……大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分析、交流、總結之后寫成小論文。正因為是學生自己選的課題,學生就話說,對這一作業(yè)就不會排斥,樂于去做,主動去做,效果比教師想象的好很多。這樣做既鍛煉了學生的運用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實踐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舉多得,效果好。
2.目標要明確,分工要到位,師生共同參與的原則
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要改變,教師的作業(yè)布置也要有改變。調研型作業(yè)一般是3~7人一組,小組內既要強調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要突出組內同學之間的合作探究精神。教師一開始就要參與到每一小組的作業(yè)完成過程。課題的設置、小組內的分工、調研的手段與方式、小組集合的地點與時間、課題完成的時間等細節(jié)要明確。作為教師要及時跟蹤、了解各小組的進展情況,協調小組成員之間工作的安排,引導學生把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整理歸納,與課本知識相結合。督促個別進度慢的小組要加快速度。調研型作業(yè)既鍛煉了學生,又鍛煉了教師。教學相長,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該不斷反思、總結,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也為學校推進素質教育工作盡自己一份力。
3.布置調研型作業(yè)不可多,不能頻,一學期1~2次就好的適度原則
調研型作業(yè)就是要把在探究中的感知和領悟,通過撰寫小論文進行交流,達到情感的升華。感知、領悟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有一段時間。如果教師布置過多的調研型作業(yè),學生就會疲于應付,而沒法真正去調查、收集材料、探究等,也無法用心體會、領悟以達到情感的升華。
我在前面講到在高一年下學期期中考之后布置的調研型作業(yè),從布置開始到全部小論文完成,前前后后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紤]到學生實際調研工作的完成很多都要在周末才能進行,而且高中生的學業(yè)壓力也很大等因素,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去完成。
作為我自己的一份思考,參考平時自己的做法,做出了一點嘗試,總結自己在布置調研型作業(yè)的反思,認為:要想充分提高作業(yè)的有效性,必須改變我們的教學觀和作業(yè)觀,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真正去思考教育與學生的關系,要把學生還原成是正在形成的人去對待,本著發(fā)展的眼光,在作業(yè)的設計中既要能提高學生的分數,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