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夜鶯的歌聲》教案及原文
四年級下冊語文《夜鶯的歌聲》教案及原文
《夜鶯的歌聲》講述了前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中,一個男孩子協(xié)助游擊隊殲滅德國法西斯強盜的故事。為了讓語文教師更好的講解,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夜鶯的歌聲》教案以供大家閱讀。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夜鶯的歌聲》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漢子、燒毀、木屑、蘑菇、呻吟、宛轉(zhuǎn)”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被稱為“夜鶯”的孩子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2、了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之間的相互照應。
教學難點:
“小夜鶯”的機智來自思維敏捷,敏捷的思維來自熱愛祖國的感情,這一點難于理解。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通過上網(wǎng)、翻閱書籍、請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關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的資料。(歷史背景、有關故事)
2、沒見過“夜鶯”的同學,通過查字典,了解一下夜鶯這種鳥。
3、預習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什么。
4、回顧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了解“夜鶯”嗎?誰來說一說。
教師過渡:體態(tài)小巧玲瓏,叫聲清脆宛轉(zhuǎn),每當月上高樓,它就會放開歌喉縱情歌唱。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時光隧道,一起走進1941年的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走近一只勇敢的夜鶯,去聆聽他神奇、機智的歌聲吧!(板書課題)
二、學情調(diào)查
1、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對于前蘇聯(lián)的衛(wèi)國戰(zhàn)爭,你了解多少?
三、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指導學生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讀后印象。
過渡:這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這個故事,爭取講得和故事一樣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內(nèi)容
1、再讀課文,注意課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鶯”是怎樣巧妙地和敵人周旋,為游擊隊送情報的?
2、重點讀課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鶯”是怎樣迷惑敵人,為敵人帶路和怎樣與游擊隊聯(lián)絡的。
3、試著把這篇故事的基本內(nèi)容講一講??稍跍蕚涞幕A上分小組講,講后評價,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內(nèi)容。
設計意圖:抓住主線,理清脈絡。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初讀全文,概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此基礎上再默讀全文,抓住主線,要求學生試著把這篇故事的基本內(nèi)容講一講,從而理清課文脈絡。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聯(lián)系上下文,初聞歌聲。
?、艑W習課文第一段,讓學生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教師出示:“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鼓勵學生質(zhì)疑。
學生問:“‘沉寂’是什么意思?”
教師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讀讀,體會體會。
學生從讀中體會到戰(zhàn)斗剛剛結束,樹木、房屋被破壞,空曠的花園里空無一人,死一般的靜寂。
?、谱寣W生分角色讀課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兩生上臺演一演軍官和小夜鶯,從對話中去體會、去品味。
“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小夜鶯把問話故意岔開,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樣子,卻有著格外清醒的頭腦。
“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小夜鶯巧妙的回答,既保護了群眾,又痛罵了敵人。從字里行間流露出小夜鶯的乖巧、機智。
學生進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誦,心而維”,邊朗讀邊揣摩,從中體會到這是有意吸引敵人的歌聲。
2、自問自答,理解歌聲。
?、艑W習課文第二段,讓學生繼續(xù)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⑵教師出示:“小孩有時候?qū)W夜鶯唱,有時候?qū)W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引導學生自問自答,同桌練習一個問一個答,擴大了訓練面,人人都得到了訓練的機會,學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礎上,教師充當“向?qū)?rdquo;的角色,引領學生比較:“他好像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他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這兩句話意思有什么不同?學生展開討論。
3、比較異同,破譯歌聲。
?、艑W習課文第三段,學生繼續(xù)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扑娜诵〗M討論歌聲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譯歌聲的含義。結合語境,讓學生探究既然那歌聲已經(jīng)沒有什么新鮮的意思了,為什么夜鶯還是興致勃勃地唱著?通過朗讀,學生感悟出小夜鶯為了不引起敵人懷疑,發(fā)出信號后仍繼續(xù)唱歌,同時也表達了他臨戰(zhàn)前的興奮。
4、探究尋根,深挖歌聲。
?、琵R讀課文第五段中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平處煶鍪荆?ldquo;從孩子的嘴里飛出宛轉(zhuǎn)的夜鶯的歌聲。那歌聲即使是聽慣了鳥叫的人也覺察不出跟真夜鶯的叫有什么兩樣。”
⑶問學生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探究尋根,表面贊揚宛轉(zhuǎn)的歌聲,實則頌揚小夜鶯勇敢、機智和熱愛祖國的品質(zhì),悟出語言文字背后所蘊藏的深意,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設計意圖:夜鶯的歌聲是課文的一條紅線,抓住夜鶯歌聲的句子展開教學,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導學生以讀為主,以讀促悟,重點深究夜鶯歌聲的含義成為本課教學的重中之重。
二、以讀引說,遷移運用
文章以濃重的筆墨譜寫小夜鶯引誘敵人進入游擊隊的伏擊圈,而對游擊隊員的描寫則著墨極少,這給學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間,教師可設計這樣的訓練題練說:“戰(zhàn)斗勝利了,幾個游擊隊員圍著小夜鶯,。”
設計意圖:教師抓住這一語言“空白”,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所描繪的語言情境之中,去朗讀,去感受,去想像,貼近書中的人物,與他們一同分享勝利的喜悅,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水到渠成地稱贊了小夜鶯,在語感訓練中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布置作業(yè)
1、練寫生字,讀寫、讀記“詞語盤點”中本課的詞語。
2、閱讀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板書設計:
吸引敵人
14夜鶯的歌聲 麻痹敵人
傳遞情報
︱
小男孩──機智勇敢、熱愛祖國
四年級下冊語文《夜鶯的歌聲》原文
戰(zhàn)斗剛剛結束,一小隊德國兵進了村莊。大道兩旁全是黑色的碎瓦??諘绲幕▓@里,燒焦的樹垂頭喪氣地彎著腰。
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
士兵們和軍官注意聽著,開始注視周圍的灌木叢和掛在道旁的白樺樹枝。他們發(fā)現(xiàn)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個孩子坐在河岸邊上,耷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一件顏色跟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手里拿著一塊木頭,不知在削什么。
“喂。你來!”軍官叫那個孩子。
孩子趕緊把小刀放到衣袋里,抖了抖衣服上的木屑,走到軍官跟前。
“呶(náo),讓我看看!”軍官說。
孩子從嘴里掏出一個小玩意兒,遞給他,用快活的藍眼睛望著他。
那是個白樺樹皮做的口哨。
“挺巧!小孩子,你做得挺巧哇。”軍官點了點頭。轉(zhuǎn)眼間,他那陰沉的臉上閃出一種冷笑的光,“誰教你這樣吹哨子的?”
“我自己學的。我還會學杜鵑叫呢。”
孩子學了幾聲杜鵑叫。接著又把哨子塞到嘴里吹起來。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個了嗎?”軍官繼續(xù)盤問他。
“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
“你這個壞家伙!”軍官打斷孩子的話,“我是問你這里有沒有人。”
“人哪?戰(zhàn)爭一開始這里就沒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蠢東西!”軍官想著,輕蔑地微笑了一下。
“呶,你認識往蘇蒙塔斯村去的路嗎?那個村子大概是叫這個名字吧?”
“怎么會不認識!”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兒的堤壩上去釣魚。那兒的狗魚可兇呢,能吃小鵝!”
“好啦,好啦,帶我們?nèi)グ伞R悄銕穾У脤?,我就把這個小東西送給你。”軍官說著,指了指他的打火機,“要是你把我們帶到別處去,我就把你的腦袋擰下來。聽懂了嗎?”
隊伍出發(fā)了,行軍灶打頭,跟著就是小孩和軍官,倆人并排著走。小孩有時候?qū)W夜鶯唱,有時候?qū)W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他好像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
森林越來越密。彎彎曲曲的小路穿過密密的白樺樹林,穿過雜草叢生的空地,又爬上了長滿古松的小山。
“你們這里有游擊隊嗎?”軍官突然問。
“你說的是一種蘑(mó)菇(gū)嗎?沒有,我們這里沒有這種蘑菇。這里只有紅蘑菇、白蘑菇,還有洋蘑菇。”孩子回答。
軍官覺得從孩子嘴里什么也問不出來,就不再問了。
樹林深處,有幾個游擊隊員埋伏在那里,樹旁架著沖鋒槍。他們從樹枝縫里往外望,能夠看見曲折的小路。他們不時說幾句簡單的話,小心地撥開樹枝,聚精會神地盯著遠方。
“你們聽見了嗎?”一個游擊隊員突然說。他伸直了腰,好像有什么鳥的叫聲,透過樹葉的沙沙聲,模模糊糊地傳來。他側(cè)著頭,往叫聲那邊仔細聽,“夜鶯!”
“沒聽錯嗎?”另一個游擊隊員說。他緊張起來,仔細聽,可又什么也聽不見了。他從大樹樁下邊掏出四個手榴彈,放在跟前以防萬一。
“這回你聽見了沒有?”
夜鶯的歌聲越來越響了。
那個最先聽見夜鶯叫的凝神地站著,好像釘在那里似的。他注意數(shù)著一聲一聲的鳥叫:“一,二,三,四……”一邊數(shù)一邊用手打著拍子。
夜鶯的叫聲停止了。“32個鬼子……”那個人說。只有游擊隊員才知道這鳥叫的意思。接著傳來兩聲杜鵑叫。“兩挺機關槍。”他又補充說。
“對付得了!”一個滿臉胡子的漢子端著沖鋒槍說。他理了理掛在腰間的子彈袋。
“應該對付得了!”聽鳥叫的那個人回答,“我和斯切潘叔叔把他們放過去,等你們開了火,我們在后邊加油。如果我們出了什么事,你們可不要忘了小夜鶯……”
過了幾分鐘,德國兵在松樹林后邊出現(xiàn)了。夜鶯還是興致勃勃地唱著,但是對藏在寂靜森林里的人們來說,那歌聲已經(jīng)沒有什么新鮮的意思了。
德國兵走到林中空地上的時候,突然從松樹林里發(fā)出一聲口哨響,像回聲一樣回答了孩子。孩子突然站住,轉(zhuǎn)了個身,鉆到樹林里不見了。槍聲打破了林中的寂靜。軍官還沒來得及抓起手槍,就滾到了路邊的塵埃里。被沖鋒槍打傷的德國兵一個跟一個地倒下。呻吟聲、叫喊聲、斷斷續(xù)續(xù)的口令聲充滿了樹林。
第二天,在被燒毀的村子的圍墻旁邊,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著那件綠上衣,坐在原來那河岸邊削什么東西,并且不時回過頭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幾條道路,好像在等誰似的。
從孩子的嘴里飛出宛轉(zhuǎn)的夜鶯的歌聲。這歌聲,即使是聽慣了鳥叫的人也覺察不出跟真夜鶯的有什么兩樣。
看了四年級下冊語文《夜鶯的歌聲》教案及原文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