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到5歲育兒知識
4到5歲的孩子就要上小學了,他入學后能不能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會不會跟不上老師的進度?相信這是大多數家長的疑慮,尤其是那些比較理智沒有選擇學前班的家長,即便家長再理智,也必須面對一個“幼小銜接”的問題。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精心整理的4到5歲育兒知識,期望對你培養(yǎng)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4到5歲育兒知識:怎樣“幼小銜接”?
孩子就要上小學了,他入學后能不能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會不會跟不上老師的進度?相信這是大多數家長的疑慮,尤其是那些比較理智沒有選擇學前班的家長,即便家長再理智,也必須面對一個“幼小銜接”的問題。
■家長應該相信:
- 多數學校會在“幼小銜接”方面會下功夫。
幼兒園和小學相比,由于教育任務不同,在許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為了孩子能順利地向小學過渡,有些小學從小班、中班就開始著手,并在大班強化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適應社會能力、完成任務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等等。
實例:工運學院幼兒園請大班的孩子一年級的小姐姐、小哥哥和小朋友們對話,回答小朋友的種種疑問,像怎么上課呀,課間十分鐘怎么休息呀,怎么才能不遲到呀等等。從小朋友羨慕的眼光中可以看出來,他們對自己將成為小學生是那么渴望和自豪。
- 幼兒園大班強化孩子上小學的基礎準備。
有的學校也曾經辦過學前班,教學模式、學習內容完全和小學一年級一樣。實踐證明,這對學齡前兒童是不合適的,因為,學生到了一年級又要重復學一遍在學前班學過的東西,這即浪費了時間,又實在沒有必要。
一年級學生入學后,在老師的耐心引導下,一般經過兩個學期就能適應學校環(huán)境了。如果幼兒園在培養(yǎng)兒童執(zhí)筆、學習、衛(wèi)生習慣等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就更有利于他們入學后樹立一個很好的信心,產生上進的愿望。
■家長應該做的
家長應該配合老師,著眼于幼兒的終身發(fā)展,在以游戲為主導形式的學前期學習過程中,做好兩個準備:
做好孩子的學習適應性準備,即培養(yǎng)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興趣和能更好地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等。
做好孩子的社會適應性準備,即培養(yǎng)幼兒獨立完成任務和人際交往等能力以及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較順利地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
4到5歲育兒知識:要不要上學前班
面對一股“學前風”,你是不是也覺得應該讓孩子上學前班去‘規(guī)矩規(guī)矩’。還有,別的孩子上學前班了,如果自己的孩子不上,怕他以后上小學跟不上啊……但是,我們聽取了眾多幼教專家以及過來媽媽們的經驗,給你的建議是: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不是最差,最好別上學前班。
■不上學前班:
- 幼兒的生理原因。5~6歲的幼兒小肌肉群、脊柱、大腦尚在發(fā)育過程中,如果他們此時長時間握筆、靜坐,每天不能午睡,不利于其健康地成長。
- 幼兒的心理原因。5~6歲的幼兒有意注意的時間一般在20分鐘左右,此時最適宜他們的學習形式是游戲,在游戲中他們能獲得有益于終身發(fā)展的知識,也可以提高能力。如果孩子過早地進行書本學習,很容易造成其厭學。
- 師資方面的原因。學前班的老師一般由小學老師或從社會上聘任的人員來擔任,他們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學習方式很可能不十分了解。幼兒園的老師大都是幼師畢業(yè) 的,能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游戲中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由于幼兒園老師與孩子已經相處一段時間了,所以師生間的感情會很好,對老師提出的學習方面 的要求,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讓孩子發(fā)言
孩子已經是一個可以“拿主意”的小人兒了,不妨聽聽孩子的意見,看他愿意上學前班嗎?他的意見基本可以決定他在學前班是否過得順利和快樂。
■讓孩子擁有一個完整的幼兒園生活
其實,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學前班,孩子都能學到很多知識,豐富自己的情感,兩者的差異就是前者更側重在玩中學習,在游戲中獲得知識;后者則在教學形式上更貼近小學的學習方式,孩子們坐在教室里,在老師的引領下讀書、寫字。
孩子的一生都可以學習,但他的童年卻只有一個。因此,如果我是孩子的家長,我會選擇讓他擁有一個完整的幼兒園學習生活,在七彩的童年里盡情撿拾成長的快樂。
■幼教專家岳穎觀點:
大班幼兒(5~6歲)正處在從學前期發(fā)展的過渡時期,在此期間,他們的身心要發(fā)生一定的質變,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把握好其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及教育規(guī)律,幫助幼兒克服這一銜接的困難。
孩 子的成長是有其自身規(guī)律的。五六歲的孩子是應該發(fā)展興趣、愛好,培養(yǎng)思維方式,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孩子應該在“玩中學”,而不是像小學生 一樣規(guī)規(guī)矩矩坐在課堂里。違背孩子年齡規(guī)律,強制孩子要“坐得住”,很可能讓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最終得不償失。如果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精力過盛,可以 讓孩子進行廣泛的涉獵,而不應該是“為學習而學習”,讓他過早接受所謂的“正規(guī)訓練”。
4到5歲育兒知識:讓孩子“自律”
當你正在為你的孩子從你的懷抱中掙脫,一天天長大,準備松一口氣,認為可以不用再圍著他團團轉時,您可能會發(fā)現(xiàn)他越來越不聽話了。
世 界是復雜多變的,但社會需要統(tǒng)一的秩序,人類需要一種共同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來約束自身。生命是豐富多彩的,但個體行為要置身于公共準則之下,人需要追 求自身的完美,于是,“自律”成為通向自我完善的階梯。關于這一點,相信沒什么可爭議的余地,那么就讓我們去認識自律并身體力行去培養(yǎng)孩子。
■ 一個概念
自律,其我約束的能力。有所為,有所不為。只有自律,才能在將來控制更多的資源,更多的人。缺少自律的人,很容易受到各種各樣主客觀原因的干擾,很難在某一方面做出杰出的成績,很難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常省察自己
善于自我控制
堅持道德準則,不違背自己做人的原則
■ 兩點建議
灌輸給兒童正確的價值文化
家長要有意識地和孩子多談各種規(guī)則、游戲規(guī)則、交通規(guī)則。最初是從孩子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各種準則出發(fā)。告訴孩子要遵紀守法。
孩子大些了,要給孩子講人生,講社會,講國家大事。讓孩子有愛國心,學會道德準則,德準則,懂得法律法規(guī)。具體地,比方說不能隨地吐痰,不要私拆他人信件,不能闖紅燈等。
做好孩子自律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開始的榜樣,所以父母自己要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要求孩子做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可以和孩子來個約定,如孩子做到了某一方面的自律,父母也同時堅持做某一件事情,和孩子一起進步。
■ 三個技巧
孩 子喜歡吃巧克力,有的父母會把它藏起來,盡量不要孩子發(fā)現(xiàn)。可是一旦被孩子拿到,可能就會吃個沒完了我們不如換一個方法。把10塊巧克力一次給孩子。然后 告訴孩子多吃的壞處,和孩子商量好一天只能吃兩塊。孩子答應了,就要求他按規(guī)定去做。開始時,孩子可能不能遵守,家長不要斥責。要繼續(xù)鼓勵,做對了就表 揚。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有所進步。
延遲滿足,即不要總是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愿望,避免孩子的欲望膨脹。比如孩子在商店看見了一個玩具娃娃,很喜歡。提出要爸爸媽媽買給他。父母不一定當時就答應。不妨也向孩子提出要求,如果孩子每天都能按時起床,過生日的時候就把這個娃娃送給孩子。
類似的做法不僅使孩子懂得了有付出才能有收獲,還讓孩子學會了節(jié)制。
每到過年或是生日,孩予又要大一歲了。問問孩子,過去的一年有什么收獲,有什么進步?有哪里做得不好?新的一年有什么新的打算?從而培養(yǎng)孩子反思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