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人生的隨筆日記4篇
從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開始了自己獨特的人生歷程,體驗著生活的五彩斑斕。愛,就像一個跳動的音符,與我們一路同行。當我們享受著美好的生活時,你可知道,這個世界,還有許許多多的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大自然的熱情。他們就是——殘疾人。
殘疾人在人們的眼里是一些低賤的人。人們見到殘疾人,不但不幫助他們,反而對他們指指點點,拿他們取樂。你可知道你一些微不足道的動作,對他們的心靈上,尊嚴上有多大的傷害嗎?殘疾人也是人啊!要不是種種原因,他們現(xiàn)在能這樣?
海倫。凱勒說過:“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不一定能用眼睛看到或用手摸到,他們是必須用心靈去體會的。”的確是這樣,殘疾人雖然身體上出現(xiàn)了一點缺陷,但他們的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的生活也有快樂。
貝多芬出生貧寒,從小隨父親學音樂,8歲開始演奏,50歲耳朵失聰了,可他有偉大的理想,克服種種困難。經過他的努力,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作品,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他的成就對同時代及以后歐洲音樂藝術發(fā)展都有巨大的影響。
張海迪5歲就癱瘓了??伤]有放棄過活著,她不斷進取,學習了日語、德語、英語和世界語。她還盡力幫助周圍的青年,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學習為人民服務,為祖國的興旺發(fā)達獻出自己的光和熱。不少青年在她的鼓勵下考取了大學。張海迪在輪椅上唱出了生命之歌:一個人的生命的價值在于為祖國的富強,為人民的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這種種都說明殘疾人并不比我們弱。
只要有生命的存在,人生就有希望。讓我們去體貼殘疾人,關心殘疾人,學習殘疾人吧!
關愛殘疾人的文明新風
你做到了嗎?
寫人生的隨筆日記篇二
花開花落,物轉星移。人生就像一出戲,戲演完了人生也就結束了。其實我們大家演的都是同一出戲,只是有人戲份多點,有人少點,有人做主角,有人做配角,有人做好人,有人做壞人,有人長命百歲,有人曇花一現(xiàn),有人榮華富貴,有人飽受饑苦,有人一帆風順,有人一世坎坷。每個人的際遇不同,他所演的戲也就不同。如果你出身富貴人家,你演的就是一個富家弟子,如果你出身貧困之家,你演的就是一個在底層掙扎向上爬的人。我們不要相信命運,我們要相信努力;我們不要抱怨命運,我們要勇敢面對;我們不要奢望永遠,我們要把握現(xiàn)在;我們不要期望太遠,我們要珍惜眼前。
每一場戲都有落幕的時候,正如每個生命都有走向終結的時候。當你演完戲后,得到的是雷鳴般的掌聲還是鴉雀無聲,表示著你的戲是成功還是失敗,人生是有價值還是毫無意義。很多時候,我們的戲還沒演完,我們的生命卻結束了,我們或許還想著這出戲我要這樣演,我可以演得更好,但我們已經沒有機會了。我們不應該生氣也沒得遺憾,因為那場戲就要求我們生得偉大死得光榮?;蛟S我們死得不那么光榮,不那么情愿,但我們只能接受,因為一場戲的閉幕往往預示著另一場戲的開鑼,我們用自己的離去成就了另一出戲的產生,我們用自己的傷痛成全另一個生命的誕生。我們延續(xù)了生命,沒有死亡就不會有新生,我們的離開必會換來一出更好的戲。
生命真的很脆弱,一次不小心的摔傷,一次小小的感冒,一次無心的爭吵,一次無意的疏忽……就讓一個昨天還活生生的生命轉眼消失。聽說過太多的生死,看到過太多的悲劇,感受過太多的離別,我們已經失去了對未來的過高期待,失去了對人生的過高憧憬。生命就好像演戲一樣,有人落場,有人出場,有人死亡,有人重生。然而生活畢竟不是演戲,戲里人死能復生,而現(xiàn)實中,人死而難生。面對真實生活里的生生死死,我們只能像戲里一樣,坦然從容的接受,按照要求好好演下去。如果一切是不能強求,我們就沒必要挽留,我們只能把握那一刻的存在,把自己的角色演好,表現(xiàn)出自己的風采,演繹出自己的價值。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兩者那么相近卻又不可能相同,如幻如真。誰也不能預測自己的將來,誰也不能控制別人的命運,我們能做的就只是開心過好今天,勇敢面對明天。戲里的人生可以更改,我們現(xiàn)實的人生無法改變,我們知道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們就要好好的活這一次。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戲里反映人生,人生映射于戲中,做人就如同演戲,都要把自己的角色演好,縱然演的只是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一只螞蟻,一粒塵土,我們都要做好那個自己。
寫人生的隨筆日記篇三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對老婦人走進一家旅館,準備用一間房間休息,柜臺前,服務生告訴他們:房間已經滿了,看著老夫婦一臉無奈,服務生讓他們在自己的房間里住,臨走前,老先生對他說:象你這樣的員工,是每一個老板都夢寐以求的。也許有一天,我會為你蓋一座旅館,服務生笑著答應了。不久便把這句看似開玩笑的話忘了。
幾年后,他接到老先生的一封信,老先生約請他到曼哈頓。
服務生來到曼哈頓,在一幢豪華的建筑樓面前,老先生對他說:這是我專門為你蓋的旅館,我說過的,你記得嗎?這家飯店就是美國著名的愛斯特麗亞飯店的前身。這位年輕的服務生就是該飯店的第一任總經理――喬治.伯特。
有這樣一句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利,自勝者強,強行者有智,知足者富。
在我們的成長歷程中,應該感謝每一雙曾經扶植過我們的手,感謝每一個曾經安慰和鼓勵過我們的眼神,感謝大自然的福佑;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感謝社會的安定;感謝食之香甜;感謝衣之溫暖;感謝花草魚蟲;感謝苦難逆境。
很多時候,我們習以為常的接受了他人的關愛與幫助,而往往忽略了他們的感受。不知足的我們,總是時常抱怨:抱怨生活中的不如意,仔細想想,人生一世,無論高興或者悲傷,黑夜一樣會來臨,黎明一樣會向我們敞開懷抱,我們何不以一顆平常心、一顆知足感恩的心去笑對人生呢!
寫人生的隨筆日記篇四
磨難與挫折既會使你變得堅強,又可能害得你一蹶不振,兩種結局的選擇就取決于你面對挫折和磨難的態(tài)度,一位偉人曾經說過:“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所以對待磨難一定要堅強,當你戰(zhàn)勝了磨難后,磨難就是你的財富,當你敗給了磨難后,磨難就是你的軟助。
先說說吳敬梓,他從37歲開始寫《儒林外史》,依靠典當衣服,賣文和友人的周濟維持生活。冬天天寒,家中無火取暖,夜間寫書寒冷,他就邀請朋友趁月色繞城跑步取暖,就這樣度過了3年,完成了33萬字的巨著《儒林外史》。
如果他從一開始就向困難屈服了,不用說3年,就是30年,他也絕不可能寫出這篇巨作吧,由此觀之,戰(zhàn)勝磨難很重要。
如果有人說:一個中樞神經殘疾,肌肉嚴重衰退,失去了行動能力,手不能寫字,話也說不清楚,終生要靠輪椅生活的人,憑借一個小書架,一塊小黑板,還有一個他以前的學生做助手,竟在天文學的頂尖領域——黑洞爆炸理論的研究中,通過對黑洞臨界線特異性的分析,獲得了震動天文學的巨大成就,你一定會感到驚奇。然而,這卻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他為此榮獲了1980年度的愛因斯坦獎金。
他的名字叫史蒂芬·霍金,是一個英國人,當時他只有35歲。更有趣的是,作為天文學家,他從不使用天文望遠鏡,卻能告訴我們有關天體運動的許多秘密。他每天被推送到劍橋大學的工作室里,干著他饒有興趣的研究工作,還寫出了《時間簡史》。
一朵溫室中的花朵,永遠不能擁有強健的生命力,只有經歷過狂風暴雨的洗禮,才能夠不放棄地開出最美麗的花,并且戰(zhàn)勝了挫折,在能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