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蘇子油簡介
白蘇子油簡介
白蘇子油被認為是富含α—亞麻酸的最好的食用油,下面跟著學(xué)習(xí)啦小編一起來了解下白蘇子油。
白蘇子油簡介
原型態(tài):白蘇,一年生草本,高0.5-2m。莖直立,鈍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長柔毛。葉對生;葉柄長3-5cm,背腹扁平,密被長柔毛;葉片闊卵形或闊楔形,邊緣在基部以上有粗鋸齒,兩面綠色或紫色,上面被疏柔毛。輪傘花序2花,組成長1.5-15cm,密被長柔毛,貪薇一側(cè)的頂生及腋生總狀花序;苞片寬卵圓形或近圓形外被紅褐色腺點,邊緣膜質(zhì);花梗密被柔毛;花萼鐘形,10脈,下部被長柔毛,夾有黃色腺點,內(nèi)面喉部有疏柔毛環(huán),結(jié)果實增大,萼桅二唇形,上唇寬大,3齒,中齒較小,下唇比上辰稍長,2齒,齒披針形;花冠通常白色,冠筒短,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部3裂,中裂片較大;雄蕊4,前對稍長,離生,插生喉部,花藥2室;花柱先端2淺裂;花盤前方呈指狀膨大。小堅果近球形,具網(wǎng)紋?;ㄆ?-11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全國多有栽培,少有逸為野生。
【性味】 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 潤腸;烏發(fā)。主腸燥便秘;頭發(fā)枯燥
【用法用量】 內(nèi)服:水煎,3-5g。外用:適量,涂抹。
白蘇子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 白蘇 的 果實 。
【原形態(tài)】 白蘇(《本草圖經(jīng)》),又名:荏(《別錄》),南蘇(《滇南本草》),白紫蘇、假紫蘇(《生草藥性備要》),家蘇(《植物名實圖考》),山紫蘇、臭蘇、犬屎薄、犬屎蘇。
【生境分布】 野生于路旁,亦有栽培者。自河北至長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分布。產(chǎn)江蘇、河北、山東、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性狀】 干燥的果實,卵形或略呈三角形圓錐體狀,長徑2.5~3.5毫米,短徑2~2.5毫米。表面灰白色至黃白色,有隆起的網(wǎng)紋。果皮質(zhì)脆,易壓碎。種仁黃白色,富油質(zhì)。氣微香,嚼之有油膩感。以粒大、飽滿、無雜質(zhì)者為佳。
【化學(xué)成份】 種子含脂肪油,主為亞麻脂和甘油三棕櫚酸酯。全草含揮發(fā)油,袖中含l-紫蘇醛、白蘇烯酮、松茸醇和l-芳樟醇。
【性味】 ①《別錄》:"味辛,溫,無毒。"
【功能主治】 下氣,消痰,潤肺,寬腸。治咳逆,痰喘,氣滯便秘。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錢。
【備注】 本品在四川、貴州等地與紫蘇子同等使用,參見"紫蘇子"條。
【摘錄】 《*辭典》
【出處】 出自1.《飲片新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