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頁書法作品
冊頁是書畫作品的一種裝裱形式,也是我國古代書籍裝幀傳統(tǒng)形制中的一種。書畫冊頁是受書籍冊頁裝出現(xiàn)的影響而形成的。冊頁裝由最早的卷軸裝經(jīng)經(jīng)折裝的過渡后發(fā)展而來,現(xiàn)存最晚的古代書籍基本以線裝書為主。冊頁的尺幅不大,易于創(chuàng)作,易于保存的特點深受書畫家和收藏家的喜愛。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冊頁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冊頁書法作品欣賞
冊頁書法作品圖片1
冊頁書法作品圖片2
冊頁書法作品圖片3
冊頁書法作品圖片4
冊頁的書法淵源
冊頁 【注音】:cè yè中國書畫裝裱體式之一。因畫身不大,亦稱"小品",又稱冊葉,葉冊。由一張張對折的硬紙板組成,可以左右或上下翻閱。冊頁有三種樣式,一種是橫式畫心,裱成上下翻閱的,稱為"推篷式";一種是豎式畫心,裱成左右翻折的,稱為"蝴蝶式";另一種裱成通折連成一體的,稱為"經(jīng)折式"(經(jīng)摺式),較小的豎條稱為"折子";也有的裱成單片,稱為"散裝"。
一般冊頁均取偶數(shù),少則四開、八開,多則十二、十六、二十四開等,頁數(shù)再多可分為兩冊,每本冊頁的前后各加素白副頁(又稱護頁)兩開或四開。 一般都外鑲邊框,上下加檀木、楠木或宋錦裱裝的硬殼板面做為封面和封底,收疊時成一部書狀。這樣無論是欣賞、攜帶,還是保藏都比較方便。
冊頁歷史源流
起源于唐代,是為解決長卷翻看不便和散頁保藏不便,受書籍裝幀影響而產生的一種書畫裝裱形式。
在唐以前,書籍、字畫多數(shù)是卷軸,卷軸式書籍不便閱讀,如果要讀一卷書的最后一個章節(jié)的話,必先展舒到最后方可,費時費力。為了方便閱讀,唐人便把橫卷款式的書籍折疊起來,像折扇一樣,前后再糊以較厚的紙作封面,起牢固作用。因唐代的書籍多為經(jīng)書,故稱為"經(jīng)折式"冊頁。印刷術的發(fā)明又促進了這一款式的發(fā)展,后來又出現(xiàn)了"包背裝"與"蝴蝶裝",一直延用至今。
自唐時,即有人把長幅畫卷切割、裝裱成單幅葉子,又因葉子久翻易亂不便保存,進而裝潢成冊,人稱為"頁冊"。自唐宋以來,各代的書畫集藏者,將一些零散的單件式手札、團扇、折扇類書畫小品,分門別類地集中改裝成冊頁?,F(xiàn)存的明清以前的原裝冊頁,除了少數(shù)敦煌實物以外幾乎未見。而明清以前的不少小幅書畫原作,因明清人集裝成冊后,才使其得以留存至今。可見冊頁對于小幅書畫原作的收藏保護之價值。到了明朝,冊頁開始成為時尚,故明清時的成本冊頁,多是預先裝裱制作成冊,后作書畫。
冊頁裝裱知識
冊頁是中國傳統(tǒng)的裝裱款式之一。冊頁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如扇面冊頁一些小幅面的書畫小品,書畫扇面、名人信札和古人留下來的各類"帖"、"柬"等墨跡及各種拓片等等,以冊頁形式裝裱起來,即便于隨手展閱欣賞,又利于長期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