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黃惇精美書法
黃惇教授注重藝術(shù)創(chuàng)作與理論研究并重,篆刻作品1983年曾獲《全國篆刻征稿評比》一等獎,書法作品1993年曾獲《第五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全國獎"。其作品曾參加歷屆《全國書展》、歷屆《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歷屆《全國篆刻藝術(shù)展》。是我國江蘇著名書法家。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江蘇黃惇精美書法,希望對你有用!
江蘇黃惇精美書法欣賞
江蘇黃惇精美書法圖片1
江蘇黃惇精美書法圖片2
江蘇黃惇精美書法圖片3
江蘇黃惇精美書法圖片4
黃惇個人概述
黃惇,南京藝術(shù)學院美術(shù)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47年生于江蘇太倉,祖籍揚州。1982年考入南京藝術(shù)學院美 術(shù)系,師從陳大羽教授攻讀碩士學位。1985年6月獲文學碩士,畢業(yè)后留?!,F(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篆刻藝術(shù)委員會委員、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評審委員、全國篆刻藝術(shù)展評委、江蘇省美術(shù)館藝術(shù)鑒定顧問。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等。 黃惇教授注重藝術(shù)創(chuàng)作與理論研究并重,篆刻作品1983年曾獲《全國篆刻征稿評比》一等獎,書法作品1993年曾獲《第五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全國獎"。
其作品曾參加歷屆《全國書展》、歷屆《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歷屆《全國篆刻藝術(shù)展》。并曾多次參加國際展覽,如《日本海外總合書展》、《韓國第十一屆國 際藝術(shù)展》等。作品曾為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及海內(nèi)外博物館、美術(shù)館收藏。十多年來,他曾撰寫書法、篆刻史論學術(shù)論文六十余篇,刊登于《書法研究》、《中國書法》、《中國篆刻》等多種專業(yè)刊物上。曾多次出席國際書法研討會,如“國際書法史研討會”、“韓國漢陽大學96國際學術(shù)會議”、“香港中文大學97中國書法國際學術(shù)會議”等。
并應邀講學于中央學院、山東工藝美院、香港中文大學等國內(nèi)外高等院校。著有《中國書法全集--董其昌卷》、《董其昌書論注》、《中國古代印論史》、《中國書法全集--金農(nóng)、鄭燮卷》(與周積寅教授合作)、《中國書法通史--元明卷》等。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黃惇主編的《書法篆刻》教材,至今已重印逾十萬冊。他所著的《中國古代印論史》,填補了這一研究領(lǐng)域的空白?!肚貪h魏晉南北朝書法史》96年被定為文化部藝術(shù)院校重點教材之一。
1983年獲“全國篆刻征稿評比”一等獎。1993年獲“第五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全國獎。1999年獲韓國 “99’世界書藝全北雙年展”大獎。
書法中如何鑒賞毛筆
毛筆雖然是實用工具,但隨著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毛筆的制作工藝不斷改進,使毛筆日益完善和精美,逐漸也成為收藏,鑒賞的珍玩古物。但毛筆不易保存,筆毫易壞,所以毛筆的鑒賞更著眼于裝飾意濃厚,色彩艷麗的筆管上。
筆毫的形制是為書寫,繪畫的需要而改進的。古人以竹筍式筆毫為我國傳統(tǒng)品類,屬于短鋒羊毫,兼毫筆類,鋒短而粗,形如筍狀,落紙凝重厚實,除實用外,給人以鑒常趣味。又有蘭花式筆毫,也是我國傳統(tǒng)毛筆品類之一,筆頭圓潤,潔白純凈嬌柔,似含苞欲放之玉蘭,給人以秀美之感,賞心悅目。古代還有一種筆毫做成葫蘆式,兼毫圓潤堅勁。 自筆管成為鑒賞和珍藏的對象后,人們便常以珍寶珠玉制毛筆管。如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唐秉鈞在《文房肆考圖說》卷三《筆說》中說:“漢制筆,雕以黃金,飾以和璧,綴以隋珠,文以翡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極為華麗矣。”此時的毛筆,不僅是書畫工具,還是供人鑒賞觀玩的藝術(shù)品。古代工匠在周不盈寸的毛筆管上,巧妙的描繪,鐫刻山水人物,花卉鳥獸,足以表現(xiàn)工藝的獨特高超。故宮收藏的明代黑漆,彩漆描金云龍,龍鳳管筆就是一例。這些毛筆管,筆套均髹黑漆為地,用彩漆描繪山海去龍戲珠紋,大海波濤洶涌,山石聳立其間,浪擊山石,驚濤四起,寥寥數(shù)筆,勾畫出一派海闊天高的意境,襯托出蒼龍凌空飛舞,在云中騰越戲珠,氣勢磅礴。加之彩漆描繪精細,色彩明麗和諧,畫面構(gòu)圖主次分明,布局嚴謹。筆管和筆套鑲金扣,增添了富麗華貴之感。筆頭毛色光潤,渾圓壯實,葫蘆式鋒尖錐狀,美觀挺拔,精工巧制,尖,齊,圓,健四德完備,是明代制筆水平的實證,是傳世文房四寶中的珍品。
鑒別古筆,首先對保存的遺物和各個時代古筆的歷史要做系統(tǒng)了解和認識,分清筆的歷史上限下限,區(qū)分制筆地區(qū),把握各時廷御制品。其次看筆毫完好與損壞情況。而后再著眼于筆管的裝飾,是否有制筆名家的鐫刻,是否有名人的贈語及題跋。對制筆名家和名人的時代特點,個人風格,要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能識別和鑒別,從而審定其價值。每一種文物均有作品出現(xiàn),只要我們豐富自己的知識,虛心向別人請教,就會提高自己的鑒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