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聞笛書法作品圖片
《春夜洛城聞笛》是唐代詩人 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有獨特的文學特色。同時,這首詩的書法作品受到了許多人的欣賞與稱贊。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春夜洛城聞笛書法作品圖片。
春夜洛城聞笛書法作品欣賞
這首詩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陽)時所作。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時稱東都。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棧里,偶然聽到笛聲而觸發(fā)故園情,因作此詩。
春夜洛城聞笛書法圖片
此詩寫鄉(xiāng)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人因聞笛聲而感發(fā)。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jié)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是深夜,詩人難于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xù)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暗”字為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當。這里“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xiàn)出一種難于為懷的心緒,以主觀寫客觀。此外,“暗”也有斷續(xù)、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誰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滿洛城”,仿佛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夸張。“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勻、遍布。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為“滿洛城”的“滿”字預設地步;“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同時寫出其城之靜,表達詩人的思鄉(xiāng)心切。
春夜洛城聞笛的名家點評
明代桂天祥《批點唐詩正聲》:唐人作聞笛詩每有韻致,如太白散逸瀟灑者不復見。
明代 胡應麟《 詩藪》:太白七言絕,如“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朝辭白帝彩云間”、“誰家玉笛暗飛聲”、“天門中斷楚江開”等作,讀之真有揮斥八極、凌屬九霄意。賀監(jiān)謂為謫仙,良不虛也。
明代 李攀龍、葉羲昂《唐詩直解》:次句不獨流逸,亦且穩(wěn)定。看他下句下字,爐錘二妙。
明代 周珽《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意遠字精,爐錘巧自天然。
明末清初 黃生《唐詩摘鈔》:前首(按指《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倒,此首順;前首含,此首露;前首格高,此首調(diào)婉。并錄之,可以觀其變矣。
清代朱之荊《增訂唐詩摘鈔》:“滿”從“散”來,“散”從“飛”來,用字細甚。妙在“何人不起”四字,寫得萬方同感,百倍自傷。
清代 黃叔燦《唐詩箋注》:“散入”二字妙,領得下二句起。通首總言笛聲之動人。“何人不起故園情”,含著自己在內(nèi)。
清代王堯衢《唐詩合解》:“忽然聞笛,不知吹自誰家。因是夜聞,聲在暗中飛也。笛聲以風聲而吹散,風聲以笛聲而遠揚,于是洛春夜遍聞風聲,即遍聞笛聲矣。折柳所以贈別,而笛調(diào)中有《折楊柳》一曲。聞折柳而傷別,故情切乎故園。本是自我起情,卻說聞者‘何人不起’,豈人人有別情乎?只為‘散入春風’,滿城聽得耳。”
猜你感興趣:
2.書法作品欣賞
春夜洛城聞笛書法作品圖片
上一篇:春曉孟浩然毛筆書法作品圖片
下一篇:杜甫春夜喜雨毛筆書法作品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