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應具備的口才能力
作為一名導游員,必須具備優(yōu)良的素養(yǎng),比如,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優(yōu)良的心理素質(zhì)、合理的知識結(jié)構(gòu)、多方面的綜合能力等等,這些方面是導游員為游客提供優(yōu)質(zhì)的接待服務的前提條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導游應具備的口才能力,希望對你有幫助!
導游應具備的口才能力
1.語言的趣味性。
要想在旅游中讓旅游者有濃厚的興趣,導游員的語言應注意趣味性。努力使情景與語言交融,激發(fā)旅游者濃郁的游興。要多用風趣談諧的語言,多用恰當?shù)谋扔?,使旅游者倍感親切。
2.語言的幽默性。
幽默的語言是導游員文化水平和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是一個人聰明才智的標志。幽默總會有喜劇因素,或使聽者輕松愉快,面帶歡笑,使氣氛活躍,增添游興;或使旅游者遇到問題時,穩(wěn)定情緒,保持樂觀,忘記憂愁和煩惱;或啟迪旅游者;或通過詼諧風趣的語言,委婉地提醒旅游者;或委婉地諷刺某種現(xiàn)象,消除人際關(guān)系的齟齬。
3.語言的科學性。
導游員給旅游者介紹各景點都應該注重科學性,要做到實事求是;即使是說故事、傳說也不要胡編瞎造。知識性的介紹是不能來虛假的。
4.語言的針對性。
旅游者來自不同地方,國家、民族、宗教、習慣、職業(yè)、年齡、文化程度和知識水平各有不同,導游員進行導游時要因人而異。導游語言應區(qū)別不同的旅游者使用恰當?shù)恼Z言,要注意針對性。
5.語言的生動性。
導游員應努力學習語言,學會使用生動的語言。生動形象是導游語言美的魅力所在,是導游語言藝術(shù)性和趣味性的具體體現(xiàn)。語言的生動性不僅要考慮導游的內(nèi)容,更要考慮導游的表達方式,并要與自己的神態(tài)表情,手勢動作以及聲調(diào)和諧一致。語言要生動流暢,不僅要求導游員講話音調(diào)正確優(yōu)美,節(jié)奏適中,語法無誤,用詞恰當,還要求導游員思維清晰,內(nèi)容明確,前后連貫。整體和諧。給旅游者獲得美的享受。
6.語言的情感性。
導游員在旅游者進入審美觀照狀態(tài)的前后,往往需要對景觀進行介紹,這種介紹不是抽象的,程式化的,而是形象生動,富有感情色彩的。因而,導游的語言要有情感性,要通過導游的眼神、手勢、面部表情來展現(xiàn)出來。語言的情感性表現(xiàn)為導游要隨景而動,喜游樂導,動之以情,以情感打動客人。
導游員應努力學習語言,學會使用生動的語言。生動形象是導游語言美的魅力所在,是導游語言藝術(shù)性和趣味性的具體體現(xiàn)。語言的生動性不僅要考慮導游的內(nèi)容,更要考慮導游的表達方式,并要與自己的神態(tài)表情,手勢動作以及聲調(diào)和諧一致。語言要生動流暢,不僅要求導游員講話音調(diào)正確優(yōu)美,節(jié)奏適中,語法無誤,用詞恰當,還要求導游員思維清晰,內(nèi)容明確,前后連貫。整體和諧。給旅游者獲得美的享受。
導游的言語及口才
(一)使用淺顯易懂的口語,使導游辭具有口語化特征
導游辭的特征是指導游辭具有鮮明的通俗易懂、親切自然等口語風格色彩的特性。導游辭的口語化是極其重要的。導游辭多采用口頭傳播方式,最終目的是為了直接講解給游客聽,它必須口語化,語音、詞匯、語法、修辭等各方面都應無條件地服從口頭表的一系列特殊需要,并且在各方面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導游交際。試想,如果導游講解的書面語風格過于鮮明,文言成分較多,表達艱深晦澀,那么就會使游客在理解上產(chǎn)生困難。而淺顯平白的口語化的講解往往輕松、活潑、平易近人,容易被游客接受并理解。
1.語音方面
語音方面,導游辭不僅應該朗朗上口,而且也應該易于入耳。它必須具有口語獨特的靈活的音步和輕快的節(jié)奏。要達到這一要求,不僅要利用重音、語調(diào)等手段,而且還要利用音節(jié)的恰當搭配以及音步的靈活調(diào)整。
比如,為了使節(jié)奏平穩(wěn),常常采取增加音節(jié)或縮減音節(jié)的方法進行調(diào)整,使音步節(jié)奏和諧勻稱。請看用例。 ①但大部分門神還是指秦叔寶、尉遲敬德。二人均為唐代著名武將,因此畫像上這兩位門神也是頭戴金盔,身披鎧甲,威風凜凜,儀表堂堂。相傳唐太宗馬上奪江山,殺人無數(shù),坐上龍床后即身體不豫常夜夢惡鬼又有惡鬼每夜于宮中拋磚弄瓦,大呼小叫,鬧得三宮六院晝夜不寧。秦叔寶和尉遲敬德自告奮勇于夜間戎裝守護,居然無事。唐太宗雖然欣喜但不忍二位將軍此辛苦于是召畫匠傳寫真容,貼在門上,結(jié)果也很有效,從此再無惡鬼入夢。此后以秦叔寶、尉遲敬德像守門就成了定例。形式則多種多樣,有坐式,有立式,有騎馬,有徒步,有舞鞭锏,有執(zhí)金瓜,有時還配上一副對聯(lián):昔為唐朝將;今為鎮(zhèn)宅神。 (梁曉虹等《中國寺廟宮觀導游》)②漓江的風景,不僅奇巧,而且富于變化。山,一時孤峰直樹,一時奇峰一片,時而山海峰林 而平疇曠野。 江水,忽曲忽直,忽緩忽急,有江天浩然、波平浪靜的場面,也有急浪滔滔、銀花四濺的景觀。(張益桂《桂林名勝古跡》) 例①,在自然松散的敘述中仍然注意音步節(jié)奏的和諧與通暢,下畫橫線的地方連續(xù)使若干表達的音節(jié)節(jié)奏齊美勻稱,下加著重點的部分有所間斷的使表達的音節(jié)節(jié)奏整合對稱。例②,在整齊諧美的表達中仍然注意調(diào)節(jié)互相對稱的句子的音步節(jié)奏,下畫橫線的部分與下加著重點的部分的音步節(jié)奏分別兩句相配,使在整齊中仍然富于變化。上述兩例在調(diào)整語音節(jié)奏方面的努力,使特定表達的音步節(jié)奏自然輕快、流暢自如、平穩(wěn)和諧,既上口,又入耳,給人以一定的美感享受。
2.詞語方面
詞語方面,應該大量使用淺顯易懂的基本詞匯、常用詞匯、口語詞匯,以及一些為人們所喜聞樂見的成語、慣用語、歇后語、諺語、格言警句,而要杜絕使用生冷艱澀的詞語。大眾化詞語既便于導游員上口講解,又使游客易于理解接受。因為游客接受導游辭,一般情況下主要是靠聽覺,大多數(shù)情況下沒有文字材料可以參考,口語化的詞語將有助于游客對導游辭的接受與理解,使導游交際變得輕松宜人。請看用例。 ③另外,佛教說人在今生今世活著是受苦,必須誠心向善,死后才能去西方極樂世界享受。因此佛教對人的生活不太重視,要人戒吃、戒喝、戒享受,在今生今世把苦受完,干干凈凈地等到死后去贖罪。而道教雖在其他方面比不上佛教,但在這一方面卻偏偏有吸引力。道教也叫人誠心向善,但是說正當?shù)南硎苓€是可以的,他們要人修煉保身,說長生不老就是神仙,比較起來顯得對生活質(zhì)量要重視得多。因此道教說濟世度人,往往就以治病療疾、解除痛苦為手段,以益壽延年為樂事。在這種情況下,道教中懂醫(yī)術(shù)的自然比較吃香,崇拜藥王也就很自然了。(梁曉虹等《中國寺廟宮觀導游》)④有些宮觀依山傍巖,借助山勢,逐層而上,層層疊疊,參差有別,形成居高俯視的氣勢;有些宮觀建在皇城都市,與深院官衙為伴,與寺廟佛塔相傍,連片成桓,各顯氣派;有些宮觀外觀雖不起眼,但卻可能受過皇封,得過敕命,保留有前代祖師傳戒修道的圣跡,享受祖庭的聲譽,這些是我們觀瞻的重點。(梁曉虹等《中國寺廟宮觀導游》)上面兩例的敘述風格基本是界于口語與書面語風格之間的通語風格范圍,親切自然,十分流暢,特別是其中的“吃香”、“不起眼”等口語詞語以及一些口語句式的運用,使對游客來說比較陌生的道教內(nèi)容的導游解說變得更加輕松,也使游客的理解與接受來得更加愉快。
3.語法方面
語法方面,口語化的導游辭在運用現(xiàn)代漢語一般句法規(guī)則時往往表現(xiàn)出極大的靈活性和變通性,其句法格式應不拘一格,靈活多變。請看用例。⑤道教卻不同。道教的神數(shù)目多而且名目多,但并不普遍享受人間香火,往往是你敬你的,我供我的,我是哪一道派的就供哪位神,我信哪位就燒哪爐香。所以各個宮觀所供奉的神像會有很大的區(qū)別。(梁曉虹等《中國寺廟宮觀導游》)⑥那么藏經(jīng)洞是什么時候、為什么被密封的呢?一說是11世紀時西夏侵入敦煌時為了使經(jīng)典不被西夏人破壞而藏;一說是不用但又不能丟棄的經(jīng)典集中存放;再一說是為了防止伊斯蘭教徒破壞而藏。后來收藏這些經(jīng)典的僧侶逃的逃了,死的死了,還俗的還俗了。直到本世紀初發(fā)現(xiàn)這個洞穴為止,人們才知道這件事。(欒春鳴《敦煌莫高窟》)⑦不過民間關(guān)于亭名的由來另有一種說法。據(jù)說當年江南才子袁枚曾專程來岳麓書院拜訪山長羅典,但羅典這時已經(jīng)名滿天下,根本不屑于見這樣的后起之秀,袁枚也不言語,轉(zhuǎn)身上了山,在岳麓山上,袁才子詩興大發(fā),見一景題一詩,惟獨到了這紅葉亭,他只抄錄了杜牧的《山行》詩,還漏了兩個字,后兩句抄成了“停車坐楓林,霜葉紅于二月花”。羅典聽說后,也跟著上了山,一路上,他見袁枚的詩才華橫溢,便贊不絕口。到了紅葉亭,一見這兩句,他一下子全明白了:這是在變著法兒說我不“愛晚”呢,不愛護晚輩呀。得了,這亭子就改名叫“愛晚亭”吧。于是紅葉亭就這樣變成了愛晚亭。(趙湘軍《愛晚亭》) 例⑤,運用日常口語中的對舉句式進行解說,使深刻的道教教義變得淺顯易懂,使道教神像供奉的特點易于被游客理解和把握。例⑥,使用口語重復句式,說明收藏經(jīng)典的僧侶們離開藏經(jīng)洞的種種狀況,通俗、形象,給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例⑦,使用日常談話語句式,揭示羅典的內(nèi)心活動,使對民間關(guān)于“愛晚亭”名稱由來的傳說的敘述更加通俗、生動,也使游客更加樂于傾聽。 口語風格的詞語以及句式的恰當運用使導游解說具有了親切自然的特點,也使導游講解變得更加風趣幽默,從而進一步縮短了游客與導游員之間的心理距離,給游客創(chuàng)造了更加輕松宜人的交際環(huán)境。
4.修辭方面
修辭方面,在一般情況下,導游講解是導游員與游客面對面進行的口頭表達,這樣不可能一口氣說出很長的句子,所以導游語言,特別是導游辭在句式方面應多采用清爽、簡潔的短句、散句,同時還要充分調(diào)遣并綜合運用整句與散句、長句與短句,使它們錯落有致,各盡其長。這不僅有利于表達,也更有利于游客對重要信息的捕捉。請看用例。 ⑧這魁星和文昌君究竟有什么關(guān)系,有點說不清。為什么由文昌帝君掌管天下文運,又要用這鬼頭鬼腦的魁星來管事———也有點講不出緣由。從感覺上來說,好像文昌帝君是天下文運的總管,不論進士、舉人,還是秀才、貢生,都要受他的恩惠;而魁星則專門象征每次考試的最幸運者。大約只想中試而不計較等級的,就不必等魁星光顧了,給文昌帝君磕磕頭也就行了;而那些志在必得、才高八斗的大手筆,恐怕就非得與魁星照面不可了。(梁曉虹等《中國寺廟宮觀導游》)⑨白堤的西端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平湖秋月地處孤山東南隅,是一座濱湖的樓臺建筑,倚窗臨水,高閣凌波,樓前有一片花欄燈柱圍繞的水泥平臺,三面接水,幾與波平。樓臺四周是曲欄畫檻,兩翼是對稱的九曲石橋,繞湖與白堤相連,地方雖小,但回廊百轉(zhuǎn),興味無窮。在這里瀏覽全湖,東至湖濱,西迄蘇堤,南到柳浪、南屏,都歷歷在目。無論晴雨陰晦,都是欣賞湖景的好地方。特別是皓月當空的秋夜,碧澄澄的湖水倒映著皎潔的月光,微風吹動,閃耀著萬頃銀波;環(huán)湖群山,湖中三島,朦朧迷茫;沿湖花燈,燦若群星,燈月波光,蕩成一片,使人幾疑置身于水晶宮中。 (時光庭等《西湖漫話》)⑩由錦江閣向南轉(zhuǎn)分兩路 沿蹬道 山而上 嘯云亭。 倚亭眺望,奇峰千矗,聳翠連碧,江流玉帶,山城市井,浮現(xiàn)眼前。由右走,出山門,過蓮房石,下丹桂巖,至龍隱洞。仰望洞頂 道長長的石槽 像神龍隱伏后留下的痕跡 因此而得名 。(張益桂《桂林名勝古跡》)例⑧,主要是運用散句進行解說,散而有序,層次井然,把拜求文昌帝君與魁星的不同功能表達得惟妙惟肖。例⑨,主要是運用短句、散句進行講解,輕松活潑,不拘一格。例⑩,使用整散相間的句式進行解說,下加著重點的部分基本是散句,下加橫線的部分基本是整句,這種整散句式相間的使用方法使表達在整齊中見變化,于勻稱中有參差,收到了既生動活潑、又氣勢連貫的效果。
導游需要具備的口才
導游不可忽視的問題
或許當過導游員的人都體會到口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他人未必有這樣的體驗?,F(xiàn)在仍有許多人忽視了口才這個問題,甚至認為:“不會說話有什么要緊的,只要會賺錢就行。”“話說得再好聽,完不成任務等于沒說?!薄安目谌耄湉目诔??!薄肮纷焱虏怀鱿笱溃俗焱虏怀鲢y洋” ······這些傳統(tǒng)世俗觀念總把人們引向歧途,似乎總覺得財富是靠人的雙手掙來的,而不是靠嘴巴說來的。更有甚者認為:“人的頭上為啥生有一雙眼睛,一對耳朵,一只鼻子二只孔,惟獨只有一張嘴呢?就是讓人多看、多聽、多聞、少說” ······
以上種種是非觀念我們暫且不論,因為它和導游員關(guān)系并不大。導游員是吃“開口飯”的,其實,就是在用語言的導當中也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導游會說會講有什么用,還不是遵照寫的人說的嗎?寫的人才有真才實學呢”?!皩в温?,只要把游客服務好,再好的口才碰到棘手問題也沒用!”這些習慣看法既有傳統(tǒng)世俗成分,又有自身不科學不實際的觀點。既然導游員是靠“嘴”為游客服務的,那么,沒有一副好口才怎么為游客服務?又怎么使游客滿意呢?如果我們有意再把口才與人才兩者結(jié)合起來加以比較,是否還能看出一些有趣的關(guān)聯(lián)呢?
是的,應該肯定,搞導游詞的多數(shù)都是專家和學者,也有不少是導游員里的佼佼者(走遍中國———中國優(yōu)秀導游詞精選的出版已經(jīng)說明了問題),他們寫作能力強,思路敏捷,知識豐富。但是,寫作時,可以靜下心來慢慢寫,也可以反復思考加以修改,使得文章逐漸變得華麗精彩。而導游員與游客直接交流的特點是隨機性大,不但需要即興吐玉,而且更需機動靈活,況且情況又比較復雜。這就要求導游員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才能表達恰當,運用自然,順理成章。如果導游員頭腦中有那么一根“弦”,即把“導游語言”視作修改后的“文章”發(fā)表,那么他(她)就能隨時隨地、扎扎實實地鍛煉自己的口才,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也許以上這些觀點還不能說服導游員,我們不妨再來做些分析和介紹。
服務導游的幾個佐證
導游員的任務就是帶領(lǐng)游客進行參觀游覽,并在此期間使得游客在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得以實現(xiàn),真正得到物質(zhì)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滿足。顯然,導游員處在“流動”的服務之中,其素質(zhì)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名導游員在帶團時要向游客講解介紹,交流溝通和,肚里只有“半桶水”可不行。為此,我們說附庸風雅的油嘴滑舌,夸夸其談的陳詞濫調(diào),這些都稱不上是有口才,恰恰是對口才的玷污和歪曲。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導游員,再具有良好的口才,那無疑是旅游界優(yōu)秀的人才。他們言談舉止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處理問題冷靜果斷,卓有成效,面對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代旅游活動的目的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即由原來的“到此一游”,發(fā)展到“文化旅游”。
因此,時代對導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勢也越來越逼人,新世紀的導游員如不具備較好的口才藝術(shù),那么是很難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求。所以,口才之所以稱“才”,它不僅要求導游員有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要以廣博的文化知識和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作為基礎(chǔ)。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人的知識積累越多,其自身素質(zhì)也就會越高,這些都是成正比發(fā)展的。同時,導游員越有求知的意識,就越會增強學習的自覺性,越會千方百計地吸取各種養(yǎng)料,逐步變成“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無事不知的“ 萬事通”。難怪有不少人風趣地稱贊導游說:“導游、導游,三教九流”。
筆者曾在剖析成功導游員的知識結(jié)構(gòu)時欣喜地發(fā)現(xiàn),他們從來不受知識領(lǐng)域中畫地為牢的局限,而是具有知識的廣博性、密集型和高智能等幾大特點,各種知識匯集交融在一起,形成一個“雜家”的有機網(wǎng)絡,這也許是成功導游員的根本因素,也必將是新世紀導游員成才和取得事業(yè)成功的先決條件。
其次,在帶團時,我們體會到口才和人際關(guān)系往往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它們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而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又是帶團成功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當然,我們也不能排斥“運氣”這個特殊因素。以前,有不少人和旅行社的領(lǐng)導不敢正視這個問題,隨著旅游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人們也逐步正視這些因素,至少不少人認為:導游員帶團需要良好的氛圍和運氣。當然,話得反過來說,導游帶團成功不是靠運氣,而是靠導游本身素質(zhì),“運氣”只僅僅是一種副產(chǎn)品。
值得一提的是:導游員所獲得知識有其相對的時間性和固定性,也有其連續(xù)性和發(fā)展性。換句話說,知識可以給人充實和提高,但也可以給人局限和制約。問題在于導游員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解決問題,不斷積極進取,不斷努力創(chuàng)新,這樣就能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提高一步。
唐代詩人劉禹錫有句名詩:“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睂в螁T只有敢于不斷探索,去獲得新的知識,才能使人立于不敗之地。相反,如果不思進取,或者把所獲得的豐富知識在游客面前吐不出來,仿佛水壺里的餃子,那多么可惜。為此,時代要求導游員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像放電影似的,毫無保留地在游客面前亮相,而不是將“滿腹經(jīng)綸”珍藏在“肚內(nèi)博物館”。
有口才和善交際,是現(xiàn)代導游必備的素質(zhì)。因為它確實能幫助我們掌握真才實學,又是不斷幫助導游員取得良好帶團效果的靈丹妙藥。為此,德拉克羅瓦告誡我們說:“無論哪一行都需要職業(yè)的技能。天才總應該伴隨著那種導向一個目標的、有頭腦的、不間斷的練習,沒有這一點,甚至連最幸運的才能,也會無影無蹤地消失。”
現(xiàn)代導游員究竟應具備何種條件和風采:
1)像文學家那樣具有淵博的知識;
2)像藝術(shù)家那樣具有豐富的表情;
3) 像歌唱家那樣唱出動人的歌聲;
4) 像科學家那樣具有嚴肅認真謹慎仔細的工作作風;
5) 像運動員那樣具有健康的體魄;
6) 像整治家那樣思維敏捷、反應靈活;
7) 像外交家那樣風度翩翩、彬彬有禮;
8) 像演說家那樣口若懸河,妙語連珠;
9) 像幽默家那樣風趣、詼諧、幽默;
10) 像軍事家那樣遇事沉著冷靜、勇敢果斷;
11) 像領(lǐng)導那樣有較強的組織能力;
12) 像小學生那樣謙虛好學,不恥下問;
13) 像慈母那樣有一顆溫馨的愛心;
14) 像通曉母語那樣掌握工作語言;
15) 像法官刀口樣立場堅定,鐵面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