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的故事8篇(2)
鄭成功的故事8篇
鄭成功的故事5:小時候
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小時候,既愛習武,又迷讀書??墒牵母赣H、福建總兵鄧芝龍,卻一心一意要把他培養(yǎng)成武將,以便將來能承襲爵位。
一次,鄧芝龍父子在幕僚賓友的陪同下,乘著一只官船,在五馬江上游覽。船內(nèi)吹簫彈琴,猜拳行令,好不熱鬧!鄭成功卻無心玩賞。他坐在角落里,聚精會神地讀書。鄭芝龍看了,不便直說,吆喝一聲:“升帆!”
帆升起來了,風兒將它鼓得滿滿的,船就像一支離弦之箭,“嗖嗖”地向前飛去。鄧芝龍又叫了聲兒子,說:“我出個對子,你對對看。”
“請父親出上聯(lián)。”鄭成功抬起頭來。
“你看對面那只舢板,盡管漁民拼命搖櫓,可怎么也趕不上我們,所以我以為:‘兩舟并行,櫓速不如帆快’--這就是上聯(lián)。”
鄧芝龍出的這個上聯(lián),實在不好對呀!原來他語帶雙關,表面上說是拼命搖櫓不如升起船帆,實際上“櫓速”是影射周瑜的謀士魯肅,“帆快”是隱喻劉邦的參將樊噲,其真意是“文官不如武將”。要找到兩個歷史人物,又利用諧音,完成這個對偶句,實在不易呀!但鄭成功聰敏過人,很快就想出了下聯(lián):“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
語音一落,滿座叫絕。原來這也是個雙關語,表面上說是笛聲清脆但比不上蕭聲和諧,實際上“笛清”暗指宋仁宗駕下的大元帥狄青,“簫和”暗指協(xié)助劉邦治國平天下的丞相蕭何。其真意是“武將難比文官”。
在眾人的贊嘆聲中,鄧芝龍暗暗感到自己以前的做法似有不妥。從此,他再也不干涉鄭成功攻讀詩書了。鄭成功一邊讀書,一邊習武,終于成為赫赫有名的文武全才。
鄭成功的故事6:收復臺灣島
美麗富饒的寶島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圣領土。明朝末年,荷蘭侵略者強占了臺灣。臺灣人民恨透了這伙強盜,不斷進行反抗斗爭。
少年時代的鄭成功,曾親眼目睹荷蘭侵略者在家鄉(xiāng)福建沿海地區(qū)燒殺搶掠、殘害鄉(xiāng)親。他從小就對荷蘭侵略者十分憎(zēnɡ)恨。后來,鄭成功成為統(tǒng)率千軍萬馬的將領,便移師金門、廈(xià)門一帶,決心進軍臺灣,趕走荷蘭侵略者。
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率領兩萬五千將士,分乘數(shù)幾百艘戰(zhàn)船,浩浩蕩蕩渡海東征,開始進行驅(qū)逐荷蘭侵略者的正義之戰(zhàn)。鄭成功在眾將士的簇擁下,站在指揮艦(jiàn)船的樓上舉目四望,這支前進中的龐大艦隊,前后綿延十幾里,風帆蔽日,戰(zhàn)旗招展。鄭成功看到自己親手訓練的軍隊紀律嚴明,軍容雄壯,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荷蘭侵略者獲悉我軍進軍臺灣的消息,十分恐慌。他們把軍隊集結在赤嵌城和臺南城,還在港口沉下許多破船,企圖阻擋我軍船隊登陸。鄭成功利用海水漲潮之機,繞過了敵軍設置的炮臺和重兵把守的港口,從鹿耳門登陸。荷蘭侵略軍不甘心失敗,又調(diào)動“赫克托”號等戰(zhàn)艦,張牙舞爪地開了過來,猖狂進行反撲。他們妄圖憑借高大堅固的鐵甲戰(zhàn)艦和大炮,阻止我軍繼續(xù)登陸。
鄭成功沉著鎮(zhèn)定,指揮我軍戰(zhàn)船和戰(zhàn)艦展開激戰(zhàn)。英勇的我軍將士冒著敵軍密集的炮火,駕駛戰(zhàn)船向敵艦沖去。他們在近處團團圍住敵艦,使敵艦的大炮失去了威力。突然轟隆一聲巨響,所有艦船都震動起來,海面上掀起十幾丈高的巨浪。原來,我軍的炮火擊中了敵艦的彈藥庫。敵軍驚恐萬狀,亂作一團。我軍將士乘勢用鐵鉤鉤住戰(zhàn)艦,爭先恐后跳了上去。敵艦官兵無法逃脫,只好舉手投降。至此,我軍取得了登陸戰(zhàn)斗的重大勝利。
荷蘭侵略軍遭到慘敗,便龜縮在赤嵌、臺灣兩座城里不敢應戰(zhàn)。他們派出使者向鄭成功求和,說只要我軍退出臺灣,他們愿意貢送十萬兩白銀慰勞。鄭成功義正辭嚴道:“臺灣本來是我國神圣領土。我們收回臺灣,是天經(jīng)地義之舉。如果你們賴著不走,我就用大炮把你們轟走!”
鄭成功喝退敵軍使者,派兵猛攻赤嵌城。城里敵軍負隅(yú)頑抗,垂死掙扎。有一臺灣同胞向鄭成功獻計道:“赤嵌城飲用之水都是從城外高地流下來的。只要切斷水源,敵人就會不戰(zhàn)自亂。”鄭成功依計照辦,果然不出三日,赤嵌城的敵軍便乖乖投降了。
盤踞(jù)在臺灣城的敵軍妄圖長期頑抗,等待救援。鄭成功決定采取長期圍困的辦法逼敵軍投降。在圍困八個月之后,鄭成功下令向臺灣城發(fā)起強攻。荷蘭侵略軍糧盡水絕,走投無路,只好舉起白旗投降。1662年初,敵軍頭目被迫來到我軍大營,簽字投降。在我軍將士潮水般的歡呼聲中,荷蘭侵略者垂頭喪氣地離開侵占三十八年之久的臺灣。
臺灣寶島重新回到祖國懷抱,臺灣同胞男女老幼個個喜氣洋洋。他們成群結隊,簞(dān)食壺漿,慰勞祖國將士。臺灣各地街頭巷尾,鞭炮之聲不絕于耳,人們載歌載舞,歡慶回到祖國懷抱。
鄭成功收復臺灣以后,鼓勵墾荒種田,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倡導教育,興辦學校,幫助臺灣同胞改善生活,提高文化水平,有力地促進了臺灣的發(fā)展。
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雖中年英逝,但他收復寶島臺灣的豐功偉績,永遠銘(mínɡ)記在中華兒女的心中。著名文學家、史學家郭沫若曾撰(zhuàn)寫一副對聯(lián),贊頌鄭成功的歷史功績:“開辟荊(jīnɡ)榛(zhēn)千秋功業(yè),驅(qū)除荷虜(lǔ)一代英雄。”
鄭成功的故事7:鄭成功執(zhí)法如山
有一天,鄭成功正在石臺上督視水師操練,忽然一位隨從急步來到鄭成功面前稟告,說路口有一位老伯,口口聲聲喊冤枉,懇求面見國姓爺。
鄭成功還沒開口,站在旁邊的叔父鄭鴻達就急忙擺手對隨從說:“國姓爺忙于軍務,豈有閑暇辦理國事?有何冤情待我回寨后另行審理。”可是,鄭成功聽說那位老伯口稱案情重大,“非國姓爺面察不能洗冤”,就吩咐召他來見。
不一會兒,隨從帶來一位面黃肌瘦的老人。他到了鄭成功面前,雙膝跪地,老淚縱橫。鄭成功忙俯身扶起老人問:“老伯有何冤情盡管說來,本藩為你作主。”
鄭鴻達忙把鄭成功拉到一旁,耳語了一陣,鄭成功聽后沉下臉來,久久不說一句話。坐在一旁的董氏夫人這時忍不住問鄭成功:“有冤理應問清,何故如此不明不白?”楊英、黃安等一班將領也跟著說:“大將軍一向忠勇愛國,嫉惡如仇,如今正該仗義為民申冤呀!”
鄭成功左右為難,心中暗想:不以軍法論處,有損鄭家軍聲望;若按軍紀制裁,又有傷董氏夫人之心。一時心煩意亂,不知如何是好。可是,一想到鄭家軍既是為民之軍,豈能擾民、害民?當即就下了決心,說:“本藩自有公斷!”
原來,那老伯家住鰲前村,老妻早亡,單生一女,年方17,父女以削蚵為生,苦度歲月。前日,鄭家軍的“虎騎親軍”中有一位將領,名叫董源,乘那老伯的女兒過白沙灘削蚵的時候,強捉她上船侮辱。他女兒抵死反抗,大聲呼救。董源見事敗露,競把她拋人江中,活活淹死。那老伯告到鄭鴻達帳前,反被他毒打一頓趕了出去。后來,他聽說國姓爺親到石井督師,特來告狀。
董氏夫人聽說是自己的堂兄弟董源辱害民女闖下大禍,不禁大驚失色。她深知鄭成功執(zhí)法如山,若不為董源求情,軍令一下,定然死罪難逃;但若為董源求情,她又有何顏面見父老鄉(xiāng)親?這時,她看見鄭成功望著她,抑制住內(nèi)心的痛惜之情,抹了一把淚說:“國姓爺只管按軍法論處。”說完,就掩面離開了石臺。鄭成功見董氏夫人這樣深明大義,實在敬佩。他將老伯扶過一邊坐下,然后喝令傳董源。董源難以抵賴,只好如實招供。他自以為是懂氏夫人的堂兄弟,國姓爺定會手下留情。誰知鄭成功聽后怒不可遏,喝令將他捆綁起來按倒在地,先打了一頓。鄭鴻達見狀慌忙躲到一旁,哪敢再為董源掩飾袒護?
“人命關天,豈能輕赦?宗親犯法,更難寬容。董源辱殺民女,罪應斬首,以做效尤;鴻達袒親違法,罰銀30兩,以為鑒戒!”鄭成功喝令把董源押出去斬首,同時又責令叔父鄭鴻達拿出30兩銀子交給老伯,作其安家度日費用。鄭成功握著老伯的手,抱歉地說:“本藩屬下軍紀不嚴,有失眾望,愧對鄉(xiāng)親!”
老伯忙說:“叩謝國姓爺為民申冤的深恩厚德,只是這日后……”
鄭成功站在石臺上,威嚴地對在場的將士們說:“日后,無論是誰,但凡違軍法、害黎民,本藩尚方寶劍定然不饒。”說到這里,“嗖”的一聲抽出腰問那柄熠熠閃光的寶劍,向著巨石猛然劈下,厲聲大喝:“斬其頭如劈此石!”只見寶劍落處,掠過一道白光,“啪”的一聲巨響,巨石被劈成兩半。至今,“海上視師”石上,還留著這個裂痕。
鄭成功的故事8:反清
鄭成功受南明隆武帝攏絡,賜姓為明朝的國姓朱,并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國姓爺?shù)挠蓙怼?2歲任南明隆武帝御營中軍都督。清順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軍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學士洪承疇的招撫下,鄭成功的父親認為明朝氣數(shù)已盡,不顧鄭成功的反對,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軍在這時掠劫鄭家,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氏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盡。“國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鄭成功在烈?guī)Z(小金門)起兵,旗幟上的稱號是“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朱成功”。永歷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歷年號,永歷帝封他為延平郡王,故亦有稱其為鄭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閩南小盈嶺、海澄(今龍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勝利,殲滅駐閩清軍主力。后揮師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廣東揭陽。順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遠大將軍濟度率兵約3萬入閩,會同駐閩清軍,進攻鄭軍。鄭成功利用清軍不善水戰(zhàn)的弱點,誘其出海作戰(zhàn),次年四月將其水師殲滅于廈門圍頭海域。在起義后的16年間,鄭成功據(jù)地在現(xiàn)今小金門和廈門(當時為一小島,并沒有和大陸連在一起)一帶的小島,完全控制了海權,以和外國人做生意收集資金,籌備軍力,并且深入內(nèi)陸廣設商業(yè)據(jù)點,收集許多有關清軍與朝廷的情報,曾經(jīng)幾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議和以爭取時間恢復兵力。期間,降清的鄭芝龍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寫信給鄭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詔冊封鄭成功為靖海將軍海澄公,鄭成功堅辭不受;順治十四年(1657年),鄭芝龍與鄭成功私信被清廷截獲,以通敵罪流徙鄭芝龍于寧古塔。
順治十五年(1658年),鄭成功統(tǒng)率水陸軍17萬北伐,次年入長江,克鎮(zhèn)江,圍南京,后因中清軍緩兵之計,損兵折將,敗退廈門。十七年,在福建海門港(今龍海東)殲滅清將達素所率水師4萬余人,軍威復振。
鄭成功的故事相關文章:
1.鄭成功傳奇故事
2.鄭成功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