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上壘率解析
棒球上壘率解析
上壘率(on base percentage, 簡稱OBP),是棒球運動的專業(yè)術(shù)語。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教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棒球上壘率解析,歡迎閱讀!
棒球上壘率解析:
(On-Base Percentage),是現(xiàn)代棒球最重要的數(shù)據(jù)之一。而其計算公式為(安打+四壞保送+觸身球)/(打數(shù)+四壞保送+觸身球+高飛犧牲打),上壘率代表一個球員能夠上壘而不是出局的能力。要注意的是,公式中的四壞球和觸身球,統(tǒng)稱為"保送"。上壘率和打擊率的最大差別就在於保送,而保送多寡和球員的選球能力有很大的關(guān)系。
棒球上壘率的計算公式:
上壘率按照名字解釋很簡單,就是一個打者上壘的幾率,不過公式比較麻煩,因為上壘的途徑繁多(注意靠守備員失誤上壘和不死三振上壘不算):
上壘率 = (安打數(shù) + 被四壞球保送數(shù) + 被觸身球數(shù))/ 打席數(shù)
上壘率是一個百分比的概念,記法與念法都和打擊率一樣。一般來說,.350就算不錯,代表球員打擊和選球兩方面都有較好的水平。若能超過.370甚至.400,代表球員不但打擊強,而且還有重炮實力,讓投手頻頻不敢對決,而選擇保送他。
另外提一下,有一個“上壘率 + 長打率”(on-base plus slugging percentage, 簡稱OPS)的數(shù)字時常被使用,通常被當(dāng)作球員的“重炮指數(shù)”。由于重炮手的共同特征為上壘率和長打率皆高,因此OPS越高則打者越有重炮素質(zhì)。打個比方,前面提到的霍華德在2006的OPS就高達(dá)1.084,是名副其實的重炮。
中華職棒歷年紀(jì)錄棒球上壘率
年度 職棒年度 球員姓名 所屬球隊 打數(shù) 安打 四死球 犧牲飛球 上壘率
1990年 1 馬斯M.H. 味全龍 261 88 34 3 0.409
1991年 2 鷹俠L.I. 三商虎272 90 54 2 0.439
1992年 3 林克F.L. 統(tǒng)一獅 289 91 65 2 0.438
1993年 4 林克F.L. 統(tǒng)一獅 293 82 71 6 0.414
1994年 5 曾貴章 時報鷹 344 117 46 0 0.418
1995年 6 康雷A.G. 三商虎 274 97 30 4 0.412
1996年 7 羅敏卿 統(tǒng)一獅 293 103 52 3 0.445
1997年 8 羅得F.R. 統(tǒng)一獅 314 113 68 2 0.471
1998年 9 怪力男J.K. 興農(nóng)牛 354 137 99 4 0.516
1999年 10 德伍R.W. 兄弟象 329 106 75 3 0.445
2000年 11 羅敏卿 統(tǒng)一獅 260 83 54 2 0.434
2001年 12 羅敏卿 統(tǒng)一獅 272 97 42 1 0.441
2002年 13 彭政閔 兄弟象 277 86 72 6 0.445
2003年 14 彭政閔 兄弟象 369 131 70 3 0.455
2004年 15 彭政閔 兄弟象 338 127 82 4 0.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