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宗師有哪些(3)
太極宗師之陳卜
陳氏始祖陳卜,河南溫縣陳氏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原籍山西澤州郡(今晉城),后來由澤州搬居山西洪桐縣。明洪武7 年(1374年),遷居河南懷慶府(今沁陽)。
因始祖陳卜為人忠厚,精通拳械,深為近鄰鄉(xiāng)民所敬重。故將其居住的地方叫陳卜莊(解放后,陳卜莊并歸溫縣,至今仍叫陳卜莊)。始祖陳卜居溫縣后,為奠定家業(yè)基礎,偏重于墾種興建。
先是六世同居,七世分家,興家立業(yè),人繁家盛。為保衛(wèi)桑梓,地方得安,在村中設武學社,教授子孫。由于 1711 年以前陳氏家史無文字記裁,僅有囗傳。直至1711年,陳氏十世祖陳庚為陳卜立碑,方簡單記述了陳卜史實。然相距已有300余年。其間人物、事跡及有關拳術多有疏漏。
所以關于拳藝、人物、事跡的文字記載,僅從我九世祖陳王廷記起。據(jù)溫縣縣志和陳氏家譜記載,「陳王庭在明末拳術已著名。於拳術更加研究,又多所心得, 代代相傳,成為獨特之密?!?/p>
歷史傳說
朱洪武(即朱元璋)打天下時,遇到鎮(zhèn)守懷慶府的元朝大將的抵抗。
朱洪武坐天下后,一怒之下,派兵三“洗”(屠殺)懷慶,把這一帶殺得雞犬不留。
后來,才從晉城往這一帶移民。當時,陳家當家的名叫陳卜,也就是現(xiàn)在陳家溝陳姓的一世祖。
本來,他和全家不在遷民的范圍,但因晉城一帶遭災,吃沒吃,喝沒喝,只好領著全家到洪洞逃荒。到洪洞后,又管了件閑事,陳卜由于搭救一對貧困父女,得罪了縣衙門,縣官一怒,就把陳卜一家列入遷民的范圍。
遷徒到河南懷慶府后,陳卜先在陳卜莊落腳,后世居陳家溝。
現(xiàn)在陳家溝還流傳著陳卜縣衙救貧女、清風嶺上戰(zhàn)強賊的故事。于是,陳卜便從澤州郡遷到了懷慶府,后來,陳卜雖然搬走了,但村名至今未改。
陳卜莊村東北角水井上的石蓋,聽說就是陳卜當年用的碾盤。六百年前,陳家溝不叫陳家溝,叫常陽村。那時,常陽村并沒有陳姓人家。村子因何易名?陳姓因何遷來?其中自有一段故事。
元朝末年,紀綱廢弛,民不聊生,天下群雄并起,四海紛爭。朱元璋應運而興,不數(shù)年便剪滅異己,驅(qū)逐韃虜,統(tǒng)一了華夏。
朱元璋剛坐上皇帝寶座,不想?yún)s下了一道密旨:血洗懷慶府。據(jù)說原因有二。
一是明兵攻打懷慶府(今沁陽。轄八縣,溫縣其一)之時,遇到了元軍大將鐵木爾的頑強抵抗,雙方你攻過來,我攻過去,各各傷亡慘重。鐵木爾為穩(wěn)定軍心,命令懷府各縣農(nóng)戶,必須在門口掛一塊牌子,上寫:“歡迎元朝軍隊。”否則:“殺無赦”!但是老百姓歡迎明兵呀!便又偷偷做一個牌子,上寫:“歡迎明朝軍隊”。等明兵攻來時掛上去。
由于長期的拉據(jù)戰(zhàn),弄得人們苦不堪言,許多人家干脆只掛一個牌子,正面寫“歡迎元朝軍隊”,反面寫“歡迎明朝軍隊”。誰來歡迎誰。一天,朱元璋親自率兵猛攻,占領了溫縣招賢一帶。老百姓趕忙把牌子翻過來,換成了“歡迎明朝軍隊”。朱元璋沿街巡視,天心大悅,環(huán)視左右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此之謂也”。
不承想夜里起了一場大風,牌子全刮得翻了過來。第二天一早,朱元璋得到報告:家家戶戶門前都換成了“歡迎元朝軍隊”的牌子。
朱元璋暗想:這怎么可能呢?上街一看,果不其然。令人將牌子摘下來,秘密暴露無遺。朱元璋恨得咬牙切齒,認為這里的老百姓心系韃虜,阻擋天兵。本想立即拉出去幾個斬首,又想大敵當前,只得將一口惡氣咽了,暗結(jié)心頭。
二是懷慶府境內(nèi),發(fā)生了打劫“皇綱”事件。溫縣西北與沁陽交界處,有個耿莊村,村南有條河,河上有座木橋,是當時南來北往的必經(jīng)之道。明兵占領懷慶府不久,一天,幾十個明兵押著一批糧食,由山西而來,向南京進發(fā)。經(jīng)過這座木橋時,突然遭到了元朝殘余匪兵的襲擊,明兵毫無防備,頃刻間死傷大半,幾個明兵一看勢頭不妙,落荒而逃。這座木橋原本沒名,因為此事,人們便把這座橋叫做“打綱橋”。至今橋還在,名未改。
問題在于,打劫皇綱的元朝匪兵都換成了老百姓的衣服,所以,朱元璋得到的奏報是:懷慶府的老百姓劫了皇綱。立時,龍顏大怒,新仇舊恨一齊涌上心頭:如此刁民,殺不足惜!密令心腹大將常遇春,發(fā)兵懷慶府。
據(jù)《溫縣志》載:“明洪武初年,元鐵木爾守懷慶,明兵久攻不下,太祖遷怒于民,大加屠戮,時溫民死者甚多......。”民間傳說“朱元璋三洗懷慶府”。明兵在懷慶府境內(nèi),見人就殺,見房就燒,每燒殺一個地方,便在村中十字路口,丟下錢、糧、衣服等物,發(fā)現(xiàn)有人拾取,即重新發(fā)兵搜尋屠殺。如此“三洗”,直使得懷慶一府八縣,白骨露于野,千村無雞鳴,三百里方圓,荒無人煙。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又下了一道圣旨:從山西洪洞縣一帶向懷慶府境內(nèi)移民。
且說有個名叫陳卜的青年,祖籍山西澤州(今晉城)東土河村人氏,因家鄉(xiāng)連年干旱,莊稼無收,眼看活不下去,只好扶老拖幼,出外逃荒要飯,輾轉(zhuǎn)來到了洪洞縣。本來,陳卜一家并不在移民的范圍,由于他搭救一家貧困父女,得罪了當?shù)毓倮?,被迫遷徙。至今,陳家溝還流傳著陳卜縣衙救貧女、遷民路上解危難、青風嶺上戰(zhàn)強匪的故事。
這陳卜,便是陳家溝陳氏一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