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方法
語文教材知識往往是編織教學程序的經線,是各項教學要求循序漸進的脈絡。在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按照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知識到理性知識的認知過程,應當先講課文,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小學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1小學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方法
一、增強語文教學的針對性,貫徹“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則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傳授語文知識,應遵循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則?!边@六個字準確而扼要地概括了小學語文知識教學的要求?!熬本褪墙虒W要抓住重點,把各項知識中最至關緊要的、切合實用的部分教給學生,力求做到精選內容,要言不煩。
“好懂”就是要深入淺出,講授得法,使學生容易領會,幫助學生克服難點?!坝杏谩笔侵富A知識教學切合小學生語言和思維發(fā)展的實際,訓練內容有效地促進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關鍵在于處理好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教學的針對性二者之間的矛盾。
二、緊密結合課文教學,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靈活運用語文基礎知識
教學大綱強調語文知識教學要“盡可能和課文結合”。從語文知識教學的角度看,課文是語文教材中用來學習語文知識、訓練讀寫聽說技能的一個個“例子”。各種語文教材都體現(xiàn)了語文基礎知識與課文相結合的原則,并以單元或以課文為單位設計成綜合訓練的板塊。
認真研究教材,可以看出,語文教材知識往往是編織教學程序的經線,是各項教學要求循序漸進的脈絡。在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按照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知識到理性知識的認知過程,應當先講課文,并在課文講解中,有意識地聯(lián)系知識短文的內容,然后講解文學知識“短文”,使學生對某一種文學體裁、某一類文學現(xiàn)象有比較完整的認識。
三、聯(lián)系讀、寫、聽、說的實際,幫助學生把所學的語文基礎知識轉化為語文能力
讀、寫、聽、說活動在其他學科(非語言的)教學中只是教學手段,而在語文科中,它們既是教學手段,又是教學目的。讀、寫、聽、說四種能力既是語文教學的總體培養(yǎng)目標,更是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訓練方式和教學目標。四者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
要實現(xiàn)這四者之間的有機溝通必須有明確的教學思想,并改進教學方法。因此,語文知識教學中的讀、寫、聽、說項目又必須單獨進行專門訓練。
四、小學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方法
1.溫故知新。任何新知識的獲得,都必須建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語文基礎知識的內容,前后左右都有內在聯(lián)系,系統(tǒng)性、連貫性較強。因此,講課時把新舊知識緊密銜接起來十分必要。由已知引入未知,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述,也可以通過提問或練習。
讓學生回憶與新知識有關的知識,然后從中引入新課、新概念。這樣教漢語知識,不僅使學生鞏固了以往學過的知識,而且使他們對新知識留下了較深印象。
2.選材舉例。語文基礎知識,尤其是語法修辭知識中的概念、規(guī)則和方法,都是從具體材料中概括出來的。在教學中,小學生領會這些規(guī)律,必須經歷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這一過程。這樣,接觸、分析語例,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起點,是形成概念,理解語言規(guī)律的基礎。
因此,在備課和講課時,要十分認真地選取和使用語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實例的分析、比較,找出規(guī)律,掌握知識。采用語例,要注意質量和數量。舉例要典型,要聯(lián)系語言實際,注意難易結合,正反結合。在教學實踐中,我經常采用以下幾種類型:單純性語例;對比性語例;分項式語例;變式語例;復雜型語例;聊誤型語例。
3.重視“操練”。語文知識教學的任務在于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任何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形成,因此一定要防止“學語言,不言語”的偏向,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盡可能多的活動機會,讓他們手、腦、口、耳不停地活動,在運用語言的操練中掌握語言。
教師要善于運用教練式的方法,在教學的各個步驟,引導學生主動地、積極地進行語言“操練”。在聽課時,應引導學生對語例進行認真觀察、比較、分析,進行歸納、概括,明確概念,理解法則和規(guī)律。語言操練應貫穿教學全過程,不僅在控固舊課時可以讓學生操練,多做應用性的練習,在講新知識時,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理解概念。
4.綜合應用。要指導小學生正確使用語言,還必須把語文知識的教學與最富于綜合表達特征的作文教學聯(lián)系起來。學生在作文時,要多方面、靈活運用語文知識,全面反映出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但往往也暴露出運用語言方面的缺點和錯誤。
聯(lián)系這一實際,可以發(fā)揮漢語知識的應用效能,讓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糾正語言錯誤,在糾正語言錯誤的過程中驗證和運用漢語知識。在批閱作文和講評作文時,在學生自己修改作文時,都要引導學生用學過的文字、詞匯、語法、修辭和文體知識,改正錯別字,糾正用詞造句方面的語病,改正修辭和謀篇布局等方面的錯誤。
5.文理滲透。小學語文知識教育,應當適當聯(lián)系其他學科內容,充分發(fā)揮“工具”的作用,為學好其他學科服務。其他學科一般多是科技語體,語言精練,用詞準確,條理清晰,結構嚴密,把這些學科語體引進語文知識的教學領域中,不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文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寫作科技說明文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克服以后學習數理化時由于語言能力差造成的困難。
2小學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方法
一 講解引導法
這是講述、解釋、引導學生認識和獲得語文知識的方法。對于學生自學不可能完全理解,或者需要集中解釋的難懂詞語,如文章體裁知識文學史上某個流派的知識成語典故知識等,可以采用這種方法,首先要明確講解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通過正確的途徑獲得新知,而不是簡單地直接傳授知識,講中有導,為導而講。
其次要選擇講解的時機,必須在學生自學以后未能甚解而又要求甚解的情況下,有針對性的抓住難點來講解。第三,還要注意講解的科學性和可接受性,保證知識的正確無誤和深淺適度。
二比較分析法
這是對不同項目的知識進行對比或者對于同一知識的不同方面適用進行比較分析,從而認識語文知識間的異同點的方法。這種方法實用于相似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識,或者不同種類而有共同點的知識。例如:語法知識中的主謂短語作賓語的句子與兼語句的比較分析,修辭 知識中的“借喻”與“借代”比較分析等。
運用這種方法,首先要明確知識點之間要有可比之處;其次要引導學生仔細分析,認真找出相異點和相同點,教師只作必要的啟發(fā);第三要善于從個別到一般,認識規(guī)律性的知識。這種方法通過鑒別同中之異和異中之同,可以化難為易,加深理解,鞏固記憶。
三 討論發(fā)現(xiàn)法
這是通過組織學生對某些語文現(xiàn)象或某類問題進行討論研究,從中發(fā)現(xiàn)并概括新的規(guī)律性的知識,如多重復句的層次劃分、文章寫作中運用通感或多種修辭方法等。
運用這種方法,首先要把將要學習的新知識變?yōu)榫哂杏懻搩r值的問題或一些具體的例子;其次要安排適當的時間進行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讓思維的火花互相撞擊,靠集體的智慧來解決問題;最后要有明確的結論,讓每一個學生都覺得自己參與發(fā)現(xiàn)了新知識。
四 縱橫勾連法
這是通過瞻前顧后和遷移滲透來認識同類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和異類知識相互作用的方法??v橫勾連法使用與間隔學習同類知識必須前引后續(xù)的情況,如有關記敘文的若干篇知識短文分幾次編排,相隔較長時間才能學完,要前后聯(lián)系起來掌握;橫向勾連法適用于多項知識同時滲透在同一次綜合性的讀寫活動的情況,如學習一篇科技小品文,既要讓學生了解抓住事物本質特征進行說明的各種方法,又要知道其中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還可能有哪些修辭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生動性等等。
要讓學生認識滲透在同一課本中的多項知識互相配合所發(fā)揮的作用,或者為學習有關的新知識做準備,或為復習相關的舊知識作印證。運用這種方法,教師一定要胸有成竹,了解各項知識在教材中出現(xiàn)的前后位置,引導學生溫故知新。
五 分合練習法
這是為了掌握那些側重于提高語文實踐能力的知識而運用得最多最靈活的方法。從教學內容來看,編在每課書后面的練習題都是零散的語文知識,都通過單項練習來掌握;其他偏于感性的漢語知識,如認讀生字、解釋詞語、分析句式、辨別修辭方法等,也多數通過單項練習來完成。
從教學形式來看,練習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結合進行。有先講后練,有先練后講,有邊講邊練,也有整堂的練習課。一般來講,新接受的知識宜單項練習、分散練習;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就應該安排綜合練習。練習設計要講究質量,追求實效,不加重師生的負擔。
六 歸納復習法
“系統(tǒng)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平時分散學習的語文基礎知識,最終要形成一定的系統(tǒng),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歸納復習就是同類知識的學習的基本結束。運用這種方法,首先要進行全面的復習,重溫學過的有關知識;其次是分門別類的進行整理,可以是綱目式,可以是圖表式或者“樹狀”式等等,項目要完備,要有概念,有要點,有例析,有出處等。
教師要注意檢查提示,填漏補缺,要善于引導學生自行復習和歸納,以加深印象,掌握整體。
語文基礎知識是中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可以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系統(tǒng)的語文理論知識,增強語文能力訓練的指導性,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所以,一位合格的語文老師應該細心培養(yǎng)適應未來社會服務未來社會的新型的知識性的人才。
3小學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方法
一、 制定適切的教學目標
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目標和要求,參照教材所規(guī)定的目標和要求,聯(lián)系教師、學生以及教學環(huán)境的實際情況,制訂集中、明確、適切的,有針對性、層次性的課堂教學目標?!凹小笔侵敢惶谜n的教學目標要重點呈現(xiàn)一堂課的主要任務,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表述時應盡可能地將三者加以整合。
“明確”是指所制訂的目標指向清晰,表述具體得當,要陳述可以觀察到的學生的具體行為,說明產生這些行為的條件,以及指出評定行為的標準,以便操作和評價,例如字詞學習,應具體到能認讀識記哪些字,在什么條件下積累哪些詞語并達到怎樣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課文內容,應具體到了解什么內容,在怎樣的條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樣的程度。
“適切”是指所制訂的教學目標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不隨意拔高或降低教學要求,并有一定的針對性:在制訂重點精讀課文的目標時,要注意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目標,在整合的基礎上進行細化。對要求學生獨立閱讀的略讀課文,則不必各方面逐條羅列,選一、二方面作重點表述即可;在制訂寫作課目標時,可以從 “觀察”、“選材”、“表達”等方面加以具體表述,如提出“觀察”的具體內容,從哪方面進行選材等。
情意目標的制訂,應注意結合閱讀內容和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過程中認識并認同相關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逐步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自主體驗,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在教學目標中使其顯性化,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無痕化,發(fā)揮“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能。
每一堂課的目標不是孤立的、靜止的,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是循環(huán)反復、螺旋上升的。教師備課時應從學生的知識積淀、心理期待、文化準備等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結合單元目標、學期目標和年段目標作整體思考,使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具體目標和一般目標有機結合。
二、 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
(一) 分析學生情況。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出發(fā),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但是,究竟該怎樣以學生為主體?如何了解學生的需求?這些問題都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進行學情調查。
我們都知道,科學的學情調查是新課程下優(yōu)化教學的一種手段。可現(xiàn)實情況是,一方面,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有意識地作過學情調查和預測,很難真正了解學生的情況。另一方面,目前關于學情調查的相關研究很少,可供參考的書目和資料也很欠缺。
因此,要想優(yōu)化教學、漸漸讀懂學生,還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作好學情調查?!皩W情”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能力差異和特點的具體情況。因此,學情調查不僅要調查學生的學習起點,還要調查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速度、自主行為能力、能力傾向、興趣點、學習動機、情感態(tài)度的性格表現(xiàn)、情緒的性格表現(xiàn)、意志的性格表現(xiàn),等等。
新時期以來,我們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自主權,但這并不是讓教師袖手旁觀或是任其自然。相反,這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學情是客觀的,只要有教學、有學生,就有學情問題。與此同時,學情又是不斷變化的。
在教學活動中,時間過了,內容換了,難度改了,甚至天氣變了,都會對學情產生影響。因此,每一個教學內容,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每一次學習活動,教師都應做到心中有數。關注了學情,掌握了學情,教師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導”的重點。
另一方面,學情的多樣和多變,并不意味著我們無法了解和把握學情。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去傾聽、觀察、訪問,可以察言觀色,可以舉一反三,可以旁敲側擊,還可以檢視他們的學習效果??傊?,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而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去改變學情,使之調整到最為適宜教學活動展開的狀態(tài)。
(二) 組織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努力使學生保持持久的、穩(wěn)定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一是要重視設置問題情境,把教材知識內容巧妙地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二是要遵循思維規(guī)律,抓好感悟、理解、實踐三個環(huán)節(jié),精心創(chuàng)設突破難點、激活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學習情景;三是要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利用教學課件、網絡資源等,使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四是鼓勵學生對文本質疑,向教師提問,為學生提高問題意識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要指導學生提問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由提出疏通性的問題到提出深究性、延伸性的問題,再到提出鑒賞性、評價性的問題。
具體從拼音方面來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識字與學習漢語拼音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引導學生既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識漢字,也能借助漢字的發(fā)音來學習漢語拼音的拼讀,幫助學生建立起音與形之間的聯(lián)系;加強漢語拼音的拼讀訓練,在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識字、閱讀以及運用音序查字法查閱工具書的過程中。
逐步提高獨立拼讀的能力;認識到漢語拼音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漸學漸熟的過程,可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不同階段的教學重點,適時地進行滲透、強化和鞏固;不進行漢語拼音字母的抄默訓練。
(三)選擇教學方法。
1、質疑。
質疑是創(chuàng)新的起點,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是進步的階梯,質疑是成功的關鍵。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質疑是至關重要的。這決不是形式主義,也不是為了熱鬧而裝點花瓶。讀書有疑源于思,這是思維的結晶,也是智慧的明燈。
小學語文課上,學生面對《海底世界》這一課的插圖向老師提出疑問:“章魚不是10條腿嗎?怎么書上只畫了6條?”這難道不令人吃驚嗎?我們都吃過章魚,但從來沒注意到它有幾只觸手,更不注重科學界對章魚的分類還有分歧。雖然學生的理解有失偏頗,但他能向教材挑戰(zhàn),這就難能可貴了。
教師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yǎng),留足時間,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于問;我們要真正解放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淡化語文教師的表演欲,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xiàn)欲。
2、實行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式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既然“語文學習”是一種生活,學生便是學習的主人,應該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探究式學習,簡言之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主動的探索,發(fā)現(xiàn)和體驗,學會探究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
而語文教學活動長期以來主要以教師的“傳道、授業(yè)、解惑”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強調記憶性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較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這種重記憶輕理解,重灌輸輕思維,單一、被動以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負擔很重。
這一狀況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而且嚴重影響到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影響著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四)運用多媒體。
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過:“教學藝術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了注意力,學習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笨梢娮⒁饬κ谦@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前提?,F(xiàn)代教育技術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有著所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
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顯現(xiàn)在顯示屏上的課件不僅將學生從單調的“黑白世界”帶入了絢麗的彩色世界,而且圖文聲像并茂,直觀動態(tài),富有表現(xiàn)力,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極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我在教學《要下雨了》這篇課文時,就利用了多媒體為孩子播放了動畫片,動畫片的形式鎖住了孩子的視線,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的教師要努力走在時代的前列,做信息技術的有力“推銷員”,讓學生輕輕松松的進行學習。
三、改進評價方式。
教師應始終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要考慮每一個學生的起點,使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
檢測要注意體現(xiàn)日常性、選擇性和開放性。注重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尊重學生個體讀文的獨特體驗,重在激勵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主要考察學生借助拼音認讀漢字、查閱工具書的能力,不從默寫音節(jié),為漢字注音等角度去考查、評價學生。二年級時進行相關的漢語拼音的驗收。一二年級識字能力的評價,應將平時的學習與階段性檢測結合起來,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能認讀所學漢字的60%為合格,達到80%即為出色。
寫字能力的評價,重在寫字態(tài)度和習慣,以及書寫的規(guī)范。閱讀能力的評價,重在檢測學生基礎積累,對文章整體把握的能力,結合課文的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句義能力,依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進行比較流暢表達的能力等。口語表達能力的評價,重在鼓勵學生說話的自信心,以及語言表達的連貫性、清晰性,不重表達技巧。
寫作能力的評價,二三年級從能根據圖畫內容、閱讀內容寫清楚幾句話逐步做到能根據圖畫內容、所提供的話題、情景、相關詞語寫清楚一段話,做到句子連貫,意思清楚;四五年級從能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能記錄自己感興趣的、受感動的生活內容,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逐步做到能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將自己感興趣的、受感動的生活內容生動地描寫出來,能反映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想法。
4小學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方法
1.小學語文中的拼音基礎教學
1.1小學拼音學習的重要性。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漢語拼音的掌握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習狀況。由于拼音字母是抽象的字母符號,學生在接觸時注意力無法集中而且很容易就感到枯燥。尤其從接觸到熟練地掌握并運用拼音,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接受訓練,對于錯誤也需要反復改正,而上課的內容也存在著很強的重復性,學生很容易在學習過程中就缺乏耐心了。我曾經接觸過一個四年級的學生,他的拼讀存在很大的問題,這不僅影響了他語文的學習,更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因為字詞不認識、又不會查字典,導致題目理解不當不會做題。
由于一開始的時候,拼音沒有掌握,導致了在今后的學習中一直處于成績不理想的狀態(tài),同時也很難找回學習的自信??傊?,小學階段拼音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1.2小學拼音學習的有效性。由于小學生認知的特點,小學課本都是帶有大量的彩圖。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插圖圖文并茂、色彩鮮艷的特點,通過看圖說話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邊欣賞插圖邊說圖上畫得是什么。
在小學拼音教材上,也有對于拼音進行總結的詩歌,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本的資源,帶領大家學習這樣的題材,不僅要會朗讀、會背誦,而且還要讓學生知道詩歌的含義。只有真正明白了含義才能在一遍一遍的重復過程中,逐漸加深拼音的掌握程度。
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下,讓學生能夠在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下接觸到知識,能夠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拼音的學習,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2.理解記憶
理解記憶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只要學生理解到了這個知識點,就能很快地記住它,并且理解記憶是最長久的??茖W研究表明,理解記憶所記憶的知識在人腦中停留的時間,比普通記憶所記憶的知識在人腦中停留的時間要長十倍。理解記憶法也因此被廣大教師、學生所推崇。
理解記憶法的運用很多。比如,漢字都具有象形的特點,對于一些比較難記憶的漢字,我們可以通過理解記憶法,首先將漢字拆分為幾部分,然后教會學生理解拆分后所的字每一部分所表達的意思,最后將整個字的意思合在一起進行理解記憶,這樣即使再難的漢字,也能教會學生輕松掌握。
除此之外,理解記憶法對于一些較長的基礎課文的記憶也很有效。特別是一些較難的詩句,理解記憶法非常有效。并且隨著學生對古詩注釋地慢慢理解,學生會積累越來越多的古詩詞常見字詞的中文意思。這樣,學習興趣也會跟著慢慢提升,再也不用擔心古詩詞讀不懂,記不住了。
3.誦讀記憶
理解記憶法的優(yōu)點有很多,我在前文已經列舉過了。但是,不是任何知識都是可以通過理解就能記住的。理解記憶在多數情況下適用于有規(guī)律性、結構性、邏輯性的知識,能夠被學生的思維過程所駕馭的這些知識。當然,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無法理解,只能通過死記硬背才能掌握的知識點。
這些知識就需要死記硬背,也就是誦讀記憶法。誦讀記憶發(fā)通常適用于學生無法通過理解來掌握的知識,比如一些重點詞語,重點詞語的解釋,古詩詞中深奧難懂的字詞等。都可以通過誦讀來記憶。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誦讀記憶適合在早上進行,因為早上空氣清新,精力充沛,學生的精力比較集中,能夠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但也有例外,有的學生在早上記憶效果不如晚上好,有些學生又喜歡在中午記憶知識。具體情況各有所異,那學生就盡量選擇在自己記憶力最強的黃金時段來完成誦讀記憶,學生誦讀的時候不是完全忘我地誦讀,而是要帶著思維去誦讀,讀一遍,在大腦里回顧一遍,這樣才會有效。
除此之外,誦讀記憶法并不是完全要求學生大聲朗誦。有的學生習慣于默看、默讀來記憶,而不喜歡讀出聲來,這也沒關系,誦讀記憶法的關鍵是重復,重復的越多,記得越扎實。
4.中小學生閱讀教學的銜接技巧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小學生的閱讀以背誦為主,對其理解沒有過高的要求,也就是說,小學生的閱讀教學以感性認知為主。初中階段,學生在對其"認真"閱讀的基礎上,必須對其進行質疑,在質疑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分清段落、層次,還要總結出段落、層次大意,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等。
也就是說,初中階段,對學生閱讀教學的要求是以理性認知為主的。為此,可以用如下三種技巧進行銜接。一是"過渡期"的銜接。"過渡期"的時間不易太長,一般是2個月。在這段時間里,學生的閱讀以感性認知閱讀為主,稍微輔助以理性閱讀。
比如:對一篇較優(yōu)美的短小精悍的課外文的閱讀,重點要求學生進行背誦,在背誦的基礎上,挑選其中的一個"片段",讓學生總結出其"大意"。假如學生對其"大意"總結的不全面、不到位、不精練,也應以鼓勵為主。二是"適應期"的銜接。"適應期"的時間一般也為2個月。
在這兩個月里,學生的感性閱讀和理性閱讀應"各為一半"。用另外一句話說就是,學生在背誦一篇完整的文章后,對段落大意的總結、中心思想的概括、寫作特點的理解,應有一絲"模樣"了。
5.中小學生作文教學的銜接技巧
學生在小學學習階段,作文寫作主要以感性寫作為主,對表達方式以及寫作技巧較少涉獵;而在初中階段,作文寫作主要以理性寫作為主,要靈活地運用寫作方法和技巧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這巨大的"差異",確實讓初一新生"無所適從"。為此,可以用如下兩種技巧進行銜接。
一是對字詞句的應用要求要"剛柔并濟"。如:小學生作文時,因掌握的知識有限,出現(xiàn)的錯別字較多,教師對他們的要求也不是那么嚴格。初一時,教師就要對其"剛性要求",在不挫傷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應對其嚴格要求,促其盡快"消滅"錯別字。
小學階段,學生的作文語句不通順的現(xiàn)象比較多,到了初一階段,教師要對其實行"柔性要求",慢慢梳理,促其逐步修正、提高。二是對作文寫作過程的要求要"難易結合"。針對小學生作文時較少涉獵寫作方法及技巧的現(xiàn)實,初一新生作文時,教師可以利用"范文引導"的方法,讓學生模仿寫作,這樣,學生就會感覺到初中作文也同小學作文一樣那么容易寫作。
其實,在這一模仿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生會在"無形中"學到了許多寫作方法及技巧。度過"模仿期",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跳出"模仿圈",嘗試運用寫作方法及技巧獨立完成作文寫作。這一有一定"難度"的要求,"初來乍到"的學生盡管有了"模仿"期間積累的功底,但也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常識性"的錯誤,對此,教師要懷揣一顆"寬容"之心,"攙扶"著學生,使學生先蹣跚學步,再促其獨立行走,最后使其快速奔跑。
小學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方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