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七年級的數學教學
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保證有效進行教學的首要條件,而這種良好的教學氣氛創(chuàng)設,又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或前提的。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如何做好七年級的數學教學,希望對你有幫助!
1如何做好七年級的數學教學
一、放慢教學進度,等待適應性不佳的學生
不同的學生由于悟性不同,基礎各異,在面對新的數學內容時適應能力自然有強有弱,有的學生在這種新的內容和授課方式的轉變中適應得快,自然數學成績就比較的好,有的學生適應能力不強,數學成績就落后得多,其實對于七年級數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所有的學生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原來的基礎好壞并不起決定性作用,更關鍵的是要看誰能在新內容和新授課方式下,適應性更強。這時我的策略就是放慢教學進度,等待那些一時半會適應不過來的學生。但是可能有一個問題出現,就是教學任務完不成,其實只要學生能很好的適應初中數學內容和新的授課方式,后半期適當加快教學進度也是可行的。如我在七年級入學一個半月只安排學習第一章有理數的內容,到了后面學生進入狀態(tài)后適當加快。
二、適當回顧小學基礎知識,增強學生的信心
本來小學數學是初中數學的基礎,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人教版七年級數學開始的內容好像和小學數學沒有太多的聯系了,學生一下子就變得陌生了,又由于更換教師,教學方式方法又不同,學習困難的學生和出色的學生都有些適應不了,感到茫然,甚至特別嚴重的會感到厭學。這個時候我們應盡量把初中的內容與小學學習的內容聯系起來,做到讓學生感到既熟悉又新鮮,這樣學生會感到學習有基礎,有底氣,有信心,自然數學成績就會上升。如在講有理數乘除法時我們就可以聯系到小學的分數乘除法和整數乘除,學生自然感覺到新知識和舊知識有很多聯系,不同的就是確定結果的符號。
三、轉變初中數學教師固有的教學方式方法,初期盡量向小學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靠攏
我們都知道由于初中數學內容多,課時少,學生的年齡也大些了。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時和小學教師相比最明顯的就是節(jié)奏快了,一節(jié)課容量大了,訓練的時間少了,這樣一下子造成學生對一節(jié)課多個數學概念、多個內容分不清記不住,理解也不透徹,糊里糊涂地開始了初中數學學習,這樣會造就學困生學習更加困難,就連有些小學數學不錯的學生也跟不上。這時我們就要在教學方式方法上與小學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靠攏,多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教師演示點撥,趣味活動,比賽獎勵等小學教師經常用到的方法去激勵學生,去調動學生,盡量少用初中教師一貫的方法——教師一講到底,學生只當聽眾和觀眾。只有把小學、初中教師各自的教學方法有效的結合,做到自然過渡,學生才不會覺得突然,不適應。如教學第一章數軸時,我就利用溫度計上的零度、零下和零上來說明數軸上的原點、正方向、負方向。學生會覺得數學就在身邊,更加容易接受。
2參與數學課堂教學
體驗成功,讓學生愛參與
在學習活動中,既要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使他們學有所長,更要為“學困生”創(chuàng)造機會,使他們相信自己能學習,會學習,這樣,使全體師生共享成功的喜悅。如:在教學按比例分配的練習課上,我出示了一道題:一個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比是2:4:3,這個三角形中最小的一個角是( )度。一個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答道:“90°2/5=36°.”答案一出,其他同學爭著舉手,有幾個甚至在下面暗笑。她好像意識到什么,我讓她說理由,她卻怎么也不開口了。
看到她窘迫的神態(tài),我說:“這個同學腦子動得快,很好。怎樣既快又正確,你再考慮一下,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的?!奔皶r給她解圍。另一個同學講了自己的解題思路后,剛才那個同學又舉起了手,她說:“我剛才是想用簡便算法,昨天老師出了一道題:一個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比是l:2:3,三角形中最小的一個角是( )度。一個同學用90°l/3=30°,老師說他算得簡便,所以我剛才就這樣做了,現在我知道錯在哪里了。l+2=3,昨天那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今天這個不是直角三角形?!蔽矣肿穯柫艘痪洌骸邦}目中哪個數字改一下,就可以用你的方法做了?”“4改成5。”她回答說??梢?,這個同學對知識的掌握還是很好的,她第一次說錯了,如果我不問青紅皂白地訓她一頓,不僅不能使學生自己主動探究錯誤的原因,尋找正確的答案,也嚴重挫傷了她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對成功的體驗,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積極向上的情感,理想和信念的形成以及人格的養(yǎng)成,還有利于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鼓勵學生以更高的熱情,不懈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再去體驗更大的成功。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現代人本心理學家羅杰斯強調指出,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保證有效進行教學的首要條件,而這種良好的教學氣氛創(chuàng)設,又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或前提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很多途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比較有效的途徑之一。學習任何科目,都是師生共同工作的合作。而真正成功的合作乃是一種愉悅的合作。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則有利于鼓勵和維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動機,充分激發(fā)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
可見師生間的情感對學生學習活動有著重要影響。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初中學生開始學習化學,對這門起始學科感到新鮮,容易產生學習熱情,并大都有想學好化學的心理特點,注意在日常的師生交往中培養(yǎng)師生感情,處處關心和愛護學生,在學生中樹立起可親可敬的形象。從上第一節(jié)緒言課開始,教師就應對自己所教的學科傾注滿腔熱情,通過課堂教學中的循循善誘,抑揚頓挫的語言,和顏悅色、親切信任的目光,使學生從中獲得喜悅、自信等情感體驗。教師要做到平等地對待所有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善于多給學生積極的正強化,多使用“回答的很好”、“你真行”、“請你再想想”等語言給學生以褒獎和鼓勵。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須用一定的紀律維持,但必要的紀律應建立在友善的嚴格要求基礎上,任何情況下都不應當靠體罰、諷刺或挖苦班上的差生來維持紀律。對一些學習上確有困難的學生,應耐心引導,給予他們更多的“偏愛”;教師要主動幫助他們分析已往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對他們寄予殷切的期望,讓他們從教師的關心和鼓勵中消除自卑感,重新鼓起學習的勇氣。
3吸引學生的數學課堂
一、重視課前三分鐘,喚起學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節(jié)課的開始,學生的興奮點有時還停留在上節(jié)課的內容或課間所從事的活動中。能否把學生從“課下”引入“課上”,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一堂課的成敗。因此,為了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和活動之中,使學生的思維盡快達到較高的水平,我們可以結合小學生愛說、愛唱、愛表演的特點,在課前三分鐘開展每課一歌、有謎同猜、繞口令等活動,開發(fā)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引導學生將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
二、巧妙引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我們常有這樣的體會,即使在教學秩序比較差的班級,只要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幾乎都能集中注意力,進行一定的思考。為了迅速處理信息,尋找問題的答案,促使他們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在引入新課時,通過巧妙的設疑提問,就能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抓住。實踐證明,猜謎引入法、游戲引入法、直觀引入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喚起學生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同時,刺激大腦興奮中樞,使學生處于興奮狀態(tài),迅速進入角色,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三、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時間短,自制力較差。他們的注意力最長只能堅持10~15分鐘左右,大腦就會出現階段性疲勞。如果將他們的學習當作單調的教師講、學生聽的過程,將會使他們的興趣蕩然無存,課堂上表現為無精打采,注意力分散。據此,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專心學習的好習慣。
4數學課堂訓練學生思維
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1.創(chuàng)設積極協(xié)作與競爭的課外環(huán)境。外部環(huán)境對任何人都會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的去思考和探索,就要師生共同建立一種良好的學習數學的氛圍。創(chuàng)造寬松、友好而又協(xié)作、競爭的課外環(huán)境,使學生在一種良好的氛圍中學習,關鍵又在于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如推薦學生閱讀有趣的課外書,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開展數學游戲、舉辦數學知識競賽等課外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從而產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和一探其究竟的好奇心。如,我在上多邊形時,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12棵樹要種5行,每行種3棵,應該怎么種?學生立即開始積極的思考起來,有的說要把樹劈開來種,有的說要種成幾何形狀,有的說這是不可能的……我發(fā)現就連平時一個最愛“開小差”的學生也在積極的加入討論。最后大家發(fā)現只要按造多邊形的形狀來種,可以有很多種.種法。
2.創(chuàng)設寬松、平等的課內環(huán)境。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突破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把學生從壓抑的情緒中解放出來,營造一種樂學的課堂氣氛,師生平等的討論問題。教師與學生之間要產生一種親和力,消除學生的膽怯、戒備的心理。學生在心理放松的情況下,就能促使思維更加活躍。如,我在“探索勾股定理”教學中,先詢問學生是否需要預習一會,然后請學生討論出我們在這一節(jié)課中應該學會什么?我隨意的出了一個求直角三角形斜邊的題目“請同學們算一算手中三角板的斜邊的長度,你有什么辦法?”學生一下來了興趣,積極的討論起來,最后他們自己通過看書得到了三種計算方法,有人說用尺子量,有人說先用繩子拉直,再測量,有人說我不用量就可以知道,是通過勾股定理來計算。我抓住這一時機,請他介紹什么是勾股定理,并幫助他一起講解自己的做法。我很高興的看到學生自己通過合作學習,主動的學會了這一課的新知。
調試好溫度
1.引導充分感知,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欲望。學生獲取知識往往是以感性認識為基礎的,教學中提供給學生足夠、完整的感性數學材料,讓學生充分感知,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直接經驗,并主動去觀察、思考,進而逐步進行抽象概括。如教學面積的概念:①引導學生觀察教室里有哪些面?讓學生摸一摸,說說感覺。②觀察并比較這些面的大小,使學生獲得面積“大”、“小”的直覺經驗和感性認識。③出示背面畫有5×3個小方格的長方形與4×4個小方格的正方形紙片各一張,觀察并比較長方形紙片與正方形紙片的大小。在學生兩難之間翻過兩紙片,數一數小方格的多少?得出哪張紙片大,哪張紙片小,進一步充實學生頭腦中面積“大”、“小”的感性概念。④討論:如果要比較籃球場和排球場的大小,怎么辦呢?⑤啟發(fā)思考并概括,得出面積的概念。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思維的興趣。數學知識前后既有聯系,又有發(fā)展,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形成知識網絡。教學中積極在新舊知識的銜接區(qū)設疑置問,揭示新舊知識的聯系和矛盾,引導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找尋知識的生長點,并進而將新知識的學習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實現認知的順利遷移。如教學一個數除以小數。①觀察:0.7 7; 0.67 67;0.075 75。提問:每組數的小數點怎樣移動,移動后數的大小發(fā)生了什么變化?②15÷5=3,150÷50呢?1500÷500呢?為什么商的大小不變呢?150÷5呢?1500÷50呢?要使商不變,有什么好辦法嗎?③由15÷5=3,你能知道1.5÷0.5等于多少嗎?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由此使學生認識到可以將一個數除以小數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
如何做好七年級的數學教學相關文章:
如何做好七年級的數學教學
上一篇:如何使數學教學簡單化
下一篇:七年級數學學習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