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后感怎么寫
約翰克里斯朵夫這本書主要反映了社會的腐朽,黑暗的現(xiàn)實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歐洲的背景,還告訴了我們,遇到困難要像克利斯朵夫一樣去頑強的拼搏,雨后總會有彩虹,凡是都有光明的一面,只要你努力,困難終究會被克服。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后感1
輕輕合上書頁,吸入一口夾著書香的空氣,啊,我要和一個個跳動的小精靈告別了,也得與約翰·克里斯朵夫揮手告別了。合上眼,腦海中還回蕩著書中最后一句話:“我是即將到來的日子?!?/p>
約翰·克里斯朵夫出生于德國的一個貧窮的音樂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曾是公爵的樂師,祖父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他非凡的音樂天賦,六歲就被引薦給了公爵并獲得賞識,八歲被戲稱為“宮廷音樂師”,十一歲成為真正的宮廷音樂師。祖父在他成名后去世了,生活的不幸隨之降臨,家境早已經(jīng)敗落,父親嗜酒如命,經(jīng)常毆打他,在父親去世后,養(yǎng)家的重擔(dān)便落在他幼小的肩膀上,童年提前結(jié)束了。
青年時期,他桀驁不馴,批評所有看不慣的作品,其中甚至包括大作曲家貝多芬、舒曼的代表作,遭到了所有人的唾棄,失去了公爵的賞識,被革職了,生活不如意讓他借酒澆愁,不巧又殺了人,被迫逃亡到法國巴黎。
在巴黎,他也曾被周圍的人們所接受,也許是他的性格使然,他認為法國社會骯臟下流、粗俗不堪,并將想法宣之于口時,和德國一樣,一幕相同的經(jīng)歷上演,甚至差點被餓死。最后再次因為殺人而逃亡瑞士。
他的一生中沒有幾個朋友,結(jié)識了蘇茲老人,但是不久去世了,最好的朋友奧利維在一次“五一”節(jié)示威游行中被警察殺死,弟弟們并不親近,和戀人始終不能在一起。
到了老年,放棄了憤世棄俗的理念,不再批評別人,憑借龐大的樂曲創(chuàng)作量,約翰·克里斯朵夫的名字廣為人知,他回到了巴黎。過了一段時間,當(dāng)戀人葛拉齊亞的女兒和好友奧利維的兒子結(jié)婚后不久,他安詳?shù)呐c世長辭了。
約翰·克里斯朵夫繼承了克拉夫脫家族固執(zhí)、暴躁的脾氣,直言不諱的性格,加上對音樂美好的追求,他得罪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人,他在報紙上批評一切他認為是虛偽、造作、浮夸的音樂作品及作者,包括早就被世人認為是偉大的作品,比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和舒曼的《a小調(diào)協(xié)奏曲》,自然被社會所拋棄。
我總是想,約翰·克里斯朵夫的人生悲慘嗎?應(yīng)該說是十分悲慘:幼年就經(jīng)常被酗酒的父親毆打得遍體鱗傷,很早就承擔(dān)起養(yǎng)家的重任,生活大多在窮困潦倒中度過,兩次因為殺人逃離他鄉(xiāng),三次羅曼史均以悲劇結(jié)束,被世人恥笑,好友早逝,生活總是不停的在摧殘他的心靈,也許,我想他可能會這樣認為:“不,我的人生十分完美,我嘗到了人生所有滋味,如了自己所愿?!?/p>
約翰·克里斯朵夫的人生好似大海,起起伏伏,無人可以預(yù)測,總是充滿狂風(fēng)暴雨,最終是風(fēng)平浪靜。也許人生也可以像沙漠,有一望無際讓人絕望的沙海,也有充滿生機的綠洲;也許人生像一條路,看不見盡頭,會有很多分叉,會有很多坎坷,一不小心就可能走上一條充滿坎坷的道路,但是不管如何,我們都要學(xué)會堅強、樂觀的面對生活,暫時的失意并不可怕,自要不停地前進,終會有美好的未來。
我睜開眼,再次撫摸厚厚的書本,站起身,將它們放回書架,打開窗戶,望著天際,陽光燦爛,那里有我的未來。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后感2
現(xiàn)在這個年齡,重讀它,味道真的和高中時讀它不一樣了。然而,它還是好,那么好,令我深深讀進去,令我感慨,流淚,反思。
當(dāng)然,我關(guān)注的內(nèi)容、細節(jié)已經(jīng)變了。然而,一個人的歷程里,總會有一些東西能夠激起你的共鳴,讓你在回味中沉浸,在沉浸中回味。
我欣賞《約翰·克里斯朵夫》的什么呢?很多,比如情節(jié),比如人物,比如語言。但是,許多時候,讀書不是讀情節(jié),不是讀語言,只是讀一種感覺,一種感受,一種能撼動你心的真情。我從克里斯朵夫的世界里,感受著一種熟悉而又陌生的情感美、崇高美,我想這是一種普遍的升華了的美,是平常生活里壓抑了的美。這種美在每個人的心里,在心靈深處,在許多人渴望的世界里。人是多么孤獨的動物啊,然而有時又是多么熱鬧。走在喧囂的世界里,和很多人交流,但在內(nèi)心深處,有個地方,卻很少為誰打開過。難以打開。如同永不相交的兩條平行線,一直延伸著,一直凝望著,一直寂寞著,一生一世。但是卻根本不需要改變。
是的,不需要改變,在那個角落里,寧靜地守候、微笑,就像日升月落,春華秋實,云卷云舒,花開花謝。大自然以其恒久的美簡簡單單、平平凡凡,人類的心路歷程也在不斷地變化中不斷地改變,升華?;钪膫€體,總有其神圣的一面,體現(xiàn)在永遠的追求中、奮斗里。約翰·克里斯朵夫的一生是追求的一生,是掙扎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是得到與失去的一生……羅曼羅蘭借助主人公為我們描寫出了一顆堅強剛毅的心是如何戰(zhàn)勝自己心靈深處的怯懦卑鄙的陰暗面,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心靈歷程。在約翰·克里斯朵夫的生命世界里,無論世事怎樣紛紜,他卻始終保持著那顆心的渴望和追求,這使他能夠不斷超越自我,能夠達到心靈渴望的高度。理想、愛、壯志、精神,諸多不可或缺的東西,令他的心靈豐富,反映在他的音樂世界里,那就是偉大、輝煌、真誠、美。小說通過刻畫約翰·克利斯朵夫?qū)φx和藝術(shù)的執(zhí)著追求以及他的頑強的生活意志和斗爭精神,給閱讀者以深刻的啟迪和教育。讀之,心靈得到震撼。
我喜歡這部著作,我喜歡主人公,我喜歡富有追求的生命,喜歡心靈的豐富與充盈,喜歡真誠、善良、美,喜歡理想、純潔、偉大……凡是使人類靈魂高尚、充實的精神、情感,同樣也會在瑣碎的俗世里給我深深的感動,令我神往。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后感3
最近利用兩周多時間讀完了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第一本,25多萬字。恰逢初冬,冷冽的寒風(fēng)呼嘯,吹的行人只哆嗦,我想到小說主人公克里斯多夫憂郁的童年和叛逆的少年,想到了寫讀書筆記。
我讀完了前三卷,分別為《黎明》、《清晨》和《少年》。小說中有很多風(fēng)景描寫,美不勝收。讀小說也是欣賞文字,羅曼羅蘭的文字有其特有的質(zhì)感,娓娓道來,對主人公心理狀態(tài)的描寫也是恰到好處。
小說以克里斯多夫出生為開始,老音家米歇爾即約翰的爺爺,他身材高大精神矍鑠,是當(dāng)?shù)氐膶m廷樂師,是當(dāng)?shù)氐拿?。然而他的兒子曼希沃卻是個酒鬼,經(jīng)常爛醉如泥,這使得米歇爾和妻子路易莎無奈。路易莎也是克里斯多夫的母親是個典型的清教徒,她逆來順受,勤勤懇懇地照顧著一家人。克里斯多夫就就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他童年叛逆,可有祖先血液里流淌的音樂基因,偶然的機會被父親曼希沃發(fā)現(xiàn)了他的音樂天賦,他被迫學(xué)鋼琴,即使他不愿意,也被兇悍的父親逼迫著學(xué)琴。克里斯多夫借音樂表達自己的憤怒,被爺爺米歇爾發(fā)現(xiàn)了孫子的音樂才華,他把孫子的奏曲寫成樂譜,并加上他自己的思想,署上孫子的名字。這樣克里斯多夫很自信,甚至他為公爵開了演奏會。至此,克里斯多夫走上了音樂之路。
后來老音樂家米歇爾與世長辭,家境日漸沒落,父親曼希沃也是無人管理,肆無忌憚地酗酒,終于不明不白的去世。這時候的克里斯多夫儼然是個大人,他承擔(dān)起家庭的重擔(dān),當(dāng)鋼琴教師養(yǎng)家糊口。一個過早承擔(dān)家庭責(zé)任的他依然內(nèi)心火熱,但少了同齡人的單純,他郁郁寡歡。他也沒有朋友,偶然的機會,他結(jié)識了富二代奧多,兩個人從密友走向決裂,是社會閱歷和家庭環(huán)境不同,一個是懦弱無能的富家子弟,而克里斯多夫是叛逆沖動的窮人孩子,他們的友誼只是孤獨寂寞時的陪伴,注定要分道揚鑣。
后來克里斯多夫邂逅了第一次愛情,當(dāng)他在彌娜家作音樂老師時,他得到克里赫母女的照顧,他誤以為這就是美好的感情。然而克里赫是典型的沒落貴族,她根本看不起克里斯多夫,她是個虛偽的人,口蜜腹劍,她的溫柔是表面文章,她骨子里羨慕著上層人的生活。當(dāng)她得知女兒彌娜和克里斯多夫意亂情迷時,她毫不留情地澆滅了克里斯多夫的初戀,而且徹底粉碎了孩子的癡心妄想,反映出世態(tài)炎涼。后來彌娜和克里斯多夫的愛情不了了之。
父親的去世使家庭破敗不堪,貧窮和痛苦使克里斯多夫和母親路易莎搬了家。此時母親路易莎已經(jīng)麻木,被歲月折磨地癡傻,克里斯多夫再次撐起了這個滿目瘡痍的家。他少年老成,可藝術(shù)家的激情使他繼續(xù)創(chuàng)作,可少年火熱的身軀不得不讓他感情豐富。他搬的新家是社會中層保守主義者,讀后感年輕的丑女洛莎對他情有獨鐘,可是有浪漫氣息的克里斯多夫愛上了鄰居寡婦薩皮納,薩皮納是是夢一樣的美人,少年懷春的克里斯多夫只有愛的情愫,卻羞澀地不敢表達,只到薩皮納香消玉殞,他才痛苦萬分。后來結(jié)識了平庸的少女阿達,他們交往,可惜阿達對音樂和藝術(shù)一竅不通,他們的愛情也是少年情亂意迷的曇花一現(xiàn),注定是忘卻的一段插曲。
最后談?wù)効死锼苟喾虻木司?,一個沿街叫賣東西的販子,他獨來獨往,卻有著哲人的思索。他教克里斯多夫唱歌,他講道理,他說:“虔誠地面對每一天吧。不要總想著一年以后、十年以后的事。你想想今天吧。把你的那些理論擱置一邊。所有的理論,就算是道德理論都是愚蠢的,是騙人的,對人有害的。千萬別試圖用暴力去扭曲人生。先把今天過好。你應(yīng)該虔誠地過好每一天。你得愛它、尊敬它、尤其不能玷污它,不要阻礙它的萌芽生長。熱愛每一天!即使是像今天這樣的憂愁黑暗的日子,你也得愛它。你不用著急。你先得學(xué)會等待?,F(xiàn)在是冬天,一切都睡著了。而不久的將來,美好的大地總會蘇醒過來的,你只要像它那樣有耐心就行了……”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后感4
她在四五歲的時候,字還寫得歪歪扭扭,比楔形文字還要粗細不均——雖然現(xiàn)在也并沒有多大本質(zhì)上的改良——就開始在小本子(與其說是本子,不如說是用訂書器固定起來的一疊紙)上寫小說了。寫一些其他星球上的故事。她不說那是火星還是月球之類,因為知道上面確是沒有人的,她只說是什么別的星球。
“你還是把字練好看些罷?!背赡耆藗兛戳硕嗍沁@樣的回應(yīng)她。她很疑惑為什么[不看內(nèi)容]簡直成了一種可原諒的普遍性行為。(雖然內(nèi)容比她的字還要荒.唐就是了)
她的外祖母是一名虔誠的佛教信徒。外祖母讀她的小說是很認真的,還常常拿了厚厚的墊子和她坐在吱嘎作響的地板上,一談就是幾個小時。
“那是一個這樣的地方……”
“啊,那你寫的,不是和西方極樂世界有一點相似嗎?”老人總是用她的理解,來解讀她的內(nèi)容,她本意雖然不是這樣,但看到有人認真和她談話卻也高興極了,于是愈發(fā)認真地重新解釋起來。祖孫兩個人這樣的聊天往往彼此都極認真、極虔誠的。
與克里斯朵夫相反地,小時候的她是一個安靜而且?guī)捉谲浫醯娜?,比她年幼而且個子矮小的孩子全都敢于而且樂于欺負她。有一次她心愛的玩具被摔在地上,有一次她自己也被推到地上。而她甚至連站起來譴責(zé)他們都是不愿意的。
“喂,你們不能這樣做!“一個嬌小的身影擋在滿身塵土的她面前,一手叉腰,一手指著他們的鼻子大聲說……后來她覺得,這個女孩子簡直是她人生中的一道光。
大概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罷,把[保護別人]當(dāng)成了奇奇怪怪的人生目標(biāo)之一。但那個擋在她面前的嬌小的女孩子早就搬家了,兩個人再沒見過,說不定早就忘了。
沒關(guān)系……這種事,我不忘記不就好了嘛。她是這么想的。
她在看到操場上被踏死的蝴蝶的時候并不會覺得惡心或者可怕,而是會用樹葉小心翼翼地把它盛裝起來,挖一個小土坑把它埋起來。也曾經(jīng)嘗試過自己譜曲結(jié)果因為不好好學(xué)習(xí)樂理而非常失敗,以后再也沒有嘗試過。所以在讀到書中描寫的自然之音樂美的時候,她絲毫不覺得夸張了,反而相對真實些。一個人在經(jīng)歷了一些難以立即恢復(fù)的挫傷的時候,往往可以在常規(guī)的事物中有更深刻、更夸張的體驗??死锼苟浞蛩龅模⒉皇墙^對的頑強,而是[增強了感知的能力]從而借此來平衡生活上的磨難。雖然這相對地為他融入社會帶來了困難,并造成了精神上的混亂和負擔(dān),但確實使他更加愉快了。事實上很多的文人、藝術(shù)家都會[不自主]地選擇這樣做,這不是一種逃避,這也是一種面對苦難的方式。與其一成不變地被痛苦的洪流淹沒,做出犧牲與改變是積極的選擇,至少是抗?fàn)庍^了的,是一種[可能性的拓展]。寫入文學(xué)作品中之后,這種選擇會讓許多讀者體會到[悲劇美學(xué)]所能帶來的感受,但我們僅僅看到主體斗爭的一面、勇敢的一面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也應(yīng)該體會他們妥協(xié)的一面、軟弱的一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構(gòu)成一個[人]完整的人性。一個人經(jīng)受多大的痛苦,并不是由痛苦直接決定的,而是由痛苦作用于這個人對其產(chǎn)生的影響決定的。從這一角度來看,克里斯朵夫確實是一位精神上的強者了,他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并且應(yīng)當(dāng)批判地吸收他的精神——因為并不是對每個人、每個時代一樣適用的(指契合度)。
在回家的火車上,她一口氣讀完了三百頁《約翰·克里斯朵夫》,毫不夸張地說,簡直是又哭又笑地看完的。后面的就讀得慢了,因為沒有前面的有意思,準(zhǔn)確地說,從少年時代的克里斯朵夫身上,她可以較為客觀地看到自己(事實上,很多評論都認為這部書讓人認識到人在精神上的共通之處),后期的克里斯朵夫則是越來越復(fù)雜的人格疊加,經(jīng)歷的事情總是不斷地相似重復(fù),但他的反應(yīng)又顯然不同,她因為還沒有經(jīng)歷過,從他的身上就不能明顯地看到自己了,只膚淺地覺得格外無聊——只能從文學(xué)角度欣賞作品在她仿佛是很沒意思的。總是從名著的男主角身上看到自己,這是不是過于自戀了?(她這樣責(zé)問自己)《紅與黑》的于連也是……難道說是因為這種[普遍性],名著才被叫做名著的嗎?(她這樣為自己辯白)
克里斯朵夫的普遍性與獨特性,對于這部作品的成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缺一不可。她今天讀這部作品,首先不是帶著同情的態(tài)度去讀的,其次不是帶著崇拜的態(tài)度去讀的。在了解一個人乃至于了解自己之前,很難做出正確的預(yù)判。那么,她大概是在[認識]克里斯朵夫這個[人]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他生活中可借鑒的部分的罷,就像對她的每一個在她看來優(yōu)秀無比的朋友一樣。
說實話,書的封底的一句話她實在不太滿意。大概是“知道受苦的不只你一人,就會感到寬慰”這樣的意思。干嘛要拿別人的痛苦當(dāng)作自己的寬慰呢?這不是太奇怪了嗎?但是看了整本書,她似乎并沒找到類似的內(nèi)容,克里斯朵夫的整體情操也并不是這樣的,她就放心了。
差點因為封底錯過了一本這么好的書。她慶幸。差點就錯過了,還好沒有。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件值得羨慕的事情。生命本身是值得羨慕的事情。
書上說,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就死去了,或是活成他之前生活中的一個影子。
但是活著還是死去,從本質(zhì)上來看——我認真的說——是完全由我們自己選擇的。這篇讀后感看上去比較混亂。這種奇怪的文體(沒有文體)只是為了盡最大可能把我讀這本書時的感受還原出來。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后感5
漫步人生,常常感慨生活過于坎坷,總有些意外突如其來讓你不知所措。是失落低沉,消極躲避?還是重整旗鼓,愈挫愈勇?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給我?guī)硪粋€很大的人生感悟,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部命運交響曲。尋找生命意義的旅途,必然要面對無數(shù)的苦難,也必然要承受命運之重。
約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可以說是天才的一生,與苦難作斗爭的一生。少年時的克利斯朵夫必須承擔(dān)起照顧家庭的重擔(dān),他做過公爵府上的鋼琴師,做過音樂家教,過早承擔(dān)生計的責(zé)任給小克利斯朵夫身心帶來了深深的傷害。青年的約翰·克利斯朵夫按照自己的理解創(chuàng)作了一些“反傳統(tǒng)”的作品,立刻遭到了幾乎所有人的攻擊。老年時刻骨銘心的戀人格拉齊亞去世更是讓他傷心欲絕。主人公命運的底色是苦難,但羅曼·羅蘭更傾向于表現(xiàn)克利斯朵夫承擔(dān)苦難的力量,苦難是他人生的障礙,也是他超越自我的基石。
他的一生苦難重重,然而正如文中屢屢提到的萊茵河河水一樣,流水愈急,波浪愈大;苦難愈多,反抗越大。他生命中的反抗,主要集中在對死亡的反抗、對自我墮落的反抗以及對不公社會的反抗。
死亡自他出生以來就一直困擾他的成長,年幼的克利斯朵夫目睹了祖父之死而生病,病好后一直思考死亡和生命的關(guān)系,他知道自己被控制在一個破壞之神的股掌并任其宰割。然而,他并非束手待斃,相反還怒火填膺,反抗意識由此在小克利斯朵夫心中扎根。
然而克里斯多夫也有過放棄生命與反抗的念頭。隨著奧里維不幸之死,克利斯朵夫傷心欲絕,不愿繼續(xù)生活,此時他在死神的對抗中無力而又無奈。讀后感自我墮落存在于每個人的內(nèi)心黑暗之處,但人生于世必須反抗自己的自我墮落,大自然的廣袤美麗與刻在骨子里的生命意識讓他堅持了下來。我們不喜歡苦難,然而卻必須擁有承擔(dān)苦難的力量,擁有在黑暗中追求光明的勇氣和信仰。克里斯朵夫一生經(jīng)歷了親人之死、愛人之死、友人之死,他堅強的心由于死亡的沖擊更加堅強。所以克利斯朵夫走向生命的終點時,他沒有畏懼,沒有痛苦。此時他認為屬于死亡的一切都是在磨練強者的意志,只能使他更加自強不息、瀟灑從容。
在一方天地間,或平平淡淡,或跌宕坎坷,相同的是生活,不同的是人生。我想《約翰克里斯多夫》這本書所帶給我們的,是與苦難作斗爭的倔強,是不畏困難的勇氣。而在歲月的長河中,我也會不斷突破障礙,挑戰(zhàn)自我,讓自己的人生路更加充實而豐盈。
相關(guān)文章: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后感怎么寫
下一篇:源氏物語讀后感精選5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