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抗戰(zhàn)老兵的文章
關愛抗戰(zhàn)老兵的文章
當初意氣風發(fā)奔赴戰(zhàn)場的少年郎,而今即使健在也已步入耄耋之年。老兵雖老,精神卻永遠長青!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愛抗戰(zhàn)老兵的相關文章,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關愛抗戰(zhàn)老兵的文章篇【1】
2016年10月,徐州關愛抗戰(zhàn)老兵志愿者王家金說:“我打算自己出資,辦一個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談起原因,他講了三次流淚的故事。
一
王家金的父親王振山,是一個抗戰(zhàn)老兵,1940年參加“鐵路破壞隊”,主要任務就是在徐州周邊破壞鐵路,阻止日軍向西、南兩個方向運送兵源和物資;在日軍下鄉(xiāng)“掃蕩”的路上埋地雷,炸日軍汽車------
80年代,銅山縣組織人寫縣志,有人找王振山了解當年抗戰(zhàn)的情況。王振山誤會了。他想,在那不堪回首的日子里,橫生的枝杈,纏繞的藤蘿,阻礙了子女的求學路,至今還是他解不開的心結(jié)。時至今日,怎么還要來找麻煩!我已經(jīng)連累兒女了,不能再連累孫子了。自己六十多歲了,比犧牲的戰(zhàn)友多活了四十多年,可以走了。”夜里,他吞下一塊煙土,喝下敵敵畏農(nóng)藥。
王家金發(fā)現(xiàn)時,父親已經(jīng)口吐白沫,不省人事了。他把父親送到醫(yī)院搶救。醫(yī)生說:“拉回去準備后事吧。”
王家金給院長跪下,抱著院長的腿苦苦哀求。院長說:“你講,怎么搶救?”這句話把王家金問住了,電光火石間,一個想法在王家金腦海里閃過:“院長,您開刀,先把煙土從我父親胃里取出來。”院長愣了一下,隨即安排手術(shù)。煙土取出來了,胃也清洗了,但王振山還是沒有生命征象。
院長對王家金說:“你到戒毒所找一種解鴉片的藥試一試。”院長寫了介紹信,讓王家金到戒毒所拿藥。王家金一刻不敢耽擱,去了戒毒所,趕到戒毒所時,醫(yī)生已經(jīng)下班了。王家金又打聽醫(yī)生的家,到醫(yī)生家還是沒有找到人,再打聽,鄰居說:“去洗澡了。”王家金就在醫(yī)生家門口等。醫(yī)生回來后,看了院長的介紹信,被王家金的孝心感動,到所里取了藥給他。
父親得救了,王家金流下了欣慰的眼淚。
二
2004年的一天,王家金到徐州報社辦事,無意中認識了一個叫陳開靈的老師。談話間,陳開靈老師講了一個故事。
1938年春天的一個黃昏,臺兒莊戰(zhàn)斗正酣。中國軍隊的一個連在銅山附近遭到大隊日軍偷襲。日軍來勢兇猛,戰(zhàn)至最后只剩下連長一個人負傷倒在地上。一個年輕女護士冒著彈雨從陣地的側(cè)面沖上去,想把連長背下陣地搶救。她還未跑到連長面前,一個日軍頭目搶步上前,揮刀向連長砍去,鮮血迸射丈余。那年輕護士像一只被激怒的小老虎,從地上拿起一塊石頭,對著那日軍頭目的腦袋砸了下去。日軍頭目腦漿迸裂,倒了下去。幾乎同時,一顆子彈擊中那年輕護士的腰部。
日軍撤走后,當?shù)孛癖l(fā)現(xiàn)那年輕護士還有呼吸,立即把她抬到附近陳塘村陳開靈的奶奶家搶救。經(jīng)過搶救,這位護士醒了,她估計自己不行了,從身上掏出一封信,幾塊大洋和一張照片,請陳開靈的奶奶幫她寄到湖南老家。從談話中,陳開靈的奶奶得知,這位女護士18歲,是長沙女中一名未畢業(yè)的學生。當時陳開靈的奶奶28歲,比這位女護士大10歲,一種大姐的情愫在她的心中涌動,她含淚鄭重點頭,請她放心。女護士蒼白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當天夜里,女護士不停地喊媽媽,聲音漸漸微弱-----
陳開靈的奶奶在這位女護士的墳墓上做了記號。戰(zhàn)爭年代,信無法寄出。徐州淪陷時,陳開靈的奶奶離家逃難。出門前,她把信、大洋、照片放在箱子底下?;貋頃r,信因受潮爛了,只有大洋和照片還在。
陳開靈的奶奶一直覺得愧疚,感到對不起那位女護士。老人85歲去世前,叮囑陳開靈每年要去給那位女護士掃墓。
聽完這個故事,王家金的眼眶潤濕,豪情上來了,他對陳開靈說:“把照片給我,不找到這個女護士的親人,我誓不罷休!”
王家金翻洗了100張女護士的照片,給湖南省每一家媒體寄了一張,另附一封求助信。湖南的《瀟湘晨報》很快反應,大版面登載這位女護士的故事。
年過八旬的譚映天老師,原是長沙女中的一名學生,后來在長沙的一所中學退休。她每天有看報的習慣。那天,她照例翻閱當天的報紙,當看到《尋找女兵家人》一文時,深深震撼了,一口氣看完全文,再仔細端詳這位女兵照片時,立刻老淚縱橫,脫口而出:“她是我校的劉守玫同學。”
劉守玫是湖南漢壽縣城一大戶人家的閨秀。1935年,她到長沙讀書,1937年參加22軍,奔赴淞滬戰(zhàn)場。后來,22軍傷亡較大,撤到湖南休整,劉守玫轉(zhuǎn)到50師衛(wèi)生隊,隨即參加臺兒莊戰(zhàn)役?,F(xiàn)在劉守玫的侄子在漢壽縣城。
王家金一手安排抗日英雄劉守玫的遷葬事宜,護送劉守玫的骨殖到湖南老家。
英雄下葬時,王家金想起年僅18歲的女娃背井離鄉(xiāng),奔赴抗日最前線的壯舉;想起她英勇殺敵血灑疆場的偉大形象,激動的淚水奔涌而下。
三
史國順是王振山的戰(zhàn)友。史國順結(jié)婚三天后就離家抗日了。后來,在一次破壞日軍鐵路的戰(zhàn)斗中犧牲。王振山記得史國順的家在河南漯河。王振山很想知道史國順遺孀的情況。
王家金通過媒體很快找到史國順的妻子。史國順的妻子叫海桂梅,她16歲時經(jīng)人介紹認識史國順,兩年后和史國順結(jié)婚,倆人感情很好?;楹蟮谌?,史國順離家抗日。海桂梅至今還記得丈夫臨別時對她說:“為國盡忠就不能在家盡孝!趕走鬼子,我就回來。”那一天是1938年10月18日。那年她18歲。
2015年底,王家金見到海桂梅。海桂梅95歲,她沒有改嫁,她從18歲一直等到95歲,一直在等史國順回來。后來,她歲數(shù)大了,干女兒照料她的生活。
海桂梅出生于書香門弟,知書達理,端莊典雅。她嫁給了一位血性男兒,國破家亡之際,他們注定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犧牲。他們只做了三天夫妻,以后留給海桂梅的是漫長的等待。
她學會了砍柴、種菜、洗衣、做飯、照顧年邁的公婆。
沒有男人的家,她要經(jīng)受太多的磨難和無奈。海桂梅非常孝順,不管在外面遭受多少冷眼和打擊,回到家中,她仍是一個溫柔的兒媳,舉止從容,話語柔美,就像夏天草尖上的露珠,月亮的清輝,太陽的明媚,寬慰兩位年邁的老人。她用柔弱的身軀為他們擋開生活中的風風雨雨。
有一次,公公婆婆病了,躺在床上,家中沒有下鍋的米。她也因連日的操勞患了重感冒。但她不敢倒下,一個人支撐著到田里挖野菜,心里同時擔心公公婆婆的病情。此時,她多么希望丈夫能在自己身邊,兩人相扶相攜,再坎坷的路,也會走得踏實幸福。丈夫不在身邊,她只能一個人支撐。有時,她感到自己像大廈將傾,留在屋子中間的一根柱子,四面八方的壓力,讓她感到難以忍受,她必須咬牙挺住。有了她精神上的安撫,生活上的照料,兩位老人度過了幸福的晚年。送走公婆以后,她又開始了漫長的等待。
她一直堅信,他去臺灣了,還會回來。2010年的一天夜里,她夢見一身戎裝的他推開房門,站在她床前告訴他,我已不在人世了,埋在徐州一個叫“小被山”的地方。她不相信,相戀時,他家和她家之間隔一條河,兩邊往來靠渡船。有一年冬天,擺渡的人不在,他竟然游河過來看她。在她眼里,他是高山,是大海,打不垮,拖不壞。“你身體那么好,怎么會不在呢?”她微笑著,“一定在臺灣找了小妹妹了吧!我不怪你,一個大男人在外,應該有人照料。”丈夫看著她,嘆了口氣,搖搖頭消失了。
做了這個夢以后,她更堅信,他還活著,因為娶了小老婆,不好意思見我了。“我不怪他,只要他過得好。”她逢人就說這樣的話。從那以后,她每天拄著拐杖,站在村口的大柳樹下,看著通往村口小路的盡頭,“望穿秋水、盼君回”。“碧海青天夜夜心”,歲月的風霜染白了她的青絲。她眼角額頭布滿了皺紋。七十七年,改變的是容顏,不變的是癡心。
“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七十七年,她不敢出遠門,不敢修繕房屋,擔心丈夫回來找不著家門。他們結(jié)婚時的新房,里面的擺設,還是七十七年前,他們結(jié)婚時的樣子。七十七年,她每天目睹房中的一切物品,丈夫的音容笑貌就在她眼前浮現(xiàn)。
王家金的到來,她才知道自己日思夜想,望眼欲穿的丈夫再也回不來了。知道丈夫犧牲在徐州的消息時,她出奇地平靜,沒有流一滴眼淚。她是風雨黃昏中孤寂的寒梅,眼淚早已流干。以后,她開始料理后事,知道丈夫在九泉之下,她要去和他相會,生死相依。
三個月后的一個下午,她看著窗外明媚的春光,深深吸了一口氣,感到一種說不出的爽朗,對她的干女兒說:“今年的油菜花開得真好,美極了!他在菜花叢中向我招手呢!”晚上,老人平靜謝世。
接到老人離世的電話,王家金淚如雨下,失聲痛哭,蒙發(fā)了要辦一個“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把這些抗戰(zhàn)中的感人故事留下來教育后人的想法。
王家金打算,紀念館建好就去河南,把海桂梅房里的家具拉過來放到館里;把劉守玫等抗日英雄的事跡、實物、史料等陳列到館里。讓更多的人知道當年為了打敗日本侵略者,我們的人民做出了怎樣的犧牲。
關愛抗戰(zhàn)老兵的文章篇【2】
近日,《富陽日報》報道的“18個老兵心愿能幫他們實現(xiàn)嗎”的文章觸動了許多人的心。當年,他們在戰(zhàn)場上英勇頑抗、不屈不饒,抵抗日寇的侵略;而今,他們大多數(shù)人生活清苦,小小的心愿,又怎能不幫他們實現(xiàn)。
“我想捐500元錢,幫助老人們完成心愿。”市民鐘先生第一個打進電話。他告訴記者,看到報道后,立馬有了捐款的想法。“我也沒想過具體要幫哪一位老兵,500元錢不多,但是是我的一點小心意。”昨日下午,鐘先生把錢送到了記者手里。
鐘先生的電話剛放下,東洲街道的徐奶奶的電話就打了進來。“助聽器的心愿有人領了嗎?我想捐一個助聽器。”徐奶奶表示,家里的助聽器是幾年前兒子買給他奶奶的,后來因為多種原因老人沒用上,助聽器也就一直擱置在了家里。
“這個全新的助聽器一直沒有用武之地,這下總算可以派上用場了。”徐奶奶年事已高,不方便來富陽,她打算通過快遞的方式將助聽器寄到報社,然后由記者轉(zhuǎn)交給需要助聽器的老兵杜榮祥。
市民林先生跟鐘先生一樣,希望通過捐款的形式幫助老人們圓夢。“明天我就把2000元送過來,你們一定要幫我轉(zhuǎn)交給有需要的老兵們。”
72歲的老人特地趕來報社 說想捐1000元給老兵。
文章刊發(fā)當天下午3點左右,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走進了記者的辦公室。“請問圓老兵心愿是在這個辦公室嗎?”
老人告訴記者,他叫盛其浩,今年72歲,是大源鎮(zhèn)觃口人。得知老兵們的心愿后,想表示一點心意,便揣著1000元錢特意從觃口趕到了報社。
“這些老兵吃過不少苦啊,沒有他們哪里有我們今天這樣好的生活。我們這一代人,最應該感謝的就是他們。”說著,盛老從衣服口袋里慢慢掏出了用紙包好的1000元錢。
盛老剛坐下,市民楊竺鑫也來到了記者辦公室。只見她手里拎著一只袋子,湊近一看,原來是一只嶄新的塑料坐便器。“這個坐便器用起來很方便,應該挺適合許阿松這位老兵的。”楊阿姨特意囑咐記者,去看許阿松老人的時候提前告訴她,如果有時間,她也想去看看老人。
過了一小會兒,徐愛群阿姨戴著四份禮物匆匆而來。“這臺電風扇是給章柏良老人的,這雙運動鞋是給李端銀老人的,這600元錢是給羅來金老人和沈雪培老人的。”徐阿姨表達了對抗戰(zhàn)老兵的敬仰。她希望,她和老伴的這一點心意能夠?qū)崒嵲谠诘貛偷嚼媳鴤儭?/p>
抗日戰(zhàn)爭是一場民族的保衛(wèi)戰(zhàn)。“抗戰(zhàn)老兵,民族脊梁”,每一位抗戰(zhàn)老兵都值得我們尊敬。目前,他們的生活普遍較為清苦。中信銀行作為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銀行,以最迅速的行動認領了3位老人的心愿,當天便出發(fā),開啟圓夢行動。
同時,該行表示也借此機會向老兵致以崇高的敬意,通過慰問看望抗戰(zhàn)老兵,聽聽他們的抗戰(zhàn)故事,學習他們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關愛抗戰(zhàn)老兵的文章篇【3】
抗戰(zhàn)時期,他們青春年少、英姿勃發(fā)、抵御外侮、血薦軒轅;而今,他們劫后余生、風燭殘年、孤寂悵惘、花果飄零。他們的名字叫——抗戰(zhàn)老兵。
2015年7月18日上午9時許,文學院青協(xié)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來到滁州市瑯琊區(qū)北湖小區(qū)4號樓2單元601,看望抗戰(zhàn)老兵儲大超,并做了采訪。
儲大超老人現(xiàn)在住在市區(qū),和自己的老伴有一套房子。在老人居住的樓下還有一個小公園,有許多健身器材。儲大超老人經(jīng)常到樓下和其他老人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日子過得很是悠閑,老人愛好書法,經(jīng)常在家里自己練字。老人說這樣可以幫自己把心靜下來,真正的享受安定寧靜的生活。小分隊成員的采訪是在老人家里進行,家里開著空調(diào),老人的夫人還熱情的切西瓜給成員們吃,在采訪中老人時常流露出的開心的笑容,讓大家覺得老人的晚年生活還是很幸福的。儲大超老人是這次青協(xié)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最后采訪的老人,這次活動到這也就圓滿結(jié)束了。
他們用鮮血與生命贏得了一場悲壯的衛(wèi)國戰(zhàn)爭,但他們卻無法贏得一個安祥的晚年。當初意氣風發(fā)奔赴戰(zhàn)場的少年郎,而今即使健在也已步入耄耋之年。由于歷史與現(xiàn)實的復雜原因,大多數(shù)抗戰(zhàn)老兵并未得到應有的尊嚴與眷顧,多年以來,他們在歲月、歷史與人們的記憶之中并沒有留下太多痕跡。
學習了這么多年的歷史,暑期社會實踐的成員們終于有幸得到與真正經(jīng)歷抗戰(zhàn)老兵直接接觸的機會,也有幸能夠采訪到現(xiàn)在安居在滁州市各個地方老兵。這些老兵多數(shù)年逾九十,小分隊的成員們不便逐個采訪,也由于條件有限,沒有辦法將這些老兵的事跡全部報道出來,這次暑期社會實踐也只能作為當代大學生緬懷這段抗戰(zhàn)歷史的一個起點,老兵雖老,精神卻永遠長青!
看過“關愛抗戰(zhàn)老兵的文章”的人還看了:
4.寫老兵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