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文章:學會和爸媽好好說話
看了咪蒙的《我們跟誰都可以好好說話,除了爸媽》,深有同感,有些話也想說一說,總覺得不吐不快。
“跟最愛的人吵架,跟陌生人說心里話。”也許是現(xiàn)代人的一種常態(tài)。
跟父母說話,很容易煩躁,很容易發(fā)脾氣。發(fā)完脾氣又特別后悔,就這樣陷入死循環(huán)。這真的是當代人的一大共鳴。
“明明很心疼爸媽,但和他們說話卻不由自主就沖了起來,聲調也高,特別粗魯,一點點小事也能無限放大抓住不放”。
“可以好好地和別人說話,一和父母說起來就變得沒有耐心,有時候會莫名其妙地發(fā)火不耐煩,但是每次這樣掛電話后還是會和父母去道歉。畢竟父母也年紀大了,他們也都是為我們好,我們也要多為他們的身體考慮,畢竟他們也不年輕了。”
“跟父母說話,說著說著就不耐煩了,開始提高嗓門,完了又后悔??墒菍ν馊苏f話卻盡量平心靜氣。”
網友們如是說。而我自己呢,又何嘗不是這樣。
每次回家,總想著好好和爸媽說說話。但回到家,聽著老媽東家長西家短說一通,沒一會兒就開始煩了。“村里×××生病了,去醫(yī)院住了一個多月,花了好幾萬也沒治好,現(xiàn)在回來了在家等死”,“×××前兩天不在了,才多大呀,前一段時間還好好的,這才幾天就不在了,人活著真沒意思”,“這幾天累死我了,你爸什么也不會干,只會做個大米飯,還不知道弄干凈了沒有”。老爸在邊上聽著煩,“孩子們好長時間回來一次,不能說點正經話”,隨即語調上升,火力全開,兩人又吵吵開了。我在旁邊聽著煩,語氣也明顯升高,“你們能不能別吵了,咱能不能不管別人的事,人家不管怎樣,和咱有什么關系,咱過好自己的日子就好了”。但說也白說,老媽仍是那樣嘮叨,老爸仍是那樣一點就著,可能人老了都這樣吧,誰也改變不了誰,誰也不會被別人所改變。
老爸身體有病,先是腦梗,后來又換了股關節(jié),現(xiàn)在也就是能做到生活基本自理,不能干重活,更不要說下地干活了,所以家里的農活全落到老媽一個人頭上。我們每次回家都勸她不要種地了,但她根本聽不進去,還是固執(zhí)己見。她總有她的道理,手里有糧心不慌,每天去地里干干活,就當是解悶了。但這解悶的代價實在太大,一到農忙時節(jié),根本忙不過來,找人幫忙又找不上,就開始埋怨老爸,隨后兩人又開始吵鬧。我說,“你忙不過來了給我們打電話,我們回來幫著干點活,”她又不干,“你們忙你們的工作,不要管我們,我們在家就是這樣,已經習慣了。”但每次聽到她發(fā)牢騷,心里還是會很煩,口氣也會發(fā)生變化。這是誰逼著呀?真沒辦法。
每次打電話,開始也總是想好好說話,但電話一接通,聽到老媽把一件事情講了三遍還在那里有聲有色地講,給我講了又給妻子講,聽著聽著就不耐煩了,“老媽,你這話說了好幾遍了,能不能換個話題呀”。她絲毫不管你聽不聽,還是堅持在電話那頭說,沒辦法,只好一句“老媽我還有事,咱們下次再說吧”,趕快掛了電話。但掛了電話就后悔了。我們兄弟二人都在外地工作,長年不在家,家里也沒人和她說話,好不容易有人說話了,多說幾遍又有什么,只當是聽故事了,但當時就是沒有忍住。沒辦法,下次吧,下次一定改正。可是下次又是同樣的死循環(huán)。
因為知道,自己再怎么說,老媽也不會真生氣,自己再怎么胡鬧,爸媽都是唯一永遠不會離開的人,盡管有時也會不高興。
我們總以為,愛是一種本能,親情是一種天生的關系,不需要任何經營。但其實愛一個人,也是需要方法的。在和父母的關系中,我們必須要學會的是,遇到分歧不逃避忍受,也不暴躁沖動,而是以足夠的耐心和溫柔去解決分歧。當然,最好的溝通不是一種技巧,而是兩個相愛的人,換位思考。
學會把爸媽當客戶,耐心聽,認真問,要忍住不要發(fā)脾氣,話不投機也不能亂講話。常年不在家,不能亂來,父母年紀越大,越希望孩子在身邊。常年不在身邊,都不了解他們的喜好是什么。你在變,他們也在變,不過愛你的心始終沒變。
孩子經常和我說,“老爸,你一定要好好和爺爺奶奶說話,他們真得很不容易”。是的,連孩子都懂的道理,我怎么沒有做到呢?從現(xiàn)在開始,學會和爸媽好好說話。不為別的,哪怕只為了自己,為了給孩子做個好的榜樣。
【本文作者:亦然(微信公眾號:品味多彩人生)】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