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寫走親戚的文章:回憶兒時走親戚
學習啦:走親戚是古老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在春節(jié)時期親戚之間交流感情的活動。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回憶兒時走親戚》這篇文章吧!
自大年初二起,一支“走親戚”的大軍便開始在中國大地上涌動。各大商店超市僅經過初一一天的冷清期從初二開始便再次生意火爆。各式琳瑯滿目的商品擺滿了門口以招徠顧客。包裝精美的禮品盒,色彩繽紛的水果籃,各式各樣的土特產,形形色色林林總總真是應有盡有。一輛輛私家車絡繹不絕,下來挑選一番,便抱著一大堆令人眼花繚亂的禮品塞進了后備箱絕塵而去。這熱鬧非凡的情景,不由引起了我對小時候走親戚的回憶。
那大概就是春節(jié)過后的第五天吧。頭天晚上母親便對我和哥哥說:“早點睡覺,明兒帶你們去寶豐的表爺家走親戚",具體是隔了多少層的表爺我都忘了,但我和哥哥一聽走親戚便都高興壞了,聽話地早早鉆進了被窩。第二天早上天還黑楞楞時母親便起來燒火做飯,吃完飯?zhí)觳艅偮槁榱?。母親給我和哥哥換上新衣服,穿上新鞋子,又把我們的臉和手仔細地洗干凈,她自己也換上平時不常穿的新布衫,從柜子里拿出一個布兜,小心地在里面放上一匣果子、一包白糖和一瓶罐頭,便拉著我倆走出門去。同去的還有當時還未出嫁的三姑,我們便一起去公路上等車。
等的是什么車呢?是一種拉滑石的大卡車。當時村莊上常有一種拉滑石的卡車從那兒經過去往魯山方向,于是便成了村莊人往北去唯一的搭載工具。那天我們運氣不錯,剛到公路上一會兒便過來了一輛卡車,母親和三姑趕緊揮手攔車,司機剎了油門但車并未完全停下來,還在緩緩地向前游動。母親便急忙先把我和哥哥給推上去,我倆先扒著大輪胎,爬上輪胎后再扒著卡車的邊沿,連翻帶爬滾了上去,母親和三姑也趕緊扒著大輪胎翻上去。車“呼”的一下走開了,一股冷風順著頭臉灌進了脖子,母親趕緊把我和哥哥的圍巾包好,她自己也把頭包好,我們都緊緊抓著卡車頭的欄桿,坐在滿滿冰涼的滑石上呼嘯而去。
大概小晌午的時候,我們下了車。母親領我們拐進一條小路,說還有四五里的路程要步行。記憶中那是一條筆直而潔凈的小路,因為我們家是在山區(qū),那時的路大多是彎彎曲曲且泥濘不堪的,踩上那筆直的沙石路,我和哥哥興奮極了,一路追逐打鬧,因為幾乎沒有車輛,母親并不理會我們,任我倆在路上撒野,她和三姑邊走邊絮絮叨叨地說著話。
感覺走了好長時間,那路還是沒有盡頭,天空中不知什么時候飄起了小雪花,“刀子風”割得人臉生疼。我和哥哥便有些急了,連說累不肯往前走了。母親和三姑便蹲下身來一人背起一個,又走了一截。看見路邊出現(xiàn)了一戶人家,三姑說:“咱去問問還有多遠?”,我們便走了進去,一對農村老頭老太太正在烤火,看見我們便說:“走親戚的吧?看把娃娃凍成啥了!麻利先烤烤火!”
烤了一會兒火,我們便又上了路,這次覺得很快就到了。表爺和表奶奶也正在烤火,見了我們很歡喜但也并不意外。表爺趕緊點著了煤油燈,因為冬天天黑得早屋子里已是黑乎乎的了,并吩咐表奶趕緊去燒湯。吃的什么飯已經忘了,但還記得菜是一盤香氣撲鼻的炸油疙瘩,又累又餓的我倆并不理會母親讓我們剩兩塊的示意,滿嘴流油地吃了個精光。吃完飯母親三姑她們邊烤火邊絮絮叨叨地嘮家常,又困又乏的我和哥哥早早就睡著了,第二天又是老早起來仍按原來的行程,天快黑時才回到了家。
“想啥呢,趕緊收拾收拾媽讓我們去姑奶家。”老公的話打斷了我的回憶。
“去恁早干啥?趕晌午到算了。兒子也不喜歡走親戚,一說去走親戚就撅個嘴。”
“早點去早點回來,中午不在那兒吃飯了,我現(xiàn)在看見油膩東西一口也吃不下,就想喝點清湯面條。”老公說。
是呀,現(xiàn)在走親戚都是坐一會兒吃頓飯就走了,還有很多飯也不吃,互相客套寒暄一番,拉扯中給孩子塞上壓歲錢,客走主安,賓客盡歡。送出的禮品越來越豐富,待客的菜肴越來越精致,卻總感覺缺少了點什么。
作者:陳萍
公眾號:紅羅山書院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