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課文綠色蟈蟈課堂練習題
七年級語文課文綠色蟈蟈課堂練習題
七年級語文的課文綠色蟈蟈課程即將結束,教師們要如何準備課堂練習題呢?接下來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七年級語文課文綠色蟈蟈課堂練習題,希望會給大家?guī)韼椭?/p>
七年級語文課文綠色蟈蟈課堂練習題:
一、積累與運用。
1、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注音寫出漢字。
(1)篝火 ( ) (2)wú桐( ) (3)shòu獵( )
(4)喧囂 ( ) (5)yīn啞( ) (6)靜謐 ( )
(7)cuàn奪( ) (8)螽斯 ( ) (9)吮吸 ( )
2、根據下面的意思寫出文中的詞語。
(1)指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 ( )
(2)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 ( )
(3)一點兒也不拖拉,干脆果斷。 ( )
(4)形容非常地慌張,以致一點辦法都沒有。 ( )
3、本文中運用了很多擬人的修辭手法,請找出兩句并分析一下它們的作用。
二、閱讀與感受。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蟈蟈關在我的金屬網罩里。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yōu)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關于食物,我遇到了與喂養(yǎng)螽斯時同樣的麻煩。我給它們萵苣葉,它們吃了一點兒,但不喜歡。我必須另找食物,它們大概是要鮮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2)清晨,我在門前散步,突然旁邊的梧桐樹上落下了什么東西,同時還有刺耳的吱吱聲,我跑了過去,那是一只蟈蟈正在啄著處于絕境的蟬的肚子。我明白了,這場戰(zhàn)斗發(fā)生在樹上,發(fā)生在一大早蟬還在休息的時候。不幸的蟬被活活咬傷,猛地一跳,進攻者和被進攻者一道從樹上掉了下來。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就像鷹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樣。但是這種以劫掠為生的鳥比昆蟲低劣,它是進攻比它弱的東西,而蟈蟈則相反,它進攻比自己大得多、強壯有力得多的龐然大物,而這種身材大小懸殊的肉搏,其結果是毫無疑問的。蟈蟈有著有力的大顎、銳利的鉗子,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的情況極少出現,因為蟬沒有武器,只能哀鳴踢蹬。
(3)我籠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蟬來喂養(yǎng)它們。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兩三個星期間,這個籠子里到處都是蟬肉被吃光后剩下的頭骨和胸骨,扯下來的羽翼和斷肢殘腿。肚子全被吃掉了,這是好部位,雖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別鮮美。因為在這個部位,在嗉囊里,堆積著蟬用喙從嫩樹枝里吮取的糖漿甜汁。是不是由于這種甜食,蟬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4)為了變換食物的花樣,我還給蟈蟈吃很甜的水果:幾片梨子,幾顆葡萄,幾塊西瓜。這些它們都很喜歡吃。就像英國人酷愛吃用果醬作作料的帶血的牛排一樣,綠色蟈蟈酷愛甜食。也許這就是它抓到蟬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蟬肉的,因此別的東西也得吃。對于金龜子一類的昆蟲,它毫不猶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頭和爪。
(6)這一切都說明蟈蟈喜歡吃昆蟲,尤其是沒有過于堅硬的盔甲保護的昆蟲。它十分喜歡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樣只吃肉。蟈蟈這蟬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漿,有時沒有好吃的,甚至還吃一點兒青草。
1、第(1)自然段中劃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方式?寫的是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從這幾自然段的說明中你可以看出蟈蟈吃哪些食物?
3、“也許這就是它抓到蟬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句中加點的詞語能不能去掉,為什么?
4、文章并沒有直接寫綠色蟈蟈吃哪些食物,而是領著讀者去發(fā)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5、“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的情況極少出現”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換一種說法應怎樣說?
6、判斷下面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1)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 )
(2)是不是由于這種甜食,蟬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 )
(3)我籠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蟬來喂養(yǎng)它們。 ( )
7、從作者的描寫中你認為蟈蟈是怎樣的一種形象?
三、綜合與實踐。
本文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即科學小品??茖W小品,按字面上解釋就是:科學、小品??茖W,就是知識性;小品,就是文藝性。知識性是知識比較豐富,引用資料比較廣泛,引證數據比較準確,能給人的思想以啟迪。文藝性是運用文藝的手法,如詩歌、傳說、謎語、對聯(lián)等,文筆要輕松活潑,善于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科學道理通俗易懂。如《綠色蟈蟈》,作者采用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這也是法布爾《昆蟲記》整部書的特色。請根據課文的有關內容說一說本文是怎樣很好地把“科學性”與“文藝性”結合在一起的。
四、體驗與寫作
課文第五自然段有幾句話描寫的內容是作者的想象:“我明白了,這場戰(zhàn)斗發(fā)生在樹上,發(fā)生在一大早蟬還在休息的時候。不幸的蟬被活活咬傷,猛地一跳,進攻者和被進攻者一道從樹上掉了下來。”請你也發(fā)揮自己合理的想象,把這段文字擴充到100—150字,注意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
七年級語文課文綠色蟈蟈課堂練習題答案:
一、積累與運用。
1、(1)gōu(2)梧(3)狩(4)xiāo(5)喑(6)mì(7)篡(8)zhōng(9)shǔn
2、(1)弱肉強食(2)隱隱約約(3)連續(xù)不斷(4)驚慌失措 3、(1)句子: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弱肉強食處四周的綠野叢中,蟈蟈在竊竊私語;作用:很生動地寫出了蟈蟈在夜晚發(fā)出的細小的聲音,也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2)句子:它們對這道菜吃地津津有味。作用:這樣寫顯得親切、自然,形象生動,把蟈蟈吃食的情景描繪地活靈活現,很是吸引人。
二、閱讀與感受。
1、描寫;外形特征;喜愛之情。2、蟬、很甜的水果、金龜子一類的昆蟲、青草。3、不能去掉,因為這里是猜測“它抓到蟬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沒有什么科學的依據,帶著它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4、告訴讀者,知識來源于生活,只要你細心觀察,勤于動腦,就會有新的發(fā)現,激發(fā)了人們的探索欲望。5、意思是說蟈蟈的打顎非常有力,鉗子非常地銳利,很容易就把獵物的肚子劃開;絕大多數的俘虜都會被它開膛破肚6、(1)擬人(2)設問(3)比喻 7、從外表特征、生活習性、作者對它的態(tài)度等方面去回答即可。
三、綜合與實踐。
科學性:主要是對蟈蟈生活習性的說明,如:夜間活動及叫聲特點;喜吃昆蟲、甜食、青草等。
文藝性:主要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對蟈蟈的描寫等。舉例略。
四、體驗與寫作。(略)
看過七年級語文課文綠色蟈蟈課堂練習題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