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測試試題
人教版高一地理《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測試試題
在平時做好每份地理試題能有效的檢查出你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至于,到了考前要如何做練習(xí)呢?接下來,學(xué)習(xí)啦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做份人教版高一地理《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測試試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教版高一地理《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測試試題及答案
1. 近地面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是 ( )
A.太陽輻射 B.大氣輻射
C.地面輻射 D.大氣逆輻射
解析: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近地面大氣的根本熱源是太陽輻射。
答案:C
2.氣象諺語有“露重見晴天”的說法。就此現(xiàn)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氣保溫作用強
B.地面輻射強,地表降溫慢
C.空氣中水汽少,地表降溫慢
D.大氣逆輻射弱,地表降溫快
解析:晴天的夜晚,因云量少,大氣逆輻射弱,氣溫下降快,氣溫低水汽易凝結(jié),易成霧。
答案:D
讀圖1“地球表面受熱過程示意圖”,完成3~5題。
圖1
3.圖中表示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熱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會導(dǎo)致( )
A.①減弱 B.②增強
C.③減弱 D.④增強
5.下列地理現(xiàn)象能反映熱力環(huán)流基本原理的是 ( )
A.晴朗天空呈蔚藍色
B.白天近地面風(fēng)從海洋吹向陸地
C.陰天時,晝夜溫差小
D.春季多沙塵暴天氣
解析:圖中①代表太陽輻射,②代表被大氣削弱后的太陽輻射,③代表地面輻射,④代表大氣逆輻射;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能夠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而使大氣逆輻射增強。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是由于太陽輻射中波長較短的藍紫光最容易被散射;白天近地面風(fēng)從海洋吹向陸地是由于白天陸地增溫快,氣壓低,海洋增溫慢,氣壓高,所以形成海風(fēng);陰天時,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大,氣溫較低,晚上大氣逆輻射作用強,保溫作用強,溫度較高,因此晝夜溫差小;春季多沙塵暴天氣是由于天氣系統(tǒng)冷鋒活動頻繁造成的。
答案:3.C 4.D 5.B
讀圖2“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完成6~8題。
6.圖中序號含義正確的是( )
A.①太陽輻射
B.②大氣輻射
C.③大氣逆輻射
D.④地面輻射
7.近地面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 )
A.① B.② C.③ D.④
8.人類通過低碳經(jīng)濟和低碳生活,可以使 ( )
A.①減弱 B.②減弱
C.③增強 D.④減弱
解析:圖中①代表太陽輻射,②代表被削弱后的太陽輻射,③代表地面輻射,④代表大氣逆輻射;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能夠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而使大氣逆輻射增強。
答案:6.A 7.C 8.D
9.圖3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是 ( )
圖3
解析:白天晴朗時,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微弱,氣溫較高;夜晚晴朗時,大氣的保溫效應(yīng)差,地面損失的熱量多,氣溫較低,故晝夜皆晴時溫差較大。
答案:C
9.形成風(fēng)的直接原因是 ( )
A.垂直氣壓梯度力 B.水平氣壓梯度力
C.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D. 地轉(zhuǎn)偏向力
解析:形成風(fēng)的根本原因是冷熱不均,但是形成風(fēng)的直接原因是同一高度上出現(xiàn)水平氣壓梯度差(即高低氣壓差),從而出現(xiàn)水平氣壓梯度力。因此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fēng)的直接原因。
答案:B
10.圖4中熱力環(huán)流的正確畫法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首先根據(jù)熱力性質(zhì)的差異判斷近地面的冷熱狀況,再根據(jù)熱─上升─近地面為低壓判斷近地面氣壓的高低,最后根據(jù)風(fēng)是由高壓吹向低壓的規(guī)律判斷近地面的風(fēng)向。
答案:B
某學(xué)校地理興趣小組設(shè)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據(jù)此回答11~12題。
11.該實驗的主要目的是測試 ( )
A.溫室效應(yīng) B.熱力環(huán)流
C.海陸熱力差異 D.風(fēng)的形成
12.下列地理現(xiàn)象的成因與該實驗原理相同的是 ( )
解析:圖中體現(xiàn)了沙石的晝夜溫差達10 ℃,而水的晝夜溫差只有3 ℃,故說明了海陸熱力性質(zhì)的差異,在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的作用下,海陸之間的沿海地區(qū)易形成海陸風(fēng)。12題C項即是表達白天時形成的海風(fēng)。
答案: 11.C 12.C
圖7為地球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回答第13題。
13.大氣中 ( )
A.臭氧層遭到破壞,會導(dǎo)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會使②減少
C.可吸入顆粒物增加,會使③增加
D.出現(xiàn)霧霾,會導(dǎo)致④在夜間減少
解析:臭氧層遭破壞導(dǎo)致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增多,實際上是削弱了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故A選項錯誤;二氧化碳減少,對地面長波輻射的吸收減少,故B選項正確;太陽輻射通過大氣時遇到空氣中懸浮顆粒就要發(fā)生散射,使太陽輻射以質(zhì)點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傳播開來,經(jīng)過散射之后,有一部分太陽輻射就到不了地面,這樣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就減少,故C選項錯誤;霧霾的出現(xiàn)加強了夜間的大氣逆輻射,故D選項錯誤。
答案:B
圖8示意我國某地區(qū)14日6時的氣壓形勢,L為低壓。圖中天氣系統(tǒng)以200千米/天的速度東移。讀圖8,回答14題。
圖8
14.圖中甲地14日6~9時的風(fēng)向為 ( )
A.偏東風(fēng) B.偏南風(fēng) C.東北風(fēng) D.西北風(fēng)
解析:本題考查等壓線圖中風(fēng)向的判讀,考查學(xué)生讀圖判斷能力。我國位于北半球,先畫出垂直于等壓線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再向右偏30~45度,可得出6~9時甲地為偏南風(fēng),故B項正確。
答案:B
讀圖9“北半球某地區(qū)上空等壓面狀況圖”,完成下列問題。
圖9
(1)a、b兩個等壓面中數(shù)值較大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2)C、D兩處氣壓較高的是______。
(3)僅考慮熱力因素,在圖中A、B、C、D間畫出海陸間的熱力環(huán)流。
(4)此時,北半球為________季(節(jié)),判斷理由是____ 。
解析:第(1)題,同一地區(qū)地面與高空比較,總是近地面氣壓高于高空氣壓。因為越往高空,大氣越稀薄,氣壓越低。
第(2)題,C處等壓面上凸,比D處氣壓高。
第(3)題,根據(jù)等壓面知識找出近地面海洋、陸地何處氣壓低,何處受熱,何處受冷,進而根據(jù)熱力環(huán)流過程,即“受熱不均→垂直運動→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水平運動”畫出。
第(4)題,海水熱容量大于陸地,升溫慢降溫也慢,陸地則相反,故冬季海洋氣溫高于陸地,夏季海洋氣溫低于陸地。
答案:(1)b 近地面空氣密度大
(2)C
(3)略(A、B、C、D間環(huán)流為順時針方向)。
(4)夏 陸地為低壓,僅考慮熱力因素,低壓是因為大氣受熱膨脹上升而產(chǎn)生的,所以陸地氣溫高于海洋,為夏季。
看了人教版高一地理《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測試試題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