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政治計算題及解題方法總結
2017高三政治計算題及解題方法總結
近年高考,經濟生活計算題成為最常見的選擇題題型之一,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內容。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砀呷斡嬎泐}及解題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三政治計算題及解題方法
1商品價值量和勞動生產率關系的計算 1.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價值量的關系
(1)知識: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和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2)公式:變化后的單位商品價值量=原來的單位商品價值量/(1+或-社會勞動生產率變化幅度)。(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降低-)
例如:原商品價值為24元,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20%,則商品價值量為24/(1+20%)=20元。
2.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單位時間內創(chuàng)造的價值總量的關系
單位時間內創(chuàng)造的商品價值總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無關,無需計算。
3.個別勞動生產率和單位商品的價值量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和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無需計算。
4.個別勞動生產率和單位時間內創(chuàng)造的價值總量
(1)知識:個別勞動生產率和單位時間內創(chuàng)造的價值總量成正比。
(2)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原商品數量×(1+或-個別勞動生產率的變化幅度)。(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降低-)
5.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計算
(1)第一步:變化后價格/原價格。
(2)第二步:運用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價值量成反比的知識,得出社會勞動生產率。
例如:變化后價格為10元,變化前價格為15元,10/15=2/3,所以社會勞動生產率是原來的3/2倍。
2商品價格與貨幣升值貶值、通貨膨脹率關系的計算 1.商品價格與貨幣升值貶值關系的計算
(1)貨幣貶值。價格計算公式:價格=原價格/(1-貨幣貶值率)
(2)貨幣升值。價格計算公式:價格=原價格/(1+貨幣升值率)
例如:原商品價格為20元,貨幣貶值20%,則商品價格為20/(1-20%)=25元。
2.商品價格與通貨膨脹率關系的計算
計算公式:現在商品的價格=原價格×(1+通貨膨脹率)
例如:原商品價格為20元,通貨膨脹率20%,則商品價格為20×(1+20%)=24元。
3.通貨膨脹率和貶值幅度的計算
(1)通貨膨脹率計算公式:通貨膨脹率=(現在已發(fā)行的貨幣量-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
(2)貨幣貶值幅度計算公式:貨幣貶值率=(現在已發(fā)行的貨幣量-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現在已發(fā)行的貨幣量。
例如:流通中需要貨幣量為5000億元,實際發(fā)行量為6000億元,則貨幣貶值幅度為(6000-5000)/6000=16.67%。
3匯率變化對價格影響計算 1.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商品價格的影響
計算公式:價格=原價格×(1+人民幣貨幣升值率)
2.外幣貶值對我國出口商品價格的影響
計算公式:價格=原價格/(1-外幣貶值率)
例如:我國出口商品原價格為20美元,現人民幣升值5%,則出口商品價格為20×(1+5%)=21美元。
4儲蓄存款利息計算題 1.存款利息計算公式:本金×存款利率×存款期限
例如:存金為1000元,存款年利率為3.5%,存期2年,則2年后存款本息合計為1000×3.5%×2=70元。
2.通貨膨脹對存款實際收益的影響
實際收益率=(存款利率-通貨膨脹率)
例如:一年前存款利率為3%,物價上漲幅度為4.2%,則實際收益率為3%-4.2%=-1.2%。
高三政治考點
1.實現社會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意義?
?、俟降氖杖敕峙?,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它有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社會發(fā)展。
?、诠绞翘岣咝实谋WC。社會公平維護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生產積極性,推動生產力發(fā)展,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
③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調整收入分配格局,縮小社會收入差距,能夠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從而推動經濟發(fā)展
?、芄餐辉J巧鐣髁x市場經濟目標。維護社會公平,調節(jié)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發(fā)展目標。
?、萆鐣降木S護,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核心要求,有利于協調投資與消費的關系,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蘧S護社會公平,有利于維護市場秩序,統(tǒng)籌城鄉(xiāng)和區(qū)域發(fā)展。
2.如何實現收入分配公平(如何實現社會公平--------如何實現共同富裕)
A、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創(chuàng)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統(tǒng)籌城鄉(xiāng)、區(qū)域經濟協調發(fā)展。(指導思想)
B、大力發(fā)展生產力,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物質基礎)
C、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還要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制度保障)
D、增加居民收入,著重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fā)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有利于理順國家、企業(yè)和個人三者的分配關系,實現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投資與消費的關系,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fā)展。)(初次分配)
E、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要加大再分配調節(jié)力度,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jié)機制,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問題。要規(guī)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jié)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努力縮小城鄉(xiāng)、區(qū)域、行業(yè)收入分配差距。(再次分配)
F、發(fā)揮好財政作用,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完善社會會保障體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
3、分配原則:效率與公平
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證;同時,二者也存在矛盾,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
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
高三政治必背知識點
1、哲學與生活
(1)哲學就在我們身邊。①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②在一定意義上,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學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會密切相關,它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2)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①哲學就是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哲學是現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靈魂”。②哲學的任務就在于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學的含義
(1)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2)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3)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fā)展;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注意:①具體把握哲學與世界觀、世界觀與方法論、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②哲學、世界觀、方法論都正確與錯誤之分,不一定科學
3、哲學的基本問題
(1)是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或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一方面,思維與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另一方面,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可以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2)為什么?①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②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③它貫穿于哲學發(fā)展的始終,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