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政治時事熱點評論小論文
時事熱點熱點是高中政治教學的一部分內(nèi)容,學生需要學會寫有關(guān)熱點的評論,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咧姓螘r事熱點熱點評論小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政治時事熱點熱點評論(一)
時事熱點評論背景: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稱,沈陽一購物中心展出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蠟像,蠟像彎腰鞠躬呈“謝罪”狀,而一旁的奧巴馬和普京蠟像卻挺直了腰桿。該商場會展部負責人解釋,蠟像是一名匠人的私人作品,商場只是免費借用場地進行展覽。
時事熱點評論觀點:
如果報道內(nèi)容屬實,商場先是展出安倍鞠躬蠟像以吸引顧客眼球,后又自稱“僅僅租借場地”撇清關(guān)系,這種挑動民眾情緒的營銷手法還真是不多見。這家商場的確是達到了吸引眼球的目的,許多網(wǎng)友表示,“ 這蠟像解氣”、“這很符合安倍的性格,就是本大王覺得他還可以彎得更狠一點”。
誠然,日本對于戰(zhàn)爭反思不足,對于歷史遮遮掩掩。中國人希望日本能面對歷史,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并向中國人道歉。但讓一個蠟像鞠躬所能起到的作用卻令人生疑。
“當‘正式道歉’被簡化為‘蠟像鞠躬’之后,一個原本嚴肅的話題,變得‘戲說’起來。”
無獨有偶,此前,中國國際機器人展覽會上也曾出現(xiàn)過一個安倍晉三模樣的機器人,不斷向參觀者鞠躬“道歉”,引來不少中國民眾與其合照。讓一個蠟像鞠躬(還包括抗日神劇和“手撕鬼子”),我們就可以“洗刷國恥”、“強大”了嗎?
幼稚的行為,使得原本嚴肅的意義被消解。當“正式道歉”被簡化為“蠟像鞠躬”之后,一個原本嚴肅的話題,變得“戲說”起來。有日本網(wǎng)友在看完“安倍鞠躬”后表示,“我真的是笑出來了,這個機器人一直嘿嘿地傻笑,作為笑料是個好題材。”
今年九月,乒乓球奧運冠軍王楠的先生郭斌發(fā)布微博,表示國人永遠不應該忘記國恥,并稱他自己以前去日本住酒店時,會“很小人地把水都打開”,才“覺得解氣”,這也引起了人們的激烈批評。好在越來越多的國人意識到,日本對于戰(zhàn)爭的反思不足,并不能成為我們做一些幼稚行為的理由。
高中政治時事熱點熱點評論(二)
時事熱點評論背景:
今年年初,河北永清縣北曹家務村,發(fā)生一起命案。開發(fā)商負責拆遷的工作人員劉二旦和他的幫手張偉、李春江,在砸了村民金福祥家玻璃后,又來到付奎生家砸玻璃,付奎生發(fā)現(xiàn)后與劉二旦發(fā)生打斗。期間,付金波聞訊趕來,父子二人持自制類似扎槍類銳器將劉二旦扎傷,劉后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11月18日上午,78歲的付奎生和他的次子付金波在永清縣法院受審,被控故意傷害罪。而此前一天,張偉、李春江因此事涉嫌尋釁滋事罪被公訴。
時事熱點評論觀點:
至此,這涉事五人的結(jié)果:一人死亡,兩人涉嫌尋釁滋事罪被公訴,兩人被控故意傷害罪。無論怎么看,都是一個多輸?shù)慕Y(jié)局。而原本,這只是一個拆遷協(xié)議的問題,能夠用錢、用談判來解決的事情,為什么非要搞到用人命來消停的地步?
媒體報道稱,這場始料未及的命案為村里換來“難得”的平靜。“半夜砸門窗玻璃,用斧子砍大門,朝門上潑糞……這些事再也沒發(fā)生過。”是的,很多事情,一旦出了人命,就會被摁下暫停鍵,但無奈的是,矛盾依然在,而且在命案發(fā)生后,只會更深。
如果在惡意放蛇、潑糞這些事情發(fā)生時,當?shù)赜嘘P(guān)部門就采取措施制止、防止,對拆遷方、開發(fā)商依法追究騷擾、破壞民宅,威脅他人生命安全等責任,還會有后來的砸玻璃導致的死亡事件嗎?
矛盾的演繹就好比雪球,越是放縱,就越滾越大。事實上,當?shù)谝黄鸨┝︱}擾事件發(fā)生時,當?shù)赜嘘P(guān)部門及拆遷涉事方,就應該認識到矛盾已經(jīng)產(chǎn)生,但這樣的惡意騷擾或者暴力騷擾,卻從未停止過,直到發(fā)生死亡事件。
在《我不是潘金蓮》中,基層工作人員向上級領(lǐng)導匯報李雪蓮上訪一事時抱怨道:“如果要是殺人了、放火了,這事兒倒好辦了,問題是這就是一個離婚的事情。”可就是這樣一個離婚的問題,最后鬧到“市長”、“縣長”、“法院院長”等一系列官員被撤職。小不“決”則亂大謀。
而從宏觀的角度說,拆遷問題暴露了那么多年,各種矛盾、各式各樣的惡性結(jié)果輪番上演,有關(guān)部門顯然并沒有吸取多少教訓。
今年五月份,河南鄭州,惠濟區(qū)老鴉陳街道薛崗村的村民范華培,因為對正在進行的拆遷積怨已久,持刀扎死3人、扎傷一人,被警方當場擊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矛盾的積累過程中,有太多的疏忽和責任需要厘清。
而能夠杜絕這一系列矛盾升級衍化的,是且只能是法治。當小矛盾、小打小鬧被忽視,被人為地放縱偏離了法治的軌道,勢必為大矛盾的爆發(fā)埋下隱患。這個“小”和“大”的問題,在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被“馬市長”深刻地剖析和總結(jié)了,而在現(xiàn)實中,我們的很多執(zhí)法人員、為政官員,還并沒有悟到。
高中政治時事熱點熱點評論(三)
時事熱點評論背景:
這段時間,全國迎來大面積降溫,城市里的人們紛紛換上冬裝。換季之時清理衣櫥,很多人或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有那么多衣服,有些甚至好幾年都沒有穿過一次。扔掉可惜,送人也拿不出手,閑置衣物的處置,捐贈成了首選。
時事熱點評論觀點:
的確,并非每個人都有滿滿的衣櫥。中國如此之大,有身家千億的馬云,也有家徒四壁的“小馬云”。讓人痛心的是,還有一些邊遠地區(qū)的老人孩子,甚至缺少基本的御寒衣物。他們追求的不是時尚,甚至連合身都談不上,只是希望能穿得暖和,不致受凍。
然而,衣服捐贈,卻遠非那么簡單。去年冬天有媒體報道,四川攀枝花市一個農(nóng)村小學2007年在網(wǎng)上發(fā)帖,希望網(wǎng)友能為孩子捐贈衣物,結(jié)果8年來每年收到數(shù)十噸衣物,捐贈反而變成了負擔。而捐贈的衣物如何保證穿著合適、安全衛(wèi)生,同樣是一個難題。這既需要龐大人力和精力的支撐,也需要很多細致和耐心的奉獻,絕不是“一捐了之”那么簡單的。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衣物捐贈折射出公益組織、公益活動的重要性。比如,公益組織“愛心衣櫥”攜手騰訊視頻《拜托了衣櫥》節(jié)目,從募捐舊衣到購置新衣,讓偏遠、高寒地區(qū)的孩子們能穿上暖和的冬衣。
屢屢出現(xiàn)的關(guān)于愛心捐助的新聞可以證明,公眾并不缺愛心,缺少的是信息和信任,如果能有可靠的人提供可靠的信息,募集應該相對簡單。公益組織與公益活動的結(jié)合,拓寬了公眾的“愛心源”,拓展了公益行動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另一方面,公益組織也能解決捐贈錢物的處理、分發(fā)問題。比如,捐贈衣物的分揀、清洗、消毒、存儲、運送,如果沒有公益組織的介入,捐贈者與受捐人可能都不會有這么多精力財力去處理。
其實,每年“雙11”的銷售量,著實讓人看到中國家庭中閑置衣物的量是多么巨大。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否有更多辦法,找到“再生”渠道,激活閑置衣物,讓愛心對接更為順暢,考驗著公益組織、愛心人士的能力。比如,能否在明星或者普通人的衣櫥中發(fā)掘“拍賣品”?能否與生產(chǎn)商合作開發(fā)閑置衣物的“再生品”?能否與銷售平臺合作激勵網(wǎng)友在購置衣物時奉獻愛心?總之,當前,渠道更多、平臺更多,理應有更多方式、更多辦法。
貧困人群的幫扶,社會力量的參與必不可少。過冬的衣物、孩子的文具、老人的藥品……當更多人、更多行業(yè)加入進來,愛心就能變成溫暖、變成健康,變成一個社會前行的力量。
看了<2017高中政治時事熱點評論小論文>的人還看了: